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规模、跨语种中国近代特色报纸资源数字化建设实践——以上海图书馆《字林洋行中英文报纸全文数据库》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敏 彭梅 戴婉琦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22年第3期125-132,共8页
国内外图书馆关于近代特色报纸数字资源建设的实践案例层出不穷,但缺乏对大规模、跨语种近代报纸资源数字化的整体策划和实践。文章以近代著名洋行——字林洋行在华出版的跨度百年的系列中英文报纸为例,通过文献调研、需求调研、技术实... 国内外图书馆关于近代特色报纸数字资源建设的实践案例层出不穷,但缺乏对大规模、跨语种近代报纸资源数字化的整体策划和实践。文章以近代著名洋行——字林洋行在华出版的跨度百年的系列中英文报纸为例,通过文献调研、需求调研、技术实践等方法,梳理文献内容,制定元数据框架,对大规模数据进行加工、验收和清洗,最终形成可供知识检索的数字资源平台。该案例可为探索一套更为通用的大规模、跨语种的近代报纸文献的数字化实践提供借鉴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资源 近代特色报纸 数字化 报纸全文数据库 数字资源建设 字林洋行
下载PDF
谭嗣同《仁学》思想的近代特色 被引量:1
2
作者 尹业初 朱理鸿 《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3期63-66,共4页
谭嗣同《仁学》思想,吸取了前人优秀的理论成果,并结合当时西方先进的自然科学,政治、经济思想,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性的见解。这些见解使其思想具有极强的近代特色。
关键词 谭嗣同 《仁学》 近代特色 资本主义工商业 平等观 革命 封建专制制度
下载PDF
龚自珍哲学思想的近代特色
3
作者 肖剑平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6-9,共4页
龚自珍是中国近代哲学的开端者,他的哲学思想具有鲜明的近代特色,如突出"自我"、颂扬"心力"、重视历史规律的探索、改革社会的政治观等。他的哲学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而且影响了整个中国近代哲学。
关键词 龚自珍 个性解放 心力 变易历史观 近代特色
下载PDF
刘师培诗歌的近代特色——以1903年—1908年革命诗歌为例
4
作者 朱德印 《扬州文化研究论丛》 2021年第1期128-139,共12页
从1903年到1908年刘师培站在时代思潮的前端,参加革命活动,以笔和舌为推翻满清封建专制统治而战,撰写发表了大量宣扬革命思想的文章和诗歌,在革命界博得了喝彩与名声。这一阶段的诗歌鼓吹民族革命思想和无政府主义,表现出刘师培作为一... 从1903年到1908年刘师培站在时代思潮的前端,参加革命活动,以笔和舌为推翻满清封建专制统治而战,撰写发表了大量宣扬革命思想的文章和诗歌,在革命界博得了喝彩与名声。这一阶段的诗歌鼓吹民族革命思想和无政府主义,表现出刘师培作为一个革命者忧时济世之志和救国救民的爱国激情,诗歌也呈现出浓郁的近代气息。通过具体分析可以从中发现此时期刘师培革命诗歌的思想意义、艺术魅力以及审美价值,进而明晰其诗歌中的近代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师培 1903年—1908年 诗歌 近代特色
原文传递
晚清时期上海与文士治生 被引量:3
5
作者 徐永斌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4-168,共5页
自晚清中外通商以来,上海则很少受到战争的破坏,江南的许多富商大贾、文人雅士避难到上海,或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其中一些文士齐集上海治生和经商,一时成为前所未有的景象,出于各种原因从事治生或经商,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多种多样,除了传... 自晚清中外通商以来,上海则很少受到战争的破坏,江南的许多富商大贾、文人雅士避难到上海,或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其中一些文士齐集上海治生和经商,一时成为前所未有的景象,出于各种原因从事治生或经商,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多种多样,除了传统文人的教授生徒、谋职于书院以获得膏火银、游幕、出售书画作品、行医等治生手段外,还呈现出与前代不同的特色,如有的文人从事办报、翻译、买办等具有近代化特色的行业。有的不乏成为上海颇有影响的人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上海 文士治生 多种多样 近代特色行业
下载PDF
论梁启超的民族观 被引量:19
6
作者 安静波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85-302,共16页
梁启超是中国运用近代观念和方法系统研究民族关系历史的第一人。他率先将“民族”一词引入中国思想界并在近代中国最早赋予“民族”一词以科学含义。梁氏关于中华民族自始即为多元结合的创见,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其动态的... 梁启超是中国运用近代观念和方法系统研究民族关系历史的第一人。他率先将“民族”一词引入中国思想界并在近代中国最早赋予“民族”一词以科学含义。梁氏关于中华民族自始即为多元结合的创见,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其动态的可变的民族观,使他摒弃了封建正统史观和大汉族主义偏见,将国内各民族置于平等地位。他极其重视民族化合对推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学术文化发展乃至整个文明发达进步的伟大作用,并将各民族融合史视为中国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中国史学上是第一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民族观 近代特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