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近代农学期刊的特色及其社会职能 被引量:8
1
作者 宇文高峰 黎文丽 姚远 《编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96-398,共3页
根据大量的我国近代农学期刊的历史资料,从刊物的栏目设计、内容以及期刊的时空变化等方面对我国近代农学期刊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近代农学期刊的社会职能和作用,得到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 近代农学期刊 中国 特色 社会职能 启示与借鉴
下载PDF
启蒙与体制化:晚清近代农学的兴起 被引量:25
2
作者 曹幸穗 《古今农业》 2003年第2期41-47,共7页
本文从古代中国的“经验农学”与近代西方的“实验农学”的本质区别入手,重点阐述晚清知识阶层对近代西方农学知识的认知、提倡、引进、传播的过程,同时指出了晚清政府在农学启蒙中所确立的发展近代农业科技的兴农措施,促进了从经验农... 本文从古代中国的“经验农学”与近代西方的“实验农学”的本质区别入手,重点阐述晚清知识阶层对近代西方农学知识的认知、提倡、引进、传播的过程,同时指出了晚清政府在农学启蒙中所确立的发展近代农业科技的兴农措施,促进了从经验农学向实验农学的历史性转变,推动了近代农业科技从启蒙到体制化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制化 晚清 近代农学 农学知识 西方农学
下载PDF
罗振玉和藤田丰八与清末近代农学
3
作者 孙杨 汪丽影 《今古文创》 2021年第3期82-83,共2页
罗振玉是晚期国学大师,同时也是在中国率先提倡并身体力行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农业科技的第一人,他在清末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农会——"农学会"和第一份农学刊物——《农学报》,是中国现代农学的主要开拓者之一。藤田丰八最初是... 罗振玉是晚期国学大师,同时也是在中国率先提倡并身体力行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农业科技的第一人,他在清末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农会——"农学会"和第一份农学刊物——《农学报》,是中国现代农学的主要开拓者之一。藤田丰八最初是受罗振玉的邀请来到上海担任农学会农学报馆专职日文翻译,他协助罗振玉做了翻译与教学工作,为《农学报》和《农学丛书》翻译了大量来自日文的农业科技文献,并培养了不少优秀的日语翻译。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反映出近代中日两国民间人士友好交流的一面,在二十世纪初中国借道日本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道路上,他们通过精诚合作共同促进了中国近代农学的形成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振玉 藤田丰八 近代农学
下载PDF
传教士与近代中国农学的兴起
4
作者 李尹蒂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4-140,共7页
中国以农桑为本,内治之道,首在劝农,农事为国家首务。至海通以降,传教士带来了西方农学。通过其对泰西农政院、西方农器和农务化学的描述与介绍,士渐知农,并以比附的方式接纳了西法农学。在报刊舆论的宣导下,朝臣奏议亦别于重农仅知种... 中国以农桑为本,内治之道,首在劝农,农事为国家首务。至海通以降,传教士带来了西方农学。通过其对泰西农政院、西方农器和农务化学的描述与介绍,士渐知农,并以比附的方式接纳了西法农学。在报刊舆论的宣导下,朝臣奏议亦别于重农仅知种植之利的旧制,开始畅言效法西方,探求审土宜、讲培壅之法,终仰动宸听,当局明确提出修农政,必先兴农学的主张。农学从无到有,被放置进京师大学堂的农科大学与实业学堂的农业学堂中,纳入学制。它的出现,揭示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并体现了时代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教士 近代农学 农政 农业教育
下载PDF
近代(1843—1949)上海菌业的历史回顾(续前)
5
作者 刘遐 《食用菌》 2020年第5期76-78,共3页
上海在我国食用菌产业的近代演进中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上海港的开埠崛起,极大地推进了菌类货品的进出口贸易和埠际流通发展;沪界人口数的激增和餐饮业的繁荣,催生了国内最大的菌类消费市场;在申城倡设的“农学会”,扮演了传播东西方... 上海在我国食用菌产业的近代演进中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上海港的开埠崛起,极大地推进了菌类货品的进出口贸易和埠际流通发展;沪界人口数的激增和餐饮业的繁荣,催生了国内最大的菌类消费市场;在申城倡设的“农学会”,扮演了传播东西方先进农业技术知识的重要角色;魔都早期创办的一批蘑菇农场,开了我国新法栽培的风气之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上海菌业 旧海关贸易统计 餐饮带动 传播近代农学 新法栽培
下载PDF
近代(1843-1949)上海菌业的历史回顾
6
作者 刘遐 《食用菌》 2020年第4期85-86,共2页
上海在我国食用菌产业的近代演进中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上海港的开埠崛起,极大地推进了菌类货品的进出口贸易和埠际流通发展;沪界人口数的激增和餐饮业的繁荣,催生了国内最大的菌类消费市场;在申城倡设的"农学会",扮演了传... 上海在我国食用菌产业的近代演进中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上海港的开埠崛起,极大地推进了菌类货品的进出口贸易和埠际流通发展;沪界人口数的激增和餐饮业的繁荣,催生了国内最大的菌类消费市场;在申城倡设的"农学会",扮演了传播东西方先进农业技术知识的重要角色;魔都早期创办的一批蘑菇农场,开了我国新法栽培的风气之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上海菌业 旧海关贸易统计 餐饮带动 传播近代农学 新法栽培
下载PDF
西学东渐与晚清农科系统化的形成--评《晚清农学的兴起与困境》
7
作者 张阳 曹建恩 《中国农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3-144,F0003,共3页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历来强调“农为政本”,重视“劝课农桑”。遗憾的是,主导社会的“士”,其与“农”呈分业状态,且“士”不知“农”,“士”推行重农之策而非兴农之法。直到晚清时期西学东渐,迥异于传统制艺之学的、作为学科意义上的农学...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历来强调“农为政本”,重视“劝课农桑”。遗憾的是,主导社会的“士”,其与“农”呈分业状态,且“士”不知“农”,“士”推行重农之策而非兴农之法。直到晚清时期西学东渐,迥异于传统制艺之学的、作为学科意义上的农学,才悄然登场。同时,晚清农学不同于中国古代农政,也不尽同于西方近代农学,其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完成了传统与近代、东方与西方的相生相融,极大地加速了中国特色农业学科化与系统化的形成。晚清农学的形成、发展、演变轨迹,也体现了近现代中国的观念更新、制度选择、实践与再创造,深层次地反映了近现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历史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学东渐 近代农学 以农立国 近现代中国 农政 晚清时期 学科意义 演变轨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