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交替多层PC/PMMA光学薄膜的制备
被引量:
4
1
作者
黄亮
杨卫民
+2 位作者
焦志伟
石美浓
丁玉梅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6-10,共5页
利用自制的微纳层叠共挤设备制备了交替多层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光学薄膜并进行薄膜双向拉伸试验,对其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微层共挤设备初步制备的交替多层PC/PMMA薄膜在可见光区域的平均可透过率高达75%以上,近红外...
利用自制的微纳层叠共挤设备制备了交替多层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光学薄膜并进行薄膜双向拉伸试验,对其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微层共挤设备初步制备的交替多层PC/PMMA薄膜在可见光区域的平均可透过率高达75%以上,近红外区域的最大反射率达到19.5%,比单一材料的薄膜有了大幅度提高。总体而言,在薄膜厚度40~90μm范围内,不同厚度的交替多层薄膜的可见光区域的透过率在80%以上,近红外区域的反射率随薄膜厚度的变化略有差异。在薄膜厚度为50μm左右时,综合光学性能最好,在近红外区域的平均反射率在23%以上,最大反射率达到31.66%,平均可见光透过率在75%以上。光学薄膜可满足对太阳光的隔热及内部采光的需求,降低能耗,用于建筑、汽车等玻璃贴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层共挤
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光学薄膜
近红外区域
光学性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聚合物交替多层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近红外高反膜的设计
被引量:
4
2
作者
黄亮
杨卫民
+2 位作者
林承友
焦志伟
石美浓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88-194,共7页
提出了一种能够实现近红外区域(780~1100nm)高反射的聚合物交替多层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周期性光学薄膜的设计方案,验证了利用微纳层叠共挤设备制备特殊多层光学膜结构的可行性。利用遗传算法搜索出4个周期的最优布拉...
提出了一种能够实现近红外区域(780~1100nm)高反射的聚合物交替多层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周期性光学薄膜的设计方案,验证了利用微纳层叠共挤设备制备特殊多层光学膜结构的可行性。利用遗传算法搜索出4个周期的最优布拉格中心波长,得出了最优膜的总厚度。仿真了4个周期叠加多层膜的光谱特性,讨论了入射角及厚度误差对多层膜近红外区域总反射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提方案满足对太阳光的隔热及内部智能采光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
近红外区域
高反射
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微层共挤
遗传算法
原文传递
硅罗丹明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姚永康
唐俊马
+3 位作者
杨琴
傅杨
彭以元
郭志前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45-852,共8页
近年来,罗丹明染料因其良好的荧光性能,在化学和生物化学领域倍受关注。但罗丹明染料的荧光波长通常都小于600 nm,具有较强的生物背景荧光的干扰,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在生物成像等领域的实际应用。将罗丹明母核的氧原子替换为硅原子,所...
近年来,罗丹明染料因其良好的荧光性能,在化学和生物化学领域倍受关注。但罗丹明染料的荧光波长通常都小于600 nm,具有较强的生物背景荧光的干扰,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在生物成像等领域的实际应用。将罗丹明母核的氧原子替换为硅原子,所发展的硅罗丹明不仅具备传统罗丹明荧光染料的优点,还可将荧光波长红移至近红外波段,很好地解决了罗丹明荧光波长较短的问题。本文主要综述了硅罗丹明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重点聚焦该荧光团波长红移原理、荧光波长和荧光量子产率的调控,以及硅罗丹明探针的设计机理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罗丹明
荧光
探针
近红外区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交替多层PC/PMMA光学薄膜的制备
被引量:
4
1
作者
黄亮
杨卫民
焦志伟
石美浓
丁玉梅
机构
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出处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6-10,共5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B0302000)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62033)
文摘
利用自制的微纳层叠共挤设备制备了交替多层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光学薄膜并进行薄膜双向拉伸试验,对其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微层共挤设备初步制备的交替多层PC/PMMA薄膜在可见光区域的平均可透过率高达75%以上,近红外区域的最大反射率达到19.5%,比单一材料的薄膜有了大幅度提高。总体而言,在薄膜厚度40~90μm范围内,不同厚度的交替多层薄膜的可见光区域的透过率在80%以上,近红外区域的反射率随薄膜厚度的变化略有差异。在薄膜厚度为50μm左右时,综合光学性能最好,在近红外区域的平均反射率在23%以上,最大反射率达到31.66%,平均可见光透过率在75%以上。光学薄膜可满足对太阳光的隔热及内部采光的需求,降低能耗,用于建筑、汽车等玻璃贴膜。
关键词
微层共挤
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光学薄膜
近红外区域
光学性能
Keywords
micro-nano multilayer co-extrusion
polycarbonate/polymethyl methacrylate
optical film
near-infrared region
optical property
分类号
TQ325.7 [化学工程—合成树脂塑料工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聚合物交替多层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近红外高反膜的设计
被引量:
4
2
作者
黄亮
杨卫民
林承友
焦志伟
石美浓
机构
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北京化工大学理学院
出处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88-194,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B0302000)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2162033)
文摘
提出了一种能够实现近红外区域(780~1100nm)高反射的聚合物交替多层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周期性光学薄膜的设计方案,验证了利用微纳层叠共挤设备制备特殊多层光学膜结构的可行性。利用遗传算法搜索出4个周期的最优布拉格中心波长,得出了最优膜的总厚度。仿真了4个周期叠加多层膜的光谱特性,讨论了入射角及厚度误差对多层膜近红外区域总反射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提方案满足对太阳光的隔热及内部智能采光的需求。
关键词
薄膜
近红外区域
高反射
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微层共挤
遗传算法
Keywords
thin films
near-infrared region
high reflectivity
polycarbonate/polymethyl methacrylate
micro-nano multilayer co-extrusion
genetic algorithm
分类号
TB383.2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硅罗丹明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姚永康
唐俊马
杨琴
傅杨
彭以元
郭志前
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功能有机小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华东理工大学精细化工研究所
出处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45-852,共8页
文摘
近年来,罗丹明染料因其良好的荧光性能,在化学和生物化学领域倍受关注。但罗丹明染料的荧光波长通常都小于600 nm,具有较强的生物背景荧光的干扰,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在生物成像等领域的实际应用。将罗丹明母核的氧原子替换为硅原子,所发展的硅罗丹明不仅具备传统罗丹明荧光染料的优点,还可将荧光波长红移至近红外波段,很好地解决了罗丹明荧光波长较短的问题。本文主要综述了硅罗丹明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重点聚焦该荧光团波长红移原理、荧光波长和荧光量子产率的调控,以及硅罗丹明探针的设计机理与应用。
关键词
硅罗丹明
荧光
探针
近红外区域
Keywords
Si-rhodamine
fluorescence
probe
NIR region
分类号
TQ533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交替多层PC/PMMA光学薄膜的制备
黄亮
杨卫民
焦志伟
石美浓
丁玉梅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聚合物交替多层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近红外高反膜的设计
黄亮
杨卫民
林承友
焦志伟
石美浓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
4
原文传递
3
硅罗丹明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
姚永康
唐俊马
杨琴
傅杨
彭以元
郭志前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