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肇凹陷及周边地区葡萄花油层源-圈空间配置及油运移输导形式 被引量:19
1
作者 付广 李卉 徐衍彬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0年第1期18-22,共5页
对研究区葡萄花油层源-圈空间配置、油运移输导形式和对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可知:葡萄花油层源-圈空间配置有源下圈正上方和源下圈侧上方2种配置关系,油运移输导形式有直线型、反"L"型和"U"型3种形式,直线型... 对研究区葡萄花油层源-圈空间配置、油运移输导形式和对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可知:葡萄花油层源-圈空间配置有源下圈正上方和源下圈侧上方2种配置关系,油运移输导形式有直线型、反"L"型和"U"型3种形式,直线型运移输导形式由过T2—T06断裂构成;反"L"型运移输导形式由过T2—T06断裂和过T1—T06断裂沟通砂体构成;"U"型运移输导形式由过T2—T06断裂、被T2—T06断裂沟通砂体和过T2—T06断裂构成。3种运移输导形式对油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①过T2—T06断裂控制着源下圈正上方空间配置油藏的形成与分布;②过T2—T06断裂越发育,源下圈侧上方空间配置油供给越充足;③源下圈侧上方空间配置反"L"型运移输导形成的油藏均分布在过T1—T06断裂沟通砂体输导通道上或附近;④源下圈侧上方空间配置"U"型运移输导形成的油藏均分布在过T2—T06断裂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花油层 源岩 圈闭 空间配置 运移输导形式 三肇凹陷及周边地区
下载PDF
徐家围子地区深层运移输导系统及对天然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 被引量:24
2
作者 付广 孟庆芬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8-20,24,共4页
在研究徐家围子地区深层天然气运移输导系统构成要素及特征的基础上,将其连接烃源岩和圈闭的运移输导系统划分为四种类型,即源内砂体输导系统、源内断层输导系统、源外不整合面-断层输导系统和源外不整合面-断层-砂体输导系统,它们分别... 在研究徐家围子地区深层天然气运移输导系统构成要素及特征的基础上,将其连接烃源岩和圈闭的运移输导系统划分为四种类型,即源内砂体输导系统、源内断层输导系统、源外不整合面-断层输导系统和源外不整合面-断层-砂体输导系统,它们分别控制地层超覆、火山岩、基岩风化壳和各种与断层有关的构造气藏的形成。源内砂体输导系统发育干安达-肇州古隆起的西侧和肇东古隆起的南侧,是寻找火山岩气藏的有利地区。源内断层输导系统主要发育在沙河子组-营城组烃源岩区内的火山岩体内,是寻找火山岩气藏的有利地区。源外不整合面-断层输导系统发育在安达-肇州和肇东古隆起上,是寻找基岩风化壳气藏的有利地区。源外不整合面-断层-砂体输导系统发育于安达-肇州和肇东古隆起的上方或斜上方,是寻找与断层有关的构造气藏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运移输导系统 断层 不整合面 砂体 烃源岩 圈闭 火山岩 基岩风化壳 油气勘探
下载PDF
徐家围子断陷源圈空间配置关系与天然气运移输导形式 被引量:6
3
作者 付广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7-31,共5页
通过徐家围子断陷不同层位圈闭与沙河子组源岩之间空间配置关系、天然气运移输导形式和对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可知,其天然气主要具有源下圈正上方和源下圈侧上方2种源圈空间配置关系.天然气具有直线型和反"L"型2种运移... 通过徐家围子断陷不同层位圈闭与沙河子组源岩之间空间配置关系、天然气运移输导形式和对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可知,其天然气主要具有源下圈正上方和源下圈侧上方2种源圈空间配置关系.天然气具有直线型和反"L"型2种运移输导形式.直线型输导形式由断裂或不整合面或和断裂构成,反"L"型运移输导形式由断裂和不整合面构成.天然气运移输导形式对天然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一是天然气沿断裂输导通道运移在其附近断层圈闭中聚集分布;二是天然气沿不整合面输导通道运移在构造高部位聚集成藏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家围子断陷 源岩 圈闭 空间配置 天然气 运移输导形式
下载PDF
苏德尔特地区兴安岭群油运移输导能力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金光柱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12,共5页
为了研究苏德尔特地区兴安岭群油运移输导能力,对其运移模式进行了研究,得到苏德尔特地区兴安岭群油主要来自洼槽中南屯组源岩,南屯组源岩生成排出的油首先通过源断裂向上垂直运移进入兴安岭群,然后再沿砂体或不整合面进行侧向运移。通... 为了研究苏德尔特地区兴安岭群油运移输导能力,对其运移模式进行了研究,得到苏德尔特地区兴安岭群油主要来自洼槽中南屯组源岩,南屯组源岩生成排出的油首先通过源断裂向上垂直运移进入兴安岭群,然后再沿砂体或不整合面进行侧向运移。通过定义和求取源断裂输导油气能力评价参数得到,苏德尔特地区兴安岭群源断裂输导油能力较强地区主要分布在贝14井及其以北地区和贝16井及其以南地区。通过砂体有效通道空间系数统计和计算得到,苏德尔特地区兴安岭群砂体输导油能力较强地区主要分布在贝16井处和贝14井以西地区。通过油势能分布研究得到,苏德尔特地区兴安岭群不整合面油汇聚区主要分布在贝28—贝14井处以及贝16井附近。综合源断裂、砂体和不整合面输导油能力可以得到苏德尔特地区油运聚成藏的有利地区主要分布在贝28、贝14井和贝16井处,较有利区分布在其四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德尔特地区 兴安岭群 运移输导能力 综合评价 海拉尔盆地
下载PDF
贝尔凹陷源圈配置的运移输导通道及对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达 马世忠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36期9052-9057,共6页
通过油藏解剖和油藏与成藏要素空间配置关系研究得到:贝尔凹陷源圈空间配置存在源内圈、源下圈正上方、源外圈侧方和源下圈侧上方4种关系。不同源圈配置的运移输导通道类型不同:源内圈空间配置的油运移输导通道为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 通过油藏解剖和油藏与成藏要素空间配置关系研究得到:贝尔凹陷源圈空间配置存在源内圈、源下圈正上方、源外圈侧方和源下圈侧上方4种关系。不同源圈配置的运移输导通道类型不同:源内圈空间配置的油运移输导通道为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源下圈上方空间配置的油运移输导通道为长期发育断裂;源外圈侧方空间配置的油运移输导通道为被断裂错断的水下扇砂体;源下圈侧上方空间配置的油运移输导通道是早期伸展断裂构成的不整合面。油运移输导通道对油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1)源内被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沟通的洼中隆、断鼻和洼间隆是源内圈空间配置油成藏的有利区;(2)源上被长期发育断裂沟通的反转构造是源下圈上方空间配置油成藏的有利区;(3)源侧被早期伸展断裂作为不整合面沟通的洼间隆上的基岩潜山是源下圈侧上方空间配置油成藏的有利区;(4)源外被断裂错断水下扇砂体沟通的断阶带是源外圈侧方空间配置油成藏的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尔凹陷 源岩 圈闭 空间配置 运移输导通道 油藏 控制作用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天然气运移输导体系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50
6
作者 谢泰俊 《勘探家(石油与天然气)》 2000年第1期17-21,共5页
本文提出了油气运移输导体系的概念,并以琼东南盆地为例阐明了高温高压条件下油气运移的基本特征及成藏模式。强调高温高压条件及中低温常压条件下天然气运移输导体系明显不同,前者受压力场控制,以水溶相运移为主,低压脊是运移的主通道... 本文提出了油气运移输导体系的概念,并以琼东南盆地为例阐明了高温高压条件下油气运移的基本特征及成藏模式。强调高温高压条件及中低温常压条件下天然气运移输导体系明显不同,前者受压力场控制,以水溶相运移为主,低压脊是运移的主通道;后者受浮力控制,以气相运移为主,构造脊为主运移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移输导体系 成藏模式 琼东南盆地 天然气运移
下载PDF
陈官庄地区沙四下亚段红层输导体系运移能力定量表征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蔡宏兴 赵海燕 +3 位作者 王延章 路达 闫瑞萍 李静雯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1-6,共6页
输导体系研究是制约陈官庄地区红层勘探的难点,探井成功率较低。为解决陈官庄地区输导体系运移能力的定量表征问题,系统梳理红层输导体系定量表征方法,对断层输导能力、连通砂体输导能力、不整合输导能力和油层压力进行单项定量化表征,... 输导体系研究是制约陈官庄地区红层勘探的难点,探井成功率较低。为解决陈官庄地区输导体系运移能力的定量表征问题,系统梳理红层输导体系定量表征方法,对断层输导能力、连通砂体输导能力、不整合输导能力和油层压力进行单项定量化表征,在归一化处理基础上赋予权值后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认为,陈官庄地区南坡东西分带现象明显,沙四下存在胜科1—官126方向优势通道,陈官庄及该区沙四下成藏区为高值区,王家岗地区为低值区。该方法对准确预测有利成藏区,获得有利的勘探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官庄地区 红层 输导体系运移能力 权值 定量表征方法
下载PDF
四川盆地北缘奥陶系宝塔组灰岩网纹构造特征及油气输导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卿 黄仁春 朱祥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11期31-34,75,共5页
四川盆地北缘中奥陶统宝塔组(O2bt)发育一套厚度在35m左右的灰岩,岩性、岩相稳定,具网纹构造,网纹宽度多在0.5~15mm之间,可被泥质、粉砂质、沥青等充填。通过深入探讨网纹构造成因及其对油气输导产生的作用,认为网纹构造是受... 四川盆地北缘中奥陶统宝塔组(O2bt)发育一套厚度在35m左右的灰岩,岩性、岩相稳定,具网纹构造,网纹宽度多在0.5~15mm之间,可被泥质、粉砂质、沥青等充填。通过深入探讨网纹构造成因及其对油气输导产生的作用,认为网纹构造是受生物扰动及构造活动因素影响在同生一准同生阶段深水沉积环境下的产物,作为上志留统龙马溪组(Stlm)生成油气的运移通道,网纹构造在油气运移成藏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纹构造 油气运移输导 宝塔组 奥陶系 四川盆地北缘
下载PDF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琼东南盆地含油气系统 被引量:9
9
作者 张伟 何家雄 +3 位作者 李晓唐 刘志杰 张景茹 龚晓峰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80-92,共13页
以含油气系统理论为指导,从区域地质及沉积特征、烃源岩生排烃史、油气运移输导系统、油气形成与圈闭配置关系及油气运聚成藏组合模式等方面,对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琼东南盆地不同含油气系统进行综合分析,划分圈定了北部浅水区含油气系统... 以含油气系统理论为指导,从区域地质及沉积特征、烃源岩生排烃史、油气运移输导系统、油气形成与圈闭配置关系及油气运聚成藏组合模式等方面,对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琼东南盆地不同含油气系统进行综合分析,划分圈定了北部浅水区含油气系统、中央坳陷带深水区含油气系统及南部深水区含油气系统,并进一步划分出13个亚含油气系统。由于不同含油气系统及亚含油气系统均存在明显差异,所以重点剖析了含油气系统中生烃子系统、油气运移输导子系统及油气运聚成藏子系统构成及其特点。结果表明:琼东南盆地生烃子系统主要由始新统中深湖相及渐新统煤系烃源岩之生烃灶所构成;油气输导子系统则主要由断裂及裂隙和连续性砂体、不整合、泥底辟、气烟囱等输导体系所构成,控制和制约了油气运聚的主要优势富集区;油气运聚成藏子系统以垂向和侧向运移方式为主,通过输导体系近源或远距离运聚,在圈闭及储盖组合条件极佳的优势区富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气系统 生烃 运移输导 成藏 琼东南盆地 南海
下载PDF
松辽盆地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成藏规律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玉萍 雷琳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9年第5期36-39,共4页
为了确定松辽盆地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分布规律,对油气运移输导通道与油气成藏关系进行了研究。利用砂体孔隙、断裂和构造之间分布关系,对油气运移输导通道进行研究,找到了西斜坡区存在的4条主要油气运移输导通道:第1条由齐家凹陷... 为了确定松辽盆地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分布规律,对油气运移输导通道与油气成藏关系进行了研究。利用砂体孔隙、断裂和构造之间分布关系,对油气运移输导通道进行研究,找到了西斜坡区存在的4条主要油气运移输导通道:第1条由齐家凹陷经泰康至富拉尔基;第2条由古龙凹陷经白音诺勒至二站和阿拉新;第3条由古龙凹陷经白音诺勒至富拉尔基;第4条由古龙凹陷经巴彦查干至泰来。区内萨二、三油层组油气分布明显受油气运移通道控制:油气主要分布在4条油气运移输导通道上或附近;油气富集程度受运移输导量控制,油气输导量越大,油气富集程度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移输导通道 油气藏 萨二 三油层 松辽盆地西斜坡
下载PDF
油气立体输导能力定量表征及应用——以惠州凹陷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鑫 蔡俊杰 +3 位作者 刘杰 徐乐意 高翔 陈玲玲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22年第4期148-152,155,共6页
为进一步研究勘探成熟区油气运聚规律,从惠州凹陷西南部富油构造带入手,依托油田、已钻井、地震等资料,定性-定量化研究影响油气输导的主控因素,建立研究区油气输导能力综合评价指标。结果表明,惠州凹陷油气垂向输导的主控因素包括油源... 为进一步研究勘探成熟区油气运聚规律,从惠州凹陷西南部富油构造带入手,依托油田、已钻井、地震等资料,定性-定量化研究影响油气输导的主控因素,建立研究区油气输导能力综合评价指标。结果表明,惠州凹陷油气垂向输导的主控因素包括油源断裂活动速率、断面脊宽度、源-断接触面积及排烃强度;侧向输导条件则主要受控于构造脊发育条件和构造倾角大小。以此建立惠州凹陷油气垂向输导指数和运移脊输导指数,从定量角度预测油气富集规律。H构造西南侧油源断层F1,东西段油气垂向输导能力差异大,西段垂向输导指数是东段的5倍,油气可沿构造层向西北、西南东三个方向侧向输导,其中西北、西南两个方向的运移脊输导指数为东侧的3.4倍,最终导致H构造和M构造成藏差异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州凹陷 油源断裂 构造脊 垂向输导指数 运移输导指数
原文传递
库车坳陷克拉苏逆冲带晚期快速成藏机理 被引量:13
12
作者 邹华耀 王红军 +2 位作者 郝芳 柳广弟 张柏桥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032-1040,共9页
基于库车坳陷克拉苏逆冲带喀桑托开背斜带克拉1、克拉2和克拉3构造油气生、运、聚过程分析,以及通过一系列油气藏地球化学证据表明,烃源岩晚期快速生烃与超压流体主排放通道及其控制的天然气快速汇聚输导体系是逆冲带天然气晚期快速成藏... 基于库车坳陷克拉苏逆冲带喀桑托开背斜带克拉1、克拉2和克拉3构造油气生、运、聚过程分析,以及通过一系列油气藏地球化学证据表明,烃源岩晚期快速生烃与超压流体主排放通道及其控制的天然气快速汇聚输导体系是逆冲带天然气晚期快速成藏的2个重要条件.由于逆冲带构造叠加导致的地层重复加厚,使得下伏烃源岩快速深埋,在较短的2.3Ma时间内烃源岩成熟度自1.3%Ro增加到2.5%Ro,熟化/生烃速率达到了0.539%Ro/Ma,表现出逆冲构造叠加作用对烃源岩生烃的显著加快效应,以及逆冲带烃源岩在短期内可以为晚期成藏快速提供充足的气源.该背斜带具有多种构造样式,只有断层扩展褶皱相关断层才能形成切穿膏泥岩盖层的超压流体主排放通道,由此导致的盐下流体低势区成为天然气快速汇聚的有利部位.露头构造、地震剖面解释构造和自生高岭石与储层物性证据一致表明,克拉2构造相关断裂形成的超压流体主排放通道及其天然气快速汇聚输导体系是该大型气田成藏的关键;而克拉2构造两侧的克拉1和克拉3构造由于不具备天然气快速汇聚输导体系,从而不利于天然气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生烃 超压流体主排放通道 天然气快速汇聚/运移输导体系 (晚期)快速成藏 克拉苏逆冲带 库车坳陷
原文传递
Simulation Study of the Electron and Hole Transport in a CNTFET
13
作者 A.Bahari M.Amiri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21-124,共4页
In this work we have investigated electron and hole transport through zig zag carbon nanotubes by solving Boltzmann Transport Equation(BTE).We find that the mobility of electrons is rather greater than holes.Carbo nan... In this work we have investigated electron and hole transport through zig zag carbon nanotubes by solving Boltzmann Transport Equation(BTE).We find that the mobility of electrons is rather greater than holes.Carbo nanotubes with longer diameter can carry higher current.Normally,transport of electrons(or holes) is dominated by scattering events,which relax the carrier momentum in an effort to bring the conducting material to equilibri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PORT NANOTUBES BT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