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共振电子态和转动能量传递AB(~1∑,J) +C(~sl_j)→AB(~1∑,J′) +C(~sl_(j′))(英文) 被引量:3
1
作者 初玉玲 李健 +3 位作者 宋朋 李永庆 王伟丽 马凤才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81-1088,共8页
1995年沙等在静态池实验中观测到了碰撞诱导转动传能中的量子干涉效应,并且测量到了决定跃迁截面幅值的积分干涉角(J.Chem.Phys.,1995,102,2772)。同时,孙等在理论上计算了COA^1Ⅱ(υ=0)-e^3∑-(υ=1)与He,Ne以及其它碰... 1995年沙等在静态池实验中观测到了碰撞诱导转动传能中的量子干涉效应,并且测量到了决定跃迁截面幅值的积分干涉角(J.Chem.Phys.,1995,102,2772)。同时,孙等在理论上计算了COA^1Ⅱ(υ=0)-e^3∑-(υ=1)与He,Ne以及其它碰撞伴的碰撞体系的积分干涉角,建立了相应的理论模型。然而,以前的研究都局限在碰撞伴通常被认为是没有结构的粒子,但是在碰撞过程中相互碰撞的两个粒子都有内部角动量,自旋一轨道相互作用又对反应速率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也能够影响反应势垒的高度,因此这种近似忽略了碰撞伴原子对整个碰撞体系得影响,基于这种考虑,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从理论上研究AB(^1∑,J)+C(^slj)→AB(^1∑,J′)+C(^slj′)的碰撞诱导的电子态和转动态的能量传递,应用一级含时波恩近似、各向异性L-J相互作用势和直线轨迹近似,建立了理论模型,并讨论和比较了在近共振电子态和非共振电子态两种情况下的振动传能的跃迁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干涉 转动传能 近共振电子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