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7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神经肌肉阻滞程度对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s)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彩霞 徐振东 梁伟民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4-237,共4页
目的 比较不同神经肌肉阻滞程度对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s)的影响,为术中MEPs监测选择合适的神经肌肉阻滞程度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择期神经外科手术患者20例,年龄22~65岁,ASAⅠ~Ⅱ级。选择拇短展肌... 目的 比较不同神经肌肉阻滞程度对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s)的影响,为术中MEPs监测选择合适的神经肌肉阻滞程度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择期神经外科手术患者20例,年龄22~65岁,ASAⅠ~Ⅱ级。选择拇短展肌作为记录肌肉,采用经颅电刺激技术记录MEPs,刺激参数为:电压300 V,频率1 000 Hz,持续时间75 μs,脉冲数6个/串。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维库溴铵持续输注维持肌松,分别记录4个成串刺激(train of four stimulations,TOF)为0、1、2和4时的MEPs波幅和潜伏期变化情况。结果 TOF为0~4时均可记录到MEPs波幅。TOF为0与TOF为1、2和4之间的波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TOF为1、2和4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EPs潜伏期变化不显著(F=0.050,P=0.980)。结论 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下,神经肌肉阻滞剂对MEPs有显著的抑制作用,MEPs波幅随着神经肌肉阻滞程度的加深而减小,但在较深的神经肌肉阻滞程度下(TOF=1)仍可监测ME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诱发电位(meps) 电刺激 神经肌肉阻滞
下载PDF
无肌松药条件下气管插管后即刻监测运动诱发电位基线在腰椎手术中的应用
2
作者 郑伟 李娜 +5 位作者 刘磊 刘松涛 周海 刘杰 胡正权 王立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298-2304,共7页
目的探讨腰椎手术在无肌松药气管插管后即刻监测运动诱发电位(TceMEP)基线的可行性。方法将2023年5-12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拟行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的患者156例随机分为两组,最终对照组72例,男33例,女39例,观察组75例,男3... 目的探讨腰椎手术在无肌松药气管插管后即刻监测运动诱发电位(TceMEP)基线的可行性。方法将2023年5-12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拟行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的患者156例随机分为两组,最终对照组72例,男33例,女39例,观察组75例,男37例,女38例,对照组在术中脊柱暴露完成后监测TceMEP基线,观察组在无肌松药气管插管后即刻监测TceMEP基线。对比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插管满意度和操作时间,并比较两组TceMEP基线引出成功率、刺激阈值、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变化与插管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时间对照组为(6.52±1.22)min,观察组为(9.44±0.84)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ceMEP基线引出成功率为100%,平均刺激阈值(225.00±22.13)V,对照组TceMEP基线引出成功率为84.72%,平均刺激阈值(342.01±31.07)V,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上钉后监测TceMEP成功率为93.06%,观察组为1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eMEP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肌松气管插管后即刻监测TceMEP基线成功率高,刺激阈值小,敏感性与特异性与术中脊柱暴露完成后监测TceMEP基线无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诱发电位基线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 无肌松药气管插管 腰椎手术
下载PDF
表面肌电与运动诱发电位在脊髓运动完全性损伤评估中的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萧演清 高明明 +4 位作者 何泽佳 宋桂芸 宋伟 李晓光 饶家声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56-161,171,共7页
目的比较基于表面肌电图(sEMG)的脑运动控制方案和基于经颅磁刺激(TMS)的运动诱发电位在脊髓运动完全性损伤患者评估中的敏感性。方法纳入中国康复研究中心2021年3月—2023年4月收治的31例临床诊断为脊髓运动完全性损伤的患者,分别进行... 目的比较基于表面肌电图(sEMG)的脑运动控制方案和基于经颅磁刺激(TMS)的运动诱发电位在脊髓运动完全性损伤患者评估中的敏感性。方法纳入中国康复研究中心2021年3月—2023年4月收治的31例临床诊断为脊髓运动完全性损伤的患者,分别进行基于表面肌电的运动控制检测和基于TMS的运动诱发电位检测。结果31例患者中,27个(87%)至少有一个通道排名4或5。31例患者共测试了248块肌肉(每一例患者共测8块肌肉,分别是左右两侧的股直肌、股二头肌、胫前肌和腓肠肌),其中有79块(32%)肌肉可测量出通道排名4或5。62个肢体中的40个(64%)至少有一个通道排名4或5。31例患者中有21例(68%)有最高排名5的通道。然而,31例患者无一例能检测出运动诱发电位。结论sEMG在脊髓运动完全性损伤患者评估中的敏感性明显高于运动诱发电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表面肌电图 经颅磁刺激 运动诱发电位
下载PDF
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孙申 黄绍强 梁伟民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2-115,120,共5页
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应用于临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其中电刺激MEP广泛地应用于运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术中监护。随着监测技术和麻醉技术的进步,电刺激MEP术中监测的价值和可靠性进一步提高,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应用于临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其中电刺激MEP广泛地应用于运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术中监护。随着监测技术和麻醉技术的进步,电刺激MEP术中监测的价值和可靠性进一步提高,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安全性也得到不断改善。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统一的预警标准,多学科的合作不足等。本文就MEP术中应用的现状、安全性及麻醉对它的影响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诱发电位(mep) 术中监测 麻醉
下载PDF
小剂量利多卡因复合丙泊酚对颅内肿瘤切除老年病人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
5
作者 刘美娟 王宁 +2 位作者 王栋 陆方舟 刘娟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808-811,830,共5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利多卡因复合丙泊酚对老年颅内肿瘤切除术病人术中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颅内肿瘤切除的老年病人4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利多卡因组(L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2例。所有病人均给予丙... 目的探讨小剂量利多卡因复合丙泊酚对老年颅内肿瘤切除术病人术中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颅内肿瘤切除的老年病人4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利多卡因组(L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2例。所有病人均给予丙泊酚麻醉处理,L组复合使用小剂量利多卡因,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术中均行MEP监测。记录2组病人麻醉期间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麻醉深度、MEP波幅和潜伏期、丙泊酚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麻醉期间,C组不同时点HR及MAP存在明显波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HR及MAP未见明显波动(P>0.05);2组MEP波幅和潜伏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L组丙泊酚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小剂量利多卡因对颅内肿瘤老年手术病人MEP波幅和潜伏期均无显著影响,但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术中丙泊酚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丙泊酚 老年人 颅内肿瘤 经颅电刺激 运动诱发电位
下载PDF
基于上肢机器人分离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及上肢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从洋洋 陈威 +2 位作者 蒋留军 邱晓 白玉龙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59-964,共6页
目的:本研究探讨上肢机器人分离运动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并通过分析其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motor-evoked potential,MEP),进一步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招募符合条件的脑卒中患... 目的:本研究探讨上肢机器人分离运动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并通过分析其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motor-evoked potential,MEP),进一步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招募符合条件的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试验组(n=21)和对照组(n=23),试验组进行固定轨迹(肘关节屈曲伸直、肩关节内收外展的分离运动)的上肢机器人训练,对照组进行随意运动轨迹(够取物品的复合动作)的上肢机器人训练。两组的机器人训练均1次/天,20min/次,5次/周,连续3周;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 of upper extremity,FMA-UE)和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的评定。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EP的潜伏期以及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entral motor conduction time,CMCT)。结果:治疗3周后试验组患者的FMA-UE、MBI评分及MEP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的FMAUE、MBI评分、MEP与治疗前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周后组间比较,两组患者的FMA-UE、MBI评分及MEP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上肢机器人的分离运动训练能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高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这可能与增强了脑卒中患者的脑功能重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机器人 分离运动 运动诱发电位 运动功能
下载PDF
不同病程脑卒中患者上肢体感诱发电位与感觉、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7
作者 杨世宁 马将 +3 位作者 李红 郭立颖 刘先莹 张莉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01-708,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病程脑卒中患者上肢体感诱发电位(SEP)与感觉、运动功能的相关性。方法2021年6月到2023年10月,连续纳入石家庄市人民医院脑卒中患者177例,根据病程分为急性期组(14 d之内,n=25)、恢复早期组(14 d~1个月,n=110)和恢复中晚期... 目的探讨不同病程脑卒中患者上肢体感诱发电位(SEP)与感觉、运动功能的相关性。方法2021年6月到2023年10月,连续纳入石家庄市人民医院脑卒中患者177例,根据病程分为急性期组(14 d之内,n=25)、恢复早期组(14 d~1个月,n=110)和恢复中晚期组(1~6个月,n=42)。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行SEP检查,记录N20潜伏期和振幅;采用单丝和两点辨别工具分别测试患者手的单丝触觉和两点辨别觉;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估运动功能。分析各组SEP与感觉和运动各项指标评分的相关性。结果3组单丝触觉和两点辨别觉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急性期组SEP与感觉和运动功能不相关(P>0.05)。恢复早期组N20潜伏期与单丝触觉呈负相关(r=-0.267,P=0.005),与两点辨别觉呈正相关(r=0.220,P=0.021);N20振幅与单丝触觉(r=0.328,P<0.001)和FMA-UE评分呈正相关(r=0.418,P<0.001),与两点辨别觉呈负相关(r=-0.405,P<0.001)。恢复中晚期组N20潜伏期与FMA-UE呈负相关(r=-0.313,P=0.044),N20振幅与单丝触觉(r=0.598,P<0.001)和FMA-UE评分(r=0.393,P=0.010)呈正相关,与两点辨别觉呈负相关(r=-0.591,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恢复中晚期患者单丝触觉的评分与N20潜伏期水平呈负相关(β=-0.510,P=0.046),FMA-UE评分与N20振幅水平呈正相关(β=0.313,P=0.026);恢复早期患者两点辨别觉评分与N20振幅水平呈负相关(β=-0.270,P=0.039)。结论病程越长,SEP与感觉和运动功能的相关性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感觉功能 运动功能 体感诱发电位 神经电生理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术后预后判断的独立指标:运动诱发电位
8
作者 浦奔放 曾冉 +4 位作者 王燕 宋冬雷 盖延廷 王威 彭方强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86-90,94,共6页
目的 评价术中运动诱发电位(MEP)作为早期判断取栓术后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1年10月于上海冬雷脑科医院神经外科进行急诊机械取栓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急性大血管闭塞入院,其中3例急性栓塞部位发生在大... 目的 评价术中运动诱发电位(MEP)作为早期判断取栓术后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1年10月于上海冬雷脑科医院神经外科进行急诊机械取栓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急性大血管闭塞入院,其中3例急性栓塞部位发生在大脑中动脉,7例发生在颈内动脉。所有患者均符合取栓指征,并在取栓术前及血管开通后记录双侧肢体的MEP波幅。术后半年对患者的肌力恢复情况、改良Rankin量表(mRS)的变化情况以及血管开通前后MEP波幅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血管开通后患肢MEP波幅增加幅度较基线大于50%以上,术后预后情况良好。而当血管开通后患肢MEP波幅增加幅度较基线小于10%,即使影像学上脑部灌注情况良好,患者最终预后情况仍不佳。结论 MEP能单独反映在脑组织恢复灌注情况下运动传导通路的受损情况,血管开通后患肢MEP波幅较基线平均增幅大于50%,半年后肌力恢复情况及预后普遍良好。术中电生理MEP监测能较早且准确地反映取栓术后的预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取栓 运动诱发电位 肌力 预后
下载PDF
大鼠脊髓体感诱发电位(SSEP)、皮层运动诱发电位(CMEP)的测定
9
作者 康然 黄桂成 +5 位作者 戚晴雪 胡春萍 李海声 王志刚 陈方庆 谢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10期85-87,共3页
目的:测定正常大鼠脊髓诱发电位及运动诱发电位,建立本研究大鼠诱发电位正常值数据库。方法:取40只SD大鼠,麻醉下分别行SSEP及CMEP检测。SSEP检测:电刺激一侧胫神经,在T12-13棘间韧带处记录感觉诱发电位。CMEP检测:刺激电极置于大... 目的:测定正常大鼠脊髓诱发电位及运动诱发电位,建立本研究大鼠诱发电位正常值数据库。方法:取40只SD大鼠,麻醉下分别行SSEP及CMEP检测。SSEP检测:电刺激一侧胫神经,在T12-13棘间韧带处记录感觉诱发电位。CMEP检测:刺激电极置于大鼠相应的人体头部C3、C4,记录电极置于大鼠后腿大鱼际处。结果:SSEP由一个正向波(P)和一个负向波(N)组成,潜伏期为P:(3.17±0.43)ms和N:(6.58±0.77)ms;波幅为P:(2.15±0.43)μV和N:(1.42±0.82)μV,P-N峰峰波幅(3.57±1.70)μV。CMEP由P1、N1、P2、N2组成,P1N1较为清楚,潜伏期为P1:(8.60±0.87)ms和N1:(9.81±1.02)ms;波幅为P1:(229.85±247.12)μV和N1:(143.15±130.41)μV,P1-N1峰峰波幅(373.00±342.53)μV。结论:大鼠SSEP及CMEP测定正常值潜伏期较稳定,可以作为病理实验对照参考,而波幅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体感诱发电位 皮层运动诱发电位 正常值
下载PDF
急性颈椎过伸伤伴中央脊髓综合征运动诱发电位、炎症因子特征及其与脊髓损伤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10
作者 刘万周 张鑫博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5期957-960,共4页
目的 分析急性颈椎过伸伤伴中央脊髓综合征(CCS)患者运动诱发电位、炎症因子特征及其与脊髓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骨科收治的65例急性颈椎过伸伤伴CCS(观察组)患者资料和40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 目的 分析急性颈椎过伸伤伴中央脊髓综合征(CCS)患者运动诱发电位、炎症因子特征及其与脊髓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骨科收治的65例急性颈椎过伸伤伴CCS(观察组)患者资料和40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资料。采用磁刺激仪对观察组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受试者进行经颅磁刺激诱发的MEP检查,在双侧拇短展肌进行记录,同时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外周血hs-CRP、TNF-a、IL-6、IL-10水平。对比健康对照组,描述观察组患者MEP波形的潜伏期、波幅及运动阈值、炎症因子的特点;分析观察组患者MEP潜伏期、炎症因子与脊髓损伤程度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ISA)总分、运动功能(上肢运动评分UEMS)的关系;根据MEP诱发状态不同,将观察组患者分为静息组、易化组、无波形组,比较组间患者脊髓损伤程度(ASIA总分)和脊髓功能独立性(SCIMⅢ得分),并分析MEP诱发状态、炎症因子水平与脊髓损伤程度(ASIA总分)的关系。结果 相比于健康对照组,观察组CCS患者的MEP表现为更长的潜伏期、较低的波幅以及更高的运动阈值(P<0.05)。相比于健康对照组,观察组CCS患者的血清hs-CRP、TNF-a、IL-6、IL-10水平均更高(P<0.05)。静息组和易化组患者的ASIA评分、SCIM Ⅲ评分显著高于无波形组(P<0.05),无波形组患者的脊髓损伤程度和脊髓功能独立性均明显较差;静息组患者SCIM Ⅲ得分高于易化组(P<0.05),提示静息组患者具有更好的脊髓功能独立性。为了分析MEP诱发不同状态、炎症因子和脊髓损伤程度的相关性,将二者进行了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EP的诱发状态与脊髓损伤程度(ASIA总分)明显正相关(r=0.693,P<0.05),MEP潜伏期与脊髓损伤程度(ASIA总分)明显负相关(r=-0.723,P<0.05);炎症因子水平与ASIA呈现明显负相关性(P<0.05)。结论 急性颈椎过伸伤伴CCS患者的MEP潜伏期延长,波幅较小,运动阈值较高,其中MEP潜伏期与脊髓损伤程度有强相关性,MEP诱发状态与脊髓损伤程度也密切相关,炎症因子水平与脊髓损伤程度明显相关,上述指标能够为患者的诊疗提供早期参考依据,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脊髓综合征 急性 运动诱发电位 颈椎过伸伤 炎症因子
下载PDF
运动神经元病和帕金森病的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分析与疾病分型和病程的相关性研究
11
作者 付晓明 毛玉强 +4 位作者 汪世靖 许亚娟 欧梦迪 喻绪恩 赵静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8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运动神经元病和帕金森病的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MS-MEP),分析与疾病分型和病程的相关性。方法共收集2020年7月至2024年3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附属医院住院的运动神经元病(MND)患者20例(MND组),帕金森病(PD)患... 目的探讨运动神经元病和帕金森病的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MS-MEP),分析与疾病分型和病程的相关性。方法共收集2020年7月至2024年3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附属医院住院的运动神经元病(MND)患者20例(MND组),帕金森病(PD)患者12例(PD组),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10名(正常对照组),均行经颅磁刺激TMS-MEP检查,并收集临床资料。比较3组受试者MEP波幅、MEP潜伏期以及MEP波形参数,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MEP波幅、MEP潜伏期参数与病程的相关性。结果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首发症状以上肢无力、下肢无力为主,而PD患者首发症状以上肢、下肢抖动僵硬为主。ALS组、PD组、对照组的MEP潜伏期、MEP波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PD组MEP潜伏期相较对照组无差异(P>0.05),而明显低于ALS组(P<0.05)。PD组MEP波幅低于对照组,高于对ALS组(P<0.05)。ALS和PD患者的MEP波形存在差异(P<0.05),其中ALS组患者以2级为主,而PD患者以1级为主。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LS患者MEP潜伏期与病程呈正相关性(r=0.539,P<0.05),PD患者MEP波幅与病程呈负相关性(r=-0.438,P<0.05)。结论TMS-MEP检查可有效评估PD、ALS。ALS患者MEP潜伏期明显增加,波幅明显减低,病程越长则MEP潜伏期越长;PD患者MEP潜伏期较健康人群无明显变化,而波幅略有降低,病程越长MEP波幅降低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神经元病 帕金森病 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神经肿瘤手术运动诱发电位监测期无负荷剂量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的临床疗效观察
12
作者 石筱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23期4366-4369,共4页
目的:观察神经肿瘤手术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期无负荷剂量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DEX)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4年3月在太原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87例择期行神经肿瘤手术病人,分为基础组(43例)、DEX组(44例)。两组均实施MEP监... 目的:观察神经肿瘤手术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期无负荷剂量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DEX)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4年3月在太原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87例择期行神经肿瘤手术病人,分为基础组(43例)、DEX组(44例)。两组均实施MEP监测,在监测期间,DEX组予以0.4μg/(kg·h)持续输注DEX,基础组静脉输注相同剂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比较两组应激反应、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认知功能。结果:给药后30 min(T1)、术毕(T2)时,两组丙二醛(MDA)较术前(T0)时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较T0时降低(P<0.05),DEX组SOD高于基础组(P<0.05),MDA低于基础组(P<0.05);T1、T2时,两组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较T0时升高(P<0.05),DEX组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低于基础组(P<0.05);术后72 h(T3)时,两组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分较T0时降低(P<0.05),DEX组MMSE评分高于基础组(P<0.05)。结论:无负荷剂量持续输注DEX能缓解择期行神经肿瘤手术病人应激反应,保护其神经功能,并快速恢复其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肿瘤 运动诱发电位监测 右美托咪定 应激反应 认知功能
下载PDF
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对脑干出血患者血肿清除率、运动诱发电位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分析
13
作者 刘传忠 宋恩同 段长鹏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2期9-13,共5页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对脑干出血对血肿清除、运动诱发电位、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汶上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脑干出血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对脑干出血对血肿清除、运动诱发电位、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汶上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脑干出血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取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选择立体定向微创手术下处理出血情况。对比两组的血肿清除率、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运动诱发电位指标变化、神经功能、认知功能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血肿清除率为100.00%(50/50),高于对照组的84.00%(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58,P<0.05)。治疗14 d,观察组上、下肢运动诱发电位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和30 d观察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00%(1/50),低于对照组的16.00%(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5,P<0.05)。结论针对脑干出血患者,采取立体定向微创手术相较常规治疗,可以提高血肿清除率,缩短上下肢运动诱发电位值,使得神经缺损情况得以改变,并促进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出血 开颅血肿清除 立体定向微创手术 血肿清除率 运动诱发电位 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单极法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初步研究
14
作者 张炳谦 楼旭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1998年第3期114-115,117,共3页
本文提出了利用常规肌电图机用电刺激器,采用单极法来进行MEP测定的技术方法。国内未见报道。通过测定及统计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刺激量小,病人易接受。2、无需专用刺激器,经济实用易于推广。3、定位性能可靠。4、通过单、... 本文提出了利用常规肌电图机用电刺激器,采用单极法来进行MEP测定的技术方法。国内未见报道。通过测定及统计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刺激量小,病人易接受。2、无需专用刺激器,经济实用易于推广。3、定位性能可靠。4、通过单、双极两种方法的阻滞率和异常率比较,说明单极法更敏感,更易检出异常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器 单极法 运动诱发电位
下载PDF
肌松剂对神经外科功能区肿瘤皮层运动诱发电位监测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阚清 韩如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3期279-280,共2页
目的总结肌松剂对实施神经外科功能区肿瘤手术中进行皮层运动诱发电位监测的影响。方法对择期神经外科手术62例按麻醉诱导后到皮层运动诱发电位监测之间是否应用肌松剂,分为两组:无肌松剂组(21例)和肌松剂组(41例)。观察运动诱发电位监... 目的总结肌松剂对实施神经外科功能区肿瘤手术中进行皮层运动诱发电位监测的影响。方法对择期神经外科手术62例按麻醉诱导后到皮层运动诱发电位监测之间是否应用肌松剂,分为两组:无肌松剂组(21例)和肌松剂组(41例)。观察运动诱发电位监测成功率。结果无肌松剂组成功率76.2%,肌松剂组成功率41.5%(P<0.05)。结论在皮层运动诱发电位监测过程中,麻醉时应尽量避免使用肌松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肿瘤 神经外科 功能区 麻醉 肌松剂 运动诱发电位(meps) 监测
下载PDF
脊髓前动脉损伤后运动诱发电位变化与病理学对照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沈康平 叶晓健 +4 位作者 贾宁阳 李家顺 贾连顺 宋海涛 刘昀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7期682-684,共3页
目的 :观察脊髓前动脉损伤后运动诱发电位 (MEP)变化规律 ,以及相应的病理演变。方法 :以家犬为实验动物 ,采用颈前路手术入路 ,损伤脊髓前动脉。肉眼、镜下观察脊髓病理演变过程 ,测定脊髓前动脉损伤前、后MEP潜伏期 ,同时按Tarlov法... 目的 :观察脊髓前动脉损伤后运动诱发电位 (MEP)变化规律 ,以及相应的病理演变。方法 :以家犬为实验动物 ,采用颈前路手术入路 ,损伤脊髓前动脉。肉眼、镜下观察脊髓病理演变过程 ,测定脊髓前动脉损伤前、后MEP潜伏期 ,同时按Tarlov法测定肌力。结果 :脊髓前动脉损伤后出现轴索断裂 ,髓鞘呈气球样空泡 ,脊髓水肿、出血 ,运动神经元变性坏死等病理性变化 ,脊髓前动脉损伤后立即出现不完全性肢体瘫痪 ,MEP潜伏期明显延长 ,3d后MEP的潜伏期有所恢复。结论 :MEP对脊髓缺血性损伤后病理变化较敏感 ,MEP能准确地反映脊髓缺血性损伤后运动功能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 脊髓 脊髓前动脉 运动诱发电位 mep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全身运动质量结合诱发电位在预测高危新生儿运动发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7
作者 张海燕 周俊 +4 位作者 汪珍珍 屠燕屏 刘静 刘常青 杨恩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8-43,共6页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技术结合诱发电位(EPs)对预测高危新生儿运动发育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12例儿童神经康复科门诊随访的高危新生儿,分别在GMs扭动运动阶段和不安运动阶段进行GMs评估和EPs检测,连续随访并在纠正年...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技术结合诱发电位(EPs)对预测高危新生儿运动发育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12例儿童神经康复科门诊随访的高危新生儿,分别在GMs扭动运动阶段和不安运动阶段进行GMs评估和EPs检测,连续随访并在纠正年龄12月龄时根据2006年脑瘫(CP)诊断标准及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确定其运动发育结局,计算全身运动质量、诱发电位以及两者结合的预测效度。结果 112例研究对象运动发育结局,脑瘫26例(23.2%)、运动发育迟缓14例(12.5%)、正常72例(64.3%)。扭动运动阶段GMs及正中神经诱发电位(MNSEP)均异常对运动发育异常的预测灵敏度80.0%,特异度98.6%,阳性预测值97.0%,阴性预测值89.9%;不安运动阶段GMs异常对于脑瘫的预测灵敏度96.1%,特异度97.7%,阳性预测值92.6%,阴性预测值98.8%;GMs及MNSEP均异常预测效度无显著提高。两阶段中MNSEP均异常对运动发育异常的预测灵敏度82.5%,特异度91.7%,阳性预测值84.6%,阴性预测值90.4%。结论在扭动运动阶段联合GMs及MNSEP可提高对高危新生儿运动发育异常的预测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运动 诱发电位 运动发育 脑性瘫痪 新生儿
下载PDF
体感诱发电位和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结局的关系 被引量:21
18
作者 肖湘 黄东锋 +2 位作者 曹黎明 梁斌 陈川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96-698,共3页
目的:评估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EP)与急性期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的相关性及其对上肢运动康复潜能的预测作用。方法:27例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行正中神经SEP检测,评估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上肢部分、改良Ashworth评分、美国国... 目的:评估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EP)与急性期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的相关性及其对上肢运动康复潜能的预测作用。方法:27例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行正中神经SEP检测,评估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上肢部分、改良Ashworth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改良Barthel指数(MBI)。其中22例患者3个月后再次评估以上量表。对正中神经SEP N20的振幅、潜伏期与急性期及3个月后的各项量表做相关性分析。结果:患侧正中神经SEP的N20潜伏期较健侧延长,振幅较健侧减低(P<0.05)。患侧正中神经SEP N20消失的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其患侧上肢FMA评分和MBI低于N20可引出者(P<0.05)。22例患者3个月后患侧上肢FMA评分和MBI较急性期增高(P<0.05)。急性期患侧正中神经SEP的N20潜伏期与3个月后患侧上肢FMA评分负相关(P<0.05)。结论:急性期脑卒中患侧正中神经SEP N20消失者上肢运动功能和自理能力较差。正中神经SEP N20潜伏期可预测急性期脑卒中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康复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体感诱发电位 运动 上肢 预测
下载PDF
体感诱发电位联合运动诱发电位在Chiari畸形伴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7
19
作者 刘海雁 朱泽章 +4 位作者 史本龙 邱俊荫 邱勇 马正良 顾小萍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99-303,共5页
目的:评估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SEPs)联合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electric motor evoked potentials,TCe MEPs)在Chiari畸形伴脊柱侧凸患者脊柱后路矫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 目的:评估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SEPs)联合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electric motor evoked potentials,TCe MEPs)在Chiari畸形伴脊柱侧凸患者脊柱后路矫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7月在鼓楼医院行脊柱后路矫形手术的63例Chiari畸形伴脊柱侧凸患者,均行术中SSEPs监测,其中50例患者行TCe MEPs监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术中SSEPs和TCe MEPs等神经电生理监测资料。分别计算单模式SSEPs、单模式TCe MEPs和联合应用SSEPs与TCe MEPs的成功率、报警率、真假阳性率、真假阴性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监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三种监测模式的监测结果。结果:单模式SSEPs监测成功率为95%,单模式TCe MEPs监测成功率为96%,联合应用SSEPs和TCe MEPs监测成功率为100%;单模式SSEPs监测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5%;单模式TCe MEPs监测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8%;联合应用SSEPs和TCe MEPs监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三种监测模式的阴性预测值均为100%;三种模式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模式SSEPs监测阳性预测值为25%,单模式TCe MEPs监测阳性预测值为50%,联合应用SSEPs和TCe MEPs监测阳性预测值为100%;三种模式之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SEPs和TCe MEPs监测不同的神经传导通路,联合应用两种监测方法可提高Chiari畸形伴脊柱侧凸患者脊柱后路矫形手术中监护的预警价值,获得满意的监护成功率、敏感性及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感诱发电位 运动诱发电位 CHIARI畸形 脊柱侧凸
下载PDF
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体感及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22
20
作者 刘慧华 燕铁斌 +1 位作者 刘非 陈月桂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93-796,共4页
目的:观察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体感诱发电位(SEP)及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影响。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13例脑卒中患者分为FES组(9例)和FES安慰刺激组(4例)。患侧上肢腕背伸拇外展肌群接受FES治疗(30min)或安慰刺激(30min),FE... 目的:观察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体感诱发电位(SEP)及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影响。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13例脑卒中患者分为FES组(9例)和FES安慰刺激组(4例)。患侧上肢腕背伸拇外展肌群接受FES治疗(30min)或安慰刺激(30min),FES治疗频率30Hz,脉宽200μs,强度为患者最大耐受量;治疗前后分别接受SEP及MEP检测,记录SEP检测中N9及N20潜伏期和波幅,MEP检测中正中神经的肘部刺激点,臂丛区刺激点,C7刺激点及皮质刺激点潜伏期和波幅;比较同一测试时间点MEP重复检测的信度,并对组内同侧治疗前后,组间治疗前后SEP、MEP变化率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MEP值各部位5次测量值的相关系数值均在0.8317—1.0000之间;2组患者患侧皮质MEP均未引出;FES组治疗后患侧SEP及MEP潜伏期均有缩短,波幅明显增高(P<0.05);FES组健侧和安慰刺激组双侧刺激后SEP及MEP变化不明显;刺激前后变化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患侧上肢FES后SEP及MEP潜伏期有缩短,波幅有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电刺激 体感诱发电位 运动诱发电位 脑卒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