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近世思想史背景 被引量:5
1
作者 宋俭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3-26,共4页
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中国化"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独有的话语,而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思想史话语。将外来思想文化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使之中国化,并为我所用,是中国近世思想史的一大传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 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中国化"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独有的话语,而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思想史话语。将外来思想文化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使之中国化,并为我所用,是中国近世思想史的一大传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正是以这一思想史为背景的,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尤其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不可忽视这一思想史背景,尤其不可忽视这一思想史背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对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近世思想史
下载PDF
余英时的中国近世思想史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何俊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36,共30页
通过论述余英时先生的中国近世思想史研究,分析他的思想史研究方法、观念以及学术思想,并呈现他关于中国近世思想史的脉络与特质的认识。主要从六个部分展开论述:一、实证与诠释交互为用,二、观念的追溯与展开,三、内在理路,四、外缘情... 通过论述余英时先生的中国近世思想史研究,分析他的思想史研究方法、观念以及学术思想,并呈现他关于中国近世思想史的脉络与特质的认识。主要从六个部分展开论述:一、实证与诠释交互为用,二、观念的追溯与展开,三、内在理路,四、外缘情境与思想流变,五、问题意识与两个世界,六、中国近世思想史的脉络与特质。旨在凸现余先生在事实与价值、专精与通博之间实现动态平衡的治史追求,从而彰显他的思想史研究充实而光辉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英时 中国近世思想史研究 境界
下载PDF
岛田虔次中国近世思想史诠释考
3
作者 朱捷 《国际汉学》 CSSCI 2022年第2期62-68,203,共8页
日本学士院院士岛田虔次是日本中国思想史研究领域最早提出“中国的近代”问题的学者,他在战后日本学术界最早对战前历史观进行反省,且最早对克服所谓“亚洲停滞论”这一重要历史课题展开研究,他在儒学史的叙述脉络中成功发现了中国近... 日本学士院院士岛田虔次是日本中国思想史研究领域最早提出“中国的近代”问题的学者,他在战后日本学术界最早对战前历史观进行反省,且最早对克服所谓“亚洲停滞论”这一重要历史课题展开研究,他在儒学史的叙述脉络中成功发现了中国近代思维的萌芽,构建了中国近代思维发展论。本文以泰州学派为线索,爬梳岛田中国近世思想史叙事形成的历史脉络,分析隐藏在文本背后特定时代的历史境况,揭示岛田中国近世思想史叙事建构的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田虔次 中国近世思想史 日本中国学 泰州学派 李贽
下载PDF
中国近世思想史方法论
4
作者 何俊 《暨南史学》 CSSCI 2012年第1期343-367,共25页
中国近世思想史只是整个中国思想史的一段,而中国思想史也只是中国史的一个专门领域,其研究方法并不具有独立性。本文力避空言,从自己的受学与研究经验出发,梳理出若干体会,以期将传统的治学门径与现代的研究方法加以整合。
关键词 中国近世思想史 研究方法
原文传递
陈来《中国近世思想史研究》述评 被引量:1
5
作者 钟彩钧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4-120,共7页
陈来教授《中国近世思想史研究》(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下称“本书”)集合了作者二十年来在宋明理学领域中的重要论文。这些论文有多方面的成就,集结成册,可预期将对学术界发挥更大影响。
关键词 陈来 《中国近世思想史研究》 宋明理学 朱子 神秘主义
原文传递
直面批评而矢志坚守:侯外庐史学的朴学传统
6
作者 李勇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23年第5期10-17,201,共9页
侯外庐理论上推崇史学的朴学传统,实践中也是这样做的。其史著中的朴学体现为:引证多,说明简,阐微决疑;使用一手资料,拒用伪史料;研究思想史之前,做好文献整理工作;不厌其烦,究明指导理论中的概念。他遭受“引文多说明简”“错误百出”... 侯外庐理论上推崇史学的朴学传统,实践中也是这样做的。其史著中的朴学体现为:引证多,说明简,阐微决疑;使用一手资料,拒用伪史料;研究思想史之前,做好文献整理工作;不厌其烦,究明指导理论中的概念。他遭受“引文多说明简”“错误百出”之讥,是其对以往学界矫枉过正,人们以通俗眼光看待其著作,以及其他各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他心胸宽广,虚心听取批评意见,纠正其思想史著作尤其是《中国近世思想学说史》的引文错误,改变不当提法,遵守凡例,保持体裁不变,体现了对于朴学精神的坚守。侯外庐史著的朴学传统表明了笼统地说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系史观派是不恰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外庐 朴学 马克思主义 《中国思想学说
原文传递
From "tianxia" (all under heaven) to "the world": changes in late Qing intellectuals' conceptions of human society 被引量:1
7
作者 Luo Zhitia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08年第2期93-105,共13页
The concept of tianxia (all under heaven) had both a broad and a narrow meaning in traditional China, corresponding respectively to "the world" and "China." It wa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China's recent history... The concept of tianxia (all under heaven) had both a broad and a narrow meaning in traditional China, corresponding respectively to "the world" and "China." It wa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China's recent history saw a process in which tianxia contracted into a "state." However, if we put the emphasis on what the Chinese literati had in mind, the process was more of a transformation from tianxia to "the world." Kang Youwei creatively transformed Gongyang's idea of the "Three Worlds" from a diachronic to a synchronic concept, facilitating a smooth transformation from tianxia to "the world." However, China was excluded fi-om the Western-dominated "world" system. The Chinese literati's yearning to become a part of"the world," and their endeavor to earn China a better position in the world, involved a hesitant process of explo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nxia the world state modem China intellectual history Liang Qichao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