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析古代汉语双宾结构中的近宾语“之”
1
作者 伍长清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66-70,共5页
由"之"充当直接宾语的双宾句与典型的双宾结构差别很大。在古代汉语双宾句中,无论"之"充当直接宾语还是间接宾语都只能处于近宾语的位置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人称代词"之"是单音节词而且具有极强的... 由"之"充当直接宾语的双宾句与典型的双宾结构差别很大。在古代汉语双宾句中,无论"之"充当直接宾语还是间接宾语都只能处于近宾语的位置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人称代词"之"是单音节词而且具有极强的定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宾语 近宾语 代词“之” 语序
下载PDF
谈现象句与双宾语句的认知特点 被引量:38
2
作者 古川裕 《汉语学习》 CSSCI 1997年第1期20-23,共4页
关键词 宾语 近宾语 宾语 认知结构 现代汉语 名词指称 施事宾语 移动方向 认知特点 主语
下载PDF
谓词性成分充当远宾语的双宾语构造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小荫 《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6期72-76,共5页
本文从语义语法范畴角度探讨了谓词性成分充当远宾语的双宾语构造的类型,并对述语动词的语义类及述语、近宾语和远宾语三者间的语义、语法关系作了较为细致的分析。文章首先把此类双宾构造分为内容类和原因类两大类型,又根据述语动词... 本文从语义语法范畴角度探讨了谓词性成分充当远宾语的双宾语构造的类型,并对述语动词的语义类及述语、近宾语和远宾语三者间的语义、语法关系作了较为细致的分析。文章首先把此类双宾构造分为内容类和原因类两大类型,又根据述语动词的语义语法特点分出若干小类,其中属于内容类的有陈说义(告知义、答复义)、询问义、祈使义、评论义、疑信义、控制义等,属于原因类的有评论义、爱憎义、谅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宾语构造 谓词性成分 宾语 近宾语 述语
下载PDF
试论古汉语双宾语句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军 王述峰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64-68,49,共6页
0.1 双宾语句指述语后带有两个宾语的句子。其靠近述语的为近宾语,远离述语的为远宾语。如果用V表示述语,O<sub>1</sub>表示近宾语,O<sub>2</sub>表示远宾语,其句式可归纳为“V+O<sub>1</sub>+O<... 0.1 双宾语句指述语后带有两个宾语的句子。其靠近述语的为近宾语,远离述语的为远宾语。如果用V表示述语,O<sub>1</sub>表示近宾语,O<sub>2</sub>表示远宾语,其句式可归纳为“V+O<sub>1</sub>+O<sub>2</sub>”。如: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史·廉蔺传》) ②天生民而立之君。(《左·襄十四年》) ③晋侯饮赵盾酒。(《左·宣二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宾语 古汉语 近宾语 名词性结构 深层结构 句式 动词 语义 写作 述语
下载PDF
战国时期的双宾语动词和双宾语结构
5
作者 徐适端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S2期66-71,共6页
关于古汉语中的双宾语结构及能带双宾语的动词的问题,语法学界的讨论由来已久,但意见至今仍未统一.其原因有三:一是在材料占有方面,忽略了语言是个历史范畴,对这些问题缺乏作相对静态的、断代的定量考察和分析,以至在一篇文章中,先秦、... 关于古汉语中的双宾语结构及能带双宾语的动词的问题,语法学界的讨论由来已久,但意见至今仍未统一.其原因有三:一是在材料占有方面,忽略了语言是个历史范畴,对这些问题缺乏作相对静态的、断代的定量考察和分析,以至在一篇文章中,先秦、两汉以至明清,上下几千年的材料一把抓;二是在对语言材料的分析上,忽略了汉语是具有独特的高度综合特点的语言,尤其是古代汉语,词约义丰,其词语的组合要受语义、语用、音节等等各方面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宾语结构 宾语动词 战国时期 受事宾语 古汉语 方所 语言环境 结构形式 近宾语 用例
下载PDF
关于“为”带双宾语的辨析
6
作者 许锋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1期53-55,共3页
一些很有影响的古代汉语教材,几乎都无例外地肯定“为”作为动词,能带双宾语。例如: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庄子·逍遥游》)2.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论语·先进》)3.为之驾,比之门下车客。(《战国策·齐策... 一些很有影响的古代汉语教材,几乎都无例外地肯定“为”作为动词,能带双宾语。例如: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庄子·逍遥游》)2.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论语·先进》)3.为之驾,比之门下车客。(《战国策·齐策》)4.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左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宾语结构 古代汉语教材 动词性短语 动宾短语 逍遥游 辨析 近宾语 朱振家 战国策 左传
下载PDF
古汉语双宾语句式再探
7
作者 张弛 《宝鸡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2期116-120,共5页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古汉语的双宾语句式进行了深入探讨。对于双宾语句式结构,作者认为是“动宾/补”“状/动宾”格式的变换;对于传统的“间接宾语”“直接宾语”,认为采用“近宾语”“远宾语”更为贴切;同时又对为动双宾语句式做了进一步...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古汉语的双宾语句式进行了深入探讨。对于双宾语句式结构,作者认为是“动宾/补”“状/动宾”格式的变换;对于传统的“间接宾语”“直接宾语”,认为采用“近宾语”“远宾语”更为贴切;同时又对为动双宾语句式做了进一步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宾句式结构 动宾/补 状/动宾 直接宾语 间接宾语 近宾语 宾语 为动双宾 介词结构
下载PDF
关于“为”带双宾语的辨析
8
作者 许锋 《现代远距离教育》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66-67,69,共3页
关于“为”带双宾语的辨析许锋一些很有影响的古代汉语教材,几乎都无例外地肯定"为"作为动词,能带双宾语。例如: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庄子,追遥游》)2.赤也为之小,熟能为之大.(《论语·先进》)3.... 关于“为”带双宾语的辨析许锋一些很有影响的古代汉语教材,几乎都无例外地肯定"为"作为动词,能带双宾语。例如: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庄子,追遥游》)2.赤也为之小,熟能为之大.(《论语·先进》)3.为之驾,比之门下车客。(《战国策·齐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动双宾语 《古代汉语》 宾语 古代汉语虚词 动宾短语 近宾语 介词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介宾短语 名词
下载PDF
双宾句同近似句型的辨析
9
作者 肖伟良 《贺州学院学报》 1995年第4期1-4,共4页
一个动词后边带上两个没有结构关系的宾语,这种句子叫双宾句.离动词近的宾语一般指人,叫近宾语,也叫间接宾语;离动词远的宾语一般指物,叫远宾语,也叫直接宾语.带双宾语的动词一般表示“给予”的意义,所谓“给予”,是指主语给予近宾语什... 一个动词后边带上两个没有结构关系的宾语,这种句子叫双宾句.离动词近的宾语一般指人,叫近宾语,也叫间接宾语;离动词远的宾语一般指物,叫远宾语,也叫直接宾语.带双宾语的动词一般表示“给予”的意义,所谓“给予”,是指主语给予近宾语什么,远宾语表示的事物是从主语那里来的,近宾语因“给予”而有所得.例如“小李送我一支钢笔”里,远宾语“一支钢笔”是主语“小李”给予的,对“我”来说表示有所“给予”,“我”因“送”而得到“一支钢笔”,通常表示“给予”的动词有“给、送、教、问、赔、赠、还、递、奖、托、退、告诉、教给、送给、赠给”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宾句 “给” 宾语 兼语句 偏正短语 近宾语 结构关系 名词性词语 句型 实践精神
下载PDF
一篇有关“双宾语”的错误文章
10
作者 朱文献 《语文知识》 1998年第9期58-59,共2页
《语文教学与研究》1997年第3期上刊有李先茂先生的《新议“双宾语”》一文(以下简称《新议》),认为下面两句不是双宾语句:①父亲留给王小红一支好笔。②我给他一顶草帽。李先生认为“王小红”与“笔”、“他”与“草帽”都有领属关系,... 《语文教学与研究》1997年第3期上刊有李先茂先生的《新议“双宾语”》一文(以下简称《新议》),认为下面两句不是双宾语句:①父亲留给王小红一支好笔。②我给他一顶草帽。李先生认为“王小红”与“笔”、“他”与“草帽”都有领属关系,“其中的‘王小红’……”显然与‘一支好笔’构成限制与被限制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宾语 新议 语文教学 领属关系 近宾语 草帽 结构关系 错误 中学教学语法 限制
全文增补中
现代汉语“兼语式”及其鉴别方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荣生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2期83-88,共6页
关键词 兼语式 宾语 现代汉语 主谓短语 近宾语 提问法 句式 双宾式 语法意义 兼语短语
下载PDF
双宾结构补议 被引量:25
12
作者 陆俭明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31-35,共5页
  §0.所谓双宾结构,通俗的说法就是一个动词后面带两个宾语,码化为格式的话,可以写成:V—O<sub>1</sub>—O<sub>2</sub>,(V以代表动词;O<sub>1</sub>代表间接宾语,亦称近宾语;O<sub>2...   §0.所谓双宾结构,通俗的说法就是一个动词后面带两个宾语,码化为格式的话,可以写成:V—O<sub>1</sub>—O<sub>2</sub>,(V以代表动词;O<sub>1</sub>代表间接宾语,亦称近宾语;O<sub>2</sub>代表直接宾语,亦称远宾语)。关于这种双宾语结构,语法学界谈论得很多,可以说没有一本语法专著不谈论到它的,而专门讨论双宾结构的文章也很多。但是有些现象似没有太注意到,还值得提出来说说,以作补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宾结构 补议 间接宾语 宾语结构 近宾语 直接宾语 数量词 句法结构 “把”字句 学界
下载PDF
《世说新语》中的人称代词 被引量:12
13
作者 庄正容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77-82,共6页
《世说新语》中的人称代词,第一人称有“我”、“吾”、“余”、“予”、“身”等,第二人称有“汝”、“尔”、“乃”等,第三人称有“其”、“之”、“彼”、“伊”等。这些人称代词,除第三人称“伊”较为晚出外,其他都来自经传古籍,有... 《世说新语》中的人称代词,第一人称有“我”、“吾”、“余”、“予”、“身”等,第二人称有“汝”、“尔”、“乃”等,第三人称有“其”、“之”、“彼”、“伊”等。这些人称代词,除第三人称“伊”较为晚出外,其他都来自经传古籍,有的还可以上溯殷、周的卜辞和金文,是古老的人称代词,反映了上、中古汉语之间的承传关系;同一人称,同时并用几个代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人称代词 世说新语 第三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代词 近宾语 小主语 定语 介词宾语 大主语 上古汉语
下载PDF
试论双宾句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宗仁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3期69-76,共8页
双宾句的构成与类型一般带宾主谓句的述语后面只带一个宾语,如“我读书”、“他有钢笔”。有些带宾主谓句述语后面能带两个宾语,如“我给他书”我们把紧跟在述语动词“给”之后的宾语“他”称近宾语;
关键词 近宾语 述语动词 主语 双宾句 直接宾语 复合词 句子 语义成分 语义构成 主谓句
下载PDF
复杂单句两例试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为章 《汉语学习》 1984年第1期18-21,共4页
下述句子,在语言交际中很常见: ①他先后把四个儿子送到部队去当兵。(1982年10月3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播出) ②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鲁迅《孔乙己》) 一 例①可以分解为: ①a,他先后把四个儿子送到部队去... 下述句子,在语言交际中很常见: ①他先后把四个儿子送到部队去当兵。(1982年10月3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播出) ②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鲁迅《孔乙己》) 一 例①可以分解为: ①a,他先后把四个儿子送到部队去。 ①b,(他的)四个儿子先后到部队去当兵。①a和①b有所指相同的同一词语:“先后”“四个儿子”“到部队去”。在交际中,由于①a和①b同在一条言语链上,而且紧相毗连,因此,出于经济简明的要求,它们加接为一,构成“他先后把四个儿子送到部队去当兵”这样的句子,是很自然的(胡裕树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本]就认为“两个单句加接在一起,成为一个单句”是句子变化的一种形式。参看该书第383页)。这也就是说,例①不是一般的单句,而是由两个句子加接在一起构成的特殊的复杂单句。它的组成过程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单句 香豆 试析 部队 句子 组成过程 近宾语 言语链 主语 复杂谓语
下载PDF
试谈成分句
16
作者 戴金堂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89-91,67,共4页
句子是语言的使用单位,是说话人——听话人语言行为的反映。①一般地说,句子可以由一个词构成,也可以由大于词的词组织构成。这是比较常见的语言现象。在现代汉语中,除了词或词组可以充当各种句子成分之外,还有比词或词组两种语言单位... 句子是语言的使用单位,是说话人——听话人语言行为的反映。①一般地说,句子可以由一个词构成,也可以由大于词的词组织构成。这是比较常见的语言现象。在现代汉语中,除了词或词组可以充当各种句子成分之外,还有比词或词组两种语言单位更高一级的语言单位,即作为结构体的句子,也象词或词组一样,可以在句子里,居于不同的位置,与相邻的词或词组发生不同的语法结构关系,充当不同的句子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子成分 结构关系 语言单位 偏正词组 结构体 现代汉语 意义关系 复句 语言现象 近宾语
下载PDF
问题征答答案选登(一九八三年第一期)
17
《汉语学习》 1983年第3期61-63,共3页
第一题 B和D显然是双宾词组。(见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82年,118页) A和C的情况比较复杂: 第一,C有歧义:C<sub>1</sub>是个述宾词组,动词述语“问”要求主谓词组“你去不去上海”,整个词组是回答×... 第一题 B和D显然是双宾词组。(见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82年,118页) A和C的情况比较复杂: 第一,C有歧义:C<sub>1</sub>是个述宾词组,动词述语“问”要求主谓词组“你去不去上海”,整个词组是回答××问什么(事)的。C<sub>2</sub>是双宾词组,动词述语“问”的近宾语是“你”,远宾语是“去不去上海”,整个词组是回答××问我什么(事)的。 第二,有人把C<sub>2</sub>解释成兼语词组,这是由于“你”和“去不去上海”偶然的意义联系而造成的错觉。如果我们把C<sub>2</sub>中的“去不去上海”替换为“谁去上海”,构成问你谁去“上海”,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第三,A和C<sub>2</sub>同构,都是双宾词组。我们的根据是:(1)二者可以分别解释为A′·给你,给添麻烦;C<sub>2</sub>′·问你,问去不去上海。这与B和D是一致的,因为B和D也可以分别解释为B′·给你,给书;D′·问你,问一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宾词 “管” 述语 别解 助动词 词组 宾语 近宾语 副词 意义联系
下载PDF
代词乎?介词乎?兼词乎?──“动·之·名”结构中的“之”字之词性辨析
18
作者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1期109-110,共2页
代词乎?介词乎?兼词乎?──“动·之·名”结构中的“之”字之词性辨析康 我所说的“动·之·名”结构中的“之”字,是指下面这四组例句中在字下加点部分的“之”字而言的。我们知道.“之”字用作第三人称代词位... 代词乎?介词乎?兼词乎?──“动·之·名”结构中的“之”字之词性辨析康 我所说的“动·之·名”结构中的“之”字,是指下面这四组例句中在字下加点部分的“之”字而言的。我们知道.“之”字用作第三人称代词位于动词之后作宾语是其主要语法功能。但在“动·之·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之·名”结构 “之” 近宾语 第三人称代词 介词“于” 古汉语 兼词 宾语 词性 “其”
下载PDF
“释之” 被引量:1
19
作者 段德森 《云梦学刊》 1980年第2期45-56,共12页
之,原是会意字,是“出”、“往”、“到”的意思,动词,文言中常见,如:“驱而之薛。”(《战国策、齐策》)“之”就是这个意思。代词、助词“之”是动词“之”的假借字。一、代词“之”最早作指示代词,后作人称代词,甲骨文中的代词“之”... 之,原是会意字,是“出”、“往”、“到”的意思,动词,文言中常见,如:“驱而之薛。”(《战国策、齐策》)“之”就是这个意思。代词、助词“之”是动词“之”的假借字。一、代词“之”最早作指示代词,后作人称代词,甲骨文中的代词“之”都是近指指示代词,相当于“这”,如:“于之夕又(有)大雨”。(《十辞通纂》5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宾语 中心词 定语 名词修辞语 主谓词组 句子成分 介词结构
下载PDF
再谈一点看法——与张军同志商榷
20
作者 王文学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6期59-61,共3页
读了张军同志的《是为动用法,还是普通动词?》(《辽宁师院学报》七九年第四期)一文,还有些不同的看法,提出来与张军同志商榷。关于“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一句中的“为开其资财之道”究... 读了张军同志的《是为动用法,还是普通动词?》(《辽宁师院学报》七九年第四期)一文,还有些不同的看法,提出来与张军同志商榷。关于“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一句中的“为开其资财之道”究竟应该怎样解释确实值得研究。要判定动词“开”是不是为动用法,除了看它在上下文中所表达的意思而外,还要看它和后面的宾语是一种什么样的动宾关系,是一般的动宾关系(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动用法 动宾关系 宾语 普通动词 古汉语语法 商榷 近宾语 上下文 看法 现代汉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