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盆地模拟关键技术之油气运聚模拟技术进展 被引量:17
1
作者 郭秋麟 陈宁生 +2 位作者 柳庄小雪 刘继丰 于京都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46-857,共12页
在总结盆地模拟传统的研究内容的基础上,指出新的应用领域及面临的技术难题,重点论述3种油气运聚模拟技术的现状和进展。(1)流线模拟技术。从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演化而来,该技术是一种快速模拟技术,适用于构造油气藏的模拟,但不能有效模... 在总结盆地模拟传统的研究内容的基础上,指出新的应用领域及面临的技术难题,重点论述3种油气运聚模拟技术的现状和进展。(1)流线模拟技术。从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演化而来,该技术是一种快速模拟技术,适用于构造油气藏的模拟,但不能有效模拟岩性地层油气藏。通过建立简化的三维地质模型,实现对三维圈闭空间和储层物性的描述,解决了岩性地层油气藏的模拟难题,实现了流线模拟技术的跨跃。(2)侵入逾渗模拟技术。该技术已经比较实用,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对断面、不整合面等输导体系的刻画还不够细化,无法对断面、不整合面单独赋参数。三维输导体系网格建模方法和基于输导体系网格系统的三维油气追踪技术,能够有效地透视油气运移路径,模拟油气聚集、油藏调整和次生油藏的生成过程,使该技术得到较大发展。(3)三维达西流模拟技术。该技术是一种理论上最先进的技术,但地质参数很难达到其数值模型的精度要求。因此,改进地质网格模型,精确刻画地质参数,是三维达西流模型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顺层柱状PEBI(Perpendicular Bisection)网格三维地质模型,构建变网格条件下的渗流方程,引入矢量渗透率,能够较好地解决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渗流问题,使模拟技术得到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模拟 运聚模拟 流线模拟 侵入逾渗 达西流 地质建模
下载PDF
川西坳陷天然气运聚模拟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曹烈 周兴毅 +1 位作者 邓永富 安凤山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75-80,共6页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蕴藏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 ,通过多年的勘探 ,发现其成藏聚集规律复杂 ,利用天然气运移模拟研究能有效地降低钻井风险。通过适合川西坳陷地质特征的二维沉积史、地热史、生烃史的模拟 ,证实了川西坳陷存在两个生烃高峰期 ...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蕴藏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 ,通过多年的勘探 ,发现其成藏聚集规律复杂 ,利用天然气运移模拟研究能有效地降低钻井风险。通过适合川西坳陷地质特征的二维沉积史、地热史、生烃史的模拟 ,证实了川西坳陷存在两个生烃高峰期 (三叠纪末和侏罗纪末—白垩纪 ) ,模拟出相应于两个生烃高峰期时的古构造 ,明确了砂岩的致密化进程 ,采用动态运移模型使得天然气运移模拟更加精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西坳陷 天然气运聚模拟 古构造
下载PDF
辽东湾地区锦州25-1油田油气成藏特点和运聚模拟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祝春荣 韦阿娟 沈东义 《海洋石油》 CAS 2011年第3期17-22,共6页
在对构造演化、成藏要素、油源对比、成藏期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Trinity油气运移成藏模拟分析软件对锦州25-1油田的油气运聚模拟研究,分析了形成锦州25-1油田的成藏主控因素,建立了其成藏模式,指出了该地区有利勘探方向。模拟分析结果表... 在对构造演化、成藏要素、油源对比、成藏期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Trinity油气运移成藏模拟分析软件对锦州25-1油田的油气运聚模拟研究,分析了形成锦州25-1油田的成藏主控因素,建立了其成藏模式,指出了该地区有利勘探方向。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锦州25-1构造是辽西凹陷沙三段烃源岩生成油气运聚的有利指向区,而优良成藏要素的优势时空配置则是形成锦州25-1油田的关键因素。其成藏模式为:辽西凹陷沙三段烃源岩在东下段时期进入了大量生排烃期,生成的油气为一期充注,充注时间发生在东营组末期,沿东下段时期强烈构造运动伴生的断裂系统、沙二段广泛发育的砂体、沙二段与沙三段之间大型不整合面以及古构造脊所构成的疏导体系运移至沙二段圈闭成藏,而沙三段砂体则可以近源优势成藏。辽西凹陷西斜坡、凹中隆以及古构造脊是今后较为有利的勘探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湾 锦州25—1油田 油气成藏 运聚模拟 成藏模式
下载PDF
库车前陆盆地南部斜坡带中—新生界油气运移输导体系与运聚模拟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春 陈世加 +2 位作者 赵继龙 陈戈 高乔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450-1462,共13页
运移输导体系是远源油气藏的核心内容,是油气实现长距离运移、聚集和成藏的关键纽带。以库车前陆盆地南部斜坡带中—新生界远源油气藏为例,在明确油气时空分布基础上,研究多种输导要素类型及其组合特征,针对不同油气运移输导体系开展2D... 运移输导体系是远源油气藏的核心内容,是油气实现长距离运移、聚集和成藏的关键纽带。以库车前陆盆地南部斜坡带中—新生界远源油气藏为例,在明确油气时空分布基础上,研究多种输导要素类型及其组合特征,针对不同油气运移输导体系开展2D成藏模拟实验,探讨油气长距离运移输导机理,为区内下步勘探部署提供参考依据。研究表明:库车前陆盆地南部斜坡带中—新生界发育断层、不整合与砂岩层等3类油气输导介质,3类输导介质组合形成了2类油气输导体系:近源坳陷区油源断层—不整合垂向油气输导体系和远源斜坡区不整合—中浅层正断层—砂体横向油气输导体系。近源坳陷区油源断层是关键的垂向油气运移通道,远源斜坡区白垩系/前白垩系、古近系/白垩系不整合面和广泛分布的白垩系—古近系砂岩层为侧向油气运移通道。模拟实验表明油气实现长距离运移、聚集和成藏取决于进入输导层的原油量、圈闭与调节正断层距离、不整合面结构等3个因素:进入输导层的原油量决定了油气运移动力—浮力的大小;圈闭与调节正断层距离决定了油气的优先充注序列,砂体上倾方向的岩性尖灭带或低幅度构造最具成藏优势;具备高孔渗砂岩的不整合结构体具有物性和动力的双重优势,是油气横向运移核心路径。白垩系/前白垩系不整合面分布的非均质性是造成白垩系油气分布差异的重要因素,古近系/白垩系不整合面的广泛分布是区内古近系油气成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库车南部斜坡带 中—新生界 远源油气藏 输导体系 运聚模拟
原文传递
基于油气成藏模拟的聚集单元评价方法
5
作者 田宜平 任建四 +4 位作者 豆桂芳 印传奇 唐丙寅 马利 张鹏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7-100,105,共5页
在油气成藏模拟的基础上,把常规地质研究和定量模拟技术相结合,应用运聚模拟的结果,针对油气聚集单元(圈闭)的圈闭条件、油源条件、储层条件和保存条件进行聚集单元评价,对所识别出的聚集单元(圈闭)进行风险评价、资源量估算、经济评价... 在油气成藏模拟的基础上,把常规地质研究和定量模拟技术相结合,应用运聚模拟的结果,针对油气聚集单元(圈闭)的圈闭条件、油源条件、储层条件和保存条件进行聚集单元评价,对所识别出的聚集单元(圈闭)进行风险评价、资源量估算、经济评价、综合排队优选和可钻圈闭的精细描述,进而提出预探井部署设计建议,为勘探目标优选提供对比分析工具和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模拟 聚集单元 圈闭评价 运聚模拟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创新及规模实践 被引量:17
6
作者 王香增 乔向阳 +7 位作者 张磊 王永科 周进松 杜永慧 曹军 辛翠平 宋珈萱 袁芳政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2-113,共12页
为了落实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致密砂岩气成藏规律,解决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延安气田规模效益建产难题;采用产、学、研、用一体化联合攻关思路,多学科开展了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沉积—储层—成藏地质理论研究,并在基于动态知识... 为了落实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致密砂岩气成藏规律,解决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延安气田规模效益建产难题;采用产、学、研、用一体化联合攻关思路,多学科开展了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沉积—储层—成藏地质理论研究,并在基于动态知识库的储层预测、混合井网立体动用模式、气藏动态优化调整等关键技术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取得了地质理论和开发关键技术创新进展,总体实现规模效益建产。研究结果表明:①明确了盆地东南部二叠纪时期为三角洲前缘沉积,浅水环境岸线频繁迁移控制储集砂体发育,建立了致密砂岩气优质储层“甜点”发育模式;②形成了基于多要素、全过程天然气运聚模拟的目标优选技术,高效指导了勘探有利区的优选;③基于动态知识库提高了有效储层预测可靠性,建立了基于井网要素差异化设计的混合井网立体动用技术;④形成了以压力跟踪和产量智能优化为核心的气藏开发动态优化技术,实现了延安气田的规模有效动用和长期稳产。结论认为,取得的系列地质理论新认识和开发关键技术,支撑了延安气田7635×10^(8)m^(3)天然气探明储量发现和71.4×10^(8)m^(3)/a的产能建设,且为类似致密气藏勘探开发提供了借鉴,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安气田 致密砂岩气 砂体成因 成储模式 运聚模拟 混合井网立体动用 气藏动态优化
下载PDF
火山岩储层天然气运聚成藏模拟:以徐家围子断陷深层为例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民 卢双舫 +3 位作者 王文广 陈树民 张曦 关莹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97-409,共13页
与火山岩有关的油气藏或油气显示已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发现,然而受火山岩储层强非均质性的影响,揭示火山岩油气成藏过程的盆地模拟研究进展十分缓慢,尚未见到关于火山岩储层中油气运聚成藏模拟研究的报道.采用PetroMod软件首次成功模拟... 与火山岩有关的油气藏或油气显示已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发现,然而受火山岩储层强非均质性的影响,揭示火山岩油气成藏过程的盆地模拟研究进展十分缓慢,尚未见到关于火山岩储层中油气运聚成藏模拟研究的报道.采用PetroMod软件首次成功模拟了火山岩储层天然气运聚成藏过程,系统论述了含油气盆地模拟工作中三维精细地质模型的建立、关键参数的选取,并在统计国内外火山岩物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岩性火山岩孔隙度与深度的关系,结合研究区岩相分布,考察了不同断裂活动期和不同运移算法时深层火山岩天然气运聚过程.结果揭示:徐家围子断陷深层有机质具有接力生气的特征,无主生气期,火山岩气藏主要形成于泉头组-青山口组末期,气藏发育位置受控于断裂分布与活动期、火山岩体和储层孔隙度;活动期次与时间可影响天然气聚集层位,深层气源断裂活动期要早于94.5Ma;采用混合法模拟火山岩储层中的油气运聚成藏比较合适.徐家围子断陷深层火山岩天然气的下一步勘探方向为斜坡带、洼陷深部的微幅度构造、火山岩体和岩性尖灭带,同时深层致密砂砾岩储层也应有较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聚模拟 关键参数 天然气 火山岩 徐家围子断陷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Characteristic of Drop Coalescence Resting on Liquid-Liquid Interface 被引量:4
8
作者 唐洪涛 王辉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EI CAS 2010年第4期244-250,共7页
The trajectory model of dispersed phase drops and the model of basic flow for drop motion between two inclined parallel plates are derived with the optimized calculation. The analytical results of direct numerical sim... The trajectory model of dispersed phase drops and the model of basic flow for drop motion between two inclined parallel plates are derived with the optimized calculation. The analytical results of direct numerical simulation indicate that the basic flow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rop coalescence on liquid-liquid interface. In the stratified two-phase flow field, the smaller droplets are difficult to drain the thin continuous film between the approaching droplets and bulk interfaces and eventually immerse into the trickling film to yield coalescence. They almost attain the velocity of their local surroundings. Moreover, the basic flow exerts a dominant influence on the motion of smaller droplet. The smaller droplets are easily entrained by the basic flow. On the contrary, the larger drop presents advantageous characteristics of coalescence due to its high velocity. The range of 0.3 mm < δR≤ 0.75 mm is the advantageous drop coalescence condition since the rapidly varied velocity and its first derivative theoretically cause the forces acting on a drop to become imbalanced. On the other hand, the thin layer of the continuous phase drained from the interval between the drops and trickling film should not be neglected in the calculation of shearing force since it is important for drop rotation. The drop rotation is an indispensable factor in coalesc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JECTORY COALESCENCE LAMINAR force ROT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