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域性与国际化双视角下运河文化景观带建设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郝放 穆琳 +4 位作者 李鹏程 贾悦 王毅 郭玉佳 李元来 《山西建筑》 2023年第5期6-10,共5页
大运河文化景观带的建设并不是单纯的城市景观设计问题,而是在更高层面打造一条文化带、遗产带、经济带、发展带,其建设已成为当前国内运河沿线城市的重点工作。在总结和分析大运河文化景观带更新建设的研究背景与大运河(沧州段)文化景... 大运河文化景观带的建设并不是单纯的城市景观设计问题,而是在更高层面打造一条文化带、遗产带、经济带、发展带,其建设已成为当前国内运河沿线城市的重点工作。在总结和分析大运河文化景观带更新建设的研究背景与大运河(沧州段)文化景观带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更新建设中存在的六大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通过分析借鉴国内外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滨水景观带建设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在地域性和国际化双重视角下,提出了一条涵盖提升滨水景观、传承地域文化、发展产业集群、利用工业遗产、营造公共艺术空间等层面的符合时代特征、地域性格、国际潮流的更新建设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河文化景观 地域性 国际化 城市滨水景观 沧州
下载PDF
数字人文视域下宿迁运河文化景观的保护与传承 被引量:3
2
作者 付春明 《今古文创》 2022年第12期75-77,共3页
大运河宿迁段在其近千年的变迁和发展历程中,不但用于运输漕粮、商货,而且还促进了沿线城镇的崛起、商业的繁荣与文化的交流,更是留下了丰富的物质、非物质运河文化景观。先人遗留下来的这些文化景观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面临着衰败或流... 大运河宿迁段在其近千年的变迁和发展历程中,不但用于运输漕粮、商货,而且还促进了沿线城镇的崛起、商业的繁荣与文化的交流,更是留下了丰富的物质、非物质运河文化景观。先人遗留下来的这些文化景观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面临着衰败或流失的威胁。而今,数字化技术日渐成熟,为运河文化景观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更多技术层面的选择。因此,通过综合运用音频、视频、动画、文字、媒体等全方位记录、保存、展示宿迁大运河水利工程、重要文物、历史故事、民间技艺、传统戏剧等文化景观,再现其鲜活的形态,从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运河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河宿迁段 运河文化景观 数字化 保护与传承
下载PDF
基于信息技术下的沧州大运河历史文化景观数字化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朱小芳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第21期170-172,共3页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沧州大运河历史文化景观的保护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对文化遗产的传承提出了新的要求。沧州大运河历史文化景观的数字化建设,体现了人与环境之间的深刻互动和跨时空、跨文化的交流。通过数字化手段可以为沧州大运河及...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沧州大运河历史文化景观的保护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对文化遗产的传承提出了新的要求。沧州大运河历史文化景观的数字化建设,体现了人与环境之间的深刻互动和跨时空、跨文化的交流。通过数字化手段可以为沧州大运河及其关联的文化历史带来新的诠释和理解,将大运河历史及运河文化发展脉络完整呈现,为沧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遗址景观规划设计指明了方向。沧州大运河历史文化景观数字化的建设研究主要是以景观的视角、数字化技术和遗产保护理念来对待文化景观,改变大运河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沧州大运河历史文化景观 数字化
下载PDF
浅谈城市运河文化与景观分析研究——以杭州为例
4
作者 王琰 常虎 《现代园艺》 2012年第10期143-143,共1页
本文以杭州市为例,研究了城市运河文化景观的建设及其意义,首先从杭州城市运河文化景观的形式入手,展现了城市运河文化的形式,随后从2个方面对运河文化与景观对于城市发展的意义进行分析。文章内容对于研究以运河文化为主要文化形式的... 本文以杭州市为例,研究了城市运河文化景观的建设及其意义,首先从杭州城市运河文化景观的形式入手,展现了城市运河文化的形式,随后从2个方面对运河文化与景观对于城市发展的意义进行分析。文章内容对于研究以运河文化为主要文化形式的城市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 运河文化 运河文化景观 建设形式
下载PDF
沧州市大运河沿线带状科普研学基地建设路径初探
5
作者 郝放 郭玉佳 +3 位作者 周晴晴 赵六珍 张国平 李元来 《科技传播》 2023年第3期29-32,36,共5页
创新科普理念,建设大运河沿线带状科普研学基地,对推动本地科普教育事业发展、反哺大运河文化景观带建设、助力地方非遗与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实现居民全龄教育、带动运河沿线乡村振兴、提升城市品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调研分析国内科普... 创新科普理念,建设大运河沿线带状科普研学基地,对推动本地科普教育事业发展、反哺大运河文化景观带建设、助力地方非遗与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实现居民全龄教育、带动运河沿线乡村振兴、提升城市品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调研分析国内科普研学产业发展现状和本地科普基地建设现状,提出带状科普研学基地的概念,在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背景下,结合大运河文化景观带建设,从政策扶持、规划布局、分批建设、遗产保护利用、科技支撑、产业集聚、人才助力等方面探讨沧州市大运河沿线带状科普研学基地建设的可能性、必要性、可行性,探索出一条立足本地、符合实际、普惠大众、面向未来、长久持续的建设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科普研学基地 运河文化景观 沧州市 全龄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