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皮散对大鼠感染性创面微循环的保护作用
1
作者 阳梅 廖诗平 +2 位作者 郑焱江 植茂辉 何张裕 《西部医学》 2021年第6期818-822,共5页
目的观察生皮散对大鼠感染性创面微循环的保护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七厘散)组,生皮散高、中、低剂量组(1.8 g/kg、0.9 g/kg、0.45 g/kg)。除空白组外,各组大鼠制备皮肤全层缺损,且创面... 目的观察生皮散对大鼠感染性创面微循环的保护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七厘散)组,生皮散高、中、低剂量组(1.8 g/kg、0.9 g/kg、0.45 g/kg)。除空白组外,各组大鼠制备皮肤全层缺损,且创面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形成感染性创面。除模型组外,各组大鼠创面处分别于术后第3 d外敷七厘散和各剂量的生皮散,连续12 d于创面处给药,分别在造模成功后第3、5、7、10、15 d测量创面面积。并观察创面造模前和给药后(15 d)微循环血流灌注量(PU)、血细胞聚集程度(CMBC)以及运动血细胞的速率(Velocity)。15 d后处死大鼠,取创面皮肤组织进行HE染色。结果七厘散组和生皮散各剂量组均显著缩小创面面积(P<0.01);HE染色结果显示经过生皮散治疗后,创面的炎性浸润程度明显减轻,新生肉芽组织明显增多;生皮散显著降低创面微循环PU、CMBC及V的变化率(P<0.05)。结论生皮散通过改善创面的微循环而促进组织修复,具有明显的生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皮散 感染性创面 创面面积 血流灌注量 运动血细胞聚集程度 运动血细胞速率
下载PDF
蚕砂提取物对兔急性微循环障碍的保护作用
2
作者 郑焱江 植茂辉 +1 位作者 刘莉华 廖诗平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4期356-358,共3页
目的观察蚕砂提取物(SFE)对高分子右旋糖酐诱导兔急性微循环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方法兔经耳缘静脉注射10%高分子右旋糖酐10mg·kg^-1制备急性微循环障碍模型,观察造模前和造模30min后脑、肌肉以及肠系膜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PU)、... 目的观察蚕砂提取物(SFE)对高分子右旋糖酐诱导兔急性微循环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方法兔经耳缘静脉注射10%高分子右旋糖酐10mg·kg^-1制备急性微循环障碍模型,观察造模前和造模30min后脑、肌肉以及肠系膜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PU)、运动的血细胞浓度(CMBC)以及血细胞速率(V),并计算其变化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SFE高剂量显著降低脑组织PU和V的变化率;SFE高、中剂量显著降低肌肉组织PU的变化率;SFE中剂量显著降低肌肉组织CMBC的变化率和肠系膜PU、V的变化率;SFE低剂量显著降低肠系膜CMBC的变化率。结论SFE可通过提高血流灌注量、血细胞聚集程度以及运动血细胞速率来改善微循环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砂提取物 急性微循环障碍 高分子右旋糖酐 血流灌注量 运动血细胞聚集程度 运动血细胞速率 保护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