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在文史互证互生中弘扬中国近代文学中的爱国主义精神 |
宋运娜
朱忠元
|
《甘肃高师学报》
|
2024 |
0 |
|
2
|
日本近代对中国、西方文论中“情”的转换——以坪内逍遥、尾崎红叶为中心 |
王艺洁
|
《文学艺术周刊》
|
2024 |
0 |
|
3
|
过渡、衔接与转型——重新定位中国近代文学 |
高玉
梅新林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9
|
|
4
|
论中国近代文学的本位性 |
高玉
梅新林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5
|
|
5
|
中国近代文学的学科定位反思 |
李卫涛
梁玲华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5
|
|
6
|
中国近代文学研究访谈 |
王德威
陈平原
夏晓虹
关爱和
杨萌芽
|
《汉语言文学研究》
|
2012 |
2
|
|
7
|
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观念、方法与格局(笔谈) |
王达敏
李思清
马昕
潘静如
马勤勤
|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9 |
3
|
|
8
|
“立身出世”主义对日本近代文学发端期的影响——以森鸥外《舞姫》为例 |
刘金举
孟庆枢
|
《外国问题研究》
|
2013 |
5
|
|
9
|
日本近代文学与“言文一致”运动 |
章毅
关冰冰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10
|
试论中国近代文学精神 |
郭延礼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3 |
8
|
|
11
|
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新旧文学的过渡 |
蒋英豪
|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6
|
|
12
|
《中国近代女性文学大系》研究笔谈 |
黄霖
杜泽逊
袁进
左鹏军
|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2 |
1
|
|
13
|
中国近世文学与“近代文学” |
郑利华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5
|
|
14
|
近代翻译文学与中国文学的近代化 |
郭延礼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5
|
|
15
|
二十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研究述评 |
关爱和
|
《中州学刊》
CSSCI
|
1999 |
7
|
|
16
|
近代传播与文学的互动历程 |
包礼祥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6
|
|
17
|
中国近代文学的历史地位--兼论中国文学的近代化 |
郭延礼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7
|
|
18
|
言文一致":日本近代文学的形式起源——从历史主义到"历史化 |
魏育邻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3 |
8
|
|
19
|
论日本近代文学中的“中国”形象 |
李雁南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5
|
|
20
|
桐城派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贡献与地位 |
曾光光
|
《江淮论坛》
CSSCI
|
2004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