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近海盆地幕式构造演化及成盆类型与油气富集规律 被引量:19
1
作者 何家雄 张伟 +3 位作者 颜文 卢振权 张景茹 龚晓峰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1-134,共14页
中国近海盆地处在欧亚、印度-澳大利亚及太平洋三大板块相互作用之新生代最活跃区域,古近纪以来,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尤其是中新世以来的新构造运动较强烈,在此区域地质背景的影响和制约下,中国近海盆地构造演化具有幕式演化特征,逐渐... 中国近海盆地处在欧亚、印度-澳大利亚及太平洋三大板块相互作用之新生代最活跃区域,古近纪以来,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尤其是中新世以来的新构造运动较强烈,在此区域地质背景的影响和制约下,中国近海盆地构造演化具有幕式演化特征,逐渐形成了"沟-弧-盆"系统,在边缘海浅水及深水区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断坳双层结构的不同类型的新生代盆地,沉积充填了古近纪断陷裂谷早期中深湖相地层及其烃源岩、断陷晚期煤系地层及烃源岩、新近纪坳陷期中新统海相地层及其烃源岩,进而为油气形成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中国近海盆地沉降沉积中心具有由陆逐渐向深海洋盆迁移的特点,形成了多套不同类型储盖组合,加之与晚期新构造运动和烃源供给系统时空上相互耦合配置,进而最终形成并控制影响了近海沉积盆地油气分布富集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幕式构造演化 陆缘区内带与外带 平面内油外气 纵向油气叠置 中国近海盆地
下载PDF
印度河扇近海盆地沉积演化特征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改云 刘金萍 +2 位作者 简晓玲 姚会强 张振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38,共8页
印度河扇近海盆地位于印度板块西缘,其深水区是当今国际油气勘探的热点区域。基于二维地震测线、钻井、商业数据库和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本文对印度河扇近海盆地的沉积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印度河扇近海盆地为裂谷型被动大陆边... 印度河扇近海盆地位于印度板块西缘,其深水区是当今国际油气勘探的热点区域。基于二维地震测线、钻井、商业数据库和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本文对印度河扇近海盆地的沉积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印度河扇近海盆地为裂谷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基底之上发育晚白垩世以来的沉积序列,其中晚白垩世末期—早古新世推测处于裂陷阶段,发生大规模岩浆喷发,形成喷发玄武岩相;晚古新世—始新世处于热沉降阶段,构造趋于稳定,主要为碳酸盐岩台地、生物礁及半深海沉积;渐新世—全新世为被动大陆边缘阶段,受板块碰撞、喜马拉雅山隆升及海平面下降的影响,发育大型海底扇沉积,以大规模的水道-堤岸沉积体系为特征。该盆地的形成及演化受控于印度板块的向北漂移、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海平面下降等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河扇近海盆地 沉积地层 沉积演化
下载PDF
中国近海盆地晚期断裂活动和油气成藏 被引量:52
3
作者 龚再升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4年第2期12-19,共8页
中新世末至今是中国近海第三纪盆地裂后热沉降最活跃的时期,伴随着裂后构造再活动,断裂活动也十分活跃。断裂是这一时期新构造运动最直观、最重要的表现形式,这一时期(5.3Ma以来)的断裂活动称为晚期断裂活动。中国近海各盆地这期断裂活... 中新世末至今是中国近海第三纪盆地裂后热沉降最活跃的时期,伴随着裂后构造再活动,断裂活动也十分活跃。断裂是这一时期新构造运动最直观、最重要的表现形式,这一时期(5.3Ma以来)的断裂活动称为晚期断裂活动。中国近海各盆地这期断裂活动的特征、分布是不同的,即使在同一盆地,不同的构造单元也有很大差别。但无论是渤海、东海、南海北部各盆地,这一期断裂有一些共同特点:它们常伴随控坳(凹)的基底断裂、区域性的同沉积断裂的继承性活动或复活性活动而伴生;这期断裂数量多,规模小,呈羽状排列;基本上均以近东西向或北西西向为主展布。这期断裂活跃的区域,断裂活动对油气的晚期成藏起了最关键的作用,它形成和改造了一批晚期圈闭,构成了油气运移输导系统,调整和控制了该区的油气最终成藏和油气田的定型分布。研究这一时期断裂活动的发育、分布特征,对盆地的油气勘探方向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近海盆地 断裂活动 油气成藏 含油气盆地
下载PDF
继续勘探中国近海盆地花岗岩储层油气藏 被引量:49
4
作者 龚再升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13-220,共8页
花岗岩储层油气藏在油气勘探中是难度很大、难于对付的领域,偶尔找到了,可以是优质大型油气田,也很有吸引力,但如果以它为唯一目标去勘探,可能是得不偿失,得不到理想的勘探成果。文中介绍了国内外主要的花岗岩储层油气田,阐述了花岗岩... 花岗岩储层油气藏在油气勘探中是难度很大、难于对付的领域,偶尔找到了,可以是优质大型油气田,也很有吸引力,但如果以它为唯一目标去勘探,可能是得不偿失,得不到理想的勘探成果。文中介绍了国内外主要的花岗岩储层油气田,阐述了花岗岩储层油气藏的特点以及花岗岩储层的岩性与分类,总结了花岗岩潜山地震响应特征,并提出了中国近海渤海海域、东海盆地、珠江口盆地花岗岩储层油气藏勘探方向以及这一领域的勘探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海盆地 花岗岩储层 油气藏特点 岩性与分类 地震响应特征 勘探方向 勘探策略
下载PDF
中国近海盆地的正反转构造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24
5
作者 王国纯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5年第1期33-40,共8页
本文简介正反转构造的概念和识别标志。重点论述中国近海盆地的正反转构造,并探讨正反转构造的形成机制及石油地质意义。
关键词 中国近海盆地 正反转构造 石油地质意义 机制
下载PDF
巴基斯坦印度扇近海盆地油气地质条件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刘金萍 王改云 +3 位作者 简晓玲 胡小强 杜民 成古 《地质学刊》 CAS 2022年第4期351-357,共7页
印度扇近海盆地尚处于勘探早期,利用二维地震、钻井等各类资料,对该区的油气地质条件和含油气系统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印度扇近海盆地发育巨厚的新生代地层,烃源岩主要为古新—始新世暗色泥页岩,储层主要为中新统和上更新统河道与... 印度扇近海盆地尚处于勘探早期,利用二维地震、钻井等各类资料,对该区的油气地质条件和含油气系统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印度扇近海盆地发育巨厚的新生代地层,烃源岩主要为古新—始新世暗色泥页岩,储层主要为中新统和上更新统河道与席状砂岩、古近系生物礁碳酸盐岩,圈闭主要为基底火山上部的碳酸盐岩圈闭、披覆于基底火山之上的背斜圈闭、基底火山侧向遮挡形成的地层圈闭、默里海脊东南侧地层上超尖灭形成的地层圈闭、中新统下切河道砂体形成的岩性圈闭。印度扇近海盆地具备基本的油气地质条件和时空配置关系,含油气系统的关键时期为中新世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地质条件 印度扇近海盆地 巴基斯坦
下载PDF
中国近海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开发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何家雄 姚永坚 +1 位作者 于俊峰 张金锋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7,共17页
通过半个多世纪的海洋油气勘探实践与科技创新,中国近海盆地油气勘探开发取得了长足进展和里程碑式的突破。2010年,中国海洋油气年产量突破5000×104 t油当量大关,实现了建成“海上大庆”的目标。2011年以来,中国近海油气勘探开发... 通过半个多世纪的海洋油气勘探实践与科技创新,中国近海盆地油气勘探开发取得了长足进展和里程碑式的突破。2010年,中国海洋油气年产量突破5000×104 t油当量大关,实现了建成“海上大庆”的目标。2011年以来,中国近海油气勘探开发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海域油气产量增长迅猛,目前,渤海盆地原油年产量已超过3000×104 t且油气产能还在递增。系统阐明了中国近海含油气盆地构造结构类型、沉积充填特征、油气成因类型及烃源供给关系、油气成藏组合类型及运聚成藏模式等基本油气地质特点,概括分析了中国近海主要盆地油气(水合物)勘探开发进展,以期为挖掘已获得重大发现的盆地的剩余资源以及有效指导新盆地油气的高效勘探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海盆地 主要烃源岩 油气成因类型 油气运聚成藏模式 勘探开发进展
下载PDF
中国近海盆地平移断层特征及地震解释 被引量:6
8
作者 季佑仙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2年第5期355-357,共3页
中国近海诸盆地发育了很多平移断层及与平移断层有成因联系的构造圈闭.过去,由于对平移断层的特征研究不够,在钻探目标选择研究时往往容易忽视平移断层对油气的封闭能力,因而放弃了许多与平移断层相关的构造圈闭,或低估了它们的勘探潜力... 中国近海诸盆地发育了很多平移断层及与平移断层有成因联系的构造圈闭.过去,由于对平移断层的特征研究不够,在钻探目标选择研究时往往容易忽视平移断层对油气的封闭能力,因而放弃了许多与平移断层相关的构造圈闭,或低估了它们的勘探潜力.因此,研究平移断层成因及特征,对全面认识构造圈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近海盆地 平移断层特征 地震解释 油气地质
下载PDF
中国近海盆地正反转构造含油气浅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国纯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8年第3期145-149,共5页
列举国内外正反转构造油气田实例,论述了正反转构造获得油气的主控因素,对我国近海盆地正反转构造的含油气性进行了浅析,认为我国近海正反转构造有广阔的油气勘探前景。
关键词 中国近海盆地 正反转构造 含油气性 油气勘探
全文增补中
黑龙江省东部近海盆地侏罗—白晋系格架
10
作者 李蔚荣 《黑龙江地质》 1996年第2期1-10,共10页
黑龙江省东部中生工近海盆地中,沉积了中国唯一侏罗系与河流-三角洲关系密切的海陆交互相龙爪沟群。岩石地层可划发为大架山组,裴德组,七虎林河组,红星城组,朝阳组,曙光组和东安镇组。
关键词 近海盆地 龙爪沟群 地层 侏罗纪 白垩纪
下载PDF
Gippsland近海盆地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的模拟:Latrobe谷二氧化碳储存评估报告
11
作者 Ennis - king 何雪洲(翻译)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动态》 2010年第5期46-64,共19页
为了帮助盆地火规模地下储存二氧化碳能力的评估,在Gippsland近海盆地的两个场地作了数字模拟。该研究是Latrobe谷二氧化碳储存评估的一部分,是英国煤炭/莫纳什能源(Anglo Coal/MonashEnergy)的一个首创,由C02CRC承担并由联邦运... 为了帮助盆地火规模地下储存二氧化碳能力的评估,在Gippsland近海盆地的两个场地作了数字模拟。该研究是Latrobe谷二氧化碳储存评估的一部分,是英国煤炭/莫纳什能源(Anglo Coal/MonashEnergy)的一个首创,由C02CRC承担并由联邦运输和区域能源部资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评估报告 近海盆地 数字模拟 碳储存 地质 地下储存 COAL
下载PDF
板块运动对中国近海新生代盆地沉降及充填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运振 邓运华 +1 位作者 徐强 于兴河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19-726,共8页
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演化对中国近海沉积盆地的沉降及充填具有控制作用。根据地幔对流及地壳拉伸特征可将中国近海沉积盆地沉降类型划分为被动、主动和组合热沉降型3种。不同沉降类型分别具有不同的盆地结构,其中被动热沉... 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演化对中国近海沉积盆地的沉降及充填具有控制作用。根据地幔对流及地壳拉伸特征可将中国近海沉积盆地沉降类型划分为被动、主动和组合热沉降型3种。不同沉降类型分别具有不同的盆地结构,其中被动热沉降型以断陷为主,主动热沉降型以坳陷为主,组合热沉降型则是两种盆地结构的叠加或侧加。中国近海北部板内沉积盆地沉降类型以被动热沉降为主,远离海洋,受海侵影响较小,以陆相沉积体系为主;中部板缘沉积盆地沉降类型为被动侧加主动热沉降,水体整体较浅,坡折及三角洲发育规模小;南部板缘沉积盆地沉降类型也为被动侧加主动热沉降,水体整体较深,坡折及三角洲发育规模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海盆地 板块运动 沉降类型 盆地类型 沉积体系
下载PDF
中国近海含油气盆地新构造运动与油气成藏 被引量:95
13
作者 龚再升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13-517,共5页
自中新世末 (大约 5 .2Ma)至今是中国近海新生代盆地裂后热沉降最活跃的时期 ,并伴随着裂后构造再活动 .这一期构造运动 ,即本文所定义的新构造运动 ,调整和控制了各含油气盆地的油气最终成藏和油气田的定型分布 .阐述了新构造运动的概... 自中新世末 (大约 5 .2Ma)至今是中国近海新生代盆地裂后热沉降最活跃的时期 ,并伴随着裂后构造再活动 .这一期构造运动 ,即本文所定义的新构造运动 ,调整和控制了各含油气盆地的油气最终成藏和油气田的定型分布 .阐述了新构造运动的概念、识别依据、成因机制以及对油气藏形成的控制 .在中国近海 ,新构造运动的主要表现包括中新统末、上新统与第四系之间及层系内部的不整合、中新世和第四纪沉降、沉积中心的迁移、非常发育的晚期断裂活动及活跃的天然地震等 .不同盆地新构造运动的强度、发育机制不同 ,其对油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亦不同 .以渤海湾盆地渤中坳陷、莺歌海盆地和东海盆地西湖坳陷为例 ,系统地论述了中国近海新构造运动对油气藏形成的控制和影响 .渤海新构造运动控制了渤中坳陷及其周围油气晚期成藏 ,莺歌海盆地底辟活动控制了天然气晚期成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构造运动 油气成藏 近海盆地
下载PDF
中国近海新生代盆地至今仍然是油气成藏的活跃期 被引量:45
14
作者 龚再升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6,共6页
传统的石油地质学理论表明:石油、天然气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间内由有机质降解产生的,又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间内,缓慢渗流运移到有圈闭的储集层中。在中国近海油气勘探实践中,运用了这些传统的理论和概念,又逐步充实了某些新的认识,... 传统的石油地质学理论表明:石油、天然气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间内由有机质降解产生的,又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间内,缓慢渗流运移到有圈闭的储集层中。在中国近海油气勘探实践中,运用了这些传统的理论和概念,又逐步充实了某些新的认识,即油气生成、运移、聚集不只是漫长地质历史时期中存在的,而且至今仍然存在;特别是上新世至今的新构造运动对盆地的油气田分布和定型都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新构造运动控制晚期油气成藏,而且总是处于供聚大于逸散的动平衡状态中。以墨西哥湾尤金岛330区块油气晚期补给、渤海盆地PL19-3油田、莺歌海DF1-1气田晚期成藏以及我国近期几次大地震与油气相关性来阐述至今油气仍处于活跃的成藏过程及可能存在的突发性的幕式快速运聚充注过程,其中天然地震可能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构造运动 晚期成藏 天然地震 驱动力 新生代 中国近海盆地
下载PDF
近海陆架盆地优质烃源岩的测井评价展望 被引量:11
15
作者 周建林 《海相油气地质》 2009年第2期52-58,共7页
优质烃源岩的分布对油气成藏具有控制意义,在潜在烃源岩发育层段中找出优质烃源岩,是进一步提高我国近海盆地油气勘探水平的关键环节之一。海上勘探取岩心困难,制约了对烃源岩的优选。目前已建立了利用测井信息评价烃源岩的方法,并在陆... 优质烃源岩的分布对油气成藏具有控制意义,在潜在烃源岩发育层段中找出优质烃源岩,是进一步提高我国近海盆地油气勘探水平的关键环节之一。海上勘探取岩心困难,制约了对烃源岩的优选。目前已建立了利用测井信息评价烃源岩的方法,并在陆上的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和柴达木盆地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我国近海盆地与这些陆上盆地具有相似的地质特征,所建立的测井评价方法也将同样适用。已知东海、珠江口、莺歌海以及渤海等浅海盆地的烃源岩非均质性都比较严重,在厚度巨大、分布很广的暗色泥页岩中找出优质烃源岩,将有效提高我国近海盆地的油气勘探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非均质性 测井评价 近海盆地
下载PDF
中国东部及近海陆架盆地不同成因CO_2运聚规律与有利富集区预测 被引量:7
16
作者 何家雄 夏斌 +2 位作者 王志欣 刘宝明 孙东山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5年第5期622-631,共10页
指出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及近海陆架盆地CO2资源丰富,成因类型较复杂,且不同成因CO2运聚富集规律及成藏控制因素差异明显。认为根据不同成因CO2运聚成藏规律之差异和结合地质条件分析,可以追踪CO2气源、预测与评价CO2资源的有利富集区... 指出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及近海陆架盆地CO2资源丰富,成因类型较复杂,且不同成因CO2运聚富集规律及成藏控制因素差异明显。认为根据不同成因CO2运聚成藏规律之差异和结合地质条件分析,可以追踪CO2气源、预测与评价CO2资源的有利富集区带,可为落实与评估CO2资源潜力和部署天然气勘探提供决策依据,可减少和降低勘探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盆地 近海陆架盆地 CO2运聚规律 CO2控制因素 有利富集区预测
下载PDF
中国近海含油气盆地构造和油气地质条件综述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颖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0年第15期41-43,共3页
中国近海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这些油气主要集中在近海数个含油气盆地中。盆地的地质构造和油气地质条件对油气藏的生成和分布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很好的了解这些盆地构造和油气地质条件对我们进行近海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有着重要的... 中国近海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这些油气主要集中在近海数个含油气盆地中。盆地的地质构造和油气地质条件对油气藏的生成和分布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很好的了解这些盆地构造和油气地质条件对我们进行近海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综合以往的研究并结合自己的认识阐述了中国近海含油气盆地的构造和油气地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海盆地 构造 油气地质条件
下载PDF
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及近海陆架盆地CO_2成因判识与运聚规律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何家雄 夏斌 +2 位作者 王志欣 刘宝明 孙东山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5年第3期153-162,共10页
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及近海陆架盆地CO2资源丰富,成因类型较复杂,根据通常的成因判识标准与划分参数(δ13CCO2和3He/4He),可将上述盆地CO2明确划分为壳源型(有机和无机)、壳幔混合型及火山幔源型等3型4类;但依据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诸... 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及近海陆架盆地CO2资源丰富,成因类型较复杂,根据通常的成因判识标准与划分参数(δ13CCO2和3He/4He),可将上述盆地CO2明确划分为壳源型(有机和无机)、壳幔混合型及火山幔源型等3型4类;但依据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诸多学者提出的CO2/3He比值来判识划分,则存在较大的偏差及多解性。文中通过对CO2成因判识划分方法的对比,遵循科学性、实用性、通用性及简洁性的原则,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采用通常的成因判识划分方法,对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及近海陆架盆地CO2成因进行了综合判识划分,并对不同成因类型CO2的运聚规律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东部陆相断陷盆地 近海陆架盆地 CO2 成因判识 运聚规律 油气资源 地质条件
下载PDF
中国海及邻区盆地现今地温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9
作者 唐晓音 钟畅 +1 位作者 杨树春 胡圣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11-921,共11页
现今地温场是构造活动、岩石圈热状态的综合反应,对研究盆地的区域构造演化、深部岩石圈结构和评估油气潜力具有重要意义。地温梯度和大地热流是表征沉积盆地热状况的两个基本参数。虽然我国大陆地区地热数据较丰富,并已经过四次系统汇... 现今地温场是构造活动、岩石圈热状态的综合反应,对研究盆地的区域构造演化、深部岩石圈结构和评估油气潜力具有重要意义。地温梯度和大地热流是表征沉积盆地热状况的两个基本参数。虽然我国大陆地区地热数据较丰富,并已经过四次系统汇编,但中国海及邻区盆地地热数据报道较少,且未经过系统整理。本文基于近年来新增的钻井温度数据,新增计算研究区810个地温梯度数据,并收集了国内外数据库、期刊的地热数据,在此基础上,首次系统整理了中国海及邻区盆地地温梯度数据和大地热流数据,绘制了其等值线图,分析了研究区现今地温场特征并讨论了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海及邻区盆地平均地温梯度43.2±25.7℃/km,平均大地热流74.4±26.6 mW/m^(2),多数盆地平均大地热流高于65 mW/m^(2),属于“热盆”;地温场分布总体呈现较为明显的“两带性”,其中近岸带较冷,远岸带较热;研究区现今地温场特征直接或间接地受控于其所处的构造环境,整体上是太平洋板块等多板块作用下岩石圈伸展减薄的结果,局部地区的热异常可能与断裂活动、岩浆活动、泥-热流底辟活动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海盆地 大地热流 地温梯度 现今地温场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我国近海沉积盆地多重动力成因和油气聚集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培康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6年第4期221-230,共10页
近年来在深部和区域地质方面所获得的新的发现进一步支持了我国近海沉积盆地经历了多期热事件的认识,近海盆地的成因与深部作用地幔柱构造不可分割,表现出与亚洲东部特殊的地质背景的相关性和统一性,多幕动力作用决定了盆地具有多个... 近年来在深部和区域地质方面所获得的新的发现进一步支持了我国近海沉积盆地经历了多期热事件的认识,近海盆地的成因与深部作用地幔柱构造不可分割,表现出与亚洲东部特殊的地质背景的相关性和统一性,多幕动力作用决定了盆地具有多个含油气系统,其中超压系统多期破裂产生并驱动的含烃热流体的多期活动成藏和重就位是基本的成藏动力学特征,而现今作为含烃流体场动态演化的一个切面,油气藏是盆地流体场中的特殊异化点,因此盆地水文系统的温、压、化学场以及成岩场的特征是判别油气藏分布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海沉积盆地 多重动力成因 油气聚集 中国 深部作用 含油气系统 重就位 流体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