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佛经中的“这”是近指词“这”的字源 被引量:6
1
作者 袁宾 何小宛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3-123,共11页
汉语近指性指代词为何优选并定型为"这"字,是汉语史研究中一个引人关注然而迄未彻底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联想-借字"的观点。文章深入考察先唐文献中"这"(多系"适"... 汉语近指性指代词为何优选并定型为"这"字,是汉语史研究中一个引人关注然而迄未彻底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联想-借字"的观点。文章深入考察先唐文献中"这"(多系"适"的异体字,读"之石切")的词义与具体用法,发现佛经中表述正当某时的"这……时"等结构与近指词指示某时的"是时、此时"等结构在语义功用、句法地位以及"这"与"是、此"的前置特征等方面具有相通类似之处,能够让人产生佛经"这"与唐代新兴的同音近指词用法近似的联想,这是"这"被借用为近指词标写字的重要的心理因素,也是"这"胜于其他标写字与同音字的独优性。敦煌变文、特别是讲经文中近指词"这"的早期用例显示出与佛经"这"的有机联系,为上述观点提供了直接的证据。近指词"这"字的通行过程中,历代佛经版本纷纷改"这"为"适",表明在古人的语感里,佛经"这"确与近指词"这"的用法有近似易混之处,亦可印证上述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指词 "这" 佛经 敦煌变文 字源 联想-借字
下载PDF
壮语德靖土语近指指示词的演变——基于语言接触的视角 被引量:6
2
作者 吕嵩崧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108-118,共11页
壮语德靖土语近指指示词kei^5是从平话借入的“个”,从固有词ni^4虚化的ni^0仍具有近指指示词功能.文章讨论了ni^0的语法化及其与另两个近指指示词kei^5和ten^4功能的差异及成因,认为kei^5的借入及与此相关的演变属接触引发的演变.
关键词 德靖土语 语言接触 语法化
下载PDF
指示词This/That和“这”/“那”的对比分析及翻译——基于文本《德伯家的苔丝》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周笑盈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40-44,共5页
This/"这"和that/"那"分别是英汉语言中的近指词和远指词。文章从空间距离、时间距离和篇章距离三个角度比较了this/that和"这"/"那"的使用情况,发现英语使用者倾向于以实际距离来区分指示词... This/"这"和that/"那"分别是英汉语言中的近指词和远指词。文章从空间距离、时间距离和篇章距离三个角度比较了this/that和"这"/"那"的使用情况,发现英语使用者倾向于以实际距离来区分指示词与其参照物的远近,汉语使用者更倾向于使用近指词"这"来表达心理距离的近。进而文章从哲学视角探究根源,以期指导英汉指示词互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指词 空间 时间及篇章距离 心理距离 翻译
下载PDF
英汉指示语用法差异 被引量:2
4
作者 肖薇 郭晓华 《广西社会科学》 2005年第5期155-157,共3页
英汉指示语用法存在差异,结合具体句例分析、讨论英语中“this that”和汉语中“这 那”在使用频率、时空指示照应和篇章指示照应上的异同,由此洞见英汉两种语言的使用者在语言使用上的心理差异。
关键词 示语 近指词 差异
下载PDF
指示语透视的心理距离之语用解释 被引量:24
5
作者 朱荔芳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34-36,共3页
对远指或近指指示词语的选择不仅取决于所指对象与指示中枢之间实际的物理距离 ,而且透视出说话人与听话人或所指对象之间的心理距离。对心理距离的分析可以使我们不仅明白指示词语选择的语用原因 。
关键词 示语 心理距离 语用解释 语用效果 近指词 英语
下载PDF
《祖堂集》“这(者)+连带成分”之考察 被引量:2
6
作者 何继军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28-31,59,共5页
《祖堂集》中出现了唐代新产生的近指词"这(者)",其后都有连带成分。与《敦煌变文集新书》的比较,《祖堂集》"这(者)+连带成分"大体上比《变文》发展得快。
关键词 《祖堂集》 禅宗语录 近指词“这(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