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6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常态下苏南运河带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以常州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任俊英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1-4,38,共5页
常州作为大运河苏南段沿岸一个重要的城市,近现代工业相对发达,如今留下了很多工业遗产,对其保护与发展的常态化工作急需"变旧为新"。文章结合工业遗产资源属性,对常州运河带工业遗产的创建时间、地点、相关情况等进行了分析... 常州作为大运河苏南段沿岸一个重要的城市,近现代工业相对发达,如今留下了很多工业遗产,对其保护与发展的常态化工作急需"变旧为新"。文章结合工业遗产资源属性,对常州运河带工业遗产的创建时间、地点、相关情况等进行了分析,归纳了常州运河带工业遗产的特点,指出了开发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变"旧常态"为"新常态",把工业遗产与文化教育、环境整治、居民就业、创意产业和遗产旅游等有机结合,提出常州运河带工业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新模式,并对不同模式的适用遗产、发展路径等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南运河带 工业遗产 旅游开发 常州
下载PDF
阿姆斯特丹与杭州运河带的塑造对比分析
2
作者 程丹妮 《中国市场》 2021年第1期22-22,30,共2页
城市的公共文化空间是城市生活品质和精神品质的折射。当代城市的建设,缺少其独有的文化特色,“千城一面”问题十分突出。人们物质充足但精神文化生活愈加匮乏,公共文化空间对城市精神文化建设和城市个性特色的塑造具有重大意义,给人们... 城市的公共文化空间是城市生活品质和精神品质的折射。当代城市的建设,缺少其独有的文化特色,“千城一面”问题十分突出。人们物质充足但精神文化生活愈加匮乏,公共文化空间对城市精神文化建设和城市个性特色的塑造具有重大意义,给人们带来精神的富裕,在当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关于公共文化空间布局和塑造的研究问题越来越有价值。文章以阿姆斯特丹和杭州的两大运河文化带为例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得出公共文化空间的布局和塑造方面的可借鉴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姆斯特丹 杭州 运河带 公共文化空间
下载PDF
以文旅融合促进大运河文化带流通供应链完善的策略研究——以京津冀运河段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朱群芳 杨雨昕 《供应链管理》 2024年第3期79-96,共18页
2020年我国发布的《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为相关城市发展以及有关产业更新提供了思路,运河沿线的商流在逐渐恢复和壮大。京津冀作为大运河主要流经区域,对运河文旅产业的发展也十分重视。文章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以京津冀运... 2020年我国发布的《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为相关城市发展以及有关产业更新提供了思路,运河沿线的商流在逐渐恢复和壮大。京津冀作为大运河主要流经区域,对运河文旅产业的发展也十分重视。文章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以京津冀运河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京津冀运河段文旅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针对其所存在的问题,探讨以文旅融合促进大运河文化带流通供应链完善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河文化 文化产业 旅游产业 文旅融合 流通供应链
下载PDF
山东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现状及实践探索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正义 王雪玲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66-69,共4页
中国大运河是流动着的历史文化长河,是中华文明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内涵。当前,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遗产,活态化传承运河文物和文化资源,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山东省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上持续发力,已经取得显著成效。... 中国大运河是流动着的历史文化长河,是中华文明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内涵。当前,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遗产,活态化传承运河文物和文化资源,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山东省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上持续发力,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但仍面临重视程度存在差异、保护形势严峻、传承质量不高以及建设合力不足等挑战。山东省大运河处于“后申遗时代”,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应坚持整体统筹,保护优先,文化引领,共建共享,文旅融合等原则,推动山东省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河文化 文化资源 建设 现状 实践
下载PDF
基于声景偏好的运河文化带声景质量优化研究——以里运河文化长廊为例
5
作者 张一 崔建周 《旅游导刊》 2024年第1期82-103,共22页
声景观对遗产地、生态环境、公共游憩空间均有重要作用,运河文化带是涉及文化遗产、生态保护、游憩利用的多重复合空间,因此研究运河文化带的声景观实属必要。本文以里运河文化长廊为案例进行问卷调查,探索人们对于运河声景观的偏好模式... 声景观对遗产地、生态环境、公共游憩空间均有重要作用,运河文化带是涉及文化遗产、生态保护、游憩利用的多重复合空间,因此研究运河文化带的声景观实属必要。本文以里运河文化长廊为案例进行问卷调查,探索人们对于运河声景观的偏好模式,并结合P-F模型分析,提出声景质量改善建议。研究结果显示:人们对于运河声景观的偏好呈现出特殊模式,最喜爱运河特征声,其次是运河生活声,最厌恶扰民声;对体现运河文化、具体河段地方特色的特征性声音的偏好程度高于对非特征性声音的偏好;对反映历史怀旧声音的偏好程度高于对反映当下生活声音的偏好;特殊偏好模式的形成源于人们对情感需求的满足和对运河记忆的建构;年龄、是否当地居民、游览频率也会对运河声景观的偏好产生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因此,相关管理者应深挖和再现运河特征声,改善运河生活声,并对具体声音元素进行正向或负向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河文化 声景偏好 声景质量 声景质量测评模型
下载PDF
以文旅融合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
6
作者 吴宪霞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3期18-21,共4页
文旅融合能够助力人们开展文化探索,推进文化发展。保护、传承与弘扬大运河文化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目标与任务。文章在梳理江苏文化资源概况的基础上,调查了江苏以文旅融合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文旅融合能够助力人们开展文化探索,推进文化发展。保护、传承与弘扬大运河文化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目标与任务。文章在梳理江苏文化资源概况的基础上,调查了江苏以文旅融合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区域协同创新,构建时空纵横的运河文化产品体系;集聚资源优势,促进运河文旅与其他产业创新融合;运河故事营销,强化江苏运河文化全域品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问题 对策 运河文化 江苏
下载PDF
大运河文化带沿线省份旅游交通碳排放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厉建梅 李曼 +1 位作者 元敏丽 李觅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5-152,173,共9页
旅游交通是旅游碳排放的主要部门,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研究旅游交通碳排放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21年各省份的面板数据,以大运河文化带沿线8个省份为研究单元,采用“自下而上”法测算各省份旅游交通碳排放... 旅游交通是旅游碳排放的主要部门,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研究旅游交通碳排放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21年各省份的面板数据,以大运河文化带沿线8个省份为研究单元,采用“自下而上”法测算各省份旅游交通碳排放量,并在分析旅游交通碳排放时空演变规律的基础上,借助地理探测器探讨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从时间上看,大运河文化带沿线省份旅游交通碳排放整体上呈现波动递增态势,但于2020年出现断崖式下跌。(2)从空间上看,旅游交通碳排放呈现“京豫苏三足鼎立”的分布格局,北京、河南和江苏基本处于高碳排放区或较高碳排放区,而其他省域旅游交通碳排放量相对较低。(3)经济发展水平、游客规模、服务业发展水平及能源效率对旅游交通碳排放时空分异的影响作用较强,文化要素的影响作用相对较弱,但呈现加强态势。由此,为大运河文化带沿线省份降低旅游交通碳排放以及实现文化、生态和旅游的协调发展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河文化 旅游交通碳排放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内涵与对策研究
8
作者 王庭杰 《美与时代(城市)》 2024年第3期122-124,共3页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战略构想是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和可持续性的重大举措,需要统筹保护、传承、利用三者的关系。大运河文化在发展理念与路径选择时,理应鉴往知来,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充分挖掘并促进运河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转...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战略构想是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和可持续性的重大举措,需要统筹保护、传承、利用三者的关系。大运河文化在发展理念与路径选择时,理应鉴往知来,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充分挖掘并促进运河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转化。研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有利于挖掘城镇文脉,弘扬城镇文化特色;有利于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也有利于运河沿线产业带的建设,将大运河沿线的文化遗产、历史文脉融入社会生活。从大运河沿线名镇名村的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和产业带的发展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的相关问题和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河文化 名镇名村 文化遗产
下载PDF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乡村文化振兴融合路径研究
9
作者 张莉 《区域治理》 2024年第25期0016-0018,共3页
《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强调各部门要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内涵,充分展现大运河遗存承载的文化,以此统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大运河作为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水利工程,在历史上发挥着交通运输功能,同时也是沿线地区文化... 《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强调各部门要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内涵,充分展现大运河遗存承载的文化,以此统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大运河作为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水利工程,在历史上发挥着交通运输功能,同时也是沿线地区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与乡村文化振兴相结合,能够使两者互补互促,共同发展,实现双赢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河文化建设 乡村文化振兴 融合
下载PDF
大运河文化带古代名碑名刻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10
作者 焦敏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0-18,共9页
选取大运河文化带上的684项古代名碑名刻作为研究样本,通过规模度指数、基尼系数、拟合度分析等探究大运河文化带古代名碑名刻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古代名碑名刻整体为集聚分布,总体北多南少。在空间上呈“■”形,并... 选取大运河文化带上的684项古代名碑名刻作为研究样本,通过规模度指数、基尼系数、拟合度分析等探究大运河文化带古代名碑名刻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古代名碑名刻整体为集聚分布,总体北多南少。在空间上呈“■”形,并形成三个集聚带;(2)除碑碣、墓志外,不同类型名碑名刻空间集聚差异显著,形态不一。自战国以后,各历史时期的碑刻空间分布形态基本紧扣“■”形作自由变换;(3)人文地理环境因素影响碑刻的传播及演变,历史文化因素则形塑碑刻的文化内涵,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与碑刻的产生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名碑名刻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运河文化
下载PDF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的多重矛盾及其破解路径
11
作者 冒茜茜 《江南论坛》 2024年第4期47-51,共5页
本文探讨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面临的三对矛盾,即遗产保护与文旅开发之间的矛盾、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之间的矛盾以及公共参与与政策制定之间的矛盾,并提出制定和实施整体性规划、推广守正创新的发展模式、加强地方特色与整体利益的协调... 本文探讨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面临的三对矛盾,即遗产保护与文旅开发之间的矛盾、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之间的矛盾以及公共参与与政策制定之间的矛盾,并提出制定和实施整体性规划、推广守正创新的发展模式、加强地方特色与整体利益的协调以及构建多方参与的协同治理机制的对策建议,旨在实现遗产保护与文旅开发的和谐共存,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向可持续发展方向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河文化建设 关系性矛盾 遗产保护 文旅开发
下载PDF
大运河文化带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错位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12
作者 厉建梅 赵苗祎 李曼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0-59,共10页
大运河文化带沿线的传统村落与非遗是大运河重要的文化资源,判别二者的空间关系及影响因素,实现二者协同发展是生动展示、活态传承千年运河文化底蕴的重要条件。以大运河文化带沿线36个地级市及以上行政单元为研究区域,利用核密度、重... 大运河文化带沿线的传统村落与非遗是大运河重要的文化资源,判别二者的空间关系及影响因素,实现二者协同发展是生动展示、活态传承千年运河文化底蕴的重要条件。以大运河文化带沿线36个地级市及以上行政单元为研究区域,利用核密度、重心模型、空间错位指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大运河文化带传统村落与非遗的空间错位问题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传统村落与非遗虽均呈现集聚的分布态势,但集聚分布的空间重叠度在北方较低。2)传统村落与非遗存在明显的重心偏离,且重心偏离程度较大,地区之间差异显著。3)传统村落与非遗的空间错位以低错位类型为主,中高错位类型为辅,呈橄榄型分布模式。4)传统村落与非遗的空间错位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政府主导、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地形地貌是主要影响因素,因子间交互作用的解释力大于单独作用时的解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非物质文化遗产 运河文化 空间错位
下载PDF
大运河文化带宿迁段名城名镇保护研究——以宿迁市新盛街改造为例
13
作者 戴婷 《美与时代(城市)》 2024年第4期42-44,共3页
大运河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大运河文化带上名城名镇的历史文化应该进行保护和传承。然而,当前大运河文化带上的名城名镇规模较小、分布较分散、层次较低等问题并未得到一定的重视。基于这种情况,综合设计学、建筑学、文化... 大运河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大运河文化带上名城名镇的历史文化应该进行保护和传承。然而,当前大运河文化带上的名城名镇规模较小、分布较分散、层次较低等问题并未得到一定的重视。基于这种情况,综合设计学、建筑学、文化学、社会学等理论,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以江苏省宿迁市新盛街改造保护的具体案例为切入点,探索大运河宿迁段名城名镇的保护与传承的具体路径,为大运河文化带其他段的名城名镇保护提供一定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河文化 名城名镇保护 宿迁市新盛街
下载PDF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江苏担当
14
作者 殷杰 《唯实》 2024年第4期80-83,共4页
京杭大运河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创举之一,可谓是“文脉贯千年、往来成古今”。静静流淌的运河,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经济发展、社会变革、文化传承,造就了沿线一座座历史文化名城,充分展现了人类的智慧、勇气和创造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京杭大运河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创举之一,可谓是“文脉贯千年、往来成古今”。静静流淌的运河,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经济发展、社会变革、文化传承,造就了沿线一座座历史文化名城,充分展现了人类的智慧、勇气和创造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江苏视察时对江苏寄予了更高期望,要求江苏勇于担当新的文化使命,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其中特别提到要“积极参与建设长江和大运河两大国家文化公园,保存好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使命 文化公园 京杭大运河 运河文化 文化传承 现代文明 历史文化名城
下载PDF
地理核心素养视域下大运河文化带研学游环境设计
15
作者 宗丹丹 《丝网印刷》 2024年第18期118-120,共3页
大运河文化带研学游环境设计有助于了解大运河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通过设计兼具教育性和体验性的研学环境,使受众在探索中理解大运河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的深远影响,从而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关键词 地理核心素养 运河文化 研学环境
下载PDF
大运河文化带生态美学与社会美育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望 《城市规划》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7-65,共9页
大运河文化带不仅具有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价值,也具有美学与美育价值。可以从生态美学的实践根基、本体论、存在论3个理论维度分析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所有人都生存于一定的生态环境之中,基于生态美学,塑造生态环境之美,是重要的社会... 大运河文化带不仅具有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价值,也具有美学与美育价值。可以从生态美学的实践根基、本体论、存在论3个理论维度分析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所有人都生存于一定的生态环境之中,基于生态美学,塑造生态环境之美,是重要的社会美育途径。大运河文化带发挥社会美育价值的三大途径是:通过构筑生态景观进行生态美育;通过发展文旅融合进行人文美育;通过创作公共艺术进行艺术美育。提升大运河文化带生态美学与社会美育价值的策略有:“文化为魂”凸显“运河之美”的历史底蕴与时代价值;营造“诗意生存”生态,推动“诗意运河”建设;优化文化艺术供给,促进社会美育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河文化 生态美学 社会美育 文旅融合 公共文化 建设规划
下载PDF
大运河文化带文化创意产业智慧发展的问题及对策探微——以大运河文化带城市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晓燕 张翌群 曹蔚 《商业观察》 2023年第29期77-80,共4页
大运河文化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宝贵遗产,运河文化创意产业更是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的重点。但我国运河文化产业整体来讲仍处在初步发展阶段,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文创产品同质化、交互性不足、销售渠道未打通等问... 大运河文化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宝贵遗产,运河文化创意产业更是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的重点。但我国运河文化产业整体来讲仍处在初步发展阶段,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文创产品同质化、交互性不足、销售渠道未打通等问题。在数字化时代,促使大运河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帮助发展问题的改善重点要落在发展好、利用好VR、大数据、新媒体等现代化数字基础技术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河文化 文创产品 数字化技术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大运河文化带扬州段文旅品牌建设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格 李凤娇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39-43,共5页
我国社会经济正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大运河文化带扬州段文旅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文旅品牌的升级、协同、传播和管理等方面带来了新的挑战。大运河文化带扬州段文旅品牌的建设需坚持时代性与传承性、系统性与融合性、引领性与创新性... 我国社会经济正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大运河文化带扬州段文旅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文旅品牌的升级、协同、传播和管理等方面带来了新的挑战。大运河文化带扬州段文旅品牌的建设需坚持时代性与传承性、系统性与融合性、引领性与创新性的统一,在文旅资源开发、产品创新、服务提升、空间优化和品牌传播方面不断创新,通过品牌建设助推大运河文化带扬州段文旅行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运河文化 文旅品牌 扬州
下载PDF
大运河文化带视域下的皖北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解华顶 王磊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34-38,共5页
大运河文化带国家战略是皖北文旅融合发展的重大机遇,充分利用丰厚的文化资源,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有助于皖北实现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大运河文化带皖北区域文旅融合发展存在管理体制不完善、文化底蕴认知度低以及景区开发程度低等问题,解... 大运河文化带国家战略是皖北文旅融合发展的重大机遇,充分利用丰厚的文化资源,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有助于皖北实现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大运河文化带皖北区域文旅融合发展存在管理体制不完善、文化底蕴认知度低以及景区开发程度低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转变发展观念,健全领导机制,以“大运河文化带”统领皖北文旅融合发展;需加强文化资源的研究宣传,提升文旅项目开发的文化自觉;需要注重品牌建设,创建龙头景区,从而有效推进皖北区域文旅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河文化 皖北 文旅融合发展
下载PDF
中国大运河文化带研究综述 被引量:3
20
作者 田德新 张蝶 《中国名城》 2023年第2期88-96,共9页
以包括知网研学平台在内的中国知网(CNKI,简称“知网”)数据库作为数据源,借助知识图谱(Cite Space)软件,绘制出中国大运河(以下简称“大运河”)文化带的研究知识图谱,并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大运河文化带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 以包括知网研学平台在内的中国知网(CNKI,简称“知网”)数据库作为数据源,借助知识图谱(Cite Space)软件,绘制出中国大运河(以下简称“大运河”)文化带的研究知识图谱,并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大运河文化带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文化遗产”“运河文化”“文旅融合”等领域,江苏省在这些方面领先全国。就研究路径而言,相关研究主要通过学者之间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展开,但是彼此形成的合作网络还不够紧密。在研究前沿方面,相关研究主要以“文旅融合”为重点,注重经济文化层面的发展。基于此,针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发展前景提出3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河 运河文化 研究综述 知识图谱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