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调肝运脾化浊方联合电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枝锦 吴平财 周山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1期103-107,共5页
目的观察调肝运脾化浊方联合电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非酒精性脂肪肝的12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口服,每次456 mg,每日3次;治疗组予调肝运脾化浊方汤药口服,并配合电针... 目的观察调肝运脾化浊方联合电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非酒精性脂肪肝的12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口服,每次456 mg,每日3次;治疗组予调肝运脾化浊方汤药口服,并配合电针治疗。1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中医证候积分、主要临床症状积分、肝脏酶谱指标、血脂检测指标、肝/脾CT比值、生存质量评分的变化。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6.7%,52/60)优于对照组(73.3%,44/60)(P<0.05);治疗组中医症状总积分以及主要中医症状积分改善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ALT、AST、GGT、TBil、TC、TG、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HDL-C水平明显升高,治疗组肝/脾CT比值好转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生存质量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肝运脾化浊方联合电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调肝运脾化浊方 电针
下载PDF
运脾化浊方对Wilson病铜稳态影响及机制
2
作者 陶庄 汪美霞 +5 位作者 康帅 王飞 周佳锋 贾淑培 胡雅 杨文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40-148,共9页
目的:观察运脾化浊方对Wilson病(WD)铜稳态影响的临床作用特点,分析验证其作用机制,为临床有效方药的应用提供进一步的证据支持。方法:将2023年01月至2023年12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符合入组标准的60例WD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 目的:观察运脾化浊方对Wilson病(WD)铜稳态影响的临床作用特点,分析验证其作用机制,为临床有效方药的应用提供进一步的证据支持。方法:将2023年01月至2023年12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符合入组标准的60例WD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排铜保肝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运脾化浊方治疗,共治疗4个疗程(32 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铜生化指标(血清游离铜、铜蓝蛋白、铜氧化酶、血清铜、血清铜锌比、24 h尿铜、24 h尿锌、24 h尿铜锌比)、中医证候积分、临床有效率水平。利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构建“疾病-中药-活性成分-核心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图和PyMOL可视化分析图,分析验证其作用机制。结果:①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0.00%(12/3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6.67%(20/3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286,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24 h尿铜水平显著升高、血清游离铜和24 h尿铜锌比水平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24 h尿铜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游离铜和24 h尿铜锌比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铜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铜蓝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铜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铜氧化酶、血清铜锌比、24 h尿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共得到运脾化浊方治疗WD铜稳态的有效成分83个、交集靶点共341个,主要有效成分有槲皮素(quercetin)、异鼠李素(isorhamnetin)、谷甾醇(sitosterol),关键靶点有蛋白激酶B1(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胱天蛋白酶-3(Caspase-3);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显示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长寿蛋白信号通路、癌变途径、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途径为显著富集的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之间存在较强的结合活性。结论:运脾化浊方能够显著改善WD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提高临床有效率,通过作用于多个关键靶点、多条信号通路发挥调节WD铜稳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中医药 运脾化浊方 铜稳态 临床疗效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