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能撞击偏转近地小天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文近 张庆明 +7 位作者 龙仁荣 任健康 龚自正 任思远 武强 宋光明 陈川 张品亮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24,共16页
以近地小天体防御为背景,介绍了近地小天体的基本概念和物理特性,分析了超高速动能撞击偏转近地小天体的研究进展。讨论了超高速动能撞击近地小天体表面成坑形貌、相似律以及成坑过程中抛射物产生机制、演化过程和抛射物质量速度分布相... 以近地小天体防御为背景,介绍了近地小天体的基本概念和物理特性,分析了超高速动能撞击偏转近地小天体的研究进展。讨论了超高速动能撞击近地小天体表面成坑形貌、相似律以及成坑过程中抛射物产生机制、演化过程和抛射物质量速度分布相似律。总结了基于结合点源假设、实验和数值模拟结果建立的超高速动能撞击小天体动量传递理论模型和相似律。分析了近地小天体的物理特性和撞击条件对动量传递系数的影响规律。归纳了超高速动能撞击偏转近地小天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超高速动能撞击防御小天体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速撞击 动能撞击偏转 近地小天体 相似律 行星防御
下载PDF
近地小天体天基监测系统发展研究
2
作者 宋政吉 李芳 +3 位作者 冯思亮 田坤黉 杜菲 梁桂林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9-127,共9页
针对140米级及以下尺寸近地小天体(NEO)全天区、全时段监测预警的发展需求,由地基设备完成近地小天体发现和编目的系统已无法满足暗弱目标探测、精细多谱段属性测量、全天区可视覆盖和全时段可用等要求,发展天基监测能力,构建天地协同... 针对140米级及以下尺寸近地小天体(NEO)全天区、全时段监测预警的发展需求,由地基设备完成近地小天体发现和编目的系统已无法满足暗弱目标探测、精细多谱段属性测量、全天区可视覆盖和全时段可用等要求,发展天基监测能力,构建天地协同监测系统成为新趋势。文章在调研已入轨/在研典型近地小天体监测系统及技术基础上,按照谱段、口径、视场等主要指标回顾分析其在小行星监测的效能,并对标分析了近地小天体-宽视场红外望远镜(NEOWISE)、近地小天体巡察器(NEO Surveyor)等两型任务,提出我国近地小天体天基监测系统发展目标,梳理提出可见光/红外多谱段大视场载荷、被动深低温制冷等技术发展方向,可为建设近地小天体防御系统提供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小天体 监测系统 近地小行星编目
下载PDF
近地小天体动能撞击器GNC系统设计与仿真研究
3
作者 韩柠 吴铁成 +5 位作者 刘辉 衣样 李雅楠 宋小春 杨伟光 董炀 《空间碎片研究》 2021年第4期55-61,共7页
近地小天体具有目标特性不明显、发现困难,轨道周期不确定、难以预测等特点。近年来,随着航天技术的持续发展,近地小天体撞击地球风险分析及在轨处置等问题成为了空间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动能撞击方式对小天体进行拦截及偏转的模... 近地小天体具有目标特性不明显、发现困难,轨道周期不确定、难以预测等特点。近年来,随着航天技术的持续发展,近地小天体撞击地球风险分析及在轨处置等问题成为了空间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动能撞击方式对小天体进行拦截及偏转的模式是在轨应急处置的有效手段,本文对此开展研究,提出了目标识别与制导控制方案,采用基于边缘提取的形心定位方法确定目标视线矢量,采用改进比例导引方法实现对目标的精确撞击,并搭建了半实物仿真平台,对目标识别算法、制导控制算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小天体 动能撞击 GNC系统
下载PDF
青藏高原:天体撞击的结果吗?
4
作者 黄元庆 《飞碟探索》 1996年第4期33-33,共1页
青藏高原:天体撞击的结果吗?●黄元庆1995年的这个时期,在我国着实“热”了一阵子恐龙。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研究所对河南出土的一枚恐龙蛋的研究为序幕,掀起了这场科技高潮。《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大众日报》、《参... 青藏高原:天体撞击的结果吗?●黄元庆1995年的这个时期,在我国着实“热”了一阵子恐龙。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研究所对河南出土的一枚恐龙蛋的研究为序幕,掀起了这场科技高潮。《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大众日报》、《参考消息》等多家权威报纸都从不同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天体撞击 墨西哥湾 恐龙绝灭 小行星撞击 力学原理 行星地理学 地球内部 环境变迁 近地小天体
下载PDF
近地小行星发现数目与发现场景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胡寿村 赵海斌 季江徽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3,共23页
近地小行星是一类可能对地球安全造成潜在威胁的太阳系小天体,目前绝大部分的近地小行星是由地基望远镜发现的,且数目仍在不断增加.为了对我国未来开展近地小行星发现监测提供参考和借鉴,利用国际小行星中心公开的数据库对所有近地小行... 近地小行星是一类可能对地球安全造成潜在威胁的太阳系小天体,目前绝大部分的近地小行星是由地基望远镜发现的,且数目仍在不断增加.为了对我国未来开展近地小行星发现监测提供参考和借鉴,利用国际小行星中心公开的数据库对所有近地小行星首次发现时刻的观测资料开展了多维度统计分析.发现望远镜探测能力的限制会对近地小行星的发现造成选择效应,导致不同轨道类型近地小行星发现的相对比例逐年变化且与直径有关.另外,结合数值模拟获得的轨道数据,对近地小行星首次发现时的观测场景进行了还原,获得了发现时刻近地小行星位置在不同天球坐标系的分布,分析了其分布特征与季节、测站纬度和小行星直径的依赖关系.最后,通过分析数据定量考察了太阳、月球和银道面对近地小行星发现的影响,发现地基望远镜一般难以发现来自太阳方向90°范围内直径140 m以下的近地小行星,并且随着小行星直径的减小该限制范围也将变大;月光污染对近地小行星发现的影响也非常显著,望月前后几天的观测限制可导致约29%的目标无法被发现,而且分析表明农历上半月发现的目标一般比下半月发现的更难以被跟踪观测;银道面特别是银心方向会对近地小行星发现产生影响,使得黄道面附近存在与季节相关的观测“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天体:近地小行星 巡天 方法:统计 轨道力学
下载PDF
地层记录的灾害性撞击事件 被引量:3
6
作者 苏旸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49-56,共8页
在目前已知的约160个撞击坑结构中,有30%为沉积层,目前尚未发现的撞击坑结构仍藏匿在沉积层里,特别是藏匿在海底。即使这些撞击坑结构被表面更新的地质过程所湮灭,撞击抛射物和小天体残骸仍然会残留在沉积层里,显示出与撞击有关的地球... 在目前已知的约160个撞击坑结构中,有30%为沉积层,目前尚未发现的撞击坑结构仍藏匿在沉积层里,特别是藏匿在海底。即使这些撞击坑结构被表面更新的地质过程所湮灭,撞击抛射物和小天体残骸仍然会残留在沉积层里,显示出与撞击有关的地球化学异常和地球物理异常,从而为小天体撞击事件提供了实地调查的证据。虽然目前只发现了为数很少的证据,但是在地层记录里发现撞击证据已经形成小天体撞击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对这个领域的研究成果作了一个简要的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小天体 灾害性撞击 撞击坑 地层证据
下载PDF
中国的航天 我们的未来——热烈庆祝“中国航天日”
7
《军事文摘》 2017年第10期4-9,共6页
航天是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和广泛带动性的高科技领域之一,航天活动深刻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动力。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已走过60年光辉历程,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 航天是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和广泛带动性的高科技领域之一,航天活动深刻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动力。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已走过60年光辉历程,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为传承航天精神、激发创新热情,中国政府决定,自2016年起,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 宇宙 飞行 航天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 月球探测工程 运载火箭 航天精神 科学实验卫星 近地小天体 空间实验室 轨道空间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