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运动血压反应异常的两类表现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胡小莹 孙兴国 +14 位作者 乔树宾 高晓津 罗晓亮 刘方 张也 郝璐 宋雅 陈颖哲 王继楠 台文琦 石超 徐凡 翟文轩 杨洁 张天静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7-33,共7页
目的:运动血压反应不足及运动后恢复期血压降低是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常见的异常表现,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HCM患者这两类异常血压反应表现的相关因素及其与心肺运动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阜外医院功... 目的:运动血压反应不足及运动后恢复期血压降低是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常见的异常表现,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HCM患者这两类异常血压反应表现的相关因素及其与心肺运动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阜外医院功能检测中心行心肺运动试验(CPET)的HCM患者219例。111例行CPET的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正常对照组与HCM组的CPET运动血压反应。将HCM患者分为运动血压反应正常组及运动血压反应不足组,以及运动后血压正常组及运动后恢复期血压降低组,分别比较上述两类运动血压反应异常者的临床情况及CPET功能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CM患者运动血压反应不足(8.7%比1.8%,P=0.016)及运动后恢复期血压降低(6.8%比0.0%,P=0.003)的发生率显著升高。在HCM患者中,与运动血压反应正常者相比,运动血压反应不足的HCM患者更多合并冠心病(P=0.029)、肺动脉高压(P=0.002)及房颤/房扑(P=0.036);与运动后血压正常者相比,运动后恢复期血压下降的HCM患者静息流出道压差(P=0.017)更高,合并流出道梗阻比例(P=0.015)、合并收缩期二尖瓣前移现象(P=0.022)及左室射血分数(P=0.043)更高。经过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运动血压反应不足的独立相关因素为冠心病(β=1.519,P=0.013)、肺动脉高压(β=2.292,P=0.000)。而运动后恢复期血压下降仅与左室流出道压差有独立的相关性(β=0.018,P=0.005)。运动血压反应不足的HCM患者峰值摄氧量(P=0.003)、峰值心率(P=0.014)及心率储备(P=0.003)更低,NT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P=0.019)及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P=0.000)更高。运动后恢复期血压下降与各种心肺功能指标均无相关性。结论:HCM运动血压反应不足及运动后恢复期血压降低的发生率均较正常人群显著升高。HCM患者运动血压反应不足与合并冠心病和肺动脉高压有显著的独立相关性,而运动后血压下降仅与左室流出道压差独立相关。运动血压反应不足的HCM患者心肺运动功能降低,而运动后恢复期血压降低与心肺运动功能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血压反应 肥厚型心肌病 心肺运动功能 运动后低血压
下载PDF
运动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宋佳欣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期1908-1914,共7页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风险因素,故筛选防治高血压的重点对象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运动性高血压能为高血压病的早期诊断及高血压危险性的评价提供简单可靠的指标。本文旨在探讨运动性高血压的概念、诊断标准、发病机制、影响因素及...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风险因素,故筛选防治高血压的重点对象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运动性高血压能为高血压病的早期诊断及高血压危险性的评价提供简单可靠的指标。本文旨在探讨运动性高血压的概念、诊断标准、发病机制、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来提高临床对高血压的认识和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高血压 运动性高血压反应 血压
下载PDF
胸痛患者三种不同诊断标准的运动性高血压患病率和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靶器官损害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苏艳东 杨海涛 +2 位作者 陈晓胜 何佳 樊晓寒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57-1163,共7页
目的:通过分析胸痛患者进行平板运动试验的血压数据,探讨运动性高血压在该人群中的患病率和可能的影响因素及其对靶器官损害的影响。方法:连续回顾性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行平板运动试验检查的胸痛患者的临... 目的:通过分析胸痛患者进行平板运动试验的血压数据,探讨运动性高血压在该人群中的患病率和可能的影响因素及其对靶器官损害的影响。方法:连续回顾性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行平板运动试验检查的胸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国际上运动性高血压三种常见的诊断标准[美国心脏协会(AHA)标准、Dlin标准和弗雷明汉心脏研究(FHS)标准],比较运动性高血压的患病率及在不同亚组中的分布情况,并比较不同诊断标准下运动性高血压人群左心室肥厚的患病率。结果:共纳入1 254例患者,平均年龄(51.0±10.0)岁,其中女性477例(38.0%)。AHA标准、Dlin标准和FHS标准运动性高血压的患病率分别为29.2%、29.8%和11.6%。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体重指数(BMI)≥28.0 kg/m^(2)及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群中三种诊断标准下的运动性高血压患病率均显著升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28.0kg/m^(2)和高血压病史与三种不同诊断标准诊断的运动性高血压都有显著的相关性(P均<0.05)。AHA标准、Dlin标准和FHS标准下运动性高血压和非运动性高血压人群的左心室肥厚患病率分别为11.5%vs. 8.0%(P=0.050)、10.7%vs.8.3%(P=0.175)和15.2%vs. 8.2%(P=0.0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HS标准下的运动性高血压不是左心室肥厚的独立影响因素(P=0.988)。结论:BMI≥28.0 kg/m^(2)和(或)有高血压病史的胸痛患者更容易发生运动性高血压,更需要警惕运动性高血压带来的危害。在评估对左心室肥厚等靶器官损害的影响时,推荐应用FHS标准诊断运动性高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高血压 运动性高血压反应 运动性过度血压反应 高体重指数 血压 靶器官损害
下载PDF
疗养员150例焦虑抑郁情绪和运动性高血压反应
4
作者 曹晓铭 《中国疗养医学》 2001年第2期31-31,共1页
关键词 疗养员 焦虑 抑郁 运动性高血压反应
下载PDF
中国人群运动性高血压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宋艾 秦明照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5期2868-2870,2874,共4页
目的探索我国人群的运动性高血压的发生情况及特征。方法对313例非高血压者及104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踏车运动负荷试验,运动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采用峰值收缩压(SBP)≥200 mm Hg和(或)峰值舒张压(DBP)≥95 mm Hg。对运动试验前后和试验中... 目的探索我国人群的运动性高血压的发生情况及特征。方法对313例非高血压者及104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踏车运动负荷试验,运动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采用峰值收缩压(SBP)≥200 mm Hg和(或)峰值舒张压(DBP)≥95 mm Hg。对运动试验前后和试验中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人群中运动性高血压的发生率显著升高,与非高血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峰值SBP及SBP升高幅度较非高血压组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过程中所达到的最大负荷量以及能够达到目标负荷的比率不存在组间差异(P>0.05);目标心率和峰值心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恢复正常范围血压的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峰值SBP与体质量、BMI、静息SBP、静息DBP、峰值DBP、SBP变化幅度、目标负荷量、最大负荷量相关(P<0.05)。峰值DBP与体质量、BMI、静息SBP、静息DBP、峰值SBP、DBP变化幅度、最大负荷量相关(P<0.05)。峰值SBP与峰值DBP之间存在密切关系(r=0.371,R2=0.137,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运动性高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者,以SBP升高为主,但仍可以完成与非高血压者相似负荷量的有氧运动;运动后的恢复时间较长。运动试验过程中,运动性高血压与体质量、静息血压水平、运动达到的负荷量相关。峰值SBP与峰值DBP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高血压 运动耐量 运动试验中的血压反应 特征研究
下载PDF
隐蔽性高血压与左心室重构和运动性高血压反应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James E Sharman James L Hare +4 位作者 Scott Thomas Justin E Davies Rodel Leano Carly Jenkins Thomas H Marwick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98-1198,共1页
运动性高血压反应[hypertensive response to exercise,HRE;定义为诊室血压正常但运动时收缩压≥210(男性),≥190mmHg(女性),或舒张压≥105mmHg]可以独立地预测死亡率。该研究评估HRE患者中隐蔽性高血压的患病率及其与心血管危... 运动性高血压反应[hypertensive response to exercise,HRE;定义为诊室血压正常但运动时收缩压≥210(男性),≥190mmHg(女性),或舒张压≥105mmHg]可以独立地预测死亡率。该研究评估HRE患者中隐蔽性高血压的患病率及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左心室质量指数)的相关性。方法:入选(54±9)岁未治疗的HRE患者72例(60%男性,经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无冠状动脉性疾病)进行全面的临床和超声心动图(包括中心动脉压和脉搏波传导速度)检查及24h动态血压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高血压反应 隐蔽性 左心室重构 超声心动图检查 24H动态血压监测 左心室质量指数 心血管危险因素 脉搏波传导速度
原文传递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静息脉压和运动诱导的血压异常之间的关系
7
作者 古平 代静澜 +2 位作者 潘波 杨坤 梁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2年第36期7109-7112,共4页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静息脉压和运动诱导的血压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Bruce方案,对70例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进行症状限制运动试验,监测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指标,即分别在患者仰卧休息和运动结束后...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静息脉压和运动诱导的血压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Bruce方案,对70例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进行症状限制运动试验,监测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指标,即分别在患者仰卧休息和运动结束后测量血压。结果: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运动后血压反应异常者与正常者相比,前者的静息脉压显著高于后者。表现出运动性非正常血压反应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静息脉压明显高于无运动性非正常血压反应患者(P=0.007)。根据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控制年龄、性别、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左室流出道梗阻等混杂因素后,静息脉压可以有效预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运动性非正常血压反应(P=0.016)。结论:与传统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平均动脉压相比,静息脉压可作为一个有效的辅助检测指标预防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脏猝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脉压 运动性非正常血压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