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美与真、善的关系看近现代哲学的审美自觉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国有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4-29,共6页
近现代哲学的审美自觉是西方哲学理论走向深化的重要标志。对审美问题的自觉观照不能被简单理解为哲学的理论情趣问题,在生存论的意义上,近现代哲学的审美自觉蕴涵着对人的本真的生存方式和境界,即美的生存方式和境界的自觉,这一自觉有... 近现代哲学的审美自觉是西方哲学理论走向深化的重要标志。对审美问题的自觉观照不能被简单理解为哲学的理论情趣问题,在生存论的意义上,近现代哲学的审美自觉蕴涵着对人的本真的生存方式和境界,即美的生存方式和境界的自觉,这一自觉有利于哲学克服科学和宗教等文化形式对人的存在的贬损,在对人的存在的召唤、呵护和守望中确证自身的合法性和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现代哲学 哲学 审美自觉
下载PDF
巴蜀近现代哲学思想的转型、发展及其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刘俊哲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6-30,共5页
由于巴蜀地区近现代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的急剧变化,特别是阶级关系及思想斗争的错综复杂性,巴蜀哲学形成了一个多元要素的复合体。在哲学思想形态上,体现为马列主义、现代新儒家思想、西方哲学和政治思想三者并存,其中现代新儒家思... 由于巴蜀地区近现代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的急剧变化,特别是阶级关系及思想斗争的错综复杂性,巴蜀哲学形成了一个多元要素的复合体。在哲学思想形态上,体现为马列主义、现代新儒家思想、西方哲学和政治思想三者并存,其中现代新儒家思想更为凸显。在哲学思想变化和创新方面,蕴涵着哲学思想的经学的研究出现了思想上的六变,并赋予了古代经学的近代政治思想色彩,而且西方哲学和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民主、革命等思想被有选择性的吸纳,还进行了哲学本体论、认识论、道德论、文化观等方面的创新。在哲学思想发展进程上,巴蜀哲学沿着先经学哲学、再政治哲学、后学理性哲学的逻辑路径向前推进。近现代众多的巴蜀哲学家或思想家在学术视野、新思想的接受、理论的创新、思想体系的构建等方面都各有不同的表现。此外,巴蜀地区少数民族哲学在近现代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 近现代哲学 转型 发展
下载PDF
从“实事求是”到“文化自信”——近四十年来中国近现代哲学研究鸟瞰 被引量:3
3
作者 鲍文欣 《哲学分析》 CSSCI 2018年第2期42-53,196,共13页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的中国近现代哲学研究,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经历了多重逻辑下学术话语、研究热点、写作范式等方面的变迁。1978—1987年,近现代哲学研究领域的主流话语是"实事求是",研究热点是革命史观下的"先进...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的中国近现代哲学研究,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经历了多重逻辑下学术话语、研究热点、写作范式等方面的变迁。1978—1987年,近现代哲学研究领域的主流话语是"实事求是",研究热点是革命史观下的"先进人物",写作范式处于从"两军对阵"到"认识史"的转变之中。1988—1997年,其主流话语是"追寻智慧",研究热点转移到自由主义和现代新儒家,写作范式由"认识史"进展至以"智慧"为中心。1998—2007年,其主流话语是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自此近现代哲学研究在中国哲学史研究整体中的地位持续下降,研究热点是现代新儒家,同时在近现代哲学整体上取得进展,写作范式更为多样化,并表现出重视历史具体性的趋势。2008—2017年,其主流话语是"文化自信",近现代哲学研究整体上进入一定的总结阶段,写作范式更为偏重历史具体性,尤其是学术与政治之间的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现代哲学 实事求是 追求智慧 中国哲学“合法性” 文化自信
下载PDF
中国近现代哲学的历史观
4
作者 李合亮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39-44,共6页
当哲学把目光转身历史时,关于历史的理论化或系统化的历史观开始形成。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着对外推翻帝国主义的民族革命和对内推翻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的艰巨任务。这一斗争反映到哲学上,也带有了社会变革和救亡的色彩。集中体现为... 当哲学把目光转身历史时,关于历史的理论化或系统化的历史观开始形成。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着对外推翻帝国主义的民族革命和对内推翻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的艰巨任务。这一斗争反映到哲学上,也带有了社会变革和救亡的色彩。集中体现为变易史观、循环史观、进化史观、民本史观、以及唯物史观的初步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哲学 历史观 历史变易
下载PDF
程朱陆王哲学与西方近现代哲学 被引量:8
5
作者 张世英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37-44,共8页
中国古代哲学的存在论是没有经过主客关系洗礼的原始存在论。其“天人合一”论不同于西方近代哲学的主客统一论。后者主要是认识论上的“统一”,前者则为存在论上的“合一”。程朱与陆王两派从不同角度所讲述的“天人合一”,都存有漠视... 中国古代哲学的存在论是没有经过主客关系洗礼的原始存在论。其“天人合一”论不同于西方近代哲学的主客统一论。后者主要是认识论上的“统一”,前者则为存在论上的“合一”。程朱与陆王两派从不同角度所讲述的“天人合一”,都存有漠视主客关系和认识论的情况。形而上学本体论与反形而上学本体论,是西方近代哲学与现代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水岭。程朱理学大致属于前一阶段,而陆王心学则与后者有相近之处。海德格尔在西方哲学史上起了打破旧形而上学本体论传统,把人从抽象本质世界中解放出来的作用,人的独立自主性被他拉回了具体的现实的世界;王阳明在中国哲学史上也有着打破形而上学观点,把人心从抽象的理的世界拉回到唯一现实的具体世界中的首创精神,但王阳明的非形而上学存在论与海德格尔那种经过了主客关系思想长期发展之后的非形而上学存在论相比,实有时代上的新旧高低之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论 主客关系 非形而上学 认识论 海德格尔 形而上学本体论 西方近代哲学 王阳明 西方近现代哲学 中国古代哲学
下载PDF
论钱钟书对道家思想和西方近现代哲学的兼容与开拓
6
作者 田萱 《陕西经贸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81-83,共3页
钱钟书不仅是位饱学之士和颇具特色的作家 ,更是一位睿智的哲人。在为文治学的实践中 ,他始终致力于古今中外及多种学科知识的融合 ,追求精神的自由与和谐。他的审美趣味和哲学思辩方式既受中国道家思想影响 ,又兼容西方近现代哲学、美... 钱钟书不仅是位饱学之士和颇具特色的作家 ,更是一位睿智的哲人。在为文治学的实践中 ,他始终致力于古今中外及多种学科知识的融合 ,追求精神的自由与和谐。他的审美趣味和哲学思辩方式既受中国道家思想影响 ,又兼容西方近现代哲学、美学思想 ,而将文学艺术的研究引入一个崭新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钟书 道家思想 西方近现代哲学 思想影响 辩证思维 自由 理性思维
下载PDF
中国哲学近现代转型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都兰军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5-169,共5页
中国哲学的近现代转型是中国哲学近现代发展的根本内容,它具有两个基本的特征:第一,西方哲学的中国化和中国古代哲学的现代化相结合,这既使得西方哲学思想成为中国哲学近现代转型的理论资源,使中国现代哲学家突破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论框... 中国哲学的近现代转型是中国哲学近现代发展的根本内容,它具有两个基本的特征:第一,西方哲学的中国化和中国古代哲学的现代化相结合,这既使得西方哲学思想成为中国哲学近现代转型的理论资源,使中国现代哲学家突破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论框架,又使得中国传统哲学显示出其现代价值;第二,回答"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问题,这使得中国近现代哲学转型深受时代文化大变革的影响,赋予了中国近现代哲学思想以现实性的特征。因此,中国哲学的近现代转型既深受西方哲学的影响,但其过程、动力和表现形式又与西方哲学完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哲学近现代转型 西方近现代哲学
下载PDF
近现代欧洲哲学与文学
8
作者 夏腊初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26-28,共3页
 哲学对文学广泛深刻的影响,在欧美文学发展史上表现得十分鲜明突出。本文对部分欧美近代重要哲学思想以及它对近现代欧美文学的影响,分别作简要介绍和阐述。
关键词 欧洲近现代哲学 欧美近现代文学 影响
下载PDF
近现代日本哲学与日本现代化——从文化的视角看日本现代化 被引量:1
9
作者 卞崇道 《首都经济》 2003年第5期41-42,共2页
作为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唯一非欧国家,日本从70年代后半期就备受世人关注,从而也引起世界众多学者把目光投向日本,开始研究日本现代化问题。迄今,关于日本现代化的研究大体有三种类型:一是综合研究,即对日本现代化的多项指标做出分析的基... 作为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唯一非欧国家,日本从70年代后半期就备受世人关注,从而也引起世界众多学者把目光投向日本,开始研究日本现代化问题。迄今,关于日本现代化的研究大体有三种类型:一是综合研究,即对日本现代化的多项指标做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判断;二是专题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现代日本哲学 现代化建设 经济政策 日本
下载PDF
《哲学评论》杂志和中国近现代哲学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清华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42-43,77,共3页
关键词 哲学评论》杂志 中国近现代哲学 思想启迪 哲学启蒙
全文增补中
贝克莱的视觉理论对近现代西方哲学心理学的影响
11
作者 王健 于咏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3-57,共5页
贝克莱的视觉理论对近现代西方哲学心理学的影响王健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于咏华中共河南省委党校乔治·贝克莱(GeorgeBerkley,1685—1753),是英国近代著名的唯心主义经验论哲学家。为了建构自己的哲学体系... 贝克莱的视觉理论对近现代西方哲学心理学的影响王健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于咏华中共河南省委党校乔治·贝克莱(GeorgeBerkley,1685—1753),是英国近代著名的唯心主义经验论哲学家。为了建构自己的哲学体系,贝克莱在西方认识史上第一次比较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克莱 视觉理论 近现代西方哲学 心理学 皮亚杰 联想主义 无意识推理 巴甫洛夫 非条件刺激 心理联想
下载PDF
程朱陆王哲学与西方近现代哲学
12
作者 张世英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1期35-36,共2页
中国古代哲学的存在论是没有经过主客关系洗礼的原始存在论。其“天人合一”
关键词 程朱陆王 西方近现代哲学 存在论 天人合 中国古代哲学 王阳明 主客关系 海德格尔 形而上学本体论 非形而上学
原文传递
中国近现代哲学中的形而上学观念
13
作者 韩立坤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17年第5期39-41,共3页
哲学观念是哲学创作的前提,哲学观念本身的问题意识和思想取向规范和制约着哲学家在哲学创作中的主要内容、论证方法、理论取向。在近现代哲学中,作为文化冲突的“观念产物”与哲学转型的“思想共识”,形而上学观念本身既体现了中国哲... 哲学观念是哲学创作的前提,哲学观念本身的问题意识和思想取向规范和制约着哲学家在哲学创作中的主要内容、论证方法、理论取向。在近现代哲学中,作为文化冲突的“观念产物”与哲学转型的“思想共识”,形而上学观念本身既体现了中国哲学融入世界哲学场景的内在理路之客观走向,又在西学“中国化”和中学“现代化”的双重变奏中,切实通过围绕形而上学展开的各种“问题意识”和“理论模型”,参与并推动着中国哲学的发展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取向 哲学转型 思想共识 近现代哲学 理论取向 文化冲突 内在理路 形而上学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与近现代哲学”研讨会
14
作者 蛰泰 《中国哲学年鉴》 2018年第1期470-470,共1页
2017年11月30日在南开大学召开,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古典哲学的比较与汇通研究”计划的一部分,由南开大学哲学院承办。来自全国部分高校的1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从《资本论》的哲学解读、马克思与启蒙、马... 2017年11月30日在南开大学召开,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古典哲学的比较与汇通研究”计划的一部分,由南开大学哲学院承办。来自全国部分高校的1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从《资本论》的哲学解读、马克思与启蒙、马克思与黑格尔法哲学、马克思的新阅读等角度展开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哲学 近现代哲学 哲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马克思主义哲学 黑格尔法哲学 哲学解读 南开大学
原文传递
笛卡尔主义及其批判:论近现代西方哲学的基本走向 被引量:1
15
作者 佘碧平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45-50,共6页
在西方哲学史上,最使哲学家们焦心苦虑的终极关怀,就是“存在”问题。历代哲人虽然对此回答各异,但我们依然可以看出西方哲学在存在问题上经历了两次大的转折。在古希腊罗马时期,从巴门尼德、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哲学注重的是万物“从... 在西方哲学史上,最使哲学家们焦心苦虑的终极关怀,就是“存在”问题。历代哲人虽然对此回答各异,但我们依然可以看出西方哲学在存在问题上经历了两次大的转折。在古希腊罗马时期,从巴门尼德、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哲学注重的是万物“从其产生、最后又复归于它”的始基问题。因而,在这种以自然哲学为主导的哲学中,基本问题一般表现为一和多、一般和个别的问题,而其他问题则从属于它。这一讨论在中世纪仍然继续着。但是,由于讨论并无结果,哲学家们不得不对所讨论的问题本身进行反思。他们发现,对“始基”问题的追寻是以认识沦为基础的。为了更好地研究始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笛卡尔主义 海德格尔 近现代西方哲学 生命哲学 近代哲学 胡塞尔 西方哲学 狄尔泰 亚里士多德 哲学
下载PDF
茶文化理念下近现代西方哲学中道德观的透视
16
作者 常华 《福建茶叶》 2022年第3期224-226,共3页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人们信息沟通、交流更加方便、密切,特别是在互联网快速发展背景下,令全球之间的信息传播速度加快。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吸引了大量的资本涌入国内,同时,许多外来文化、思想渗透到社会发展中,并对不同阶段的人...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人们信息沟通、交流更加方便、密切,特别是在互联网快速发展背景下,令全球之间的信息传播速度加快。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吸引了大量的资本涌入国内,同时,许多外来文化、思想渗透到社会发展中,并对不同阶段的人们产生一定影响。各国之间经济、政治文化交流逐渐密切,且不同国家文化观念也在不断融合,实现文化的交流、互融。本文主要分析茶文化体系中的内涵,分析茶文化理念在道德观养成中的作用,探究茶文化理念下近代西方哲学中道德观的类型,最后探究了道德观的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理念 近现代西方哲学 道德观
下载PDF
张申府对罗素哲学的推介、辩护与收摄
17
作者 郑毅 《衡水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71-77,共7页
张申府是第一个翻译引进罗素哲学论著的中国哲学家。罗素哲学曾经在中国引起时代性学术思潮,张申府成为罗素哲学忠实的传递者与辩护者。出于对罗素哲学的偏爱和对罗素本人的崇拜,张申府与罗素交往密切,总是在第一时间准确无误地翻译罗... 张申府是第一个翻译引进罗素哲学论著的中国哲学家。罗素哲学曾经在中国引起时代性学术思潮,张申府成为罗素哲学忠实的传递者与辩护者。出于对罗素哲学的偏爱和对罗素本人的崇拜,张申府与罗素交往密切,总是在第一时间准确无误地翻译罗素最新论著,并在国内广为推介。至于同时期国内外不同哲学家对罗素哲学的理解或定位,张申府又在第一时间予以反驳、纠正和辩护。张申府收摄罗素哲学之精粹,提出三流合一,以新实学的面貌对话世界文明,突破了中国哲学在近现代发展的高度和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申府 罗素 近现代中国哲学
下载PDF
如何书写1949年以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被引量:5
18
作者 何萍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26,127,共11页
1949年以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一个发展阶段,又是中国近现代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重要阶段。因此,对于这一断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人们既可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框架中加以论述,也可以在马克思主义... 1949年以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一个发展阶段,又是中国近现代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重要阶段。因此,对于这一断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人们既可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框架中加以论述,也可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框架中加以论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框架中,1949年以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凸显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及其形态的内容,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框架中,1949年以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凸显的是中国哲学和中国问题的内容。本文选择后一学术理路,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框架下的书写方式、1949年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结构及其历史分期,阐明书写1949年以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原则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下载PDF
冯契哲学的双重身份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 被引量:2
19
作者 何萍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5-44,181,共10页
冯契先生是一位同时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中国哲学史家双重身份的哲学家。由于这一身份,冯契先生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领域作出了卓著的理论贡献。这一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置于中国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研究,... 冯契先生是一位同时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中国哲学史家双重身份的哲学家。由于这一身份,冯契先生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领域作出了卓著的理论贡献。这一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置于中国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研究,以一般性与个别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法为方法,阐发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内容和形式,彰显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独特风貌;其二,从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进程中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背景和理论背景,揭示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及其形成的内在机制,从而证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从中国的文化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是中国历史变革和思想变革的一个合乎规律的过程。当然,它也必然随着中国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变革而生长出新的哲学形态。冯契先生的这一成果是我们今天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宝贵思想资源,对于我们重建引领当代中国社会健康持久发展的价值观念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契 智慧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中国哲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下载PDF
中国哲学史上的直觉思维管窥
20
作者 陈永杰 《兰州学刊》 2007年第7期30-31,34,共3页
直觉思维是中国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对于直觉思维的评价历来就存在着不同意见。文章试图通过梳理和论证中国哲学史上许多哲学家关于直觉的思想,以期达到立笔者一管之见,即虽然直觉具有非逻辑性和偶然性,但却是至关重要的、不可或缺的获... 直觉思维是中国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对于直觉思维的评价历来就存在着不同意见。文章试图通过梳理和论证中国哲学史上许多哲学家关于直觉的思想,以期达到立笔者一管之见,即虽然直觉具有非逻辑性和偶然性,但却是至关重要的、不可或缺的获得真理的思维方法,没有直觉就难以把握形上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觉思维 传统哲学 近现代哲学 逻辑思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