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远场和近场地震下核电隔震结构的摇摆响应分析
1
作者 何文福 吉敏 +2 位作者 任逸飞 许浩 MIYAMA Takafumi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5-607,共13页
为了探究远场和近场地震动作用对核电隔震结构的不同影响,研究了核电隔震结构在远场和近场地震动作用下的摇摆响应和支座状态,主要讨论了地震特性对结构摇摆响应的影响,包括上部结构的摇摆角、隔震支座的拉压应力、隔震支座的剪切变形等... 为了探究远场和近场地震动作用对核电隔震结构的不同影响,研究了核电隔震结构在远场和近场地震动作用下的摇摆响应和支座状态,主要讨论了地震特性对结构摇摆响应的影响,包括上部结构的摇摆角、隔震支座的拉压应力、隔震支座的剪切变形等.分析发现:上部结构的摇摆角随地震动加速度幅值线性增加,其中近场地震动作用下上部结构的摇摆角明显大于远场地震动作用,且具有更大的离散性;当地震动加速度幅值为1.2 g时,近场地震动作用下上部结构摇摆角均值和标准差可达远场地震动作用下的2.88倍和3.90倍;近场地震动作用下,支座更容易进入非安定变形状态,也更容易出现支座受拉现象.该成果可为核电厂结构的隔震设计提供工程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场和近场地震 橡胶支座 摇摆效应 动力响应 核电结构
下载PDF
近场地震作用下大跨高墩连续刚构桥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孙永江 《中外公路》 2024年第1期161-165,共5页
近场地震作用对于大跨高墩连续刚构桥的破坏性更强。该文以某新建大跨高墩连续刚构桥为依托,考虑近场地震动下桥梁的地震需求概率,运用OpenSees对该连续刚构桥进行时程分析,通过云图法获得桥梁结构在近场地震下的响应,基于结构的曲率需... 近场地震作用对于大跨高墩连续刚构桥的破坏性更强。该文以某新建大跨高墩连续刚构桥为依托,考虑近场地震动下桥梁的地震需求概率,运用OpenSees对该连续刚构桥进行时程分析,通过云图法获得桥梁结构在近场地震下的响应,基于结构的曲率需求概率模型对桥梁进行易损性分析。结果表明:大跨高墩连续刚构桥在PGA较低时结构曲率需求概率响应集中,在较大PGA作用下结构的曲率需求概率降低。在近场的罕遇与特罕遇地震作用下,桥墩出现严重损伤和完全破坏的概率几乎为零,桥梁结构在设防场地下能达到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刚构桥 近场地震 易损性分析 云图法
下载PDF
一种近场地震结构振动半主动控制方法
3
作者 樊长林 项雪琦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8-355,共8页
【目的】发展一种近场地震结构振动半主动控制方法。采用神经模糊模型来描述SMA应变率、温度相关的非线性力学行为。【方法】基于非支配遗传算法设计了自组织模糊控制器实现对结构的半主动控制,结合近场地震特点,以最大层间位移和各层... 【目的】发展一种近场地震结构振动半主动控制方法。采用神经模糊模型来描述SMA应变率、温度相关的非线性力学行为。【方法】基于非支配遗传算法设计了自组织模糊控制器实现对结构的半主动控制,结合近场地震特点,以最大层间位移和各层绝对加速度峰值为性能控制指标,调整模糊管理规则实现多目标启发式优化。最后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程序,比对分析了受控和无控三层框架,研究了该方法对近场地震结构振动控制性能。【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近场地震作用下,在不增加结构加速度响应的基础上,有效地减小主体结构位移和损伤,实现了对结构振动的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主动控制 变摩擦阻尼器 形状记忆合金 近场地震 非支配遗传算法
下载PDF
近场地震作用下750 kV变压器隔震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4
作者 张凯 陈寅 姜文 《电工技术》 2024年第3期133-135,138,共4页
以某750 kV变压器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对远、近场地震作用下750 kV变压器隔震前后的地震响应进行时程分析。对比分析近场地震作用和远场地震动作用下750 kV变压器的设备底部剪力、加速度响应和动力反应放大系数,结果显示... 以某750 kV变压器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对远、近场地震作用下750 kV变压器隔震前后的地震响应进行时程分析。对比分析近场地震作用和远场地震动作用下750 kV变压器的设备底部剪力、加速度响应和动力反应放大系数,结果显示隔震后的750 kV变压器减震系数最小可达0.35,动力反应放大系数最小可降低为隔震前的43%,减震效果良好;同时与远场地震作用相比,近场地震作用下750 kV变压器地震响应均有所增大,对750 kV变压器结构安全存在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50 kV变压器 近场地震作用 减震系数 放大系数
下载PDF
近场地震作用下考虑P-Δ效应的首层柱顶隔震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马长飞 谭平 +1 位作者 张亚辉 周福霖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9-445,共7页
近场地震所具有的位移和速度脉冲,会使得结构隔震层处形成较大的层间位移,结构的二阶效应不容忽视。首先,构造水平力偶来代替结构轴向力形成的附加弯矩,得到了一几何刚度矩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求解层间隔震结构P-Δ效应的免迭代计算方法... 近场地震所具有的位移和速度脉冲,会使得结构隔震层处形成较大的层间位移,结构的二阶效应不容忽视。首先,构造水平力偶来代替结构轴向力形成的附加弯矩,得到了一几何刚度矩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求解层间隔震结构P-Δ效应的免迭代计算方法;其次,分别选取了10组近场地震波和10组远场地震波,对层间隔震结构作了时程分析,研究了近场地震波对层间隔震响应的影响;最后,分析了近场地震作用下,P-Δ效应对层间隔震系统下部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近场地震作用下,层间隔震结构反应显著增大,在PGA=200cm/s2输入地震波下,P-Δ效应使得下部结构的响应增加5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地震 P-Δ效应 抗震分析 首层柱顶隔震 几何刚度
下载PDF
近场地震作用下铁路减震桥梁地震响应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炎 谢旭 申永刚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2-109,共8页
为分析近场地震作用下的铁路减震桥梁顺桥向地震响应特性,用远场地震叠加三角函数型速度脉冲的方法模拟近场地震波,根据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响应计算结果研究速度脉冲的波形、出现位置、脉冲时间对结构地震破坏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场地震... 为分析近场地震作用下的铁路减震桥梁顺桥向地震响应特性,用远场地震叠加三角函数型速度脉冲的方法模拟近场地震波,根据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响应计算结果研究速度脉冲的波形、出现位置、脉冲时间对结构地震破坏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场地震作用下铁路减震桥梁的减震效果降低,且支座的地震位移显著增大;速度脉冲波形、脉冲波发生时刻以及脉冲持续时间对桥梁地震响应有较大的影响;结构地震响应的最大值与地震波的SI值有较强的相关性,但与PGV/PGA值的相关性不明显;考虑限位装置地震碰撞效应以后,虽然支座地震位移得到了控制,但带来墩底剪力显著增大的问题;缓冲措施可以减小因碰撞引起的墩底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地震 速度脉冲 铁路减震桥梁 限位装置 缓冲装置
下载PDF
计算近场地震作用下隔震结构支座破坏易损性曲线的概率凸集混合模型 被引量:9
7
作者 樊剑 龙晓鸿 赵军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9-204,共6页
用凸集模型模拟隔震结构参数的不确定性,而用随机模型模拟地震动输入的不确定性,提出了计算近场地震作用下在考虑双不确定性因素时隔震结构支座发生破坏的易损性曲线计算新方法;计算结果将给隔震支座力学参数的设计提供参考;通过计算对... 用凸集模型模拟隔震结构参数的不确定性,而用随机模型模拟地震动输入的不确定性,提出了计算近场地震作用下在考虑双不确定性因素时隔震结构支座发生破坏的易损性曲线计算新方法;计算结果将给隔震支座力学参数的设计提供参考;通过计算对比可知,若不考虑结构参数不确定性将低估隔震支座破坏的地震易损性;对计算实例中基底最大位移敏感度分析发现,隔震支座的力学参数(如屈服力、屈服后刚度等)对基底最大位移影响较大,上部结构质量的影响次之,而上部结构的刚度对其影响不大;此外,本文的研究内容也为考虑结构参数和输入地震动双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计算各类结构地震易损性曲线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结构 近场地震 易损性曲线 支座破坏 凸集
下载PDF
近场地震速度脉冲下的反应谱加速度敏感区 被引量:31
8
作者 王京哲 朱晞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7-30,共4页
已有的地震记录表明,含有速度脉冲的近场地面运动往往会具有较大的PGV PGA比值,进而会在反应谱中产生较宽的加速度敏感区。所以含有速度脉冲的近场地面运动会显著地改变结构的响应特点,使结构产生较大的内力和位移,同时对结构的延性要... 已有的地震记录表明,含有速度脉冲的近场地面运动往往会具有较大的PGV PGA比值,进而会在反应谱中产生较宽的加速度敏感区。所以含有速度脉冲的近场地面运动会显著地改变结构的响应特点,使结构产生较大的内力和位移,同时对结构的延性要求也会加大。对三条来自Chi chi地震的脉冲型近场地震记录和一条Imperialvalley地震的一般记录的响应特点作了简单分析,并应用ANSYS有限元计算程序,通过对四个桥墩模型的时程分析发现,桥墩在含有速度脉冲的近场地震激励下,会产生相对较大的墩底内力和墩顶位移。从三个方面加强了对近场地震的设防,较为合理地解决了近场地震的设防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效应 近场地震 速度脉冲 加速度敏感区 抗震规范 计算分析
下载PDF
基于三角函数的脉冲型近场地震动的近似模型 被引量:9
9
作者 蒲武川 梁瑞军 +1 位作者 戴枫禹 黄斌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08-213,共6页
对用于模拟脉冲型地震动的Makris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评价,通过对脉冲周期的计算方法的比较分析,发现从该模型推导的由实测最大位移和最大速度计算得到的周期过小估计了近场地震动的脉冲周期。考虑地震动正负速度幅值的不同,提出了一种... 对用于模拟脉冲型地震动的Makris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评价,通过对脉冲周期的计算方法的比较分析,发现从该模型推导的由实测最大位移和最大速度计算得到的周期过小估计了近场地震动的脉冲周期。考虑地震动正负速度幅值的不同,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三角函数的脉冲型近场地震动的近似模型,该模型用于具有单循环的脉冲型地震动,可模拟位移完全不复位、完全复位和部分复位的地震动。通过比较实测地震动和近似模型的时程曲线和反应谱,证明新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地震 脉冲型地震 近似模型 脉冲周期
下载PDF
近场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高墩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赵金钢 胡靖 +2 位作者 张永水 杜斌 贾宏宇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5-32,共8页
为研究公路桥梁中常用的空心薄壁钢筋混凝土高墩在近场地震作用下的易损性,以某高度为90 m的矩形空心薄壁钢筋混凝土高墩为研究对象,考虑桥墩本身随机变量和近场地震波的随机性,通过Open Sees软件进行增量动力非线性分析获得截面曲率响... 为研究公路桥梁中常用的空心薄壁钢筋混凝土高墩在近场地震作用下的易损性,以某高度为90 m的矩形空心薄壁钢筋混凝土高墩为研究对象,考虑桥墩本身随机变量和近场地震波的随机性,通过Open Sees软件进行增量动力非线性分析获得截面曲率响应最大值,并以墩身截面临界曲率值作为损伤指标,进行高墩地震易损性和塑性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沿墩身高度方向,各截面顺桥向和横桥向临界曲率值的变化规律差别较大;高墩在顺桥向和横桥向近场地震动输入时发生严重损伤的概率均较小,顺桥向近场地震动输入时,墩底和墩身中上部区域均容易损伤并形成塑性铰,而横桥向近场地震动输入时,仅墩底区域最容易损伤形成塑性铰,墩身中上部区域的损伤概率较小;仅考虑近场地震波的随机性确定钢筋混凝土高墩塑性铰的形成区域时,会低估近场地震动作用下高墩塑性铰的分布区域和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钢筋混凝土高墩 近场地震 地震易损性 塑性铰 损伤概率
下载PDF
近场地震下层间隔震偏心结构的减震控制 被引量:16
11
作者 谭平 殷伟希 张颖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81-286,共6页
提出了近场地震分析模型,建立了层间隔震偏心结构平-扭耦联运动方程。基于三刚片系简化模型分析了偏心参数对层间隔震偏心结构的影响规律,定量分析了近场地震中脉冲分量对层间隔震偏心结构地震反应的作用效应。研究了在隔震层附设黏滞... 提出了近场地震分析模型,建立了层间隔震偏心结构平-扭耦联运动方程。基于三刚片系简化模型分析了偏心参数对层间隔震偏心结构的影响规律,定量分析了近场地震中脉冲分量对层间隔震偏心结构地震反应的作用效应。研究了在隔震层附设黏滞阻尼器的参数优化规律并对某典型算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层间隔震体系隔震层处设置参数合适的黏滞阻尼器可有效地控制上部结构、隔震层与下部结构结构的地震响应,减小结构的基底剪力,对改善层间隔震偏心结构的地震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间隔震 偏心结构 近场地震 黏滞阻尼器
下载PDF
近场地震作用下锈蚀钢筋混凝土桥墩的IDA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陈昉健 易伟建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共8页
利用锈蚀钢筋混凝土柱的滞回试验结果,验证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锈蚀模型的正确性;利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振动台试验结果,验证用OPENSEES程序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动力分析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从PEER地震数据库中选取了30条地震记录,采... 利用锈蚀钢筋混凝土柱的滞回试验结果,验证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锈蚀模型的正确性;利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振动台试验结果,验证用OPENSEES程序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动力分析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从PEER地震数据库中选取了30条地震记录,采用OPENSEES建立弹塑性有限元动力分析模型,对钢筋锈蚀的钢筋混凝土桥墩在远场地震、近场非脉冲地震和近场脉冲地震作用下的性能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研究桥墩柱在三类地震作用下的反应,以及钢筋锈蚀对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针对近场脉冲地震对结构进行增量动力分析(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IDA),得到结构的IDA曲线和近场地震作用下钢筋锈蚀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考虑钢筋锈蚀因素时,近场脉冲地震对结构抗震性能影响最为显著,在结构抗震设计中应引起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锈蚀 钢筋混凝土桥墩 OPENSEES 近场地震 增量动力分析
下载PDF
近场地震速度脉冲效应及模拟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新乐 朱晞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48-52,共5页
从近场地震速度脉冲的形成机理分析入手 ,对近场地震动的时程曲线和反应谱进行探讨 ,说明了具有前方向性速度脉冲效应的幅值要大的多 ,对反应谱的长周期段影响显著 ,使反应谱变胖 ,引起谱峰值向长周期处漂移 ,蕴含了巨大的地震能量 ,因... 从近场地震速度脉冲的形成机理分析入手 ,对近场地震动的时程曲线和反应谱进行探讨 ,说明了具有前方向性速度脉冲效应的幅值要大的多 ,对反应谱的长周期段影响显著 ,使反应谱变胖 ,引起谱峰值向长周期处漂移 ,蕴含了巨大的地震能量 ,因此 ,对结构抗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 ,对典型的简化脉冲模拟模型参数进行讨论 ,提出了更为合理的参数取值 ,最后 ,从时程曲线、反应谱和结构地震反应 3个方面 ,对模拟脉冲和实际记录的差异进行对比 ,验证了推荐参数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地震 速度脉冲 机理分析 结构抗震 模拟模型 时程曲线 反应谱
下载PDF
近场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损伤机理 被引量:12
14
作者 易伟建 张冰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2-117,共6页
首先讨论了近场地面运动的特征及各种抗震规范对近场地震的设防,然后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对一个10层框架结构在近场地震作用下的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同时对该框架结构进行了Pushover分析,通过与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进行对比,说明Pus... 首先讨论了近场地面运动的特征及各种抗震规范对近场地震的设防,然后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对一个10层框架结构在近场地震作用下的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同时对该框架结构进行了Pushover分析,通过与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进行对比,说明Pushover分析方法不能正确评估结构在近场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地震 框架结构 非线性时程分析 PUSHOVER分析
下载PDF
近场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桥墩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 被引量:13
15
作者 黄建文 朱晞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4-90,共7页
用387条近场地震记录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了强度折减系数, 计算了与美国UBC97规范动力放大系数谱相容的弹性位移设计谱, 并建立了相应的基于结构破坏性能的非弹性位移设计谱。探讨了钢筋混凝土墩柱基于割线刚度法的迭代设计过程和改进的不... 用387条近场地震记录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了强度折减系数, 计算了与美国UBC97规范动力放大系数谱相容的弹性位移设计谱, 并建立了相应的基于结构破坏性能的非弹性位移设计谱。探讨了钢筋混凝土墩柱基于割线刚度法的迭代设计过程和改进的不需要迭代且能实现期望设计目标延性的基于非线性位移设计谱的两种抗震设计方法, 对这两种基于不同设计谱方法的设计结果进行了比较并用非线性时程分析进行验算, 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在近场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桥墩以位移为基础抗震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地震 动力放大系数 强度折减系数 位移反应谱 基于位移抗震设计 非线性时程分析
下载PDF
近场地震下HDR隔震梁桥的地震能量响应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宇 赵福志 +2 位作者 孟宪锋 李琛 张凯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53-559,共7页
在地震能量平衡方程的基础上,以某公路简支梁式桥为研究对象,采用SAP 2000建立了高阻尼橡胶支座(HDR)隔震梁桥的有限元模型.选取典型近场地震动记录作为输入,在E1地震下,分析了HDR支座刚度硬化比η对墩底弯矩峰值、近场地震能量响应及... 在地震能量平衡方程的基础上,以某公路简支梁式桥为研究对象,采用SAP 2000建立了高阻尼橡胶支座(HDR)隔震梁桥的有限元模型.选取典型近场地震动记录作为输入,在E1地震下,分析了HDR支座刚度硬化比η对墩底弯矩峰值、近场地震能量响应及其滞回耗能能力的影响.在E2地震下,研究了墩底塑性铰对近场地震能量响应及其分配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E1地震下,HDR支座能有效降低近场地震作用力,适用于近场地震作用下的梁式桥的隔震设计,但η不能太大,否则会降低其滞回耗能能力.η对HDR隔震梁桥的近场地震总输入能和滞回耗能的影响很小,而对阻尼耗能的影响显著.整体延性的增加会导致地震总输入能增大,但增幅较小.在E2地震下针对HDR隔震梁桥的桥墩进行有限延性的抗震设计不会对桥墩造成损坏,还能够有效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地震 高阻尼橡胶支座 隔震桥梁 地震能量响应
下载PDF
基于谱分析与RC梁桥检验的脉冲型近场地震动强度度量指标 被引量:3
17
作者 江辉 朱晞 倪永军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1-99,共9页
近场地震动和远离震源地区的地震地面运动存在显著区别,速度脉冲是其造成巨大震害后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有必要深入研究近场速度脉冲破坏能力的合理度量指标。在既有脉冲模拟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一种采用三角函数叠加不同比例高频分量的速... 近场地震动和远离震源地区的地震地面运动存在显著区别,速度脉冲是其造成巨大震害后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有必要深入研究近场速度脉冲破坏能力的合理度量指标。在既有脉冲模拟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一种采用三角函数叠加不同比例高频分量的速度脉冲模拟模型,考虑地震下结构的累积能量和瞬时能量需求,以强度和能量为指标,对近断层地震的速度脉冲效应进行单自由度(SDOF)体系的谱分析,对不同脉冲参数下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程度进行定量对比。结果表明:同类脉冲下,累积输入能量受高频地震分量影响明显,而瞬时输入能量则主要取决于速度脉冲的自有强度,脉冲持时与结构自振周期之比、脉冲峰值是决定结构地震响应的最主要因素,从而构建表征速度脉冲强度的度量指标,并采用14条包含典型脉冲的近场地震记录为输入,以一座五跨连续梁桥为算例验证该指标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地震 速度脉冲 模拟模型 谱分析 连续梁桥 强度度量指标
下载PDF
近场地震作用下高速铁路简支梁桥的碰撞行为 被引量:7
18
作者 孟宪锋 朱晞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3-76,共4页
近场地面运动有显著的改变结构响应的特点,使结构产生较大的内力和位移,高速铁路简支梁桥与普通铁路简支梁一样存在着梁缝,在近场地震作用下由于相邻两跨梁之间或是梁与桥台之间运动的不协调导致发生碰撞,这种碰撞现象可能会造成梁体的... 近场地面运动有显著的改变结构响应的特点,使结构产生较大的内力和位移,高速铁路简支梁桥与普通铁路简支梁一样存在着梁缝,在近场地震作用下由于相邻两跨梁之间或是梁与桥台之间运动的不协调导致发生碰撞,这种碰撞现象可能会造成梁体的脱落.本文研究了碰撞现象对桥梁结构产生的不利影响,认为对固定铰支座的影响很大,在支座设计时应该给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地震 简支梁 碰撞 固定支座
下载PDF
Y形高强钢组合偏心支撑框架结构在近场地震下的弹塑性侧向力分布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连鸣 苏明周 郭艳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5-173,共9页
为研究近场地震作用下Y形高强钢组合偏心支撑框架结构(Y-HSS-EBF)的弹塑性侧向力分布,本文精细设计了4个不同层数的Y-HSS-EBF结构,通过弹塑性时程分析且考虑了结构层数、近场地震及其速度脉冲效应对结构的影响,获得了Y-HSS-EBF结构在罕... 为研究近场地震作用下Y形高强钢组合偏心支撑框架结构(Y-HSS-EBF)的弹塑性侧向力分布,本文精细设计了4个不同层数的Y-HSS-EBF结构,通过弹塑性时程分析且考虑了结构层数、近场地震及其速度脉冲效应对结构的影响,获得了Y-HSS-EBF结构在罕遇水准近场地震下的侧向力分布,基于底部剪力法得到了Y-HSS-EBF结构弹塑性侧向力分布模式,并与已有侧向力分布模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近场地震波的速度脉冲效应对Y-HSS-EBF结构的侧向力分布影响较大,应考虑其对结构侧向力分布的影响;本文建议的侧向力分布模式在精度上与时程分析结果平均值最为接近,能够为Y-HSS-EBF结构基于性能的塑性设计方法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 偏心支撑 弹塑性 侧向力分布 近场地震
下载PDF
近场地震作用下支座布置对连续梁桥的抗震性能影响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文朋 李立峰 胡思聪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5-163,共9页
针对我国中小跨径混凝土连续梁桥的4种传统支座布置以及目前常用的5种新型支座布置形式,以一典型四跨连续梁桥为例,分别建立有限元模型并输入7组近场实测地震动,然后进行非线性动力分析。研究了在近场强震作用下不同的支座布置形式对主... 针对我国中小跨径混凝土连续梁桥的4种传统支座布置以及目前常用的5种新型支座布置形式,以一典型四跨连续梁桥为例,分别建立有限元模型并输入7组近场实测地震动,然后进行非线性动力分析。研究了在近场强震作用下不同的支座布置形式对主梁位移、支座和桥墩变形的影响,探讨了各类传统支座布置形式存在的问题,以及新型支座布置形式在改善桥梁抗震性能方面的优势。分析结果表明,近场强震作用下传统支座布置形式难以同时保证梁体位移和桥墩受力的合理性,尽管直接搁置的板式橡胶支座能大大减小桥墩受力,但在近场脉冲激励下会导致主梁产生不可恢复的滑移;采用铅芯橡胶支座的新型支座布置形式能有效协调梁体位移和桥墩受力,减小桥梁整体的破坏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近场地震 时程分析 板式橡胶支座 铅芯橡胶支座 恢复力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