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3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肌松药条件下气管插管后即刻监测运动诱发电位基线在腰椎手术中的应用
1
作者 郑伟 李娜 +5 位作者 刘磊 刘松涛 周海 刘杰 胡正权 王立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298-2304,共7页
目的探讨腰椎手术在无肌松药气管插管后即刻监测运动诱发电位(TceMEP)基线的可行性。方法将2023年5-12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拟行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的患者156例随机分为两组,最终对照组72例,男33例,女39例,观察组75例,男3... 目的探讨腰椎手术在无肌松药气管插管后即刻监测运动诱发电位(TceMEP)基线的可行性。方法将2023年5-12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拟行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的患者156例随机分为两组,最终对照组72例,男33例,女39例,观察组75例,男37例,女38例,对照组在术中脊柱暴露完成后监测TceMEP基线,观察组在无肌松药气管插管后即刻监测TceMEP基线。对比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插管满意度和操作时间,并比较两组TceMEP基线引出成功率、刺激阈值、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变化与插管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时间对照组为(6.52±1.22)min,观察组为(9.44±0.84)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ceMEP基线引出成功率为100%,平均刺激阈值(225.00±22.13)V,对照组TceMEP基线引出成功率为84.72%,平均刺激阈值(342.01±31.07)V,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上钉后监测TceMEP成功率为93.06%,观察组为1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eMEP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肌松气管插管后即刻监测TceMEP基线成功率高,刺激阈值小,敏感性与特异性与术中脊柱暴露完成后监测TceMEP基线无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诱发电位基线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 无肌松药气管插管 腰椎手术
下载PDF
小剂量利多卡因复合丙泊酚对颅内肿瘤切除老年病人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
2
作者 刘美娟 王宁 +2 位作者 王栋 陆方舟 刘娟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808-811,830,共5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利多卡因复合丙泊酚对老年颅内肿瘤切除术病人术中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颅内肿瘤切除的老年病人4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利多卡因组(L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2例。所有病人均给予丙... 目的探讨小剂量利多卡因复合丙泊酚对老年颅内肿瘤切除术病人术中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颅内肿瘤切除的老年病人4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利多卡因组(L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2例。所有病人均给予丙泊酚麻醉处理,L组复合使用小剂量利多卡因,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术中均行MEP监测。记录2组病人麻醉期间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麻醉深度、MEP波幅和潜伏期、丙泊酚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麻醉期间,C组不同时点HR及MAP存在明显波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HR及MAP未见明显波动(P>0.05);2组MEP波幅和潜伏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L组丙泊酚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小剂量利多卡因对颅内肿瘤老年手术病人MEP波幅和潜伏期均无显著影响,但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术中丙泊酚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丙泊酚 老年人 颅内肿瘤 经颅电刺激 运动诱发电位
下载PDF
表面肌电与运动诱发电位在脊髓运动完全性损伤评估中的比较
3
作者 萧演清 高明明 +4 位作者 何泽佳 宋桂芸 宋伟 李晓光 饶家声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56-161,171,共7页
目的比较基于表面肌电图(sEMG)的脑运动控制方案和基于经颅磁刺激(TMS)的运动诱发电位在脊髓运动完全性损伤患者评估中的敏感性。方法纳入中国康复研究中心2021年3月—2023年4月收治的31例临床诊断为脊髓运动完全性损伤的患者,分别进行... 目的比较基于表面肌电图(sEMG)的脑运动控制方案和基于经颅磁刺激(TMS)的运动诱发电位在脊髓运动完全性损伤患者评估中的敏感性。方法纳入中国康复研究中心2021年3月—2023年4月收治的31例临床诊断为脊髓运动完全性损伤的患者,分别进行基于表面肌电的运动控制检测和基于TMS的运动诱发电位检测。结果31例患者中,27个(87%)至少有一个通道排名4或5。31例患者共测试了248块肌肉(每一例患者共测8块肌肉,分别是左右两侧的股直肌、股二头肌、胫前肌和腓肠肌),其中有79块(32%)肌肉可测量出通道排名4或5。62个肢体中的40个(64%)至少有一个通道排名4或5。31例患者中有21例(68%)有最高排名5的通道。然而,31例患者无一例能检测出运动诱发电位。结论sEMG在脊髓运动完全性损伤患者评估中的敏感性明显高于运动诱发电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表面肌电图 经颅磁刺激 运动诱发电位
下载PDF
PRRT2基因c.776del突变致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1例
4
作者 黄森 钟展华 +3 位作者 陈伟能 何若洁 廉羚 姚晓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9-241,共3页
报道1例典型的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PKD)患者。该患者为26岁女性,病史10年,表现为安静状态下突然运动出现发作性四肢和头部舞蹈样动作,无感觉先兆,持续数十秒后自行缓解,发作时和发作间期意识清... 报道1例典型的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PKD)患者。该患者为26岁女性,病史10年,表现为安静状态下突然运动出现发作性四肢和头部舞蹈样动作,无感觉先兆,持续数十秒后自行缓解,发作时和发作间期意识清醒,存在明显家族史,神经系统查体正常,头颅磁共振及脑电图未见异常,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先证者及其有相似表型的父亲存在PRRT2基因c.776del移码突变。根据PKD诊断标准,该患者可确诊为PKD,经奥卡西平治疗1个月后症状明显缓解,预后较好。PKD为罕见的运动障碍疾病,该患者症状典型,其基因突变位点在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中尚未报道,因此,本文丰富了PKD致病基因突变谱,为PKD遗传咨询提供依据,同时可增加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运动诱发运动障碍 运动障碍性疾病 移码突变 临床表现 PRRT2
下载PDF
运动诱发性支气管痉挛的人体微生态视角解析
5
作者 曹志 刘猛 高炳宏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25,共12页
从人体微生态视角出发,基于国际研究成果,分析运动诱发性支气管痉挛(Exercise-InducedBronchoconstriction,EIB)产生的微生态基础和原因,汇总整理微生态研究方法,并提出EIB的微生态防治策略。结果显示:人体呼吸/肠道微生态构建及肠-肺... 从人体微生态视角出发,基于国际研究成果,分析运动诱发性支气管痉挛(Exercise-InducedBronchoconstriction,EIB)产生的微生态基础和原因,汇总整理微生态研究方法,并提出EIB的微生态防治策略。结果显示:人体呼吸/肠道微生态构建及肠-肺轴沟通机制是诱发EIB的微生态基础;剧烈运动、环境及污染引发人体微生态失衡是EIB发病的重要因素;微生态衡量方法目前在系统性和科学性方面仍须深入完善;防治策略包括内源性预防(饮食调整、运动习惯、自我防护等)和外源性治疗(微生物技术、天然产物调节)。建议:未来应重视微生态知识教育普及,培养科学理念与习惯,促进宿主与微生态和谐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诱发性支气管痉挛 哮喘 微生态 肠-肺轴 气道炎症
下载PDF
基于上肢机器人分离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及上肢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从洋洋 陈威 +2 位作者 蒋留军 邱晓 白玉龙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59-964,共6页
目的:本研究探讨上肢机器人分离运动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并通过分析其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motor-evoked potential,MEP),进一步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招募符合条件的脑卒中患... 目的:本研究探讨上肢机器人分离运动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并通过分析其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motor-evoked potential,MEP),进一步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招募符合条件的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试验组(n=21)和对照组(n=23),试验组进行固定轨迹(肘关节屈曲伸直、肩关节内收外展的分离运动)的上肢机器人训练,对照组进行随意运动轨迹(够取物品的复合动作)的上肢机器人训练。两组的机器人训练均1次/天,20min/次,5次/周,连续3周;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 of upper extremity,FMA-UE)和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的评定。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EP的潜伏期以及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entral motor conduction time,CMCT)。结果:治疗3周后试验组患者的FMA-UE、MBI评分及MEP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的FMAUE、MBI评分、MEP与治疗前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周后组间比较,两组患者的FMA-UE、MBI评分及MEP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上肢机器人的分离运动训练能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高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这可能与增强了脑卒中患者的脑功能重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机器人 分离运动 运动诱发电位 运动功能
下载PDF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4例临床特征及视频脑电图分析
7
作者 陈泱儒 唐荣 +3 位作者 邵志海 李潍 费国强 汪昕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年第6期321-325,共5页
目的:探讨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PKD)的临床表现、脑电图结果、影像学特征、PRRT2基因突变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PKD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脑电图检查、影像学检查、PRRT2... 目的:探讨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PKD)的临床表现、脑电图结果、影像学特征、PRRT2基因突变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PKD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脑电图检查、影像学检查、PRRT2基因检测结果及药物治疗,并根据上述结果总结PKD相关特点。结果:在4例PKD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1例,起病年龄11~20岁。临床症状均表现为由运动引发的单侧或双侧肢体扭转和痉挛、持续时间不超过1 min,发作时意识清楚。在长程视频脑电图检查中,2例患者检查结果未见异常。3例患者进行PRRT2基因检测,其中1例患者PRRT2基因突变阳性,检测出PRRT2c.649dupC杂合突变。小剂量的抗癫痫药物均可效控制发作。结论:PKD具有独特的临床特点,易被误诊为癫痫,长程视频脑电图检测对PKD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当PKD合并其他发作性疾病或存在阳性家族病史时,建议进行PRRT2基因检测。长期规律服用小剂量抗癫痫药可明显改善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运动诱发运动障碍 视频脑电图 PRRT2基因 癫痫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术后预后判断的独立指标:运动诱发电位
8
作者 浦奔放 曾冉 +4 位作者 王燕 宋冬雷 盖延廷 王威 彭方强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86-90,94,共6页
目的 评价术中运动诱发电位(MEP)作为早期判断取栓术后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1年10月于上海冬雷脑科医院神经外科进行急诊机械取栓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急性大血管闭塞入院,其中3例急性栓塞部位发生在大... 目的 评价术中运动诱发电位(MEP)作为早期判断取栓术后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1年10月于上海冬雷脑科医院神经外科进行急诊机械取栓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急性大血管闭塞入院,其中3例急性栓塞部位发生在大脑中动脉,7例发生在颈内动脉。所有患者均符合取栓指征,并在取栓术前及血管开通后记录双侧肢体的MEP波幅。术后半年对患者的肌力恢复情况、改良Rankin量表(mRS)的变化情况以及血管开通前后MEP波幅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血管开通后患肢MEP波幅增加幅度较基线大于50%以上,术后预后情况良好。而当血管开通后患肢MEP波幅增加幅度较基线小于10%,即使影像学上脑部灌注情况良好,患者最终预后情况仍不佳。结论 MEP能单独反映在脑组织恢复灌注情况下运动传导通路的受损情况,血管开通后患肢MEP波幅较基线平均增幅大于50%,半年后肌力恢复情况及预后普遍良好。术中电生理MEP监测能较早且准确地反映取栓术后的预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取栓 运动诱发电位 肌力 预后
下载PDF
压迫性颈脊髓病术中运动诱发电位改善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预后价值
9
作者 林向全 王树杰 +1 位作者 郑忠 李超雄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56-59,共4页
目的前瞻性评估运动诱发电位(MEP)改善在预测压迫性颈脊髓病(CCM)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预后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接受颈脊髓减压的CCM患者121例,将患者分为3组,分别为术中MEP改善组(n=39),MEP无明显变化组(n=65),MEP降低组(n=17)。术前... 目的前瞻性评估运动诱发电位(MEP)改善在预测压迫性颈脊髓病(CCM)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预后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接受颈脊髓减压的CCM患者121例,将患者分为3组,分别为术中MEP改善组(n=39),MEP无明显变化组(n=65),MEP降低组(n=17)。术前、术后的神经功能量化评估采用mJOA评分系统,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量化评估采用mJOA改善率。结果所有CCM患者颈脊髓减压后,39例MEP改善,65例无明显MEP改变,17例MEP降低。其中MEP改善组中,术后患者即刻运动或感觉功能呈现不同程度的恢复。随访6个月后mJOA改善率,mJOA改善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61.5±4.3)%vs.(48.8±3.7)%vs.(40.1±7.4)%,P<0.05)]。结论CCM患者颈脊髓减压完毕后MEP改善对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具有较好的预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迫性颈脊髓病 运动诱发电位 mJOA改善率 神经功能恢复
下载PDF
橘皮素补剂对优秀运动员运动诱发性支气管痉挛的治疗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猛 高炳宏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2,共10页
目的:探讨橘皮素对运动诱发性支气管痉挛(exercise-induced bronchoconstriction,EIB)发病的关键临床指标(呼吸道炎症、肺通气功能等)以及相关辅助指标(运动呼吸不适症状等)的影响,评估橘皮素对EIB的治疗效果。方法:招募30名EIB运动员(... 目的:探讨橘皮素对运动诱发性支气管痉挛(exercise-induced bronchoconstriction,EIB)发病的关键临床指标(呼吸道炎症、肺通气功能等)以及相关辅助指标(运动呼吸不适症状等)的影响,评估橘皮素对EIB的治疗效果。方法:招募30名EIB运动员(女14名,男16名)作为受试者,配对、随机分为橘皮素组(n=15)和安慰剂组(n=15),采用双盲营养干预、问卷调查、支气管运动激发试验、血液样本采集分析等方法,分析29天橘皮素干预(200 mg/d)对EIB运动员的呼吸道炎症指标如中性粒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以及白介素-5(interleukin-5,IL-5)、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克拉拉细胞16、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水平等,肺通气功能指标如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_(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FEV_(1)下降率、最高呼气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等,以及运动呼吸不适症状(呼吸困难、咳嗽等)的影响。采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或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干预后(T_(5)时),橘皮素组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P=0.049)、中性粒细胞计数(P=0.039)及IL-5(P=0.037)、IL-8(P=0.003)、IgE(P=0.011)水平较初始值(T_(1))显著下降,且IL-5(P=0.022)、IL-8(P=0.012)显著低于同期安慰剂组;橘皮素组的FEV_(1)(P<0.01)、FVC(P<0.01)、PEF(P=0.047)及MMF(P=0.039)显著高于首次支气管运动激发试验时(E_(1))的对应值,其中有6名EIB运动员在第2次支气管运动激发试验时(E_(3))转为EIB阴性,EIB整体转阴率为40%。另外,橘皮素组的咳嗽症状数量由9人降至3人,呼吸困难症状由4人降至2人。结论:橘皮素能有效抑制EIB运动员的呼吸道炎症,缓解运动呼吸不适症状,显著改善FEV_(1)、FVC等关键肺通气功能指标,使部分运动员由EIB阳性转为EIB阴性,具有良好的EIB治疗效果以及推广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皮素 运动诱发性支气管痉挛 呼吸道炎症 肺通气功能
下载PDF
非药物性干预策略在运动诱发性支气管痉挛防治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猛 赵杰修 高炳宏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0-41,共12页
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对自我防护措施、营养膳食干预及运动环境调整等三大类运动诱发性支气管痉挛(exercise-induced bronchoconstriction,EIB)非药物性干预策略进行了整理、分析与归纳。结果表明,剧烈运动前进行适应性热身活动... 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对自我防护措施、营养膳食干预及运动环境调整等三大类运动诱发性支气管痉挛(exercise-induced bronchoconstriction,EIB)非药物性干预策略进行了整理、分析与归纳。结果表明,剧烈运动前进行适应性热身活动(高强度间歇或递增负荷运动等),运动中佩戴热湿交换防护面罩,运动后进行针对性的呼吸节奏练习,可有效降低运动员的EIB发病风险。在目前现有的营养膳食干预措施中,橘皮素、Omega-3脂肪酸及咖啡因等,均被证实可有效改善EIB运动员的多项肺通气功能指标,并使部分EIB阳性运动员转为阴性。在采用上述策略的同时,减少寒冷环境暴露,降低游泳馆池水和空气中氯化物的含量,尽量远离户外空气污染源等,也是降低运动员EIB发病风险的有效手段。建议深入探讨和分析不同专项特征、运动环境及膳食习惯运动员的EIB发病特点,并为其针对性地选择和使用非药物性干预策略,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药物性干预 运动诱发性支气管痉挛 热身活动 防护面罩 橘皮素 运动环境
下载PDF
Kinect体感交互技术的虚拟现实训练对脑梗死患者中枢系统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崔润红 姜雪 +2 位作者 范驰 陈新意 吴丹丹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探究基于Kinect体感交互技术的虚拟现实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运动中枢系统运动诱发电位与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02—2021-12辽宁省金秋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及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康复... 目的探究基于Kinect体感交互技术的虚拟现实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运动中枢系统运动诱发电位与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02—2021-12辽宁省金秋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及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基于Kinect体感交互技术的虚拟现实训练,持续干预30 d。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0 d、30 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FMA)、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电生理指标[运动诱发电位(MEP)的潜伏期、波幅、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结果治疗10 d、30 d后实验组患者NIHSS评分、MA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10 d、治疗30 d后外展、后伸、屈曲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10 d、治疗30 d后波幅大于对照组,皮质潜伏期、CMCT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Kinect体感交互技术的虚拟现实训练有助于改善脑梗死患者肌张力,改善神经缺损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可能作用机制在于改善电生理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KINECT 体感交互技术 虚拟现实训练 中枢系统运动诱发电位 神经功能恢复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中运动诱发电位变化与椎管容积改善的相关性研究
13
作者 陈焕雄 何贤波 +6 位作者 李国军 唐崧杰 钟贞浩 黄涛 林友才 林素羽 孟志斌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588-593,602,共7页
目的:通过分析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MIS-TLIF)椎管减压后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 MEP)的波幅变化、术后CT测量椎管的3D容积改变与临床症状的改... 目的:通过分析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MIS-TLIF)椎管减压后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 MEP)的波幅变化、术后CT测量椎管的3D容积改变与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的相关性,探讨MEP波幅变化及椎管容积改变在腰椎管狭窄症术后长期临床预后评估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MIS-TLIF手术治疗L4/5椎管狭窄症患者68例,记录术中椎管减压前、后MEP波幅变化与3D椎管容积改变,以及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 ODI)评分。结果:68例患者MIS-TLIF术中椎管减压后的MEP波幅较椎管减压前增高159.04%(P<0.01)。术后3D椎管容积(4.89±1.27)cm3较术前(3.78±1.08)cm3增加31.22%(P<0.01)。患者术后末次随访VAS、ODI评分与术前相比分别改善78.55%与80.60%(P<0.01)。减压侧MEP波幅改善率与术后椎管容积改善率呈正相关关系(r=0.272, P=0.025)。术后椎管容积改善率与末次随访VAS及ODI改善率亦存在正相关(r=0.656、r=0.490, P<0.01)。此外,减压侧MEP波幅改善率与末次随访VAS及ODI改善率亦存在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322与0.235,P<0.05)。结论:MIS-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中椎管减压后MEP的波幅增高,与术后椎管容积的增加及临床症状的改善密切相关。因此,MEP波幅监测是MIS-TLIF手术预后预测的重要监控方式之一,对患者远期预后有确切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 运动诱发电位 椎管容积
下载PDF
我国部分冬季项目运动员运动诱发性支气管痉挛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
14
作者 曹志 刘猛 高炳宏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61-771,共11页
目的:调查我国冬季优势项目运动员运动诱发性支气管痉挛(EIB)发病率,比较发病率在运动项目、性别、运动水平间的人群差异,分析EIB与无EIB运动员的肺通气功能、血液炎症因子的生理差异。方法:招募4个冬奥项目(越野滑雪、短道速滑、单板... 目的:调查我国冬季优势项目运动员运动诱发性支气管痉挛(EIB)发病率,比较发病率在运动项目、性别、运动水平间的人群差异,分析EIB与无EIB运动员的肺通气功能、血液炎症因子的生理差异。方法:招募4个冬奥项目(越野滑雪、短道速滑、单板滑雪、自由式滑雪)的90名运动员(男48、女42;二级61、一级20、健将9),测试日清晨取静脉血,用于炎症因子分析;测试日进行支气管运动激发试验,于试验前即刻、试验后第1、3、5、7、10、15分钟测试肺通气功能指标。结果:90名运动员中检测出33名EIB运动员,平均发病率36.67%;发病率项目间差异为:越野滑雪(43.18%)>短道速滑(38.46%)>单板滑雪(31.25%)>自由式滑雪(23.53%);性别间差异为:女性运动员(42.86%)>男性运动员(31.25%);运动等级间差异为:健将(55.56%)>一级(40%)>二级(32.8%)。肺通气功能指标方面:EIB运动员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用力呼气容积(FVC)激发试验后第1、3分钟均显著下降(P<0.001),无EIB运动员激发试验后无显著变化;EIB运动员FEV1/FVC比值激发试验后出现下降趋势,而无EIB运动员出现上升趋势。血液指标方面:EIB运动员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无EIB运动员(P=0.028);EIB运动员免疫球蛋白E(IgE)低于无EIB运动员(P=0.07);EIB运动员白细胞介素6(IL-6)显著高于无EIB运动员(P=0.02);EIB运动员克拉氏细胞蛋白16(CC16)显著高于无EIB运动员(P=0.003)。结论:我国冬季项目运动员存在EIB问题,表现为体能类项目发病率高于技巧类项目,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高水平运动员发病率高于普通运动员的特点。同时,EIB运动员的炎症基础水平高于无EIB运动员,气道损伤是其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项目运动 运动诱发性支气管痉挛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基于蓝牙传输的TMS运动诱发电位检测系统设计
15
作者 代宁宁 刘煦 +2 位作者 靳静娜 逯迈 殷涛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3年第6期19-24,共6页
目的 :针对现有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检测仪器体积大、难以便携的现状,设计一种结构简单的便携式TMS运动诱发电位检测系统。方法:该系统由MEP调理模块、MEP实时... 目的 :针对现有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检测仪器体积大、难以便携的现状,设计一种结构简单的便携式TMS运动诱发电位检测系统。方法:该系统由MEP调理模块、MEP实时采集模块和PC数据接收端组成。其中,MEP调理模块包括仪表放大电路、滤波电路、二级放大电路、电平抬升电路以及电源电路;MEP实时采集模块包括基于STM32F407的模数转换器、串口通信模块和蓝牙模块;PC数据接收端基于Qt开发平台设计。结果:MEP调理模块的放大增益倍数在1 000~1 500范围内可调,共模抑制比约为110 dB,通频带为11~1 300 Hz;TMS运动诱发电位检测系统的采样率可达到10 kHz,能够实现MEP的检测。结论:TMS运动诱发电位检测系统体积小且便携,为基于TMS运动诱发电位的健康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运动诱发电位 MEP检测 蓝牙
下载PDF
拉考沙胺治疗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临床观察
16
作者 张歆博 潘远航 +4 位作者 陈泽 王则直 曲书毅 谢鸳 刘永红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00-204,共5页
目的评估拉考沙胺(lacosamide,LCM)治疗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PK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为关键词在西京医院神经内科脑电监测中心进行检索,检索时间... 目的评估拉考沙胺(lacosamide,LCM)治疗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PK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为关键词在西京医院神经内科脑电监测中心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18年11月至2022年9月,共计25例患者符合PKD诊断标准,排除20例使用其他治疗方案的患者,最终纳入使用LCM治疗的5例患者,对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基因检测结果、治疗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者来自4个家系,男3例,女2例,起病年龄4~17岁,发作均出现于突然运动或有运动想法之后,其中4例患者为双侧症状,1例为单侧肢体症状及面部症状,发作频率5~15次/d,每次持续3~20 s。4例PRRT2基因(+),LCM初始剂量为25~50 mg/d,3 d加量至维持剂量为100~200 mg/d(2.5~3.1 mg/kg);1例PRRT2基因(-),LCM初始剂量为100 mg/d,当天服药即控制症状,目前维持剂量为100 mg/d(1.2 mg/kg)。4例(4/5)患者服药后无发作,1例(1/5)患者(PRRT2基因突变阳性)偶有“发作预感”(每2~3个月1次),所有患者服用LCM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LCM治疗PKD可以快速加量,1~3 d可控制症状,未见不良反应。PRRT2基因(-)的PKD患者可能需要小剂量LCM即可控制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运动诱发运动障碍 PKD 运动障碍 PRRT2 基因型 拉考沙胺 LCM
下载PDF
8周高原训练对竞走运动员运动诱发性支气管痉挛发病风险的影响
17
作者 曹志 刘猛 +3 位作者 莫仕围 吕冰强 石阳 高炳宏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28-733,共6页
目的:探讨8周高原训练对竞走运动员运动诱发性支气管痉挛(EIB)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以43名专业竞走运动员为受试者,分别测试其在低海拔地区(T1)、8周高原训练初期(T2)以及末期(T3)3个阶段的肺功能、呼吸道炎症因子及上皮细胞损伤标记... 目的:探讨8周高原训练对竞走运动员运动诱发性支气管痉挛(EIB)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以43名专业竞走运动员为受试者,分别测试其在低海拔地区(T1)、8周高原训练初期(T2)以及末期(T3)3个阶段的肺功能、呼吸道炎症因子及上皮细胞损伤标记物等指标。结果:8周高原训练末期,(1)竞走运动员EIB的阳性率由高原训练初期的16.3%增至34.9%;(2)运动员整体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下降率显著升高(T1(4.08±5.79)%vs T3(8.25±6.38)%,P=0.007),但是,男性运动员的变化不显著(T1(5.42±5.06)%vs T3(7.85±5.88)%,P=0.250),女性运动员的FEV1下降趋势更明显(T1(3.26±6.54)%vs T3(8.73±6.91)%,P=0.003);(3)嗜碱性粒细胞(P=0.002)、中性粒细胞(P<0.001)以及血清IL-6(P<0.001)等炎症因子水平显著升高,上皮细胞损伤标记物CC16(P=0.001)也显著增加。结论:高原训练会刺激呼吸道炎症产生,加剧气道上皮细胞损伤,导致FEV1下降率和EIB阳性率增加,增加了运动员EIB的发病风险;相比男性运动员,高原训练可能对女性运动员的影响更大,使其面临更高的EIB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训练 运动诱发性支气管痉挛 竞走 呼吸道炎症 上皮细胞损伤
下载PDF
基于抓力-运动诱发电位的大鼠脑干锥体束功能损伤程度研究
18
作者 石菁菁 傅倩颖 +6 位作者 杨袖菊 蒲山山 王国祥 朱林娜 王迅 尹志勇 刘盛雄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31-1036,共6页
目的探讨利用抓力(grasp strength,GS)-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方法对大鼠脑干锥体束损伤后产生的运动功能障碍进行定量研究。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分为1.25 m致伤组、2.25m致伤组和正常组,采用经典Marmarou模型制作... 目的探讨利用抓力(grasp strength,GS)-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方法对大鼠脑干锥体束损伤后产生的运动功能障碍进行定量研究。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分为1.25 m致伤组、2.25m致伤组和正常组,采用经典Marmarou模型制作锥体束部位的创伤性轴索损伤模型,致伤组均于损伤后1、3、5、7、14、28、42 d对大鼠进行肢体GS信号和MEP波幅检测,3组大鼠均于麻醉后相应时间进行对照检测。结果致伤组随损伤程度的增加,MEP波幅和最大GS下降比例明显增大;两个高度下GS与MEP测量值具有明显正相关性。损伤程度较小时,前期MEP比较敏感,后期MEP不敏感;损伤程度较大时,前期与后期MEP变化均较为敏感。结论采用GS-MEP联合评估可以为锥体束损伤后产生的运动功能障碍程度的定量评价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事故 脑干锥体束 颅脑损伤 抓力 运动诱发电位
下载PDF
末端驱动型机器人步行训练对慢性期脑卒中患者皮质脊髓束重塑及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
19
作者 田飞 孙晓龙 +7 位作者 赵晨光 刘慧琳 郗宵 胡旭 田梅 邢英茹 袁华 薛艺珂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87-1290,共4页
步行功能的恢复是脑卒中后康复治疗最重要的目标之一[1]。既往的研究表明,约38%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6个月仍不能行走[2],而那些出院时可以步行的患者,回归家庭后的步行能力也大幅下降[3]。因此,恢复步行功能对脑卒中患者至关重要。
关键词 脑卒中患者 步行能力 步行功能 运动诱发电位 步行训练 皮质脊髓束 回归家庭 驱动型
下载PDF
麻醉深度与肌松程度对运动诱发电位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巧恒 左明章 +1 位作者 谢红雯 刘树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84-86,共3页
目的 比较麻醉深度和神经肌肉阻滞程度对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tcMMEPs)的影响。方法  2 5例择期行脊髓手术的病人 ,分别在清醒时及BIS值为 75~ 6 5、6 5~ 5 5和 5 0~ 30时记录tcMMEPs的波形 ;维持肌松使 4个成串刺激的第一个刺... 目的 比较麻醉深度和神经肌肉阻滞程度对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tcMMEPs)的影响。方法  2 5例择期行脊髓手术的病人 ,分别在清醒时及BIS值为 75~ 6 5、6 5~ 5 5和 5 0~ 30时记录tcMMEPs的波形 ;维持肌松使 4个成串刺激的第一个刺激T1在 5 0 %左右 ,重复上述实验。结果  (1)在没有神经肌肉阻滞时 ,麻醉后tcMMEPs的波幅在各BIS值范围内与清醒时相比均显著减小 (P <0 0 0 1) ,但随后并不随着麻醉的继续加深而下降 (P >0 0 5 ) ,只有当BIS值达到 5 0~ 30的范围时其波幅与BIS值在 75~ 6 5时相比才有显著下降 (P <0 0 0 1)。 (2 )当T1在 5 0 %左右时 ,各BIS值范围内的波幅与清醒时相比均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0 1) ,且每个BIS范围内的数值与同组T1为 10 0 %时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而各BIS范围之间的波幅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深度 肌松程度 运动诱发电位 比较 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神经肌肉阻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