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近将来时态标记词“看”字的语法化
被引量:
4
1
作者
张爱玲
张秀松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88-89,共2页
追溯“看”构成的“看好”、“看跌”、“看涨”等流行新词语的历史来源;论证这些词语来源于“看看VP的缩合,这种缩合过程首先发生在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继而扩大到一般经济领域,现已向其他领域扩展。这种扩展是有因可循的,可以作出解释。
关键词
近将来
时态标记词
“看”
语法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近将来”到“否定”——开封、成都话中的特殊否定构式
2
作者
李双剑
《语言研究集刊》
CSSCI
2017年第2期228-243,384-385,共17页
开封话中有两个特殊的句子否定形式,即'要开2……哩'和'快2……啦',而成都话中有一个特殊的句子否定形式,即'要成2……(的/哦)'。这三个构式在韵律、句法环境、语义表达等方面都有特殊的表现。这三个构式的句...
开封话中有两个特殊的句子否定形式,即'要开2……哩'和'快2……啦',而成都话中有一个特殊的句子否定形式,即'要成2……(的/哦)'。这三个构式在韵律、句法环境、语义表达等方面都有特殊的表现。这三个构式的句子否定功能都是从'近将来'形式到'否定'形式的构式语法化的结果,只是它们的构式语法化的程度有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子否定
“要”
“快”
反问
近将来
构式语法化
原文传递
说“将”
被引量:
2
3
作者
徐晶凝
《励耘语言学刊》
2008年第1期174-185,共12页
“将”在现代汉语中主要用于两个意义范畴:一是将来时(future tense),二是情态(modality),同时,这两个意义又紧密相关,往往是融合(merger)在一起的。“将”用于标记将来事件时,又可以细分为两种用法:一是表达近将来(immed...
“将”在现代汉语中主要用于两个意义范畴:一是将来时(future tense),二是情态(modality),同时,这两个意义又紧密相关,往往是融合(merger)在一起的。“将”用于标记将来事件时,又可以细分为两种用法:一是表达近将来(immediate future)事件,二是表达确定将来(definite future)事件。当“将”用干预测性语境中时,其将来表达功能退居二位,主要表现为高梯度预测情态。“将”是现代汉语中情态领域与时体领域紧密相关的典型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将来
确定
将来
预测
情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看“看V”
4
作者
陈颖
林静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9年第2期47-48,共2页
本文认为,视觉动词“看”在“看V”的来源是古代汉语中表示“趋势”的副词“看”,任态度,是传信范畴的标志之一。结构中已经发生虚化,相当于英语中“近将来体”的标志,它由它构成的“看V”
关键词
“看V”
近将来
体
传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第1人称+V+了_2”格式的将然语义解读
5
作者
叶琼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14年第3期85-91,共7页
一些动词在进入"第1人称+V+了2"格式后,可以零语境或依托语境表达行为将然,本文概括了此类动词的特点,并揭示了该类动词进入将然义"第1人称+V+了2"格式后所表现出的共通的意象图式。就"第1人称+V+了2"格...
一些动词在进入"第1人称+V+了2"格式后,可以零语境或依托语境表达行为将然,本文概括了此类动词的特点,并揭示了该类动词进入将然义"第1人称+V+了2"格式后所表现出的共通的意象图式。就"第1人称+V+了2"格式整体的将然意义,文章分别从听话人语义解读、说话人语义建构两个立场进行了分析,并阐释了该格式"近时将来"、"意志将来"的将来时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1人称+V+了2”
将然
零标记
近
时
将来
意志
将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时间维度自我价值感的验证性研究
6
作者
杨建华
石伟
《社会心理科学》
2014年第2期13-16,共4页
目的进一步检验时间评价理论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适用性。方法以大学生为被试,以不同时间指导语和时间控制线引导,使用黄希庭教授等编制的《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中的总体自我价值感。结果远的过去与近的过去、远的过去与现在、远的过...
目的进一步检验时间评价理论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适用性。方法以大学生为被试,以不同时间指导语和时间控制线引导,使用黄希庭教授等编制的《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中的总体自我价值感。结果远的过去与近的过去、远的过去与现在、远的过去与近的将来主效应比较差异显著(p=.000),远的将来与远的过去主效应差异明显(p=.000);主观时间距离数据显示,被试在回顾稳定积极的个性特征时与主观时间距离感呈相关(p=.050)和被试在回顾稳定的消极个性特征时与主管时间距离呈相关关系(p=.013)。结论:时间自我评价理论的研究成果基本适用于中国文化环境,在中国人变化的事件主观时间距离感上更客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近
的过去
远的过去
现在
近
的
将来
远的
将来
自我价值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也谈“行”时间副词用法的来源及演变机制
被引量:
1
7
作者
李小军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5-65,128,共12页
时间副词“行具有“正好、恰好”“正在”和“即将、将要”三个义项,三个义项之间没有直接的衍生关系。前两种都源于“行位移+V”格式,区别在于动词是瞬间动词还是持续动词;“即将、将要”义源于“行施行+V”格式。时间副词“行”的形...
时间副词“行具有“正好、恰好”“正在”和“即将、将要”三个义项,三个义项之间没有直接的衍生关系。前两种都源于“行位移+V”格式,区别在于动词是瞬间动词还是持续动词;“即将、将要”义源于“行施行+V”格式。时间副词“行”的形成过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大多数动源时间副词为动词提供时间特征(情状方式),因此语义滞留现象比较明显;时间副词“行”只是为动词提供时间背景和时间框架,身上已经看不到源义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
时间副词
正好
进行体
近将来
原文传递
题名
近将来时态标记词“看”字的语法化
被引量:
4
1
作者
张爱玲
张秀松
机构
淮阴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
出处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88-89,共2页
文摘
追溯“看”构成的“看好”、“看跌”、“看涨”等流行新词语的历史来源;论证这些词语来源于“看看VP的缩合,这种缩合过程首先发生在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继而扩大到一般经济领域,现已向其他领域扩展。这种扩展是有因可循的,可以作出解释。
关键词
近将来
时态标记词
“看”
语法化
分类号
H146.2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近将来”到“否定”——开封、成都话中的特殊否定构式
2
作者
李双剑
机构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
出处
《语言研究集刊》
CSSCI
2017年第2期228-243,384-385,共1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现代汉语及方言中的否定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12AYY00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现代汉语句法与语义计算研究”(项目批准号13YJA740005)
+1 种基金
上海外国语大学校级重大项目“主要生源国学习者汉语学习与认知的多角度研究”(项目批准号KX161076)
2016年度上海外国语大学校级科研项目“汉语介词句否定式语序研究”的资助
文摘
开封话中有两个特殊的句子否定形式,即'要开2……哩'和'快2……啦',而成都话中有一个特殊的句子否定形式,即'要成2……(的/哦)'。这三个构式在韵律、句法环境、语义表达等方面都有特殊的表现。这三个构式的句子否定功能都是从'近将来'形式到'否定'形式的构式语法化的结果,只是它们的构式语法化的程度有差别。
关键词
句子否定
“要”
“快”
反问
近将来
构式语法化
Keywords
sentence negation
yao
kuai
rhetorical question
near future
constructional grammaticalization
分类号
H172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说“将”
被引量:
2
3
作者
徐晶凝
机构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出处
《励耘语言学刊》
2008年第1期174-185,共12页
文摘
“将”在现代汉语中主要用于两个意义范畴:一是将来时(future tense),二是情态(modality),同时,这两个意义又紧密相关,往往是融合(merger)在一起的。“将”用于标记将来事件时,又可以细分为两种用法:一是表达近将来(immediate future)事件,二是表达确定将来(definite future)事件。当“将”用干预测性语境中时,其将来表达功能退居二位,主要表现为高梯度预测情态。“将”是现代汉语中情态领域与时体领域紧密相关的典型例证。
关键词
近将来
确定
将来
预测
情态
Keywords
immediate future
definite future
prediction
modality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看“看V”
4
作者
陈颖
林静
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
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出处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9年第2期47-48,共2页
基金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的资助项目编号:08C39
文摘
本文认为,视觉动词“看”在“看V”的来源是古代汉语中表示“趋势”的副词“看”,任态度,是传信范畴的标志之一。结构中已经发生虚化,相当于英语中“近将来体”的标志,它由它构成的“看V”
关键词
“看V”
近将来
体
传信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第1人称+V+了_2”格式的将然语义解读
5
作者
叶琼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14年第3期85-91,共7页
基金
国家留学基金"2013年国家公派高级研究学者及访问学者项目"
文摘
一些动词在进入"第1人称+V+了2"格式后,可以零语境或依托语境表达行为将然,本文概括了此类动词的特点,并揭示了该类动词进入将然义"第1人称+V+了2"格式后所表现出的共通的意象图式。就"第1人称+V+了2"格式整体的将然意义,文章分别从听话人语义解读、说话人语义建构两个立场进行了分析,并阐释了该格式"近时将来"、"意志将来"的将来时特征。
关键词
“第1人称+V+了2”
将然
零标记
近
时
将来
意志
将来
Keywords
"the first person pronoun + V + le2 (了 2)"
imperfective
zero mark
the near future tense
theintended future tense
分类号
H043 [语言文字—语言学]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时间维度自我价值感的验证性研究
6
作者
杨建华
石伟
机构
成都医学院
西南大学
出处
《社会心理科学》
2014年第2期13-16,共4页
文摘
目的进一步检验时间评价理论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适用性。方法以大学生为被试,以不同时间指导语和时间控制线引导,使用黄希庭教授等编制的《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中的总体自我价值感。结果远的过去与近的过去、远的过去与现在、远的过去与近的将来主效应比较差异显著(p=.000),远的将来与远的过去主效应差异明显(p=.000);主观时间距离数据显示,被试在回顾稳定积极的个性特征时与主观时间距离感呈相关(p=.050)和被试在回顾稳定的消极个性特征时与主管时间距离呈相关关系(p=.013)。结论:时间自我评价理论的研究成果基本适用于中国文化环境,在中国人变化的事件主观时间距离感上更客观。
关键词
大学生
近
的过去
远的过去
现在
近
的
将来
远的
将来
自我价值感
Keywords
distant past ,recent past ,now, recent fu- ture, distant future ,self-worth
分类号
B844.2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也谈“行”时间副词用法的来源及演变机制
被引量:
1
7
作者
李小军
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5-65,128,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语位移、空间范畴的语义演变及语义图构建研究”(20BYY154)的阶段成果。
文摘
时间副词“行具有“正好、恰好”“正在”和“即将、将要”三个义项,三个义项之间没有直接的衍生关系。前两种都源于“行位移+V”格式,区别在于动词是瞬间动词还是持续动词;“即将、将要”义源于“行施行+V”格式。时间副词“行”的形成过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大多数动源时间副词为动词提供时间特征(情状方式),因此语义滞留现象比较明显;时间副词“行”只是为动词提供时间背景和时间框架,身上已经看不到源义的特征。
关键词
行
时间副词
正好
进行体
近将来
Keywords
xing(行)
time adverb
just
will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近将来时态标记词“看”字的语法化
张爱玲
张秀松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从“近将来”到“否定”——开封、成都话中的特殊否定构式
李双剑
《语言研究集刊》
CSSCI
2017
0
原文传递
3
说“将”
徐晶凝
《励耘语言学刊》
200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看“看V”
陈颖
林静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第1人称+V+了_2”格式的将然语义解读
叶琼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时间维度自我价值感的验证性研究
杨建华
石伟
《社会心理科学》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也谈“行”时间副词用法的来源及演变机制
李小军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