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VK空穴传输层对Ndq_3近红外发光二极管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陈义鹏 辛传祯 +5 位作者 罗程远 王丽师 葛林 张晓松 徐建萍 李岚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88-893,共6页
以PEDOT∶PSS作为空穴注入层,聚合物PVK作为空穴传输层,制备了结构为ITO/PEDOT∶PSS/PVK/8-羟基喹啉钕(Ndq3)/Al的近红外OLED,研究了PVK与PEDOT∶PSS功能层对器件I-V特性和EL光谱的影响。结果显示,在EL光谱中的905,1 064,1 340 nm处均... 以PEDOT∶PSS作为空穴注入层,聚合物PVK作为空穴传输层,制备了结构为ITO/PEDOT∶PSS/PVK/8-羟基喹啉钕(Ndq3)/Al的近红外OLED,研究了PVK与PEDOT∶PSS功能层对器件I-V特性和EL光谱的影响。结果显示,在EL光谱中的905,1 064,1 340 nm处均观察到了荧光发射,分别对应于Nd3+的4F3/2→4I9/2、4F3/2→4I11/2和4F3/2→4I13/2能级跃迁。与参考器件对比分析认为,PEDOT∶PSS高的导电性降低了器件的串联电阻,增大了器件的工作电流;PVK与PEDOT∶PSS共同降低了空穴的注入势垒,实现了Ndq3发光层区域的载流子的注入平衡并改善了器件的发射强度。此外,PVK有效降低了ITO电极表面粗糙度,也是器件性能提高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发光二极管 空穴注入层 空穴传输层 8-羟基喹啉钕
下载PDF
用纳米晶体制作近红外有机发光二极管
2
作者 高国龙 《红外》 CAS 2003年第6期14-14,共1页
以色列Technion-Israel理工学院及Hebrew大学的一个联合研究小组通过在半导体聚合物中引入基于InAs的纳米晶体,研制出了一种可产生lμm~3μm可调谐辐射的有机发光二极管。
关键词 纳米晶体 制作技术 近红外有机发光二极管 可调谐辐射
下载PDF
近红外塑料发光二极管研究新进展
3
《东北电力技术》 2002年第7期52-52,共1页
以色列科学家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在近红外塑料发光二极管领域取得了新的进展。塑料发光二级管在光纤通信领域的应用前景因此变得光明起来。以聚合物材料为基础的塑料发光二级管,因为成本低、柔韧性好、易于加工等优... 以色列科学家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在近红外塑料发光二极管领域取得了新的进展。塑料发光二级管在光纤通信领域的应用前景因此变得光明起来。以聚合物材料为基础的塑料发光二级管,因为成本低、柔韧性好、易于加工等优点,近年来受到人们关注。目前,可以发出可见光的塑料发光二极管已经在平板显示器等产品中得到应用。但光纤通信业所期望的可在近红外波段工作的塑料发光二极管研究,却一直停滞不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塑料发光二极管 纳米晶体 聚合物材料
下载PDF
Cr^(3+)、Yb^(3+)共掺杂LaSc_(3)(BO_(3))_(4)近红外荧光粉的发光与器件性能 被引量:11
4
作者 邬金闽 黄得财 +2 位作者 梁思思 徐寿亮 朱浩淼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93-803,共11页
荧光粉转换型宽带发射近红外LED在食品检测、生物医药、安防监控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工作介绍了一种具有宽带近红外发射的LaSc_(3)(BO_(3))_(4)∶Cr^(3+)(LSB∶Cr^(3+))荧光粉,在460 nm蓝光激发下,其发射覆盖650~1200 nm范围,... 荧光粉转换型宽带发射近红外LED在食品检测、生物医药、安防监控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工作介绍了一种具有宽带近红外发射的LaSc_(3)(BO_(3))_(4)∶Cr^(3+)(LSB∶Cr^(3+))荧光粉,在460 nm蓝光激发下,其发射覆盖650~1200 nm范围,半高宽达到170 nm。在此基础上,通过Yb 3+共掺,有效提升了其发光性能,其中发射峰半高宽拓宽到223 nm,最高发光量子产率由14%提升至35%,发光热稳定性也得到显著提高。基于荧光粉的发光量子产率、荧光寿命和发光热稳定性等数据分析,发现Yb^(3+)共掺杂对材料发光热稳定性的改善主要源于Cr^(3+)与Yb^(3+)之间的高效能量传递,并且Yb^(3+)在基质材料中表现出更好的热稳定性。最后,将LSB∶Cr^(3+),Yb^(3+)荧光粉与蓝光LED芯片结合,制备成近红外LED器件,在60 mA驱动电流下,近红外输出功率达16 mW。以上结果表明,LSB∶Cr^(3+),Yb^(3+)荧光粉是一种潜在的近红外LED用发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荧光粉 Cr^(3+)/Yb^(3+)共掺杂 能量传递 近红外荧光粉转换发光二极管
下载PDF
红外对管检测装置 被引量:8
5
作者 吴正光 《广州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年第1期79-83,共5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在工厂装配线上对成批的近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和光电二极管进行筛选的工艺。
关键词 红外对管 检测装置 筛选 特性下限值 近红外发光二极管 近红光电二极管
下载PDF
Zn^(2+)共掺提高Cr^(3+)掺杂钙铌镓石榴石热稳定性 被引量:1
6
作者 楼哲 何坤 +3 位作者 梁思思 刘乐 吴会杰 朱浩淼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2-942,共11页
近红外荧光粉转换发光二极管(pc-LEDs)具有体积小、效率高等优点,在无损检测和生物成像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本研究通过高温固相法成功合成了Ca_(3)Nb_(1.6875)Ga_(3.1875)O_(12):Cr^(3+)(CNGG:Cr^(3+))荧光粉,在460 nm蓝光激发下,... 近红外荧光粉转换发光二极管(pc-LEDs)具有体积小、效率高等优点,在无损检测和生物成像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本研究通过高温固相法成功合成了Ca_(3)Nb_(1.6875)Ga_(3.1875)O_(12):Cr^(3+)(CNGG:Cr^(3+))荧光粉,在460 nm蓝光激发下,可以产生650~1000 nm宽带近红外发射,峰值波长为770 nm。对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光谱数据进行了系统分析,计算了Cr^(3+)在CNGG基质中的晶体场强度等参数。通过引入Zn^(2+),显著提高了荧光粉的发光热稳定性,并分析了可能的原因。将CNGG∶Cr^(3+)荧光粉与460 nm蓝光芯片结合,封装成近红外pc-LED,并展示了其在夜视和血管成像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荧光粉 宽带发射 近红外荧光粉转换发光二极管
下载PDF
基于DSP的驾驶员疲劳检测系统 被引量:5
7
作者 宋立新 于伏亮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19-522,550,共5页
为了能够有效地、实时地对驾驶员进行疲劳检测,构建了以ICETEK-DM6437-B模块为核心、以近红外发光二极管为光源和以电荷耦合器摄像头为图像采集设备的驾驶员疲劳检测系统。提出了以人脸区域定位为检测主体的、在PER-CLOS方法原理基础上... 为了能够有效地、实时地对驾驶员进行疲劳检测,构建了以ICETEK-DM6437-B模块为核心、以近红外发光二极管为光源和以电荷耦合器摄像头为图像采集设备的驾驶员疲劳检测系统。提出了以人脸区域定位为检测主体的、在PER-CLOS方法原理基础上改进的PER-NOFACE方法结合多种简单高效的图像处理算法的疲劳检测方案,可有效地检测出驾驶员的疲劳状态。为了保证系统检测的实时性,在DM6437达芬奇处理器上对疲劳检测算法进行了代码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较为准确地、实时地对驾驶员进行疲劳状态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检测 达芬奇处理器 近红外发光二极管 疲劳检测方案 代码优化
下载PDF
车辆夜间驾驶辅助系统设计 被引量:1
8
作者 金娜 刘卫国 +1 位作者 蔡长龙 徐均琪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519-522,共4页
本文针对车辆夜间驾驶过程中视线盲区或者会车过程中车灯对驾驶者的干扰所造成的安全隐患,提出一种近红外多波长自动切换车辆夜间驾驶辅助系统的设计方法.所设计的系统包括可变波长近红外照明系统、超焦距红外成像光学系统、波长自动转... 本文针对车辆夜间驾驶过程中视线盲区或者会车过程中车灯对驾驶者的干扰所造成的安全隐患,提出一种近红外多波长自动切换车辆夜间驾驶辅助系统的设计方法.所设计的系统包括可变波长近红外照明系统、超焦距红外成像光学系统、波长自动转换系统、红外成像及信号处理系统、车辆电子控制单元(ECU)连接系统以及投影或屏幕显示与目标提示系统等.该系统利用辅助近红外光源提高道路的红外照明条件,并通过多个近红外照明和成像波长的自动切换实现近红外清晰成像,避免相对行驶车辆会车时光线的相互干扰,提高车辆驾驶的安全性.针对系统主要要求,设计了中心波长850 nm,峰值透过率高于90%,带宽小于20 nm的带通滤光片;确定了满足180 m照明距离所需要的发光二极管的总功率为30 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驾驶辅助系统 近红外成像 近红外带通滤光片 近红外发光二极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