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将来时态标记词“看”字的语法化 被引量:4
1
作者 张爱玲 张秀松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88-89,共2页
追溯“看”构成的“看好”、“看跌”、“看涨”等流行新词语的历史来源;论证这些词语来源于“看看VP的缩合,这种缩合过程首先发生在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继而扩大到一般经济领域,现已向其他领域扩展。这种扩展是有因可循的,可以作出解释。
关键词 近将来时态标记词 “看” 语法化
下载PDF
从“近将来”到“否定”——开封、成都话中的特殊否定构式
2
作者 李双剑 《语言研究集刊》 CSSCI 2017年第2期228-243,384-385,共17页
开封话中有两个特殊的句子否定形式,即'要开2……哩'和'快2……啦',而成都话中有一个特殊的句子否定形式,即'要成2……(的/哦)'。这三个构式在韵律、句法环境、语义表达等方面都有特殊的表现。这三个构式的句... 开封话中有两个特殊的句子否定形式,即'要开2……哩'和'快2……啦',而成都话中有一个特殊的句子否定形式,即'要成2……(的/哦)'。这三个构式在韵律、句法环境、语义表达等方面都有特殊的表现。这三个构式的句子否定功能都是从'近将来'形式到'否定'形式的构式语法化的结果,只是它们的构式语法化的程度有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子否定 “要” “快” 反问 近将来 构式语法化
原文传递
说“将” 被引量:2
3
作者 徐晶凝 《励耘语言学刊》 2008年第1期174-185,共12页
“将”在现代汉语中主要用于两个意义范畴:一是将来时(future tense),二是情态(modality),同时,这两个意义又紧密相关,往往是融合(merger)在一起的。“将”用于标记将来事件时,又可以细分为两种用法:一是表达近将来(immed... “将”在现代汉语中主要用于两个意义范畴:一是将来时(future tense),二是情态(modality),同时,这两个意义又紧密相关,往往是融合(merger)在一起的。“将”用于标记将来事件时,又可以细分为两种用法:一是表达近将来(immediate future)事件,二是表达确定将来(definite future)事件。当“将”用干预测性语境中时,其将来表达功能退居二位,主要表现为高梯度预测情态。“将”是现代汉语中情态领域与时体领域紧密相关的典型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将来 确定将来 预测 情态
下载PDF
看“看V”
4
作者 陈颖 林静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9年第2期47-48,共2页
本文认为,视觉动词“看”在“看V”的来源是古代汉语中表示“趋势”的副词“看”,任态度,是传信范畴的标志之一。结构中已经发生虚化,相当于英语中“近将来体”的标志,它由它构成的“看V”
关键词 “看V” 近将来 传信
下载PDF
“第1人称+V+了_2”格式的将然语义解读
5
作者 叶琼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14年第3期85-91,共7页
一些动词在进入"第1人称+V+了2"格式后,可以零语境或依托语境表达行为将然,本文概括了此类动词的特点,并揭示了该类动词进入将然义"第1人称+V+了2"格式后所表现出的共通的意象图式。就"第1人称+V+了2"格... 一些动词在进入"第1人称+V+了2"格式后,可以零语境或依托语境表达行为将然,本文概括了此类动词的特点,并揭示了该类动词进入将然义"第1人称+V+了2"格式后所表现出的共通的意象图式。就"第1人称+V+了2"格式整体的将然意义,文章分别从听话人语义解读、说话人语义建构两个立场进行了分析,并阐释了该格式"近时将来"、"意志将来"的将来时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1人称+V+了2” 将然 零标记 将来 意志将来
下载PDF
时间维度自我价值感的验证性研究
6
作者 杨建华 石伟 《社会心理科学》 2014年第2期13-16,共4页
目的进一步检验时间评价理论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适用性。方法以大学生为被试,以不同时间指导语和时间控制线引导,使用黄希庭教授等编制的《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中的总体自我价值感。结果远的过去与近的过去、远的过去与现在、远的过... 目的进一步检验时间评价理论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适用性。方法以大学生为被试,以不同时间指导语和时间控制线引导,使用黄希庭教授等编制的《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中的总体自我价值感。结果远的过去与近的过去、远的过去与现在、远的过去与近的将来主效应比较差异显著(p=.000),远的将来与远的过去主效应差异明显(p=.000);主观时间距离数据显示,被试在回顾稳定积极的个性特征时与主观时间距离感呈相关(p=.050)和被试在回顾稳定的消极个性特征时与主管时间距离呈相关关系(p=.013)。结论:时间自我评价理论的研究成果基本适用于中国文化环境,在中国人变化的事件主观时间距离感上更客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的过去 远的过去 现在 将来 远的将来 自我价值感
下载PDF
也谈“行”时间副词用法的来源及演变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小军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5-65,128,共12页
时间副词“行具有“正好、恰好”“正在”和“即将、将要”三个义项,三个义项之间没有直接的衍生关系。前两种都源于“行位移+V”格式,区别在于动词是瞬间动词还是持续动词;“即将、将要”义源于“行施行+V”格式。时间副词“行”的形... 时间副词“行具有“正好、恰好”“正在”和“即将、将要”三个义项,三个义项之间没有直接的衍生关系。前两种都源于“行位移+V”格式,区别在于动词是瞬间动词还是持续动词;“即将、将要”义源于“行施行+V”格式。时间副词“行”的形成过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大多数动源时间副词为动词提供时间特征(情状方式),因此语义滞留现象比较明显;时间副词“行”只是为动词提供时间背景和时间框架,身上已经看不到源义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副词 正好 进行体 近将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