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蔡元培与近现代中国哲学史书写:以对“系统”的建构为中心
1
作者 龚颖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7-135,共9页
通过对蔡元培所著《中国伦理学史》(1910年)及其相关文献的深入细致考察,可以发现蔡元培十分重视对传统伦理思想之“系统”的寻绎与建构。他对“系统”的寻绎与建构的实践早于胡适、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书写。蔡元培建构的新“系统”主... 通过对蔡元培所著《中国伦理学史》(1910年)及其相关文献的深入细致考察,可以发现蔡元培十分重视对传统伦理思想之“系统”的寻绎与建构。他对“系统”的寻绎与建构的实践早于胡适、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书写。蔡元培建构的新“系统”主要体现为:构建起一个包括“先秦创始时代”“汉唐继承时代”“宋明理学时代”“清代”四大阶段的新分期法;明确指出二程是中国伦理思想发展史上的关键环节,强调程颢、程颐二人的思想差别造成了后世朱学、陆学二分之大势。这些成果使蔡著《中国伦理学史》在中国哲学史书写的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先驱性意义和承前启后的地位。《中国伦理学史》是在融会贯通中国古代思想、转化利用德日等同时代国际学术界新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名著,作者蔡元培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取舍有度,融贯创新,堪称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元培 《中国伦理学史》 “系统” 近现代中国哲学史书写
原文传递
中国哲学史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天林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9-100,共2页
关键词 中国哲学史 哲学诠释学 道家哲学 近现代哲学史
原文传递
龚自珍自我观与主体性哲学的开端 被引量:5
3
作者 顾红亮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0-74,共5页
龚自珍对自我的理解有三个层面:一是在本体论意义上的自我,具有实体化的意味;二是在社会学意义上的自我,具有个体感性欲求的特征,体现实体化主体建构的现实向度;三是在伦理学意义上的自我,具有豪杰人格的形式,构成实体化主体建构的理想... 龚自珍对自我的理解有三个层面:一是在本体论意义上的自我,具有实体化的意味;二是在社会学意义上的自我,具有个体感性欲求的特征,体现实体化主体建构的现实向度;三是在伦理学意义上的自我,具有豪杰人格的形式,构成实体化主体建构的理想指向。他的自我观在近现代哲学史上具有反对理学和张扬主体性哲学的历史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龚自珍 自我观 主体性哲学 本体论 伦理学 近现代哲学史
原文传递
“Transzendental”概念的三重定义与超越论现象学的康德批判——兼谈“transzendental”的汉语译名之争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庆节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23,161,共19页
本文试图从康德Transzendental概念的三处基本定义,即"导论定义"、"系统定义"与"界限定义"的分析和梳理出发,将之分别解释为对康德Transzendental philosophie的起点、进程与界限的表述,并将后康德哲学... 本文试图从康德Transzendental概念的三处基本定义,即"导论定义"、"系统定义"与"界限定义"的分析和梳理出发,将之分别解释为对康德Transzendental philosophie的起点、进程与界限的表述,并将后康德哲学的三个主要发展和"传承",即德国观念论、新康德主义与超越论现象学对康德transzendental概念的解释,视为主要是在这三个方向上的创造性批判、发掘和拓展延伸。在这一新的解释框架下,作者强调,理解现象学哲学的康德批判的关键就不仅在于施行或者限制在某种经验认知客体和绝对主体之间的"返转"或超越,而是在更高层次上来说明这样的"返转"或"超越"活动本身是如何可能和发生的。借助这一澄清,论文最后对康德transzendental概念在汉语语境中历时已久的译名之争提出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zendental 康德 现象学 德国近现代哲学史 哲学翻译
原文传递
昨夜星辰昨夜风──读《晚清大变局中的思潮与人物》
5
作者 高瑞泉 《探索与争鸣》 1994年第9期47-48,共2页
昨夜星辰昨夜风──读《晚清大变局中的思潮与人物》高瑞泉春上过粤地,中大的朋友向我推荐袁伟时教授的新著《晚清大变局中的思潮与人物》。它对鸦片之役后50年中的经世致用思潮与洋务思潮,以及沉浮于这两大思潮中的魏源、郭嵩焘、... 昨夜星辰昨夜风──读《晚清大变局中的思潮与人物》高瑞泉春上过粤地,中大的朋友向我推荐袁伟时教授的新著《晚清大变局中的思潮与人物》。它对鸦片之役后50年中的经世致用思潮与洋务思潮,以及沉浮于这两大思潮中的魏源、郭嵩焘、王韬、郑观应乃至曾国藩、李鸿章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大变局中的思潮与人物》 书评 袁伟时 经世致用 洋务运动 中国 近现代哲学史
原文传递
论康德和胡塞尔的先验主体性理论
6
作者 崔伟闳 《探索与争鸣》 1988年第6期20-24,31,共6页
在近现代西方哲学发展史上,康德的先验批判理论和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分别实现了两次伟大的哲学变革,这一变革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集中地体现在他们的先验主体性理论上。康德在接受了休谟的怀疑论立场之后,把哲学进一步推向对于主体的... 在近现代西方哲学发展史上,康德的先验批判理论和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分别实现了两次伟大的哲学变革,这一变革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集中地体现在他们的先验主体性理论上。康德在接受了休谟的怀疑论立场之后,把哲学进一步推向对于主体的批判轨道上,并试图由此找到一切经验知识得以可能的先验性前提,“先验自我”中心地位的确立导致了整个德国古典哲学围绕自我意识的不断推进和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胡塞尔 近现代哲学史 先验主体性理论 德国 古典哲学 自我意识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