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单车速度差的高速公路设计一致性研究
1
作者 崔冉冉 《公路与汽运》 2015年第6期115-118,共4页
目前国内外对于高速公路设计一致性评价主要采用基于运行速度差的指标,即|Δv_(85)|,而|Δv_(85)|传统估计方法存在缺陷,会造成|Δv_(85)|偏低。文中通过分析运行速度差与单车速度差的关系,提出单车速度差即|Δ_(85)v|指标,通过理论分... 目前国内外对于高速公路设计一致性评价主要采用基于运行速度差的指标,即|Δv_(85)|,而|Δv_(85)|传统估计方法存在缺陷,会造成|Δv_(85)|偏低。文中通过分析运行速度差与单车速度差的关系,提出单车速度差即|Δ_(85)v|指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例比较,确定|Δ_(85)v|作为连续路段设计一致性评价的指标,并建立了|Δ_(85)v|的预测模型;同时结合京珠(北京—珠海)高速公路粤北段,运用|Δ_(85)v|对其设计一致性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 设计一致性 运行速度差 单车速度
下载PDF
双车道公路线形连续性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6
2
作者 刘志强 王运霞 +1 位作者 钱卫东 倪捷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76-179,193,共5页
针对公路线形连续是保证汽车安全行驶的基本要求,以运行车速为中介,提出了相邻路段运行车速相协调的路线设计理念,并参考国外双车道公路及国内高等级公路线形连续性评价标准,提出了双车道公路线形连续性评价标准。经实例分析,证实所提... 针对公路线形连续是保证汽车安全行驶的基本要求,以运行车速为中介,提出了相邻路段运行车速相协调的路线设计理念,并参考国外双车道公路及国内高等级公路线形连续性评价标准,提出了双车道公路线形连续性评价标准。经实例分析,证实所提标准较为合理,从而为设计和改建双车道公路提供了重要依据。根据分析结果,讨论了该路段事故多发点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此外,从驾驶员行驶舒适性的角度对线形的舒适性作出了评价,并提出了双车道公路线形舒适性的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线形连续性 运行速度差 双车道公路
下载PDF
山区高速公路平曲线建议限速标志设置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军雷 孙小端 +1 位作者 徐婷 贺玉龙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7-80,93,共5页
使用Metrocount和GPS采集了8条山区高速公路的平曲线运行速度数据并进行分析,提出以小车运行速度差作为判定准则确定是否设置建议限速标志;选择平曲线半径和入曲线前的运行速度为自变量,建立线性模型预测小车运行速度差。研究结果表明:... 使用Metrocount和GPS采集了8条山区高速公路的平曲线运行速度数据并进行分析,提出以小车运行速度差作为判定准则确定是否设置建议限速标志;选择平曲线半径和入曲线前的运行速度为自变量,建立线性模型预测小车运行速度差。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运行速度和设计速度的综合确定建议限速值,当平曲线半径小于300 m的时候,运行速度差大于15 km/h,在高速公路平曲线上设置建议限速标志;根据驾驶人的视认特性,计算出不同运行速度下对应的建议限速标志前置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建议限速 运行速度差 视认性 前置距离
下载PDF
双车道公路线形连续性及舒适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刘志强 王运霞 黄成 《公路工程》 2008年第5期45-47,55,共4页
针对公路线形连续是保证汽车安全行驶的基本要求,提出相邻路段运行车速相协调的路线设计理念,并提出双车道公路线形连续性评价标准,旨在为设计和改建双车道公路提供重要依据,提高线形设计质量,减少交通事故。经实例分析证实所提标准较... 针对公路线形连续是保证汽车安全行驶的基本要求,提出相邻路段运行车速相协调的路线设计理念,并提出双车道公路线形连续性评价标准,旨在为设计和改建双车道公路提供重要依据,提高线形设计质量,减少交通事故。经实例分析证实所提标准较为合理,并根据分析结果,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此外,从驾驶员的角度对线形的舒适性做出了评价,并提出双车道公路线形舒适性的评价标准,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交通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车道公路 线形连续性 线形舒适性 运行速度差 横向加速度 事故黑点
下载PDF
Stride length-velocity relationship during running with body weight support
5
作者 John A. Mercer Carmen Chona 《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 SCIE 2015年第4期391-395,共5页
Background: Lower body positive pressure (LBPP) treadmills can be used in rehabilitation programs and/or to supplement tun mileage in healthy runners by reducing the effective body weight and impact associated with... Background: Lower body positive pressure (LBPP) treadmills can be used in rehabilitation programs and/or to supplement tun mileage in healthy runners by reducing the effective body weight and impact associated with running.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etermine if body weight support influences the stride length (SL)-velocity as well as leg impact acceleration relationship during running. Methods: Subjects (n = 10, 21.4 ± 2.0 years, 72.4 ± 10.3 kg, 1.76 ± 0.09 m) completed 16 run conditions consisting of specific body weight support and velocity combinations. Velocities tested were 100%, 110%, 120%, and 130% of the preferred velocity (2.75± 0.36 m/s). Body weight support conditions consisted of 0, 60%,5, 70%, and 80% body weight support. SL and leg impact accelerations were determined using a light-weight accelerometer mount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anterior-distal aspect of the tibia. A 4 × 4 (velocity x body weight support) repeated measures ANOVA was used for each dependent variable (a = 0.05). Results: Neither SL nor leg impact acceleration were influenced by the interaction of body weight support and velocity (p 〉 0.05). SL was least during no body weight support (p 〈 0.05) but not different between 60%, 70%, and 80% support (p 〉 0.05). Leg impact acceleration was greatest during no body weight support (p 〈 0.05) but not different between 60%, 70%, and 80% support (p 〉 0.05). SL and leg impact accelerations increased with velocity regardless of support (p 〈 0.05). Conclusi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L and leg impact accelerations with velocity were not influenced by body weight suppo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veruse injury REHABILITATION Running economy Stride length-speed
下载PDF
高速公路平曲线建议限速标志设置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徐婷 孙小端 +1 位作者 贺玉龙 王伟力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111-115,共5页
以山区高速公路平曲线路段为研究对象,对建议限速标志的设置方法和流程进行研究。采集了8条山区高速公路的平曲线运行速度数据并进行分析,提出以小车运行速度差作为判定准则确定是否设置建议限速标志。选择平曲线半径和入曲线前运行速... 以山区高速公路平曲线路段为研究对象,对建议限速标志的设置方法和流程进行研究。采集了8条山区高速公路的平曲线运行速度数据并进行分析,提出以小车运行速度差作为判定准则确定是否设置建议限速标志。选择平曲线半径和入曲线前运行速度为自变量,建立线性模型预测小车运行速度差,并通过将运行速度和设计速度综合确定建议限速值,最后分析驾驶员的视认特性,计算出不同运行速度下对应的建议限速标志前置距离。结果表明:当平曲线半径小于300 m的时候,在高速公路平曲线上应设置建议限速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建议限速标志 运行速度差 前置距离
原文传递
采用风险指标评价山区高速公路安全性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何斌 杜博英 《公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1-164,共4页
目前我国针对山区道路线形的平面、纵面均相继开展了一些研究并取得了重要成果,使公路安全性评价从定性评价过渡到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本文提出了路段风险指标评价的方法,更加客观、清晰的理清各种风险指标的权重,从而为决策... 目前我国针对山区道路线形的平面、纵面均相继开展了一些研究并取得了重要成果,使公路安全性评价从定性评价过渡到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本文提出了路段风险指标评价的方法,更加客观、清晰的理清各种风险指标的权重,从而为决策者、设计人员提供更加客观的评价手段,为山区高速公路综合风险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邻路段运行速度差 货车制动器温度 风险指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