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端主动脉修复与全主动脉弓置换术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大智 李香伟 +5 位作者 庞锋 罗金龙 邓莘 张泽 何信宏 韦科全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05-613,共9页
目的评价近端主动脉修复(proximal aortic repair,PAR)与全主动脉弓置换术(total arch replacement,TAR)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TAA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 via PubMed、EMbase、The ... 目的评价近端主动脉修复(proximal aortic repair,PAR)与全主动脉弓置换术(total arch replacement,TAR)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TAA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 via 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建库至2022年4月30日公开发表的关于PAR与TAR治疗ATAAD的临床对照研究。由2名评价员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相应的数据。采用STATA 16软件对可用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28个队列研究,包括7923例ATAAD患者,其中接受PAR的患者5710例、TAR患者2213例。96.43%(27/28)研究被评定为高质量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1)接受PAR的患者术后30 d死亡率[RR=0.62,95%CI(0.50,0.77),P<0.001]、住院期间死亡率[RR=0.64,95%CI(0.54,0.77),P<0.001]及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RR=0.84,95%CI(0.72,0.98),P=0.032]均明显低于TAR患者。(2)PAR术中体外循环时间[WMD=–52.07,95%CI(–74.19,–29.94),P<0.001]、深低温停循环时间[WMD=–10.14,95%CI(–15.02,–5.26),P<0.001]及手术时间[WMD=–101.68,95%CI(–178.63,–24.73),P<0.001]均比TAR明显缩短。(3)PAR在出院后死亡率、5年以上生存率、术后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再手术干预发生率、红细胞输注量、血浆输注量和住院时间方面与TAR无明显差别。结论与TAR相比,PAR手术时间更短、术后早期和住院期间死亡率更低,但两种术式对ATAAD患者的远期疗效和并发症并无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近端主动脉修复 主动脉弓置换 并发症 死亡率 系统评价/META分析
原文传递
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Castor单分支支架置入术后近端主动脉的早期重塑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振华 宋晗 +4 位作者 韦铎亮 李博文 徐凯 房长存 赵鑫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42,共7页
目的评估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Castor单分支支架置入术后近端主动脉的早期重塑。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22例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因近端着陆区不足行Castor单分支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人口统计学特征、手术细节、术后并发... 目的评估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Castor单分支支架置入术后近端主动脉的早期重塑。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22例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因近端着陆区不足行Castor单分支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人口统计学特征、手术细节、术后并发症以及随访结果。通过计算机断层血管成像软件建立的三维图像测量主动脉角度、横截面积、长度和弯曲度等不同参数。比较术前和术后3个月近端主动脉的几何参数。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主动脉弓与升、降主动脉以及左锁骨下动脉的夹角增大(P<0.001);术后升主动脉、近端主动脉弓的横截面积减小(P<0.05),总胸主动脉和假腔的横截面积减少(P<0.001),真腔的横截面积增加(P<0.001);术后主动脉弓长度增加(P<0.05),其他主动脉参数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stor单分支支架治疗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对近端主动脉有良好的几何重塑作用,尤其为近端着陆区不良的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形态 早期重塑 近端主动脉 Castor单分支支架 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
原文传递
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的主动脉斑块分析
3
作者 李焱 陈健 +2 位作者 李倩 徐朝伟 楼敏芳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7期46-50,共5页
目的探索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embolic stroke of undetermined source,ESUS)患者的主动脉斑块(aortic plaque,AP)发生、分布情况、危险因素及临床表现。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于金华市中心医院住院的222例ESUS患者,所有患者均行... 目的探索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embolic stroke of undetermined source,ESUS)患者的主动脉斑块(aortic plaque,AP)发生、分布情况、危险因素及临床表现。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于金华市中心医院住院的222例ESUS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胸部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检查,观察AP的发生分布情况及斑块特征。根据有无斑块及斑块特征将患者分为无斑块组(n=126)、AP组(n=71)和主动脉复杂斑块(aortic complex plaque,ACP)组(n=25)。分析AP的危险因素及三组患者的脑梗死临床表现差异。结果纳入222例ESUS患者,共检出259枚AP,42枚ACP,斑块分布以近端降主动脉最常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均是ESUS患者发生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糖尿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心脏瓣膜钙化均是ESUS患者发生AC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无斑块组患者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显著低于AP组(P<0.05),无斑块组和ACP组患者的入院时NIHSS评分、前循环脑梗死病灶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ESUS患者中AP的发生率较高,主要分布于近端降主动脉,ACP往往多发。年龄的增加、糖尿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及心脏瓣膜钙化与ACP形成独立相关。与无斑块的ESUS患者相比,有ACP的患者通常卒中症状更严重,其脑梗死病灶多分布在左侧大脑半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 主动脉斑块 主动脉 复杂斑块
下载PDF
近端升主动脉CT三维重建在胸骨下段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多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肖志斌 张雅娉 +5 位作者 郭建中 李殿坤 李莹莹 张婷婷 杨正汉 张永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3期311-315,共5页
目的使用近端升主动脉CT三维重建参数评估胸骨下段小切口完成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MIST-OPCAB)的近端吻合空间,完成多支病变的完全再血管化。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行MIST-O... 目的使用近端升主动脉CT三维重建参数评估胸骨下段小切口完成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MIST-OPCAB)的近端吻合空间,完成多支病变的完全再血管化。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行MIST-OPCAB的250例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使用术前胸部正侧位X线片和近端升主动脉CT三维重建的相关测量参数以及术前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术前评估,选择适合行胸骨下段小切口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研究对象分组:(1)小切口组(即A组),112例MIST-OPCAB手术患者;(2)常规切口组,138例常规切口OPCAB患者。常规切口组再分为B组(CT参数适合行小切口手术,其它条件不适合行小切口手术)和C组(CT参数不适合行小切口手术)。比较三组患者升主动脉CT三维重建参数,观察桥血管分布及手术结果。结果小切口组112例,常规切口组138例,小切口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大于常规切口组(66. 1±5. 5%vs. 63. 9±5. 8%,P <0. 05)。A组第2肋间胸骨平面至主动脉根部的距离明显大于C组[(32. 6±15. 8) mm和(26. 9±16. 5)mm,P <0. 05];小切口组1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旁路移植2~4支,平均(2. 8±0. 6)支;近端1个吻合口108例,2个吻合口4例。远端靶血管分别吻合至前降支(LAD) 112例、后降支(PDA) 91例、钝缘支(OM) 56例及中间支(IR) 20例,对角支(Dx) 35例。使用左侧乳内动脉(LIMA) 111例,桡动脉(RA) 89例,大隐静脉(SVG) 105例。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平均[19±22,(5,85)]h,重症监护室时间[60±20,(12,145)]h。结论升主动脉近端CT三维重建参数能够准确评估胸骨下段小切口完成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且远端靶血管血运重建临床效果满意。MIST与传统全程胸骨切口相比的优点是保存了部分胸廓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胸骨下段小切口 主动脉 CT三维重建 完全再血管化
下载PDF
Enclose Ⅱ主动脉近端吻合器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锐 顾承雄 +3 位作者 张兆光 杨俊峰 胡辉 李波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486-488,共3页
目的:总结600例Enclose Ⅱ主动脉近端吻合器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使用经验和体会。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全组病例600例,平均年龄(63.2±9.1)岁。肝素1mg/kg抗凝下,于升主动脉置入Enclose Ⅱ主动脉近端吻合器使... 目的:总结600例Enclose Ⅱ主动脉近端吻合器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使用经验和体会。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全组病例600例,平均年龄(63.2±9.1)岁。肝素1mg/kg抗凝下,于升主动脉置入Enclose Ⅱ主动脉近端吻合器使吻合器内膜和动脉壁之间形成无血环境,以6-0prolene缝线吻合大隐静脉于升主动脉上。结果:全组患者死亡2例,3例于术后恢复期下地活动后出现突发脑梗死,对症治疗恢复良好。5例因置入点出血行二次开胸止血术,其余患者均于术后7~14d痊愈出院。结论:Enclose Ⅱ主动脉近端吻合器,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明显降低术后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吻合器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搭桥术 冠状动脉疾病 心脏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主动脉近端吻合器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钱永祥 张晓膺 +2 位作者 蒋南青 狄冬梅 占向鸿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3-223,共1页
关键词 主动脉吻合器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功能 内环境 手术方法
下载PDF
升主动脉隔离装置在升主动脉近端钙化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宋士秋 张健群 +2 位作者 李温斌 谢进生 王圣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58-160,共3页
目的评价升主动脉近端隔离装置(Heartstring和Enclose近端吻合装置)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2月收治了150例合并升主动脉近端钙化的冠心病患者,其中男102例,女48例;年龄55~78岁,平... 目的评价升主动脉近端隔离装置(Heartstring和Enclose近端吻合装置)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2月收治了150例合并升主动脉近端钙化的冠心病患者,其中男102例,女48例;年龄55~78岁,平均年龄69岁。所有患者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升主动脉近端隔离装置,大隐静脉与升主动脉近端共完成251个吻合口,升主动脉近端吻合口1~3个/例,大隐静脉桥血管完成后应用流量仪进行流量测定。术后观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0.67%);二次开胸止血2例,其中1例为乳内动脉床渗血,1例为胸骨后出血;其余患者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为100~200 ml。所有患者均于术后24~48 h内顺利拔除气管内插管;术后均未出现明确的昏迷、肢体偏瘫、语言障碍及运动不协调等神经系统并发症;大隐静脉桥血流量为28.5~70.1 L/min(53.7±23.9 L/min)。术后随访145例,随访率97.32%,随访时间3个月~1年;4例失访。随访期间患者未发生迟发性脑出血或脑梗死等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在OPCAB术中应用Heartstring和Enclose升主动脉近端隔离装置,安全、有效,能有效地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隔离装置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神经系统并发症
下载PDF
Enclose Ⅱ主动脉近端吻合装置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圣 程兆云 +4 位作者 赵子牛 权晓强 魏宇 赵亮 杨雷一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5期628-631,共4页
目的总结应用EncloseⅡ主动脉近端吻合装置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治疗合并升主动脉钙化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处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 目的总结应用EncloseⅡ主动脉近端吻合装置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治疗合并升主动脉钙化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处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合并升主动脉钙化的冠心病患者260例,所有患者在OPCAB术中升主动脉近端吻合时均采用EncloseⅡ主动脉近端吻合装置;其中男166例,女94例;年龄65.8(42~78)岁。大隐静脉与升主动脉近端共完成246个吻合口,右乳内动脉与升主动脉近端共完成30个吻合口,桡动脉与升主动脉近端共完成24个吻合口,升主动脉近端吻合口1~3个/例。术后观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检查桥血管通畅情况。结果 26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围术期死亡5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低心排血量综合征3例(死亡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4例(死亡2例),呼吸功能衰竭并死亡1例,二次开胸止血2例,心房纤颤2例,切口感染1例;无1例吻合口漏血,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随访248例(随访率97.2%),随访3个月~1年,失访7例,随访期间者无1例患心绞痛再发,无1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发生,未出现脑卒中、失语、意识障碍等精神神经系统并发症。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检查桥血管均通畅。结论对合并升主动脉钙化的冠心病患者,在OPCAB术中应用EncloseⅡ主动脉近端吻合装置,可有效地减少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较好的近期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钙化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主动脉吻合装置
下载PDF
冠状动脉搭桥术中Symmetry主动脉近端吻合器的实验研究
9
作者 曹彬 骆璇 +2 位作者 史敏科 王喆妍 王东进 《中国医药指南》 2009年第8期5-7,共3页
目的利用Symmetry主动脉近端吻合器进行静脉移植物与升主动脉吻合的动物实验,评价其吻合时间、吻合口血流量和通畅率,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犬作为实验对象,取自体股静脉作为移植血管,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完成主动脉至冠... 目的利用Symmetry主动脉近端吻合器进行静脉移植物与升主动脉吻合的动物实验,评价其吻合时间、吻合口血流量和通畅率,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犬作为实验对象,取自体股静脉作为移植血管,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完成主动脉至冠状动脉的冠状动脉旁路手术(OPCABG)。以Symmetry主动脉近端吻合器完成的近端吻合口作为实验组(N=10),以5~0Prolene缝线手工缝合的近端吻合口作为对照组(N=10)。测量、比较两组的吻合时间;术中应用多谱勒血流量仪测量吻合口的血流量;静脉内注射新福林提高血压,观察不同压力下吻合口的渗漏。结果实验组吻合时间为98.30士9.63s,对照组为200.50士7.54s,P<O.01。实验组吻合口的血流量平均为12.07士0.60ml/min,对照组为11.96士0.80ml/min,P>0.05。实验组所能承受的最大血压平均为180士7.0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160士8.0mmHg,P<O.01。结论Symmetry主动脉近端吻合器是一种简易、有效、快速和可靠的冠状动脉近端吻合装置。可避免钳夹主动脉,减少神经系统并发症,并在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搭桥术 Symmetry主动脉吻合器 动物实验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主动脉近端吻合器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桂林 屈正 +3 位作者 刘晓峥 韩辉 李延培 王彦辉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2年第8期602-604,共3页
目的评价主动脉近端吻合器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4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静脉桥近端吻合口摒弃传统侧壁钳钳夹下吻合的方法,应用主动脉近端吻合器完成... 目的评价主动脉近端吻合器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4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静脉桥近端吻合口摒弃传统侧壁钳钳夹下吻合的方法,应用主动脉近端吻合器完成。结果全组病例无死亡,无围术期心肌梗死,无围术期脑出血、脑梗塞等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后开胸止血1例,迟发性心包填塞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上消化道大出血1例,均痊愈。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主动脉近端吻合器,操作简单、安全,可降低术后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吻合器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大隐静脉
下载PDF
不停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使用Enclose Ⅱ近端吻合器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2
11
作者 韩盖宇 张燕 闵飞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1期100-101,共2页
目的总结55例EncloseⅡ主动脉近端吻合器取代侧壁钳,在不停搏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ting,CABG)中的应用护理。方法自2013年5月至2015年3月,55例非体外循环下CABG使用EncloseⅡ主动脉近端吻合器。护士在... 目的总结55例EncloseⅡ主动脉近端吻合器取代侧壁钳,在不停搏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ting,CABG)中的应用护理。方法自2013年5月至2015年3月,55例非体外循环下CABG使用EncloseⅡ主动脉近端吻合器。护士在术前做好准备,做好麻醉期间护理和术中温度护理,手术期间密切配合手术医生。结果巡回及洗手护士熟练掌握EncloseⅡ装置的使用方法与步骤,成功完成所有使用EncloseⅡ主动脉近端吻合器装置的手术配合,没有患者发生吻合口渗漏,无1例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熟悉EncloseⅡ主动脉近端吻合器使用方法及步骤,备齐CABG所需器械、缝线,密切配合手术医生,简便医生实施近端吻合,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患者出现脑部并发症,提高手术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吻合器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护理配合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所示升主动脉扩张的解剖与主动脉瓣形态和功能的相关性
12
作者 Della Corte A. Romano G. +1 位作者 Tizzano F. 郭俊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 2007年第4期33-34,共2页
背景:近心端主动脉扩张的不同解剖形态以及主动脉瓣疾病可通过超声心动图来区分。解剖上的差异反映出不同的发病机制且需要不同的治疗手段。本研究旨在评估各种解剖形态的临床特征,尤其关注解剖形态与瓣膜形态和功能的关系。
关键词 解剖形态 超声心动图 主动脉扩张 主动脉 发病机制 三叶式 扩张程度 主动脉根部 主动脉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2种近端吻合方式的临床对照研究
13
作者 陈振航 沈金强 +9 位作者 贾昊 邵孟平 季强 刘琛 潘荪 赖颢 孙勇新 魏来 丁文军 王春生 《中国临床医学》 2021年第5期823-827,共5页
目的:探讨Heartsting近端吻合装置和部分阻断法这2种近端吻合方式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58例患者的临床... 目的:探讨Heartsting近端吻合装置和部分阻断法这2种近端吻合方式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20例,女性38例,平均年龄(68.6±8.2)岁。根据近端吻合方式分为Heartstring近端吻合装置组(HS组,n=86)和部分阻断组(PC组,n=172)。结果:术后死亡2例(0.78%),HS组与PC组各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脑卒中7例(2.13%),HS组1例,PC组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eartstring近端吻合装置可减少主动脉操作,对于高危患者应用此装置可获得良好的近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吻合装置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下载PDF
Enclose无阻断近端吻合系统在老年患者OPCAB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盛宇 赵铁夫 +2 位作者 刘东 毛玉琦 陈卫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1年第6期426-428,共3页
目的 应用主动脉近端吻合器(Enclose)对比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后脑保护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心脏外科单一手术组行OPCAB手术应用Enclose主动脉近端吻合器的150例65岁以上老年患者作为试验组;同期... 目的 应用主动脉近端吻合器(Enclose)对比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后脑保护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心脏外科单一手术组行OPCAB手术应用Enclose主动脉近端吻合器的150例65岁以上老年患者作为试验组;同期相同手术应用侧壁钳钳夹主动脉侧壁手术的200例65岁以上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脑保护的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脑梗塞发生率、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生率、死亡率和呼吸机使用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Enclose无阻断近端吻合系统为升主动脉存在钙化和斑块者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手术机会.使用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近期随访较满意,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冠状动脉疾病 脑保护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主动脉吻合器
下载PDF
在OPCAB术中应用Enclose Ⅱ近端吻合装置的护理配合
15
作者 武喜红 赵红霞 祝永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第5期447-448,共2页
目的探讨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中应用EncloseⅡ主动脉近端吻合装置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对9例合并升主动脉钙化的冠心病患者施行的OPCAB术,术中在行静... 目的探讨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中应用EncloseⅡ主动脉近端吻合装置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对9例合并升主动脉钙化的冠心病患者施行的OPCAB术,术中在行静脉桥与升主动脉近端吻合时采用EncloseⅡ主动脉近端吻合装置;总结其护理配合方法,术后观察患者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围术期死亡病例,无1例吻合口漏血,术后患者顺利清醒,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合并升主动脉钙化的冠心病患者,在OPCAB术中应用EncloseⅡ主动脉近端吻合装置,予正确有效的护理配合,可有效地减少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钙化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主动脉吻合装置 护理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Enclose主动脉近端吻合器的750例临床分析
16
作者 万里飞 张喆 +2 位作者 赵鸿 崔仲奇 万峰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15期141-143,共3页
目的评价Enclose主动脉近端吻合器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住院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1 mg/kg肝素钠抗凝下,应用Enclose主动脉... 目的评价Enclose主动脉近端吻合器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住院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1 mg/kg肝素钠抗凝下,应用Enclose主动脉近端吻合器实现吻合器内膜和动脉壁之间形成无血环境,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750例患者均未出现Enclose主动脉近端吻合器方面并发症,有2例患者在手术结束后突发室颤,1例于术后恢复期突发脑梗栓塞,上消化道大出血1例,经过对症治疗后预后较好,其余患者恢复均较好,痊愈出院,无手术死亡,围手术期和术后无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发生。结论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Enclose主动脉近端吻合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疾病 治疗结果 主动脉吻合器
原文传递
Heartstring无阻断近端吻合系统在OPCAB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锐 顾承雄 +3 位作者 陈长城 杨俊峰 胡晖 张兆光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47-347,共1页
关键词 主动脉吻合器 神经系统并发症 OPCAB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HE 冠脉搭桥术 主动脉斑块 阻断
原文传递
室间隔缺损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晓彦 金伟东 +3 位作者 周达新 黄国倩 张峰 葛均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9-191,F0004,共4页
目的:通过外科方法建立膜部/干下室间隔缺损(VSD)的动物模型。方法:6只成年草狗在全麻和气管插管下,左侧垫高45度卧位,经右侧第四肋间进胸,在胸腔内心超大血管短轴定位后,用改良的打孔器进行穿刺,经心超检查证实和测定最大分流速度和压... 目的:通过外科方法建立膜部/干下室间隔缺损(VSD)的动物模型。方法:6只成年草狗在全麻和气管插管下,左侧垫高45度卧位,经右侧第四肋间进胸,在胸腔内心超大血管短轴定位后,用改良的打孔器进行穿刺,经心超检查证实和测定最大分流速度和压力。结果:3只狗建模成功,2只建立了膜部室缺的模型,1只为干下室缺,超声心动图示室间隔缺损直径1.8~3.6mm,最大分流速度1.8~4.0m/s,跨室缺压差为42~51mmHg,肺动脉压力为25~29mmHg。结论:采用改良的主动脉大隐静脉近端吻合器打孔器在心超定位后用外科手术方法成功建立狗膜部/干下VSD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动物模型 主动脉大隐静脉吻合器打孔器
下载PDF
心室间隔膜部及嵴内型缺损动物模型的建立(英文)
19
作者 周达新 管丽华 +4 位作者 王晓彦 王宜青 黄国倩 葛均波 诸骏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757-1760,共4页
背景:膜部和嵴内型室间隔缺损周围结构比较复杂,进行封堵治疗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确定最佳干预方法需要建立相应的动物模型。目的:在超声心动图定位下建立室间隔膜部及嵴内型缺损动物模型。设计:动物造模实验。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 背景:膜部和嵴内型室间隔缺损周围结构比较复杂,进行封堵治疗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确定最佳干预方法需要建立相应的动物模型。目的:在超声心动图定位下建立室间隔膜部及嵴内型缺损动物模型。设计:动物造模实验。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材料:选用健康成年草狗6只,雌雄不拘,从上海市实验动物中心购置。实验用主动脉-大隐静脉近端吻合器-打孔器为美国St.Jude公司产品,并对其进行改良即将其头部的塑料外壳成分削平、薄,也可把塑料外壳削短,使通过荷包进右室穿刺室间隔时阻力减少。Philips Sonos 5500多功能超声诊断仪由美国菲利普公司生产,经胸超声探头频率为2.5~3.5MHz。方法:实验于2006-04/07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中心实验室完成(生物级别:BSL2级)。将6只草狗麻醉后,取卧位,在超声心动图定位下,使用主动脉-大隐静脉近端吻合器-打孔器对室间隔穿刺,制备室间隔缺损。实验中动物处置符合复旦大学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要求。主要观察指标:术后1周行超声诊断仪检查室间隔缺损位置、最大分流速度,跨室间隔缺损处压差,肺动脉压力。结果:成活的3只草狗成功建立了室间隔缺损模型并进入结果分析。采用超声诊断仪于术后1周测得2只为嵴内型室间隔缺损,1只为膜部室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直径1.8~3.6mm。测得室间隔缺损处最大分流速度为1.8~4.0m/s;跨室间隔缺损处压差42~51mmHg;肺动脉收缩压23~29mmHg。结论:在超声心动图定位下采用改良的主动脉-大隐静脉近端打孔器对室间隔穿刺可成功建立嵴内型/膜部室间隔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大隐静脉吻合器-打孔器 室间隔缺损 动物模型 医学工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