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填料近表层分布对红外隐身涂层发射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周玉雪 任培旗 +1 位作者 张文杰 刘林华 《节能技术》 CAS 2023年第2期99-104,129,共7页
为研究红外隐身涂层中填料颗粒近表层非均匀分布对其发射率的影响,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计算了单个圆片状填料颗粒在近表层分布时的吸收和散射特性参数,并代入由颗粒掺杂层和粘结剂层组成的双层辐射传输模型,采用Kubelka-Munk理论求解... 为研究红外隐身涂层中填料颗粒近表层非均匀分布对其发射率的影响,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计算了单个圆片状填料颗粒在近表层分布时的吸收和散射特性参数,并代入由颗粒掺杂层和粘结剂层组成的双层辐射传输模型,采用Kubelka-Munk理论求解了涂层的表观光谱发射率,研究了填料颗粒近表层聚集程度、体积分数、几何尺寸对发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填料颗粒近表层聚集时涂层发射率低于均匀分布的情形,减小填料颗粒厚度和掺杂层厚度、提高填料掺杂体积分数和数密度可有效降低涂层的红外发射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隐身涂层 发射率 近表层分布 FDTD KUBELKA-MUNK理论
下载PDF
花岗岩近表层^(134)Cs活度直接测量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春江 倪世伟 +1 位作者 马如维 陈式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44-47,共4页
核素在岩石裂隙中迁移时,一方面随裂隙水对流弥散,另一方面吸附在岩石裂隙表面并向岩石中扩散。因此,除了测量裂隙出口端流出液浓度外,还需测定裂隙近表层的放射性活度分布。文章描述了岩石裂隙近表层134Cs活度直接测量装置和... 核素在岩石裂隙中迁移时,一方面随裂隙水对流弥散,另一方面吸附在岩石裂隙表面并向岩石中扩散。因此,除了测量裂隙出口端流出液浓度外,还需测定裂隙近表层的放射性活度分布。文章描述了岩石裂隙近表层134Cs活度直接测量装置和测量方法,并给出134Cs在花岗岩裂隙近表层活度分布测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裂隙 近表层 高放废物 铯134 贮存 放射性
下载PDF
海洋近表层流和上层温盐对1215号台风“天秤”的响应 被引量:4
3
作者 杨龙奇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22,共10页
本研究采用漂流浮标数据、多种卫星数据及全球高分辨率的温盐剖面数据,探讨海洋近表层流和上层温盐对1215号台风"天秤"的响应。在距离强台风"天秤"中心的50km处测到了2.3m·s^-1的近表层流速,但在其他类似情况下测到的流速却不... 本研究采用漂流浮标数据、多种卫星数据及全球高分辨率的温盐剖面数据,探讨海洋近表层流和上层温盐对1215号台风"天秤"的响应。在距离强台风"天秤"中心的50km处测到了2.3m·s^-1的近表层流速,但在其他类似情况下测到的流速却不足1m·s^-1,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其原因为:位于冷暖水团交汇锋面区的漂流浮标流向多变,因而平均流速较慢。此外,在强台风过境后1~2d过境轨迹的两边和强台风过境后5~6d过境轨迹右边的海洋上层均发生了强烈的垂直混合,使得温度降低,盐度增加;混合层以下均表现出明显的上升流特征,说明台风的气旋式应力引起了海洋温跃层的强烈抬升,对上层海洋起到"冷抽吸"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近表层流速 垂直混合 上升流
下载PDF
处理近表层的油气化探数据能改进解释结果:—项研究实例
4
作者 Horv.,SA 刘崇民 《物探化探译丛》 1989年第4期46-50,共5页
关键词 油气藏 化探 近表层 烃类数据
下载PDF
近表层的横波地震技术勘查
5
作者 何雪洲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动态》 2001年第4期8-9,共2页
关键词 近表层 横波地震技术 地质材料 岩石 非固结沉积层 地震勘探
下载PDF
海岸沙丘近表层粒度对台风的响应 被引量:8
6
作者 张雪琴 董玉祥 +1 位作者 杨林 黄德全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19-1526,共8页
根据"麦德姆"强台风登陆前后福建平潭岛海岸前丘、爬坡沙丘、横向沙丘和海岸沙席等海岸沙丘近表层的粒度数据,分析了台风登陆前后典型海岸沙丘近表层粒径组成与粒度参数的变化,初步总结了海岸沙丘近表层粒度对台风的响应特征... 根据"麦德姆"强台风登陆前后福建平潭岛海岸前丘、爬坡沙丘、横向沙丘和海岸沙席等海岸沙丘近表层的粒度数据,分析了台风登陆前后典型海岸沙丘近表层粒径组成与粒度参数的变化,初步总结了海岸沙丘近表层粒度对台风的响应特征。整体而言,平潭岛海岸沙丘在"麦德姆"登陆前后近表层的粒度变化较小,对台风的响应变化不大且基本无等级性的差别,但海岸沙丘不同类型及不同部位的响应程度并不一致,主要是由海岸沙丘沙与海滩沙粒度的相近性及台风过程中大风的非选择性风蚀所致,同时也受到不同类型沙丘的形态和规模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沙丘 近表层 粒度 台风响应
原文传递
一个冰盖近表层热传输模式及其对南极Dome A的温度模拟 被引量:5
7
作者 陈百炼 张人禾 +3 位作者 孙菽芬 张廷军 效存德 卞林根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4-93,共10页
根据南极大陆冰盖近表层的物理模型设计了一个垂直一维的冰盖近表层能量传输模式,采取合理简化的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并构造一套完整的数值求解方法,实现了对冰盖表面及近表层内能量传输过程的数值模拟.利用最新获取的东南极高原Dome A... 根据南极大陆冰盖近表层的物理模型设计了一个垂直一维的冰盖近表层能量传输模式,采取合理简化的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并构造一套完整的数值求解方法,实现了对冰盖表面及近表层内能量传输过程的数值模拟.利用最新获取的东南极高原Dome A自动站的气象观测资料,通过计算冰盖表面能量通量作为模式上边界条件驱动模式求解冰盖表面及近表层内温度的季节变化过程,将模式模拟结果与4个观测深度(0.1,1,3和10m)的雪冰层温度进行了对比检验,取得了与观测较为一致的季节变化过程,并能够揭示出比观测更为细致的冰盖近表层内温度垂直分布结构及其季节变化特征.通过模式结果分析得到的冰盖表面能量平衡特征表明:1)冰盖表面能量平衡全年主要表现为负的净辐射与正的感热通量之间的平衡,季节差异显著;2)冰气相互作用机制主要是大气以感热形式输送给冰盖,并在春季显著增强.因Dome A特殊的地理位置,研究结果对南极高原内陆中心地区具有较好的代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冰盖 近表层 热传输模式 DomeA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赣江南昌段近岸表层沉积物与植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涂明 葛艺早 +2 位作者 李凤 龚云龙 刘文飞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1-5,共5页
为研究河流近岸表层沉积物与植被间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以赣江南昌段近岸表层沉积物与优势植被为研究对象,通过选取8个断面分析生态化学计量与空间分布特征,揭示赣江南昌段3个类型养分之间的相关性、内在联系和影响因素。结果得出上覆... 为研究河流近岸表层沉积物与植被间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以赣江南昌段近岸表层沉积物与优势植被为研究对象,通过选取8个断面分析生态化学计量与空间分布特征,揭示赣江南昌段3个类型养分之间的相关性、内在联系和影响因素。结果得出上覆水、沉积物、植被中C含量为城镇带和城市带较高,农村带最低;采样断面中对应的N、P含量均为植物>沉积物>上覆水,而C含量在沉积物含量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 表层沉积物 植被 化学计量特征
下载PDF
利用地震勘探炮井随钻振动信号反演近地表结构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彪 李子轩 +2 位作者 彭文 张婧瑶 吴晓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14-1219,I0001,共7页
地形起伏的山地地震勘探通常采用井炮激发方式。在炮井钻进过程中柴(汽)油机、钻头和支架构成的连接体形成一个在地表连续振动的噪声源,产生的近地表振动以井架为中心,向四周辐射传播,这种地表振动的传播规律与近地表的速度结构密切相... 地形起伏的山地地震勘探通常采用井炮激发方式。在炮井钻进过程中柴(汽)油机、钻头和支架构成的连接体形成一个在地表连续振动的噪声源,产生的近地表振动以井架为中心,向四周辐射传播,这种地表振动的传播规律与近地表的速度结构密切相关。文中提出利用这种随钻振动信号反演近地表结构的方法,即在以该连接体为中心的一条辐射线上布置一系列检波器连续记录振动信号,然后对每道信号进行去均值、去趋势、时间域归一化和谱白化等处理,最后用距离钻机连接体最近的一道分别与其余各道进行互相关,相关结果的时间导数即是钻机振动产生地震波场的经验格林函数,进而采用多道分析方法从中提取面波频散曲线以反演近地表速度结构。实际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所述方法提取的拟面波与多道瞬态方式采集的实际面波非常接近,反演得到的近地表速度结构也与微测井成果对应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噪声 近表层结构 互相关 格林函数 面波 频散曲线
下载PDF
南半球微波遥感SST与Argo浮标NST的异同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卢少磊 许建平 刘增宏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共8页
利用Argo剖面浮标观测得到的近表层温度数据(NST),与两种卫星微波传感器(TMI和AMSRE)反演的海表温度(SST)进行较为系统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南半球海域SST与NST虽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但两者之间的差异(△T)还是十分明显的。无论是TM... 利用Argo剖面浮标观测得到的近表层温度数据(NST),与两种卫星微波传感器(TMI和AMSRE)反演的海表温度(SST)进行较为系统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南半球海域SST与NST虽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但两者之间的差异(△T)还是十分明显的。无论是TMI还是AMSR-E反演的SST,与Argo NST相比,△T均存在昼夜和季节变化:△T夜间较白天大,冬季达到最大,而春季则是最小。此外,△T还表现出沿纬线呈带状分布的特征。进一步研究表明,造成南半球海域SST与NST的差异主要由风速所致,且与海面流速和大气水汽含量也有一定的关系。为此,建议改进卫星遥感SST反演方法,缩小其与实测NST之间的差异,从而为南半球乃至全球海域多源SST融合提供更加可靠的统计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遥感 ARGO 海表温度 近表层温度 南半球
下载PDF
关于思维的本质 被引量:4
11
作者 田运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05年第3期87-91,共5页
思维的本质是思维研究中的首要问题。作者的观点是:思维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可派生出和可表现为高级意识活动的物质运动;是脑对对象深层远区的穿透性反映——就是脑透过表层的遮隔察知深层状态、透过时空距离的阻隔察知远区状态;以及其他... 思维的本质是思维研究中的首要问题。作者的观点是:思维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可派生出和可表现为高级意识活动的物质运动;是脑对对象深层远区的穿透性反映——就是脑透过表层的遮隔察知深层状态、透过时空距离的阻隔察知远区状态;以及其他。如果用定义的形式简约地表达思维的本质,思维就是脑对对象深层远区的穿透性反映。这和流行已久的另一个思维定义——"思维是人脑对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发生争鸣;本文分析、对比了这两个定义认为,应把"思维是脑对对象深层远区的穿透性反映"作为思维的基本定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 本质 对象 表层 深层远区 穿透性反映
下载PDF
逆冲地震破裂可能开启断层
12
作者 邢乐林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40-840,共1页
逆冲断层表层的摩擦通常被认为是稳定的,因而对造成近表层大型滑动机制缺乏了解。2017-05—18《自然》杂志发表Gabuchian关于近地表逆冲断层破裂引发扭转机制的最新成果。作者通过地震破裂实验揭示近地表逆冲断层破裂会引发扭转机制,... 逆冲断层表层的摩擦通常被认为是稳定的,因而对造成近表层大型滑动机制缺乏了解。2017-05—18《自然》杂志发表Gabuchian关于近地表逆冲断层破裂引发扭转机制的最新成果。作者通过地震破裂实验揭示近地表逆冲断层破裂会引发扭转机制,从而引发走滑。研究表明,俯冲界面的孕震区在浅部的延伸并不固定,在大地震中通过扭转机制延伸到海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冲断层 地震破裂 滑动机制 《自然》杂志 断层破裂 近表层 地表 扭转
下载PDF
国外文摘
13
作者 邵本逑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22-222,共1页
关键词 process 不锈钢 金属间 NIAL 镀覆 会议录 工艺参数 显微硬度 试件 铝镀层 电沉积 电镀法 堆垛法 最优化 近表层 SEM XRD 测试法 测量法 铝化 镀镍 粉末
下载PDF
地热能
14
《有色冶金节能》 2005年第4期43-43,共1页
地热能是来自地球深处的可再生热能.它起源于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物质的衰变.地下水的深处循环和来自极深处的岩浆侵入到地壳后,把热量从地下深处带至近表层.在有些地方,热能随自然涌出的热蒸汽和水而到达地面,自史前起它们就已被用... 地热能是来自地球深处的可再生热能.它起源于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物质的衰变.地下水的深处循环和来自极深处的岩浆侵入到地壳后,把热量从地下深处带至近表层.在有些地方,热能随自然涌出的热蒸汽和水而到达地面,自史前起它们就已被用于洗浴和蒸煮.通过钻井,这些热能可以从地下的储层引入水池.房间、温室和发电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能 地球内部 岩浆侵入 放射性物质 地下水 可再生 循环和 近表层 发电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