期刊文献+
共找到898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揿针疗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1
作者 陈海 杨斌 +3 位作者 孟文彬 曹良东 夏冰 马丹丹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3期165-170,共6页
目的:观察揿针疗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73例脑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及观察组37例。对照组给予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因子治疗等康复治疗,且在运... 目的:观察揿针疗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73例脑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及观察组37例。对照组给予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因子治疗等康复治疗,且在运动疗法后给予核心稳定性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揿针疗法。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第4、8、12、16周后粗大运动功能评定(GMFM-88)、Berg平衡量表(BBS)、脑瘫儿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GMFM-88评分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而提高,存在时间效应(P<0.05);观察组评分提高程度大于对照组,存在分组效应(P<0.05);分组因素与时间因素对评分存在交互作用(P<0.05)。在治疗第8周、第12周和第16周,观察组GMFM-88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各时间点GMFM-88评分均较治疗前及治疗的前一时间点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BS评分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而提高,存在时间效应(P<0.05);观察组评分提高程度大于对照组,存在分组效应(P<0.05);分组因素与时间因素对评分存在交互作用(P<0.05)。在治疗第8周、第12周和第16周,观察组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各时间点BBS评分均较治疗前及治疗的前一时间点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DL评分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而提高,存在时间效应(P<0.05);观察组评分提高程度大于对照组,存在分组效应(P<0.05);分组因素与时间因素对评分存在交互作用(P<0.05)。在治疗第12周和第16周,观察组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各时间点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及治疗的前一时间点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疗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可进一步促进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提升,提高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揿针疗法 核心稳定性训练 粗大运动功能 平衡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镜像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魏辰 王子贤 +3 位作者 李淑璠 王芃 贾舒祺 田英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1-291,共11页
目的系统评价镜像疗法(MT)干预是否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其改善效果是否受到患者年龄和病程的影响,MT的干预周期、时间、频次等影响因素是否对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和ADL具有剂量效应。方法检索Embase... 目的系统评价镜像疗法(MT)干预是否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其改善效果是否受到患者年龄和病程的影响,MT的干预周期、时间、频次等影响因素是否对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和ADL具有剂量效应。方法检索Embase、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库、维普和中国知网等7个数据库,时间范围为建库至2023年4月。筛选MT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ADL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物理治疗证据数据库(PEDro)量表进行质量评估,采用RevMan 5.4.1进行Meta分析,采用R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绘制网状Meta分析表和累计概率表进行排序比较,采用Stata 17.0软件绘制漏斗图检验结局指标发表偏倚情况。采用GRADE对结局指标进行证据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涉及532例患者。PEDro评分6~8分。多数文献未完整汇报盲法情况或未实施分配隐藏,可能存在一定局限。MT能够提高脑卒中患者的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评分(n=466,MD=6.05,95%CI 3.44~8.66,P<0.001)、(改良)Barthel指数(n=230,MD=9.95,95%CI 6.23~13.68,P<0.001)和功能性独立测量评分(n=147,MD=4.17,95%CI 2.61~5.72,P<0.001)。网状Meta分析显示,MT对于40~59岁,病程≤3个月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干预效果更好;干预周期≤4周、单次干预时间≤30 min、每天干预时间>30 min和每天2次的MT干预处方对于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效果更好。结论MT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ADL有较显著的改善效果,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效果受到患者年龄和病程的影响,且与干预的周期、时间和频次存在一定程度的剂量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镜像疗法 上肢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META分析
下载PDF
不同传统健身功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活动能力影响的Meta分析
3
作者 刘云阳 王舜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4期14-20,30,共8页
目的运用Meta分析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4种中国传统健身功法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获取关于传统健身功提高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 目的运用Meta分析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4种中国传统健身功法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获取关于传统健身功提高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间均为自建库至2024年3月20日。对所纳入的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与偏倚风险评估,采用Stata 15.1软件进行数据合并及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6篇文献,包含37项RCTs。①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康复疗法相比,4种传统健身功显著提升了卒中患者的平衡能力(BBS)、下肢运动能力(FMA)、功能性步行能力(FAC)、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评分。②累积概率排序结果显示,平衡能力方面: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太极拳>常规康复;下肢运动能力方面: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易筋经>常规康复;功能性步行能力方面: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常规康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太极拳>常规康复。结论4种传统健身功法对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具有一定疗效。其中,五禽戏在改善患者平衡能力和下肢运动能力上更具优势;八段锦在改善患者功能性步行能力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上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身功法 脑卒中 网状Meta 平衡能力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探讨强化营养联合抗阻运动对老年肌少症患者躯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4
作者 林思宏 吴丽容 施贝贝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8期163-165,共3页
目的观察强化营养联合抗阻运动对老年肌肉减少症(肌少症)患者躯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影响。方法将40例老年肌少症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抗阻运动,研究组实施强化营养联合抗阻运动。对比两组患者... 目的观察强化营养联合抗阻运动对老年肌肉减少症(肌少症)患者躯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影响。方法将40例老年肌少症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抗阻运动,研究组实施强化营养联合抗阻运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肉质量、肌肉力量、步速测试、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简易体能状况量表(SPPB)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肌肉质量、肌肉力量、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SPPB评分均较治疗前提升,步速测试结果较治疗前缩短,且研究组肌肉质量(4.59±0.52)kg/m^(2)、肌肉力量(44.77±2.61)kg、日常生活能力评分(93.21±6.64)分及SPPB评分(10.08±1.39)分高于对照组的(4.06±0.43)kg/m^(2)、(39.81±3.85)kg、(84.05±4.65)分、(8.61±1.72)分,步速测试结果(3.92±0.69)s短于对照组的(5.15±0.74)s(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00%稍低于对照组的1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肌少症患者实施强化营养联合抗阻运动可显著改善躯体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营养 抗阻运动 联合干预 老年肌肉减少症 躯体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上肢康复机器人联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疗效
5
作者 王芬芬 徐蓉贞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4年第5期871-875,共5页
目的:分析上肢康复机器人联合镜像疗法对于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疗效。方法:观察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4年1月的15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将患者分对照组(75例,行常规康复)和观察组(75例,行上肢康复机... 目的:分析上肢康复机器人联合镜像疗法对于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疗效。方法:观察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4年1月的15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将患者分对照组(75例,行常规康复)和观察组(75例,行上肢康复机器人联合镜像疗法),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Wolf运动功能、上肢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Wolf运动功能评价量表(WMFT)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上肢部分(FMA-UL)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联合镜像疗法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Wolf运动功能、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优于单一的常规康复,具有可实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康复机器人 镜像疗法 脑卒中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针刺疗法对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0
6
作者 林强 陈安亮 +7 位作者 程凯 俞长君 周奕戈 王晓菊 杨婷 袁冰 李雪萍 毕海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98-901,906,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对不同阶段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所产生的影响,探讨针刺疗法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我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康复组与常规康复组。常规康复组接...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对不同阶段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所产生的影响,探讨针刺疗法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我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康复组与常规康复组。常规康复组接受为期4周的常规康复训练,针刺康复组在接运动康复训练的同时,还接受4周的针刺治疗。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Berg平衡量表(BBS)、Barthel指数(BI)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①经过4周康复干预,针刺康复组FMA较常规康复组显著提高(P<0.05),但BBS和BI与常规康复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经过4周康复干预,针刺康复组急性期亚组的FMA和BI较常规康复组急性期亚组显著升高(P<0.05),而BBS在两个急性期亚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经过4周康复干预,FMA、BBS和BI在两个恢复期亚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疗法能够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而在脑卒中急性期进行针刺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脑卒中 运动功能 平衡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脑梗死急性期康复训练流程对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85
7
作者 夏楠 任彩丽 +2 位作者 王红星 励建安 付娟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96-401,共6页
目的:初步探究脑梗死急性期标准化康复训练流程对患者运动功能及ADL能力改善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4年12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进行住院康复治疗的中重度运动功能损伤脑梗死急性期患者32例,随机分入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6例。... 目的:初步探究脑梗死急性期标准化康复训练流程对患者运动功能及ADL能力改善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4年12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进行住院康复治疗的中重度运动功能损伤脑梗死急性期患者32例,随机分入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3周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患者接受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3周的标准化运动训练流程干预,该流程从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无进行性加重时开始执行,持续3周,要求总训练强度至少达到每天1.5h,且其中治疗师的一对一训练与手法训练应≥60min,且从第一周就开始进行既定的5个主要方面,16到22项具体的训练介入。具体内容包括:肢体主被动活动、神经肌肉电刺激、床上运动、站立训练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训练等。使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于康复介入前后对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进行评估。结果:试验组患者MBI差值(MBI_1-MBI_0)与MBI改善程度([MBI_1-MBI_0]/[100-MBI_0]×100%)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的FMA相关指标评分及其差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标准化康复训练流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ADL能力恢复速度和恢复程度;虽然与常规治疗相比未能获得运动功能的显著差异,但该运动训练方案有助于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标准化康复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训练流程 脑梗死 急性期康复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上肢机器人辅助疗法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 被引量:35
8
作者 张超 刘璇 +5 位作者 侯增广 彭龙 杨昊 彭亮 张皓 洪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65-1370,共6页
目的探讨上肢机器人辅助疗法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方法 2016年6~9月,本院12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6)和对照组(n=6)。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增加上肢重复性运动训练,实... 目的探讨上肢机器人辅助疗法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方法 2016年6~9月,本院12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6)和对照组(n=6)。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增加上肢重复性运动训练,实验组增加上肢机器人辅助疗法训练,每天20 min,每周5 d,共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定上肢及手的运动功能,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定肩、肘关节肌张力,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记录患者每次训练的运动轨迹。结果治疗后,两组FMA-UE评分及FIM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Z〉2.032,P〈0.05);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t〈0.723,P〉0.05),实验组评分略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实验组肩关节内收、外展MAS评分及肘关节屈曲、伸展MA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Z〉2.121,P〈0.05);对照组肩关节内收、外展M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Z〉2.000,P〈0.05),肘关节屈曲、伸展MAS评分较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Z〈1.890,P〉0.05),但评分略低于治疗前。治疗后,实验组各项MAS评分较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Z〈1.734,P〉0.05),但评分略低于对照组。系统记录的患者进行直线触点运动时的运动轨迹,由最开始的杂乱无章逐渐变得有规律性,运动控制能力有所提高。结论上肢机器人辅助疗法可促进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效果与重复性运动训练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 机器人 重复性运动训练 康复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不同时机介入综合康复对颅脑外伤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李爱萍 董晓敏 +3 位作者 吴立红 谢漫 滕进忠 钟华贵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53-1055,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时机介入综合康复训练对颅脑外伤(TBI)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择颅脑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康复1组(TBI病程<15d时康复介入)和康复2组(TBI病程≥15d时康复介入)各40例,采用综合康复治疗。... 目的:研究不同时机介入综合康复训练对颅脑外伤(TBI)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择颅脑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康复1组(TBI病程<15d时康复介入)和康复2组(TBI病程≥15d时康复介入)各40例,采用综合康复治疗。于治疗前、后以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功能独立性测评量表(FIM)进行运动功能和ADL能力评分。结果:两组TBI患者康复治疗1个月、2个月和3个月的FMA、FIM评分与康复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第1个月变化速率最快;而康复1组较康复2组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有利于TBI患者运动功能和ADL的改善,而TBI<15d时介入康复疗效优于≥15d时介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早期康复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运动功能
下载PDF
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2
10
作者 尹正录 朱小云 +2 位作者 范章岭 张熙斌 王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86-1090,共5页
目的研究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至12月,脑卒中偏瘫患者56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加患侧肘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 目的研究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至12月,脑卒中偏瘫患者56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加患侧肘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上肢部分、改良Ashworth量表(MAS)、改良Barthel指数(MBI)、Biodex System-4等速测试训练系统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FMA评分、MBI评分均明显提高(t>7.083,P<0.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t>2.369,P<0.05)。两组在60°/s、120°/s角速度时,肘屈肌、伸肌峰力矩、总功和平均功率均提高(t>2.149,P<0.05),观察组120°/s角速度时伸肌峰力矩,60°/s、120°/s角速度时伸肌总功和平均功率优于对照组(t>2.027,P<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上肢 等速肌力训练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推拿结合抗阻运动对骨骼肌衰减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赵永军 张育民 +3 位作者 郭艳花 窦艳丽 赵娟 何玉秀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89-994,共6页
目的:探讨推拿或/和抗阻运动对骨骼肌衰减症男性患者骨骼肌质量、肌力、步速及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为推拿及运动防治老年人骨骼肌衰减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亚洲肌少症工作组确定的骨骼肌衰减症诊断标准筛选符合标准的骨骼肌衰减症... 目的:探讨推拿或/和抗阻运动对骨骼肌衰减症男性患者骨骼肌质量、肌力、步速及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为推拿及运动防治老年人骨骼肌衰减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亚洲肌少症工作组确定的骨骼肌衰减症诊断标准筛选符合标准的骨骼肌衰减症老年男性志愿者24例,并随机平均分为4组:对照组(C)、推拿组(M)、抗阻运动组(R)、推拿结合抗阻运动组(MR)。M组受试者接受推拿功法易筋经(20min)和推拿手法(20min)干预;R组受试者分别进行60%—80%1RM、3组/次、组间歇3—5min的板凳深蹲(20min)和弹力带练习(20min);MR组受试者交替进行推拿干预和抗阻运动练习。干预频率为3次/周,为期8周,8周前后分别测量受试者四肢骨骼肌质量、肌力、步速及Barthel指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组内比较发现:C组仅步速显著下降;M组和R组握力、步速和Barthel指数显著提高,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ASMI)值小幅提升但无差异显著性;MR组四项测量指标均显著升高。2组间比较发现:与C组相比,M组仅步速显著提高,R组除ASMI值外均显著提高,MR组四项测量指标均显著升高;与M组相比,MR组四项测量指标均显著升高;与R组相比,MR组仅Barthel指数显著提高。结论:推拿结合抗阻运动能有效提升骨骼肌衰减症患者骨骼肌质量、肌力、步行能力及整体活动能力,且其改善效果优于单纯进行推拿或抗阻运动干预,是值得推荐的治疗骨骼肌衰减症的有效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抗阻运动 骨骼肌衰减症 日常活动活动能力
下载PDF
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疲劳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郭丽云 史长青 +2 位作者 王潞萍 田泽丽 崔丽霞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76-678,共3页
脑卒中后疲劳(post—stroke fatigue,PoSF)是脑卒中后常见的症状,发生率约30%-68%。PoSF直接影响脑卒中患者各种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能力的恢复,对病程进展和死亡率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 脑卒中后疲劳(post—stroke fatigue,PoSF)是脑卒中后常见的症状,发生率约30%-68%。PoSF直接影响脑卒中患者各种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能力的恢复,对病程进展和死亡率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目前,对PoSF的研究较少,有关运动训练对PoSF的影响方面的研究鲜见报道。本研究旨在通过对PoSF患者进行以Bobath法、运动再学习为主的运动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脑卒中患者 脑卒中后 运动功能 运动疗法 疲劳 BOBATH法 运动训练
下载PDF
两种不同类型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速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刘旭东 勾丽洁 +6 位作者 王文清 葛志华 徐振奇 李俊玫 黄武 朱振丽 柴叶红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4-175,共2页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和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modified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mCIMT)是近年来引人关注的针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一种新的康复训练技术,随机对照试...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和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modified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mCIMT)是近年来引人关注的针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一种新的康复训练技术,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患者在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方面显著优于接受常规训练的患者[1—3],但两者之间的效果比较如何,国内鲜见报道。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比较mCIMT和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 脑卒中偏瘫患者 上肢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运动速度 同类型 肢体功能障碍 运动功能改善
下载PDF
作业疗法和运动疗法对老年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雷迈 卢斌 +3 位作者 吴旻 吴圣婕 杨清程 罗仲尔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12期1167-1168,共2页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和运动疗法对老年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2例急性脑卒中分为观察组(运动疗法加作业疗法)和对照组(运动疗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训练3个月后,应用Fugl-Meye...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和运动疗法对老年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2例急性脑卒中分为观察组(运动疗法加作业疗法)和对照组(运动疗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训练3个月后,应用Fugl-Meyer量表(FMA)评定患者上肢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FMA评分和BI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作业疗法联合运动疗法可明显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业疗法 运动疗法 老年人
下载PDF
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8
15
作者 卢利萍 桑德春 季淑凤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00-1203,共4页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5年6月~2016年7月,本院40例首次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实验组(n=20)。两组均予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另行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5年6月~2016年7月,本院40例首次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实验组(n=20)。两组均予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另行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共6周。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Meyer下肢运动量表、Fugl-Meyer平衡量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法对两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Fugl-Meyer下肢运动量表评分、Fugl-Meyer平衡量表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和改良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χ2〉8.980,t〉3.902,P〈0.01),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χ2=7.632,t〉2.075,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有助于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下肢康复机器人 运动功能 平衡功能 步行能力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疗效的评价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贺 柴文刚 +1 位作者 徐国兴 李贞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83-1188,共6页
目的:观察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和任务-导向性作业疗法(OT)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康复疗效,探讨改良CIMT是否适用于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ADL的康复。方法:将90例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 目的:观察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和任务-导向性作业疗法(OT)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康复疗效,探讨改良CIMT是否适用于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ADL的康复。方法:将90例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2例),其中10例患者脱落,共收集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组患者采用CIMT,对照组患者采用任务-导向性为主的OT进行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1d后和治疗结束后30d随访评估2组患者的Wolf运动功能(WMFT)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治疗21d后组内比较,2组患者WMFT评分、FMA评分和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21d后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WMFT评分、FMA评分和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30d,治疗组患者WMFT评分和BI评分较治疗21d后升高(P<0.05),FMA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患者各评分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改良CIMT对脑卒中患者ADL的康复疗效明显优于任务-导向性OT,适用于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 脑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康复
下载PDF
靶向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黄春丽 庞声航 +2 位作者 胡才友 李昌柳 黄东挺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19期2372-2374,共3页
目的探讨靶向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靶向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讨靶向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靶向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8周后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量表(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巴氏指数(BI)的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及BI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 <0. 05)。结论靶向康复护理可改善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靶向康复护理 肢体运动能力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早期介入运动想象疗法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4
18
作者 张有超 李斌 +1 位作者 范录平 陈翔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96-298,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介入运动想象疗法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7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运动疗法组(34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和基础康复治疗,运动疗法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运动... 目的探讨早期介入运动想象疗法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7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运动疗法组(34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和基础康复治疗,运动疗法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运动想象疗法进行早期干预。分别于入组时,治疗后2、4、8周以及90 d,采用简化的Fugl-Meyer运动量表(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定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两组治疗前下肢FMA及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第8周,两组患者下肢FMA及MBI评分呈增高趋势,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第90 d与第8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运动疗法组第2、4、8周及第90 d的下肢FMA及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早期介入运动想象训练可显著促进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偏瘫 运动想象 下肢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三级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8
19
作者 肖玉华 卢红建 +3 位作者 耿桂林 王翠芳 朱红梅 胡永林 《中国康复》 2015年第4期282-283,共2页
目的:探讨三级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83例随机分为康复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2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诊治和护理。康复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三级康复护理。结果:治疗1及6个月后,2组FMA及... 目的:探讨三级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83例随机分为康复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2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诊治和护理。康复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三级康复护理。结果:治疗1及6个月后,2组FMA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6个月后康复组更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6个月后,康复组肩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级康复护理能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ADL能力、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肢体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作业治疗结合眼针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20
作者 何宇 何川 +5 位作者 孙年怡 李开元 李超 罗佳 刘丰润 李浩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49-950,共2页
脑卒中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疾患之一,超过50%的患者在脑卒中后长期遗留不同程度的上肢功能障碍,严重者只能以健侧肢体活动或借助其他辅助器具进行代偿.上肢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各种复杂和精细的动作,上肢功能障碍能够直接影... 脑卒中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疾患之一,超过50%的患者在脑卒中后长期遗留不同程度的上肢功能障碍,严重者只能以健侧肢体活动或借助其他辅助器具进行代偿.上肢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各种复杂和精细的动作,上肢功能障碍能够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在脑卒中恢复期采取适当的治疗及康复措施,可把偏瘫肢体的功能障碍程度降低,尽早地进行系统的治疗和功能恢复锻炼,对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生存状态有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脑卒中患者 上肢运动功能 疗效观察 治疗 上肢功能障碍 眼针 脑卒中恢复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