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红外荧光显影技术在口腔癌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毛煌兴 龙瀛 +2 位作者 盛小伍 周晓 周波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6-321,共6页
目前,口腔癌的初步筛查多依赖于临床医生的经验,而术中原发灶切缘的确定多以体格检查及术前影像学检查为参考,缺乏术中实时且客观的评估方法。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作为一种安全且无污染的有机荧光染料,可结合近红外荧光显... 目前,口腔癌的初步筛查多依赖于临床医生的经验,而术中原发灶切缘的确定多以体格检查及术前影像学检查为参考,缺乏术中实时且客观的评估方法。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作为一种安全且无污染的有机荧光染料,可结合近红外荧光显影技术应用于早期口腔癌的筛查、肿瘤切缘的确定、前哨淋巴结的活体组织检查、颈部淋巴结的清扫以及靶向化学药物治疗等多方面。近红外荧光显影技术未来或许会成为口腔癌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中关键的一环,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荧光显影技术 口腔癌 吲哚菁绿
下载PDF
近红外荧光显影技术在胆道外科中的应用
2
作者 汪聪 吴硕东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1672-1675,共4页
目的了解近红外荧光显影技术在胆道外科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为提高胆道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提供保障。方法复习近年来关于近红外荧光显影技术在胆道外科中应用研究的相关文献并加以综述。结果近红外荧光显影技术已经在胆管良恶性疾... 目的了解近红外荧光显影技术在胆道外科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为提高胆道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提供保障。方法复习近年来关于近红外荧光显影技术在胆道外科中应用研究的相关文献并加以综述。结果近红外荧光显影技术已经在胆管良恶性疾病的手术治疗中得到初步应用,在胆管造影方面展现了其特殊的价值,可有效避免术中副损伤、缩短手术时间、降低中转开腹率、评估胆管血流及提高手术安全性。结论近红外荧光显影技术在胆道外科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着未来近红外第二窗荧光显影及新型特异性荧光靶向分子的应用,此技术会在胆道外科中凸显其更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外科 近红外荧光显影 胆道造影
原文传递
由自组装构筑蛋白酶响应性近红外/磁共振双显影微球 被引量:2
3
作者 郭和泽 宋晟 +2 位作者 戴婷婷 李圣利 窦红静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27-1140,共14页
由分子侧链上修饰近红外荧光分子的聚赖氨酸及表面聚丙烯酸修饰的磁共振显影磁性纳米颗粒为组装单元,采用自组装法构筑了在近红外、磁共振双重显影中均具有蛋白酶响应性的纳米尺度自组装微球.微球形成的组装驱动力为聚赖氨酸侧链氨基与... 由分子侧链上修饰近红外荧光分子的聚赖氨酸及表面聚丙烯酸修饰的磁共振显影磁性纳米颗粒为组装单元,采用自组装法构筑了在近红外、磁共振双重显影中均具有蛋白酶响应性的纳米尺度自组装微球.微球形成的组装驱动力为聚赖氨酸侧链氨基与磁性纳米颗粒表面羧基在水相中的静电相互作用,两类组装前驱体在静电力作用下组装为纳米尺度团聚体,再通过戊二醛对氨基的适度交联来构筑胰蛋白酶响应的双显影复合微球.该复合微球处于自组装聚集状态时,微球内近红外荧光分子间的距离减小从而发生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导致荧光分子的自淬灭;而在胰蛋白酶活化后的解组装状态,微球内聚赖氨酸重复单元间的酰胺键被胰蛋白酶切断,荧光分子间距扩大,共振能量转移现象消失,从而导致复合微球在胰蛋白酶存在下释放荧光,荧光释放强度/淬灭强度的比值最高可达18.此外,自组装微球的磁共振显影同样具有胰蛋白酶敏感性,这与组装—解组装过程导致微球内磁性纳米颗粒的局部浓度及聚集状态发生变化有关.细胞和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复合微球呈现低细胞毒性,并可特异性地对胰蛋白酶阳性的细胞和组织进行近红外/磁共振双显影,在胰蛋白酶的生物影像学检测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赖氨酸 蛋白酶响应性 磁性纳米颗粒 自组装 近红外荧光/磁共振双显影
原文传递
腹腔镜吲哚菁绿荧光显影指引淋巴结切除用于早期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朱瑜苑 谢咏 +9 位作者 徐冰南 陈扬平 徐礼江 李伟枫 杨翠英 张晓露 陈佳 林铁成 郎景和 王刚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53-1158,共6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吲哚菁绿荧光显影技术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状态的预测价值,及其用于指引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分期手术中淋巴结切除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妇科行腹腔镜全面... 目的探讨腹腔镜吲哚菁绿荧光显影技术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状态的预测价值,及其用于指引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分期手术中淋巴结切除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妇科行腹腔镜全面分期手术的临床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37例,手术开始前于宫颈注射吲哚菁绿,国产欧谱曼迪荧光腹腔镜系统(opto-cam2100)采集淋巴显影图后系统性切除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达左肾静脉水平,术后将显影和非显影淋巴结分别标示送检。以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荧光显影对于淋巴结转移状态的预测价值,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显影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37例患者中显影成功34例,显影率为91.9%。其中仅盆腔淋巴结显影22例,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均显影11例,仅腹主动脉旁区域显影者1例,盆腔及腹主动脉旁区域显影率分别为89.2%(33/37)和32.4%(12/3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注射经验(≤10例vs.>10例)为显影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P=0.041,95%CI 1.082~59.135),而体重指数、肌层浸润深度、肿瘤分化程度、患者年龄等对显影效果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4例显影病例中,根据显影淋巴结肿瘤转移状态预测患者淋巴结转移状态的灵敏度为85.7%,假阴性率为14.3%,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为96.4%、97.1%。28例多区域显影者中,根据显影淋巴结肿瘤转移状态预测患者淋巴结转移状态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均为100%,假阴性率为0。结论吲哚菁绿荧光显影在临床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和可行的。显影淋巴结对于患者腹膜后淋巴结是否存在肿瘤转移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吲哚菁绿荧光显影指引下选择性淋巴结切除在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分期手术中的价值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吲哚菁绿 近红外荧光显影 腹腔镜 淋巴结切除 分期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