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7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BIM技术的安徽运漕古镇古建筑数字化保护研究
1
作者 刘林钰 王雪洁 +1 位作者 张从如 李浩然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32-35,共4页
以运漕古建筑文物保护为主线,改变传统的保护思路,提出依托BIM技术对运漕古建筑进行信息采集、三维重建、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数字化保护。新型数字化创新手段不仅为运漕古镇古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出了可实施的系统方案,还... 以运漕古建筑文物保护为主线,改变传统的保护思路,提出依托BIM技术对运漕古建筑进行信息采集、三维重建、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数字化保护。新型数字化创新手段不仅为运漕古镇古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出了可实施的系统方案,还为安徽古建筑保护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技术 运漕古建筑 数字化 保护
下载PDF
从《运漕摘要》《运漕便览》看清代江西的漕运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品优 《地方文化研究》 2021年第5期79-91,共13页
明清漕粮为“天庾正供”,由于需过鄱阳湖、洞庭湖和长江,江西、湖广的漕运路程与江浙、河南、山东有所不同。《运漕摘要》和《运漕便览》为江西彭泽运丁张光华编纂,分别刻于嘉庆四年、嘉庆八年。两文献有大量清代江西漕船、漕粮、运道... 明清漕粮为“天庾正供”,由于需过鄱阳湖、洞庭湖和长江,江西、湖广的漕运路程与江浙、河南、山东有所不同。《运漕摘要》和《运漕便览》为江西彭泽运丁张光华编纂,分别刻于嘉庆四年、嘉庆八年。两文献有大量清代江西漕船、漕粮、运道等信息,记载了清代江西旗丁历时11个多月、往返8千余里漕粮运输的经过。基于两个文献,文章探讨了清代江西的漕船、省城水次兑仓和运丁行程等问题,揭示了清代漕运制度在江西有运卫所的运作,拓宽了我们对清代江西、湖广漕运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漕摘要》 运漕便览》 张光华 江西 清代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在运漕古镇改造与保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陈代 李菲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9年第8期91-93,共3页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大量的历史建筑与文化遗产历经沧桑,运漕古镇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破坏,这些现存的古建筑正慢慢地经历着不同程度的缺损,甚至消亡。VR虚拟技术可以对运漕古镇的建筑规划与室内装饰设计进行保护和传承,使其在保持传统...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大量的历史建筑与文化遗产历经沧桑,运漕古镇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破坏,这些现存的古建筑正慢慢地经历着不同程度的缺损,甚至消亡。VR虚拟技术可以对运漕古镇的建筑规划与室内装饰设计进行保护和传承,使其在保持传统技艺和艺术风格的前提下,适应现代社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漕古镇 虚拟现实(VR) 改造与保护
下载PDF
安徽运漕地区隐伏地质体三维模型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忠良 童劲松 +3 位作者 吴雪峰 陈永宁 包海玲 王小莺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15年第2期123-129,共7页
以安徽运漕地区为例,从地层与岩体特征入手,结合地质—地球物理信息,开展浅覆盖区隐伏地质体三维建模研究。介绍了划分建模单元及建立地质—地球物理模型和构建最终地质体模型的过程,针对区内侵入岩、浅成侵入岩发育情况,提出采用地层... 以安徽运漕地区为例,从地层与岩体特征入手,结合地质—地球物理信息,开展浅覆盖区隐伏地质体三维建模研究。介绍了划分建模单元及建立地质—地球物理模型和构建最终地质体模型的过程,针对区内侵入岩、浅成侵入岩发育情况,提出采用地层与岩体并行建模的思路,通过"先分后合"的方式构建地质体三维模型。最终的成果模型反映了研究区隐伏地质体的主要物性层(建模单元)、主要断裂与褶皱构造、岩浆隆起构造的空间展布特征,模型将区域重磁、断层展布、已知矿点与闪长岩类及三叠世周冲村组叠加显示,以三维可视化的方式标识了成矿有利地段的空间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质模型 浅覆盖区 地层 岩体 运漕
下载PDF
历史文化古镇建筑规划的保护研究——以运漕古镇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陈代 李菲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0年第12期76-79,共4页
古建筑是历史文化古镇重要的物质文化遗存,记载着古镇的发展兴衰和历史沉淀,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在古镇保护规划中,必须将建筑规划作为重点,做好历史建筑保护工作,使古镇的历史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本文阐述了历史文化... 古建筑是历史文化古镇重要的物质文化遗存,记载着古镇的发展兴衰和历史沉淀,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在古镇保护规划中,必须将建筑规划作为重点,做好历史建筑保护工作,使古镇的历史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本文阐述了历史文化古镇建筑规划的保护原则,并以运漕古镇为例,探讨了古镇建筑规划的保护措施,以期对保护古镇建筑、重塑古镇文化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 运漕古镇 建筑规划 建筑保护
下载PDF
浅覆盖区第四系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快速构建——以运漕幅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忠良 童劲松 包海玲 《安徽地质》 2013年第2期118-122,共5页
在浅覆盖区地质调查中,钻探和物探等方法常用于揭示地质体三维空间分布。本文借用三维可视化方法,以运漕幅作为研究区域,利用钻孔资料和人工解译的地质图快速构建第四系三维地质结构模型,以展现研究区第四系宏观地层格架。文中详细介绍... 在浅覆盖区地质调查中,钻探和物探等方法常用于揭示地质体三维空间分布。本文借用三维可视化方法,以运漕幅作为研究区域,利用钻孔资料和人工解译的地质图快速构建第四系三维地质结构模型,以展现研究区第四系宏观地层格架。文中详细介绍了模型构建的数据源及流程。最后,结合虚拟勘探线剖面成果模型,探索以立体形象的方式显示区域地层分布。所构建的第四系模型可称之为三维地质图,其价值即体现在形象的展现地质体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系 三维地层构架 快速建模 浅覆盖区 运漕
下载PDF
运漕古镇的保护与改造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陈代 李菲 《黄山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72-75,共4页
运漕古镇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文化内涵的古镇,目前面临着衰落的局面。如何恢复和保护原有的古镇面貌,实现历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最迫在眉睫的难题。分析运漕古镇存在的问题,提出保护古镇的思路和实施原则,为古镇的保护研究与可... 运漕古镇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文化内涵的古镇,目前面临着衰落的局面。如何恢复和保护原有的古镇面貌,实现历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最迫在眉睫的难题。分析运漕古镇存在的问题,提出保护古镇的思路和实施原则,为古镇的保护研究与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漕古镇 历史建筑 保护与规划
下载PDF
浅谈传统文化背景下古镇沿河景观的保护与开发应用——以运漕古镇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江林红 王淮梁 《普洱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48-49,共2页
古镇沿河景观是古镇景观设计中一大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古镇的保护与开发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在古镇沿河景观方面,关注点几乎为零。如何在古镇沿河景观中既能保护历史文化,又能结合当地文化习俗特色加快发展,是现今设计... 古镇沿河景观是古镇景观设计中一大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古镇的保护与开发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在古镇沿河景观方面,关注点几乎为零。如何在古镇沿河景观中既能保护历史文化,又能结合当地文化习俗特色加快发展,是现今设计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为此,通过安徽运漕古镇沿河景观示范区设计案例进行解读,具体阐述了在传统文化背景下对古镇沿河景观的保护与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漕古镇 沿河景观 保护 开发
下载PDF
基于文化基因的运漕古镇文化遗存保护与更新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路静 王雪洁 晏群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40-43,63,共5页
在城镇化和美好乡村建设中,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与更新一直是古镇改造与建设中的重点。以运漕古镇为研究对象,以文化基因的视角为切入点,梳理了运漕古镇的基因谱系图,探索其建筑空间肌理保护、基础文化基因更新等保护策略。
关键词 运漕古镇 文化基因 保护与更新
下载PDF
浅析运漕古镇景观基因的识别及图谱构建
10
作者 李思乐 王雪洁 李凤娇 《工业设计》 2022年第9期128-130,共3页
文章根据景观基因理论,构建运漕古镇文化景观基因识别指标体系表,分析古镇的文化景观特征,目的在于能够更好地识别运漕古镇的景观基因,并将其运用到运漕古镇的保护和利用中。同时,将运漕古镇景观基因以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为结构,对其景... 文章根据景观基因理论,构建运漕古镇文化景观基因识别指标体系表,分析古镇的文化景观特征,目的在于能够更好地识别运漕古镇的景观基因,并将其运用到运漕古镇的保护和利用中。同时,将运漕古镇景观基因以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为结构,对其景观基因特征进行梳理和分析,构建出运漕古镇景观基因图谱。以期通过景观基因理论与研究方法,构建运漕古镇景观基因体系,促进传统古镇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漕古镇 景观基因 特征分析 图谱构建
下载PDF
“城市双修”背景下的历史街区沿街立面改造研究——以运漕古镇沿河路为例
11
作者 李林森 李红燕 李锡坤 《巢湖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11-23,共13页
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开发设计近年来越发受到人们重视,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街道空间失序、建筑立面形式破损、文化特色缺失等问题,且对于滨河立面环境的关注研究也较为鲜少。“城市双修”不仅是改善城市环境、提升人居品质、解决城市病的有... 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开发设计近年来越发受到人们重视,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街道空间失序、建筑立面形式破损、文化特色缺失等问题,且对于滨河立面环境的关注研究也较为鲜少。“城市双修”不仅是改善城市环境、提升人居品质、解决城市病的有效方式,也是衔接传统历史街区与现代城市发展之间的必要手法。文章以运漕古镇沿河路为研究对象,“城市双修”理念为指导,针对其沿街立面中的建筑物、建筑构件、景观小品等现存问题,提出整体性原则、历史延续原则、适宜改造原则、审美原则四种改造原则及相应改造对策,以期能够重现沿河街景和古镇复兴,推进运漕文化的传承与宣扬,对历史古镇中滨河街巷立面的改造研究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双修” 运漕古镇 历史街区 沿街立面改造
下载PDF
服务设计视角下运漕古镇衰败空间营建探讨
12
作者 柯春珊 王雪洁 刘林钰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51-54,共4页
在社会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运漕古镇出现了经济文化发展失衡、人地关系急剧变化等一系列社会矛盾,文化空间逐渐走向衰败。因而,从服务设计视角探索一条能整合社会资源、发掘空间价值及生活方式潜力,促进衰败历史古镇互动的创新发展模式... 在社会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运漕古镇出现了经济文化发展失衡、人地关系急剧变化等一系列社会矛盾,文化空间逐渐走向衰败。因而,从服务设计视角探索一条能整合社会资源、发掘空间价值及生活方式潜力,促进衰败历史古镇互动的创新发展模式十分必要。从“文化营造”“提高市民地位”“丰富保护模式”等对运漕古镇衰败空间进行营建探讨,以期为古镇保护提出一些全局性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漕古镇 服务设计 衰败空间
下载PDF
新时代运漕龙舟竞渡的价值蕴意与传承路径研究
13
作者 陈永军 倪再谢 《环球慈善》 2022年第9期34-36,共3页
通过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新时代运漕龙舟竞渡与传承路径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新时代运漕龙舟竞渡根植于中华传统龙舟文化,其有利于培养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促进新型的邻里和谐关系,具有体育竞技... 通过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新时代运漕龙舟竞渡与传承路径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新时代运漕龙舟竞渡根植于中华传统龙舟文化,其有利于培养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促进新型的邻里和谐关系,具有体育竞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及促进体育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提出在传承过程中要体现出龙舟的“竞渡”性,要与地方其他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性,要有观赏性、创新性,要使学校与村落相结合、大力培育后备人才,要基于运漕徽派文化底蕴来打造独特龙舟竞渡品牌。让运漕龙舟竞渡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运漕龙舟竞渡 价值蕴意 传承路径
下载PDF
清代卫军家族应对运漕事务的实态——以荆州右卫什军为个案的考察
14
作者 吴琦 徐宝成 《中国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3-190,共18页
清代漕运制度在基层社会的实践,呈现出复杂性及区域性特征。荆州右卫卫军家族的漕务应对,揭示了基层社会的应役实态,具有区域性意义。入清以后,屯漕关系渐趋崩溃,清廷通过垦荒、贴运、回赎等措施,解决荆州右卫等地屯田流失和运丁贫痞的... 清代漕运制度在基层社会的实践,呈现出复杂性及区域性特征。荆州右卫卫军家族的漕务应对,揭示了基层社会的应役实态,具有区域性意义。入清以后,屯漕关系渐趋崩溃,清廷通过垦荒、贴运、回赎等措施,解决荆州右卫等地屯田流失和运丁贫痞的问题。同时荆州右卫什军采取顶补、捏控等方式,达到增补运丁的目的。然而,运役艰难,运费沉重,什军及其家族不堪其累,在上至“天庾”不可失、下至宗漕不可欠的信念和重压之下,卫军家族公议规约,内部协调,多路径应对,采取了诸如联宗帮运、按丁抽费、扶植义帮、军田济漕等应役方式。家族之间的房、户组织不仅仅是一种血缘组织,同时成为家族内部的承役单位。清代卫军家族对运漕事务的应对,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地方家族的组织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什军 荆州右卫 卫军家族 运漕
原文传递
清道光六年试办海运漕粮费用考
15
作者 郭燕红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6-121,共6页
魏源称道光六年试办海运漕粮"费仅百四十万",河运帮费"丝毫无有焉";而主持海运全局的琦善向皇帝密陈海运所用皆为外筹办漕杂费,不但丝毫未费帑项,且较河运省费甚多。经考证,海运之费不仅包括海上水运之费,还包括首... 魏源称道光六年试办海运漕粮"费仅百四十万",河运帮费"丝毫无有焉";而主持海运全局的琦善向皇帝密陈海运所用皆为外筹办漕杂费,不但丝毫未费帑项,且较河运省费甚多。经考证,海运之费不仅包括海上水运之费,还包括首尾两段的内陆河运之费,合计白银1424380两,其中州县帮费银约1007880两、帑项约416500两。琦善深知道光帝只不过把海运视为权宜之计,为迎合道光帝吝惜帑项的心理,故意把海运费用窄化为海上水运之费,又把饱受诟病的河运帮费说成是海运杂费,以邀功沽宠。魏源明知海运用了河运帮费而称河运帮费"丝毫无有焉",反映了他希望兴海运以除漕弊的变革大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用 魏源 琦善
下载PDF
明代两淮盐业与漕运、黄淮水利的关系
16
作者 谢祺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4-165,共12页
通过对明代两淮盐业与黄淮、淮扬运河水利工程的关联进行梳理,可以发现明前期盐业发展得益于漕运淮扬运河的疏通,也不断地为漕运服务,发挥类似漕运的一些功能。盐政当局也需要经常对淮扬运河以东至盐场附近地区的运盐河道进行维护,但多... 通过对明代两淮盐业与黄淮、淮扬运河水利工程的关联进行梳理,可以发现明前期盐业发展得益于漕运淮扬运河的疏通,也不断地为漕运服务,发挥类似漕运的一些功能。盐政当局也需要经常对淮扬运河以东至盐场附近地区的运盐河道进行维护,但多数情况下需要盐商、当地社会精英捐助来进行,工程能力有限,所以实际上盐场附近地区水利也依赖于黄淮、运河水利给自身带来便利,对黄淮水利政策的变动非常的敏感。明中后期随着黄河治理问题的不断凸显,盐务提供的河工经费越来越多,加重了盐商负担并催化了盐业的衰落。在这一时期盐政利益也越来越密切地被裹挟进治水官僚的技术政策争议中。盐政本身作为一种重要的国家财政,也在漕、河水利技术争议之中谋求自身的利益,同时这种利益成为了潘季驯一派符合盐政利益的技术政策能够成立、持续的重要理由,使得国家在选择技术政策时不得不对盐务相关问题有所顾忌。最终明末盐业也随着潘季驯技术政策被废弃走向了进一步衰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两淮盐业 黄淮水利 潘季驯 技术政策
下载PDF
北宋漕运影响下的钞盐法变革
17
作者 谢祺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3-162,共10页
北宋将漕运与淮盐政结合在一起,漕船返程运输食盐销售,以其收入补贴漕运,形成互利的关系,但是北宋盐政的衰败与变革也与漕运出现的问题有关。舟卒境遇低下、漕运官僚腐败、航运水利治理的不稳定都使漕运食盐不断被盗卖、运作效率逐渐低... 北宋将漕运与淮盐政结合在一起,漕船返程运输食盐销售,以其收入补贴漕运,形成互利的关系,但是北宋盐政的衰败与变革也与漕运出现的问题有关。舟卒境遇低下、漕运官僚腐败、航运水利治理的不稳定都使漕运食盐不断被盗卖、运作效率逐渐低下、食盐运量不足、私盐泛滥、官盐品质低下等问题长期无法得到解决。而通商之议受到漕运系统官员出于自身财务利益立场的反对。北宋末的蔡京钞盐法改革,彻底将漕运与淮盐盐政切割,虽然造成了漕运的进一步衰落,但实现了比漕运更让朝廷满意的财政收入。这是因为钞盐法将官吏从食盐运销中剥离,漕运的诸多弊端不再直接作用于商人自负盈亏的运输,同时蔡京当局也极力保障运输的通畅和排除官吏对航运的干扰,使得钞盐法行之有效,并得以被南宋至清朝等后来的政权所继承,成为全国范围内最主流的盐政运销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淮盐 钞盐法 官僚腐败 蔡京
下载PDF
清代漕运的变迁
18
作者 张建斌 《前线》 2024年第3期86-89,共4页
大运河承载的一项重要功能为漕粮北运,就是向京师运送南部各省的粮食及物资,保证皇城宗室、官兵百姓的用粮需求,维护中央王朝的稳定。经过历朝赓续,大运河漕运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渐影响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
关键词 中央王朝 清代
下载PDF
参观中国漕运博物馆
19
作者 戴宝存 晋玫(指导) 《疯狂英语(初中天地)》 2024年第6期74-74,共1页
中国漕运博物馆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是一座集历史、文化于一体的专题博物馆。馆内将现代化的高科技演示与文物史料结合,全面展示了中国漕运的恢宏历史和灿烂文化。
关键词 专题博物馆 文物史料 高科技 现代化 灿烂文化 江苏省 历史
下载PDF
漕运时代的淮盐与运河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德楠 《江苏地方志》 2023年第6期19-21,共3页
漕运是借助江、河、湖、海等水路调运粮食等物资的活动,其中运河漕运是最重要的水运类型。今大运河江苏段沟通了徐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等8市,然而江苏13个设区市全被列为运河城市,原因在于除运河主河道外,与... 漕运是借助江、河、湖、海等水路调运粮食等物资的活动,其中运河漕运是最重要的水运类型。今大运河江苏段沟通了徐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等8市,然而江苏13个设区市全被列为运河城市,原因在于除运河主河道外,与之相连的“盐河”也被作为运河的一部分,从而确立了江苏运河的网状结构。本文拟从盐政、盐运、盐署、盐商、盐官、盐城镇等方面梳理漕运时代淮盐与运河的关系,以期有助于讲述生动的运河及盐业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城市 盐政 网状结构 设区市 淮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