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价近端主动脉修复(proximal aortic repair,PAR)与全主动脉弓置换术(total arch replacement,TAR)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TAA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 via PubMed、EMbase、The ...目的评价近端主动脉修复(proximal aortic repair,PAR)与全主动脉弓置换术(total arch replacement,TAR)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TAA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 via 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建库至2022年4月30日公开发表的关于PAR与TAR治疗ATAAD的临床对照研究。由2名评价员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相应的数据。采用STATA 16软件对可用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28个队列研究,包括7923例ATAAD患者,其中接受PAR的患者5710例、TAR患者2213例。96.43%(27/28)研究被评定为高质量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1)接受PAR的患者术后30 d死亡率[RR=0.62,95%CI(0.50,0.77),P<0.001]、住院期间死亡率[RR=0.64,95%CI(0.54,0.77),P<0.001]及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RR=0.84,95%CI(0.72,0.98),P=0.032]均明显低于TAR患者。(2)PAR术中体外循环时间[WMD=–52.07,95%CI(–74.19,–29.94),P<0.001]、深低温停循环时间[WMD=–10.14,95%CI(–15.02,–5.26),P<0.001]及手术时间[WMD=–101.68,95%CI(–178.63,–24.73),P<0.001]均比TAR明显缩短。(3)PAR在出院后死亡率、5年以上生存率、术后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再手术干预发生率、红细胞输注量、血浆输注量和住院时间方面与TAR无明显差别。结论与TAR相比,PAR手术时间更短、术后早期和住院期间死亡率更低,但两种术式对ATAAD患者的远期疗效和并发症并无较大差异。展开更多
目的探索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embolic stroke of undetermined source,ESUS)患者的主动脉斑块(aortic plaque,AP)发生、分布情况、危险因素及临床表现。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于金华市中心医院住院的222例ESUS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目的探索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embolic stroke of undetermined source,ESUS)患者的主动脉斑块(aortic plaque,AP)发生、分布情况、危险因素及临床表现。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于金华市中心医院住院的222例ESUS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胸部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检查,观察AP的发生分布情况及斑块特征。根据有无斑块及斑块特征将患者分为无斑块组(n=126)、AP组(n=71)和主动脉复杂斑块(aortic complex plaque,ACP)组(n=25)。分析AP的危险因素及三组患者的脑梗死临床表现差异。结果纳入222例ESUS患者,共检出259枚AP,42枚ACP,斑块分布以近端降主动脉最常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均是ESUS患者发生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糖尿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心脏瓣膜钙化均是ESUS患者发生AC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无斑块组患者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显著低于AP组(P<0.05),无斑块组和ACP组患者的入院时NIHSS评分、前循环脑梗死病灶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ESUS患者中AP的发生率较高,主要分布于近端降主动脉,ACP往往多发。年龄的增加、糖尿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及心脏瓣膜钙化与ACP形成独立相关。与无斑块的ESUS患者相比,有ACP的患者通常卒中症状更严重,其脑梗死病灶多分布在左侧大脑半球。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评价近端主动脉修复(proximal aortic repair,PAR)与全主动脉弓置换术(total arch replacement,TAR)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TAA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 via 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建库至2022年4月30日公开发表的关于PAR与TAR治疗ATAAD的临床对照研究。由2名评价员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相应的数据。采用STATA 16软件对可用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28个队列研究,包括7923例ATAAD患者,其中接受PAR的患者5710例、TAR患者2213例。96.43%(27/28)研究被评定为高质量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1)接受PAR的患者术后30 d死亡率[RR=0.62,95%CI(0.50,0.77),P<0.001]、住院期间死亡率[RR=0.64,95%CI(0.54,0.77),P<0.001]及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RR=0.84,95%CI(0.72,0.98),P=0.032]均明显低于TAR患者。(2)PAR术中体外循环时间[WMD=–52.07,95%CI(–74.19,–29.94),P<0.001]、深低温停循环时间[WMD=–10.14,95%CI(–15.02,–5.26),P<0.001]及手术时间[WMD=–101.68,95%CI(–178.63,–24.73),P<0.001]均比TAR明显缩短。(3)PAR在出院后死亡率、5年以上生存率、术后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再手术干预发生率、红细胞输注量、血浆输注量和住院时间方面与TAR无明显差别。结论与TAR相比,PAR手术时间更短、术后早期和住院期间死亡率更低,但两种术式对ATAAD患者的远期疗效和并发症并无较大差异。
文摘目的探索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embolic stroke of undetermined source,ESUS)患者的主动脉斑块(aortic plaque,AP)发生、分布情况、危险因素及临床表现。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于金华市中心医院住院的222例ESUS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胸部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检查,观察AP的发生分布情况及斑块特征。根据有无斑块及斑块特征将患者分为无斑块组(n=126)、AP组(n=71)和主动脉复杂斑块(aortic complex plaque,ACP)组(n=25)。分析AP的危险因素及三组患者的脑梗死临床表现差异。结果纳入222例ESUS患者,共检出259枚AP,42枚ACP,斑块分布以近端降主动脉最常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均是ESUS患者发生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糖尿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心脏瓣膜钙化均是ESUS患者发生AC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无斑块组患者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显著低于AP组(P<0.05),无斑块组和ACP组患者的入院时NIHSS评分、前循环脑梗死病灶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ESUS患者中AP的发生率较高,主要分布于近端降主动脉,ACP往往多发。年龄的增加、糖尿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及心脏瓣膜钙化与ACP形成独立相关。与无斑块的ESUS患者相比,有ACP的患者通常卒中症状更严重,其脑梗死病灶多分布在左侧大脑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