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矩形附件对透明矫治器磨牙近中移动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1
作者 周妍 彭友俭 《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10期883-888,共6页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比较透明矫治器中双矩形附件对下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的力学影响。方法通过锥形束CT(CBCT)获得患者下颌骨数据,利用Mimics、Geomagic Wrap、Unigraphics Nx和Ansys Workbench等软件建立透明矫治器推下颌第一磨...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比较透明矫治器中双矩形附件对下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的力学影响。方法通过锥形束CT(CBCT)获得患者下颌骨数据,利用Mimics、Geomagic Wrap、Unigraphics Nx和Ansys Workbench等软件建立透明矫治器推下颌第一磨牙向近中的4组有限元模型,即模型A(颊侧近中5 mm长水平矩形附件),模型B(颊侧近中、舌侧近中3 mm长水平矩形附件),模型C(颊侧近中、颊侧远中3 mm长水平矩形附件),模型D(颊侧近中、颊侧远中3 mm长垂直矩形附件),分析下颌第一磨牙的位移模式、牙周膜应力分布和牙槽骨应力分布。结果①4组模型中下颌第一磨牙均为近中倾斜移动。下颌第一磨牙的总位移和倾斜度均表现为模型B组>模型C组>模型D组>模型A组,附件的固位力与磨牙的位移量和磨牙的倾斜度成正比,其中模型A、C、D三组各方面差值较小;②下颌第一磨牙牙周膜近远中面应力值最大值与牙槽窝近中内表面Von Mises应力值最大值均表现为模型B组>模型C组>模型D组>模型A组,与下颌第一磨牙的位移结果相印证。结论①透明矫治器中磨牙近中移动时,仅添加矩形附件磨牙均发生了近中倾斜移动;②附件可以增加透明矫治器中磨牙的固位力,附件的固位力与磨牙的位移量和磨牙的倾斜度成正比;③颊侧5 mm长水平矩形附件、颊侧3 mm长双水平矩形附件与颊侧3 mm长双垂直矩形附件此三种附件的固位力适中,磨牙的位移量与倾斜度适中,实际磨牙移动更符合矫治器预期设计,矫治器不易脱套,建议透明矫治器中磨牙近中移动时在磨牙上设计以上三种附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矫治器 矩形附件 近中移动 应力 有限元
下载PDF
不同牵引方式设计对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近中移动磨牙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2
作者 刘珊珊 李星瀚 +2 位作者 杨晨 王玥辉 张晓东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7期0107-0110,共4页
通过三维有限元技术研究在不同牵引方式设计的情况下,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近移趋势及应力分布,为在临床中隐形矫治方案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三维有限元技术模拟在不同牵引方式设计的情况下,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近移下颌磨牙的三维有限元模... 通过三维有限元技术研究在不同牵引方式设计的情况下,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近移趋势及应力分布,为在临床中隐形矫治方案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三维有限元技术模拟在不同牵引方式设计的情况下,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近移下颌磨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根据下颌第一磨牙颊面附件的有无、牵引的位置以及牵引方式的不同分为八组工况,详见表二。结果 磨牙颊侧安放5*2*1mm水平矩形附件,在磨牙近中开窗,以Power arm进行II类牵引能获得最接近整体移动的磨牙近中移动效果。结论 1.在下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过程,本实验所有工况组发生的都是近中倾斜、舌侧扭转伴压低的移动趋势,尚未使下颌第一磨牙发生整体的控根移动2.磨牙颊侧安放附件、近中开窗II类牵引、以及Power arm牵引钩的牵引方式均能提高磨牙近中移动的控根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有限元 磨牙近中移动 Power arm II类牵引
下载PDF
上颌第三磨牙对第一磨牙近中移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珊 王林 +2 位作者 赵春洋 严斌 张卫兵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607-610,共4页
目的探讨萌出中的上颌第三磨牙是否会使上颌第一磨牙向近中移动。方法选择18~24岁正畸患者18例,均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矫治,且随机拔除一侧上颌第三磨牙,两侧其余治疗条件保持一致。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侧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量是否存在... 目的探讨萌出中的上颌第三磨牙是否会使上颌第一磨牙向近中移动。方法选择18~24岁正畸患者18例,均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矫治,且随机拔除一侧上颌第三磨牙,两侧其余治疗条件保持一致。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侧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量是否存在差异。结果1)拔除上颌第三磨牙的一侧,其上颌第一磨牙在治疗3个月后未发生明显的近中移动;2)未拔除上颌第三磨牙的一侧,其上颌第一磨牙在治疗3个月后的近中移动量为1mm;3)治疗3个月后,未拔除上颌第三磨牙侧的第一磨牙近中移动量大于拔除第三磨牙侧的第一磨牙的近中移动量,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正畸治疗的初始阶段,若上颌第三磨牙的萌出间隙不足,其萌出会对其近中的上颌第一磨牙产生影响,导致其近中移动而丧失支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磨牙 第一磨牙 近中移动 支抗丧失
下载PDF
口内支抗与微型种植体支抗近中移动下颌磨牙效果比较 被引量:4
4
作者 郭军 法永红 蔡兴伟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0年第2期251-253,共3页
目的:研究安氏I类错患者中,分别采用微型种植体作支抗与口内前牙作支抗近移下颌磨牙进行比较,以评价两种方法的各自特点。方法:将24例成人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两种方法近移下颌磨牙。测量下颌第二磨牙在移动速度和近远中方向、... 目的:研究安氏I类错患者中,分别采用微型种植体作支抗与口内前牙作支抗近移下颌磨牙进行比较,以评价两种方法的各自特点。方法:将24例成人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两种方法近移下颌磨牙。测量下颌第二磨牙在移动速度和近远中方向、垂直方向的位置变化,以衡量磨牙的位置改变,并通过下颌中切牙的位置变化,评价支抗强弱。结果:种植体作支抗组下颌第二磨牙平均近中移动8.5mm,疗程10.4个月,平均移动速度0.82mm/月,磨牙长轴向近中倾斜2.5°,磨牙垂直向压低0.28mm,下颌中切牙位置无改变。对照组下颌第二磨牙平均近中移动7.8mm,疗程10.2个月,平均移动速度0.76mm/月,磨牙长轴向近中倾斜角度7.5°,磨牙垂直向压低0.06mm,下颌中切牙发生舌向倾斜9.5°。下颌中切牙切端向舌侧移动了3.0mm。结论:两种方法比较,种植体的支抗更强,未见前牙支抗丧失。二者磨牙的移动方式有所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牙近中移动 种植体支抗 口内支抗 安氏I类错
下载PDF
微小骨穿孔术加速磨牙近中移动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吴斯媛 宗丽 《广东医学》 CAS 2021年第7期829-831,836,共4页
目的探讨微小骨穿孔术(micro-osteoperforations,MOP)与牙周加速成骨正畸(periodontally accelerated osteogenic orthodontics,PAOO)技术在近中移动第二磨牙和第三磨牙速度上的区别。方法选取下颌双侧第一磨牙缺失,需通过正畸治疗近中... 目的探讨微小骨穿孔术(micro-osteoperforations,MOP)与牙周加速成骨正畸(periodontally accelerated osteogenic orthodontics,PAOO)技术在近中移动第二磨牙和第三磨牙速度上的区别。方法选取下颌双侧第一磨牙缺失,需通过正畸治疗近中移动第二磨牙和第三磨牙的错[牙合]畸形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半设计的方式一侧区域行PAOO,一侧行MOP,每2周加力1次,对比双侧磨牙近中移动速度。结果PAOO侧磨牙移动速度是(2.03±0.32)mm/月,MOP侧磨牙移动速度是(1.98±0.23)mm/月,双侧磨牙近中移动的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OP手术可以起到与PAOO手术一样加速磨牙近中移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加速成骨正畸 微小骨穿孔术 磨牙 近中移动
下载PDF
应用鞋拔曲近中移动下颌第二磨牙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远林 李朝晖 +1 位作者 邹晖 陈晓英 《广东牙病防治》 2014年第3期154-157,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鞋拔曲近中移动下颌第二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2例下颌第一磨牙严重龋坏的错牙合畸形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均拔除2颗下颌第一磨牙,均采用MBT直丝弓矫治器矫治,排齐整平牙弓后,试验组11例患者采用鞋拔曲近中移动下颌第... 目的探讨应用鞋拔曲近中移动下颌第二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2例下颌第一磨牙严重龋坏的错牙合畸形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均拔除2颗下颌第一磨牙,均采用MBT直丝弓矫治器矫治,排齐整平牙弓后,试验组11例患者采用鞋拔曲近中移动下颌第二磨牙,对照组11例患者采用不锈钢平直方弓丝近中移动下颌第二磨牙,对两组下颌第二磨牙近中移动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和研究模型进行测量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的L7-MP角、L7轴角和L7支抗强度在下颌第二磨牙近中移动的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测量项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鞋拔曲近中移动下颌第二磨牙临床效果良好,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学 鞋拔曲 磨牙近中移动
下载PDF
近中移动下颌第二磨牙对牙根及牙槽骨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亚楠 任亚敏 +3 位作者 陈劲宏 郭人铭 刘晗哲 崔淑霞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11期1963-1965,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采用微种植体支抗关闭下颌第一磨牙拔牙间隙对第二磨牙牙根及牙槽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拔除下颌第一磨牙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治疗前后均拍摄曲面断层片... 目的回顾性分析采用微种植体支抗关闭下颌第一磨牙拔牙间隙对第二磨牙牙根及牙槽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拔除下颌第一磨牙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治疗前后均拍摄曲面断层片,测量下颌第二磨牙近中前移量、牙根长度及牙槽骨高度的变化量。结果下颌第二磨牙牙冠中心点及根分叉点分别近中移动(5.77±3.67)、(6.45±3.23)mm,近远中牙根分别吸收(0.98±0.37)、(0.83±0.39)mm,治疗前后下颌第二磨牙位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根吸收量与磨牙近中移动量呈正相关(P<0.05)。治疗前后近中牙槽骨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牙槽骨吸收量与磨牙前移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近中移动下颌第二磨牙会导致牙根吸收,移动量与牙根吸收量呈正相关,但其对牙槽骨改建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种植体支抗 磨牙近中移动 牙根吸收 牙槽骨吸收
下载PDF
Tweed技术在下颌第1磨牙近中移动中的临床运用
8
作者 贵林 杨茜 +1 位作者 卢云 曲虹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309-311,共3页
[目的]探讨用Tweed方丝弓矫治技术来使下颌第1磨牙近中移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错牙合畸形伴下颌第2双尖牙拔出需下颌第1磨牙近中移动的患者,共10例,年龄14~20岁,拔牙间隙处牙槽嵴高度和宽度正常。运用Tweed方丝弓矫治技术的cherry l... [目的]探讨用Tweed方丝弓矫治技术来使下颌第1磨牙近中移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错牙合畸形伴下颌第2双尖牙拔出需下颌第1磨牙近中移动的患者,共10例,年龄14~20岁,拔牙间隙处牙槽嵴高度和宽度正常。运用Tweed方丝弓矫治技术的cherry loop和shoehorn loop来近中移动第1磨牙。[结果]所有10例病例均实现下颌第一磨牙整体移动,无近中倾斜,无近中舌向旋转的发生,第1磨牙与第1双尖牙接触关系良好,间隙完全关闭。[结论]运用Tweed方丝弓矫治技术来使第1磨牙近中移动临床效果稳定,效率高,无牙齿不良移动,完全实现整体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eed技术 方丝弓矫治技术 磨牙近中移动
下载PDF
微种植体作为间接支抗近中移动下颌第二磨牙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卫东 董苁蓉 李蒙 《广东牙病防治》 2014年第5期263-265,共3页
目的观察微种植体作为间接支抗近中移动下颌第二磨牙的疗效。方法选择12例单侧或双侧下颌第一磨牙因龋坏拔除的正畸患者。牙弓排齐整平后,用0.48 mm×0.64 mm(0.019英寸×0.025英寸)不锈钢方丝作主弓丝,在下颌双尖牙区颊侧齿... 目的观察微种植体作为间接支抗近中移动下颌第二磨牙的疗效。方法选择12例单侧或双侧下颌第一磨牙因龋坏拔除的正畸患者。牙弓排齐整平后,用0.48 mm×0.64 mm(0.019英寸×0.025英寸)不锈钢方丝作主弓丝,在下颌双尖牙区颊侧齿槽骨植入微种植体作为间接支抗,前牙连续结扎,通过缺牙区近远中牙齿颊舌侧的牵引钩和舌扣牵引下颌第二磨牙,关闭间隙。结果 12例患者15颗患牙经过13~19个月的牵引,下颌第二磨牙均达到预期的位置,X线片显示下颌第二磨牙根直立,没有发生吸收。头影测量结果显示下颌第二磨牙近中移动量平均9.8 mm,其中最大为12.1 mm,最小8.3 mm。L7-MP治疗前的平均值为97.2°,治疗后的平均值为103.3°,L5-L7的夹角明显变小,其平均值由治疗前的15.6°减少为7.1°。结论应用微种植体作为间接支抗近中移动下颌第二磨牙的效果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植入体 正畸矫治器设计 磨牙 微种植体 间接支抗 下颌第二磨牙 近中移动
下载PDF
舌侧矫治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晓玲 徐宝华 +2 位作者 梁伟 王淑玉 刘崇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75-179,共5页
目的:用有限元方法研究舌侧矫治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的规律,并与颊侧矫治相比较。方法:通过三维激光扫描,运用CAD软件CATIAV5和有限元软件MSC.PATRAN,建立上颌第一磨牙、牙周膜、牙槽骨及矫治器的有限元模型,分别对其进行不同方式的加... 目的:用有限元方法研究舌侧矫治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的规律,并与颊侧矫治相比较。方法:通过三维激光扫描,运用CAD软件CATIAV5和有限元软件MSC.PATRAN,建立上颌第一磨牙、牙周膜、牙槽骨及矫治器的有限元模型,分别对其进行不同方式的加载和位移计算。结果:近中水平力作用下,舌侧加载牙近中倾斜伴远中舌向旋转,颊侧加载牙近中倾斜伴近中舌向旋转,其中颊侧加载的倾斜度及旋转度大于舌侧加载。欲使水平向整体移动时,颊侧加载Mt/F=8.1∶1,Mr/F=8∶1。舌侧加载Mt/F=6.9∶1,Mr/F=7.1∶1,且舌侧加载的位移大于颊侧加载。结论:近中整体移动上颌第一磨牙时,舌侧加载效率高于颊侧加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侧矫治 有限元分析 上颌第一磨牙 近中移动
下载PDF
下颌第二磨牙长距离近中移动牙根吸收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潘恩僦 杜庆玲 +3 位作者 朱杰晶 邹明媛 弓国梁 林新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03-606,共4页
目的:探究下颌第二磨牙长距离(≥5 mm)近中移动后牙根吸收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6例完成病例,共45颗下颌第二磨牙。采用直接数字化全景片测量正畸前后磨牙牙根长度及轴倾角度变化。根据磨牙初始轴倾度分为A组(轴倾度<86.42°)... 目的:探究下颌第二磨牙长距离(≥5 mm)近中移动后牙根吸收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6例完成病例,共45颗下颌第二磨牙。采用直接数字化全景片测量正畸前后磨牙牙根长度及轴倾角度变化。根据磨牙初始轴倾度分为A组(轴倾度<86.42°)、B组(轴倾度≥86.42°);根据轴倾度改变量分为C组(变化<10°)、D组(变化≥10°)。计算牙根吸收量并分析轴倾度对其的影响。结果:正畸前后下颌第二磨牙牙根长度缩短(P<0.01);近中、远中牙根吸收量接近(P>0.05);平均牙根吸收量为(0.97±0.40)mm。A组、B组牙根吸收量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D组仅在远中牙根吸收量上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颌第二磨牙长距离近中移动后牙根吸收量较小,一般不具有临床意义。磨牙轴倾度改变量对远中牙根吸收存在一定影响,磨牙缺失后应尽早开始正畸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二磨牙 磨牙近中移动 牙根吸收 轴倾度
下载PDF
活动和固定矫治器联合近中移动第二磨牙的效果评价
12
作者 张磊 王振 +4 位作者 王明杰 周云 徐宝军 向征 郭莹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年第6期450-451,F0003,共3页
儿童的第一恒磨牙常因龋坏严重导致残冠、残根,最终无法保留而拔除,若将第二恒磨牙近中移动将其替代,第三恒磨牙代替第二恒磨牙,重建完整健康的牙列,恢复良好的咀嚼功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这既免除了终生戴义齿的不适,避免了固... 儿童的第一恒磨牙常因龋坏严重导致残冠、残根,最终无法保留而拔除,若将第二恒磨牙近中移动将其替代,第三恒磨牙代替第二恒磨牙,重建完整健康的牙列,恢复良好的咀嚼功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这既免除了终生戴义齿的不适,避免了固定修复引起的副作用,又最大程度地利用了第三磨牙,减少了第三磨牙的阻生。本研究将活动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基托加强支抗,在第二恒磨牙颊侧安装“钥匙”形磨牙牵引钩,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矫治器 固定矫治器 磨牙近中移动
下载PDF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近中移动下颌第二磨牙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晓艳 缪颖 +2 位作者 郑建新 刘聪聪 孙玥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23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近中移动下颌第二磨牙的正畸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20例口腔正畸患者,以支抗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治疗,对照组... 目的探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近中移动下颌第二磨牙的正畸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20例口腔正畸患者,以支抗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口内支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有效率、正畸情况及牙周炎、脓肿、牙齿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6.66%)明显优于对照组(85.00%)(P<0.05)。治疗后,观察组咀嚼功能评分(9.45±2.75)分、磨牙移位(9.16±1.04)mm等正畸指数优于对照组(8.16±2.64)分、(6.42±1.63)mm(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11.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治疗第二磨牙近中移动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治疗后X线检查牙根牙槽骨正常,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 口腔正畸 下颌第二磨牙 近中移动
下载PDF
靴形曲在下颌第二磨牙近中移动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田军 杜平功 王铁军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84-484,共1页
关键词 靴形曲 下颌第二磨牙 近中移动
下载PDF
不同角度后倾曲作用下近中移动下颌第二磨牙的牙周膜应力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飒 黄纯 +1 位作者 熊国平 袁理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1-184,共4页
目的了解不同角度后倾曲及不同加力方式下近中移动下颌第二磨牙的牙周膜应力分布和大小。方法将0.046cm(0.018英寸)澳丝上不同角度后倾曲对下颌第二磨牙的作用力分别加载于牙体相应部位,并分别采用颊侧单独加载和颊舌侧同时加载方式对... 目的了解不同角度后倾曲及不同加力方式下近中移动下颌第二磨牙的牙周膜应力分布和大小。方法将0.046cm(0.018英寸)澳丝上不同角度后倾曲对下颌第二磨牙的作用力分别加载于牙体相应部位,并分别采用颊侧单独加载和颊舌侧同时加载方式对下颌第二磨牙施加1.0、1.5和2.0N的近中牵引力,模拟牙齿在不同加力方式下近中移动时牙周膜初始应力的分布和大小。结果后倾曲作用下近中移动下颌第二磨牙时,应力集中区位于牙周膜颈缘。后倾曲为15°、20°和25°时,分别相应于颊舌侧同时加载1.0、1.5和2.0N的近中牵引力,牙周膜应力分布较颊侧单独加载均匀,但后倾曲为5°加载2.0N和后倾曲为30°加载1.0N的近中牵引力时,颊舌侧同时加载的应力分布并不比颊侧单独加载均匀。后倾曲为10°、15°、20°时,加载1.0N的近中牵引力牙周膜最大Von Mises应力接近理想牙移动的牙周膜最佳应力范围。结论近中移动下颌第二磨牙时应尽量选择低摩擦力矫治系统,临床治疗中应首先充分排齐整平;以0.046cm(0.018英寸)澳丝作为主弓丝时使用15°至20°弓丝后倾曲匹配接近1.0N的近中牵引力颊舌双侧加载进行加力,牙周膜应力分布更加均匀,应力大小更接近于牙周膜最佳应力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二磨牙 磨牙后倾曲 近中移动 牙周膜应力 三维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微种植体支抗钉结合改良滑动杆近中移动上颌前磨牙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洪宁 王铁军 +2 位作者 秦行林 李宁 王海任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19年第4期236-240,共5页
目的探讨微种植体支抗钉结合改良滑动杆近中移动上颌前磨牙关闭缺牙间隙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上颌侧切牙或尖牙缺失的患者5例(男2例,女3例),年龄14~25岁。缺失侧磨牙关系均为安氏Ⅱ类。在上颌第二前磨牙及第一磨牙间植入微种植体... 目的探讨微种植体支抗钉结合改良滑动杆近中移动上颌前磨牙关闭缺牙间隙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上颌侧切牙或尖牙缺失的患者5例(男2例,女3例),年龄14~25岁。缺失侧磨牙关系均为安氏Ⅱ类。在上颌第二前磨牙及第一磨牙间植入微种植体支抗钉,结合改良滑动杆近中移动前磨牙。前磨牙移动到位后更换支抗钉位置,利用支抗钉拉磨牙近中移动,关闭剩余间隙。前磨牙移动疗程6~10个月。通过矫治前后石膏模型测量前磨牙近中移动有效性。结果5例患者均得到有效治疗,上颌前磨牙及磨牙近中移动,缺牙间隙关闭,缺牙侧磨牙关系完全远中,治疗效果均令人满意。上颌前磨牙近中平均移动4.1 mm,平均移动速度0.96 mm/月。结论对于上颌侧切牙或尖牙缺失的患者,微种植体支抗钉结合改良滑动杆可简单高效实现前磨牙近中移动,并最终关闭缺牙间隙,临床上可作为一种备选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种植体 支抗钉 改良滑动杆 近中移动
下载PDF
近中移动第二磨牙替代义齿修复第一磨牙缺失 被引量:1
17
作者 葛建水 《浙江医学》 CAS 2007年第10期1109-1110,共2页
第一磨牙因萌出时间早、窝沟间隙多,在青少年时期常因过早龋坏而导致残冠、残根,甚至缺失。由于上下颌第一磨牙对建立正常咬合起重要作用,缺失后应该及时修复川。传统用义齿修复缺失的第一磨牙易造成邻牙不同程度损伤,而且被接受度... 第一磨牙因萌出时间早、窝沟间隙多,在青少年时期常因过早龋坏而导致残冠、残根,甚至缺失。由于上下颌第一磨牙对建立正常咬合起重要作用,缺失后应该及时修复川。传统用义齿修复缺失的第一磨牙易造成邻牙不同程度损伤,而且被接受度较低。采用近中移动第二磨牙替代义齿修复第一磨牙缺失可重建完整健康牙列,不仅天然美观,并可同步恢复咀嚼功能,还免除了终身戴用义齿的不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磨牙缺失 义齿修复 第二磨牙 近中移动 下颌第一磨牙 青少年时期 萌出时间 正常咬合
下载PDF
关于牙齿近中移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徐军 许龙梅 +1 位作者 江泳 冯书堂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对牙齿近中移动的发生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以五指山系小型猪上下颌第一磨牙为实验对象 ,通过模型测量分析实验牙近中移动情况 ,以二甲酚橙和盐酸四环素作荧光标记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下颌有、无对实验牙 ,16周...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对牙齿近中移动的发生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以五指山系小型猪上下颌第一磨牙为实验对象 ,通过模型测量分析实验牙近中移动情况 ,以二甲酚橙和盐酸四环素作荧光标记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下颌有、无对实验牙 ,16周移动量分别为 0 14mm和 1 2 1mm ,上颌实验牙 2 4周移动量分别为 1 36mm和 2 0 8mm。实验牙远中牙槽骨可见荧光标记 ;无对实验牙在垂直方向上有牙槽骨改建发生 ;下颌无对实验牙较有对实验牙远中牙槽骨荧光带间距离大 ;近远中牙骨质都有荧光带形成。结论 实验结果不支持越隔纤维作用或磨牙萌出力作用引起牙齿近中移动的观点 ;牙齿近中移动与颌骨内应力分布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齿近中移动 牙槽骨 牙骨质 动物实验
原文传递
第二恒磨牙近中移动的一种方法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玉祥 熊万春 +1 位作者 鲍健 候婉茹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1999年第2期18-18,共1页
1、病例选择:选择23例,均为第一恒磨牙残冠或残根的病人,其中男10名,女13名,年龄在13~17岁。拔除残冠残根后开始正畸治疗。2、方法:①正轴带环的制作:取直径0.5mm不锈钢丝,在一端3mm处弯成90°角,... 1、病例选择:选择23例,均为第一恒磨牙残冠或残根的病人,其中男10名,女13名,年龄在13~17岁。拔除残冠残根后开始正畸治疗。2、方法:①正轴带环的制作:取直径0.5mm不锈钢丝,在一端3mm处弯成90°角,将端点焊在颊面管上。将不锈钢丝放置颊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恒磨牙 近中移动 第一恒磨牙 正畸治疗 不锈钢丝 残冠残根 橡皮圈 牵引方式 矫治方法 正轴
原文传递
双钥匙曲近中移动第一磨牙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潘美珍 肖珲 +1 位作者 何旭顺 谭家莉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7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运用双钥匙曲近中移动下颌第一磨牙纠正Ⅱ类错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安氏Ⅱ类错畸形,需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近中移动下颌第一磨牙以改善颌位关系的患者16例,年龄14~25岁。拔牙间隙处牙槽嵴高度和宽度均正常,运用双钥... 目的:探讨运用双钥匙曲近中移动下颌第一磨牙纠正Ⅱ类错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安氏Ⅱ类错畸形,需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近中移动下颌第一磨牙以改善颌位关系的患者16例,年龄14~25岁。拔牙间隙处牙槽嵴高度和宽度均正常,运用双钥匙曲近中移动第一磨牙。结果:16例病例均实现下颌第一磨牙整体移动,无近中倾斜,无升高,第一磨牙与第一前磨牙接触关系良好,间隙完全关闭。结论:运用双钥匙曲矫治技术近中移动第一磨牙的临床效果稳定并能够实现整体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钥匙曲 安氏Ⅱ类错 下颌磨牙近中移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