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视弧、屈光度和眼轴之间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
作者 徐国英 沈玉英 王越 《眼科新进展》 CAS 2003年第3期178-178,共1页
关键词 近视弧 屈光度 眼轴
下载PDF
眼轴与近视弧形斑、黄斑视网膜形态关系的研究
2
作者 刘艳芳 刘维锋 《江西医药》 CAS 2015年第8期736-737,751,共3页
目的探讨近视眼轴长度对近视弧形斑、视网膜形态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等效球镜-1--27D近视眼43例86眼临床资料,按眼轴的长度分为A、B、C、D四组(A组:≤26mm、B组:26.01mm-28mm、C组:28.01mm-30mm、D组:≥30.01mm),分析视盘面积、近视弧... 目的探讨近视眼轴长度对近视弧形斑、视网膜形态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等效球镜-1--27D近视眼43例86眼临床资料,按眼轴的长度分为A、B、C、D四组(A组:≤26mm、B组:26.01mm-28mm、C组:28.01mm-30mm、D组:≥30.01mm),分析视盘面积、近视弧面积、黄斑部平均视网膜厚度、中心视网膜厚度、黄斑部体积的变化;利用SPSS 17.0统计软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A、B、C、D四组视盘面积分别是(1.95±0.39)mm2、(1.87±0.48)mm2、(2.70±0.81)mm2、(2.26±0.76)mm2,近视弧面积分别是(0.76±0.51)mm2、(1.42±0.31)mm2、(3.87±2.04)mm2、(5.87±2.73)mm2;A、B两组之间的视盘、近视弧面积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组之间及与A、B组在视盘面积、近视弧面积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四组黄斑部平均视网膜厚度、中心视网膜厚度、黄斑部体积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眼轴增长,视盘面积、近视弧面积增加,黄斑部视网膜厚度、体积无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轴 视盘 近视弧 视网膜
下载PDF
近视弧与屈光度的关系
3
作者 宋建明 《眼科新进展》 CAS 1997年第2期88-88,共1页
关键词 近视 近视弧 屈光度 屈光检查
下载PDF
315例近视眼与近视弧斑的关系分析
4
作者 吕灶林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1期15-16,共2页
对315 例(618 眼) 近视患者作扩瞳检影后用直接检眼镜观察视盘近视弧斑的宽度及范围。并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小于150 D 的患者,仅见6 眼(6/162) 有弧形斑,150 D~300 D 患者88 眼(... 对315 例(618 眼) 近视患者作扩瞳检影后用直接检眼镜观察视盘近视弧斑的宽度及范围。并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小于150 D 的患者,仅见6 眼(6/162) 有弧形斑,150 D~300 D 患者88 眼(88/158) 有弧形斑,300 ~600 D 患者124 眼(124/162) 有弧形斑,600 D 以上全部有弧型斑,各组间近视弧斑的多少差异有显著性( P< 001) 。结论:150 D 以上的近视多数有近视弧斑改变,近视弧斑的形成、宽度及范围与近视程度成正相关,定期动态随访近视患者的弧形斑形态的变化,对于评估近视的发展和近视眼的防治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近视弧 扩瞳检影
下载PDF
高度近视眼弧形斑形态与眼底病变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刘维锋 石安娜 +3 位作者 曾瑛 金昱 王莎莎 石浔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42-845,共4页
目的研究高度近视眼近视弧形态与近视性眼底病变发生的关系,为临床上早期发现近视性眼底病变提供形态学上的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高度近视眼25例46眼患者黄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目的研究高度近视眼近视弧形态与近视性眼底病变发生的关系,为临床上早期发现近视性眼底病变提供形态学上的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高度近视眼25例46眼患者黄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视力等资料,将单纯漆纹样裂纹改变眼设为A组(5例10眼);出现近视性眼底病变眼为B组(17例30眼;包括A组);无近视性眼底病变眼为C组(8例16眼);分析3组近视弧类型、近视弧面积、白色脉络膜萎缩弧面积、白色脉络膜萎缩弧与近视弧面积比、黄斑部视网膜厚度、黄斑部视网膜体积等形态学变化。结果 A组、B组、C组矫正远视力分别为0.45±0.29、0.34±0.25、0.82±0.22,A、B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B2组近视弧形态各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C组比较:近视弧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95%可信区间分别是5.85~8.45mm2、2.67~6.79mm2;白色脉络膜萎缩弧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95%可信区间分别是2.03~4.04mm2、0.08~2.07mm2;白色脉络膜萎缩弧与近视弧面积比比较差异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95%可信区间分别为0.28~0.47、0.00~0.25。75%(24/32)环形弧眼、82.7%白色脉络膜萎缩弧眼出现近视性眼底病变。A、B、C3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黄斑部视网膜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近视性眼底病变明显影响视力;近视弧面积超过5.85mm2,白色脉络膜萎缩弧面积达到2.00mm2且与近视弧面积比超过0.28以上,白色脉络膜萎缩弧、环形弧的出现,均应警惕近视性眼底病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弧 近视性眼底病变 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下载PDF
不同年龄超高度近视眼弧形斑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刘维锋 林瀚 朱璇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52-654,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超高度近视眼弧形斑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超高度近视眼(球镜度数>-9.00 D、散光度数<-2.00 D)65例118眼的视力、屈光度、近视弧形态等资料。按照不同年龄分3组,10~18岁为A组、>18~40岁为B组、>40~73岁...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超高度近视眼弧形斑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超高度近视眼(球镜度数>-9.00 D、散光度数<-2.00 D)65例118眼的视力、屈光度、近视弧形态等资料。按照不同年龄分3组,10~18岁为A组、>18~40岁为B组、>40~73岁为C组,分析3组的视盘面积、近视弧面积、白色脉络膜萎缩弧面积、近视弧类型的变化。按照白色脉络膜萎缩弧面积将50岁以下的入组患眼分成D组、E组、F组,分析矫正视力。利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B组、C组3组视盘面积分别为(1.98±0.52)mm^2、(2.73±0.86)mm^2、(2.35±0.75)mm^2,近视弧面积分别为(3.71±1.42)mm^2、(8.98±3.68)mm^2、(10.30±7.60)mm^2,白色脉络膜萎缩弧面积分别为(0.06±0.30)mm^2、(2.79±3.45)mm^2、(3.35±4.29)mm^2,方差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96,P=0.00;F=18.91,P=0.00;F=13.86,P=0.00)。54.2%为单侧近视弧,45.8%为全周近视弧;A组、B组、C组内全周弧所占的比例分别为8.7%、48.0%、61.7%。D组、E组、F组矫正视力分别为0.63±0.33、0.57±0.28、0.34±0.32,方差分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4,P=0.00)。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超高度近视眼视盘形态变化小,近视弧、白色脉络膜萎缩弧明显增大、全周弧出现概率增大,白色脉络膜萎缩弧与矫正视力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度近视 年龄 视盘 近视弧 脉络膜萎缩
下载PDF
视盘近视弧与近视程度的关系(一种观察近视眼轴性改变的新方法) 被引量:4
7
作者 徐亮 杨桦 +1 位作者 李杨 张容秀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1996年第1期14-16,共3页
为了评价视盘近视弧形斑与近视程度的相关性,对20例随诊中近视弧加宽,并做过散瞳验光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随诊期1-5年,平均2.9±1.3年。初诊时年龄5-16岁,平均年龄9.4±3.7岁,监测近视弧改变采用立体... 为了评价视盘近视弧形斑与近视程度的相关性,对20例随诊中近视弧加宽,并做过散瞳验光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随诊期1-5年,平均2.9±1.3年。初诊时年龄5-16岁,平均年龄9.4±3.7岁,监测近视弧改变采用立体眼底照相,用计算机图象系统,将先后照的立体像对校正、叠加,快速交替显示两幅的立体像,对有变化的部分有跳动感。在立体镜下可观察到视盘斜入,并进行近视弧宽度的测量。结果显示:1.近视弧的宽度与近视程度呈正相关,2.轻度近视的弧型斑仅颞侧改变,高度近视的萎缩弧除颞侧外,在视盘的上下方,甚至鼻侧均可出现。3.此方法评价近视轴性改变客观、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近视弧 眼底 轴性改变
原文传递
近视弧面积与视网膜电流图和屈光度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韩素义 尹素云 王秋红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1996年第1期16-17,共2页
为探讨高度近视眼的近视弧面积与视网膜电流图及屈光度之间的关系,本文对26只高度近视眼进行了视网膜电流图、屈光度及眼底照像的对比观察,结果发现,屈光度与视盘弧面积呈正相关(P<0.001),有极显著性意义。视网膜电流图... 为探讨高度近视眼的近视弧面积与视网膜电流图及屈光度之间的关系,本文对26只高度近视眼进行了视网膜电流图、屈光度及眼底照像的对比观察,结果发现,屈光度与视盘弧面积呈正相关(P<0.001),有极显著性意义。视网膜电流图和屈光度及近视弧面积无规律性关系,ERGa波和b波均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弧 面积 视网膜 电流图 屈光度 近视
原文传递
单纯高度近视和病理性近视患者眼后段结构的形态学改变 被引量:14
9
作者 刘维锋 徐月圆 +1 位作者 袁雪芳 石浔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53-1156,1160,共5页
目的对比单纯高度近视和病理性近视患者视盘区域、眼球壁等形态学改变,探讨用于评价高度近视眼的可测量指标。方法收集18~45岁高度近视患者29例52眼,采用深度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DRI-OCT Atlantis等影像设备检测相关数据,将患眼分... 目的对比单纯高度近视和病理性近视患者视盘区域、眼球壁等形态学改变,探讨用于评价高度近视眼的可测量指标。方法收集18~45岁高度近视患者29例52眼,采用深度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DRI-OCT Atlantis等影像设备检测相关数据,将患眼分成单纯高度近视组和病理性近视组。对比两组视盘、近视弧、脉络膜萎缩弧形态;不同区域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脉络膜、巩膜的厚度等形态特征。结果本研究中单纯高度近视组27眼,病理性近视组25眼。两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8),病理性近视组比单纯高度近视组的屈光度更大、眼轴更长、最佳矫正视力更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1)。单纯高度近视组、病理性近视组患者的视盘水平长度分别为(1440±419)μm和(1228±331)μm;垂直长度分别为(1906±430)μm和(2085±304)μm;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视盘椭圆指数分别为0. 78±0. 16、0. 63±0. 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按照视盘椭圆指数0. 8以上为正常分类(8眼因视盘界限难以确定未纳入该项分析),单纯高度近视组中视盘正常形态13眼、异常12眼,病理性近视组视盘正常形态3眼、异常16眼,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两组单侧弧和环形弧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84)。两组单纯近视弧和色素上皮脉络膜萎缩区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视网膜厚度:单纯高度近视组和病理性近视组患者视网膜厚度中心区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病理性近视组患者的其余各区域视网膜厚度均比单纯高度近视组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神经纤维厚度:两组颞侧区域神经纤维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病理性近视组的其余各区域神经纤维厚度均比单纯高度近视组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1)。病理性近视组患者各区域脉络膜厚度比单纯高度近视组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单纯高度近视组均未完整显示全层巩膜厚度;病理性近视组19眼可显示全层巩膜厚度。结论单纯高度近视进展为病理性近视时,主要表现为近视加深、眼轴变长、最佳矫正视力下降,脉络膜萎缩弧增加,视网膜厚度、神经纤维厚度大部分区域更薄;脉络膜厚度普遍变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病理性近视 近视弧 视网膜厚度 脉络膜厚度 眼轴
下载PDF
高度近视眼底形态学与视力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艳芳 刘维锋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1409-1412,共4页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眼视功能与近视弧和视网膜厚度形态改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等效球镜-6^-27D的高度近视55例104眼,按最佳矫正视力分为A,B,C组,对视盘面积、近视弧面积、最大水平视盘长度、最大水平近视弧长度、脉络膜萎缩弧面积、...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眼视功能与近视弧和视网膜厚度形态改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等效球镜-6^-27D的高度近视55例104眼,按最佳矫正视力分为A,B,C组,对视盘面积、近视弧面积、最大水平视盘长度、最大水平近视弧长度、脉络膜萎缩弧面积、6mm平均中央视网膜厚度、视网膜中央厚度、6mm视网膜体积进行分析,采用SPSS 13.0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结果:A,B,C三组近视弧面积分别是8.29±4.82,4.31±3.05,2.49±2.60mm2;近视弧宽度分别是1.88±0.83,1.31±0.66,0.86±0.61mm,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B,C三组脉络膜萎缩弧面积分别是4.26±4.27,1.23±1.74,0.62±1.53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58,P<0.01);A,B,C三组视盘面积、视盘水平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P=0.33;F=0.44,P=0.64)。A组6mm平均视网膜度、6mm视网膜体积较B,C组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8,P=0.01;F=3.35,P=0.03),但B,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C三组视网膜中心厚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脉络膜萎缩弧、6mm平均视网膜厚度、6mm视网膜体积可以帮助评估高度近视视功能的改变,近视弧扩大提示高度近视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近视弧 脉络膜萎缩 视网膜 视功能
下载PDF
中青年高度近视患者三年眼底形态特征变化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莉莉 刘维锋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825-828,共4页
目的:评估中青年高度近视眼近视弧和视网膜形态的3a变化。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2例32眼35~45岁过-9.00D的高度近视眼,对比3a前、3a后视盘、近视弧、脉络膜萎缩弧、近视弧种类、平均视网膜厚度和视网膜总体积的变化。结果:经统计3年前... 目的:评估中青年高度近视眼近视弧和视网膜形态的3a变化。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2例32眼35~45岁过-9.00D的高度近视眼,对比3a前、3a后视盘、近视弧、脉络膜萎缩弧、近视弧种类、平均视网膜厚度和视网膜总体积的变化。结果:经统计3年前、后视盘面积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5,P=0.35);3年后近视弧和脉络膜萎缩弧面积分别增加0.69±0.71mm2、0.57±0.97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9,P=0.001;t=-2.33,P=0.03)。3年前、后近视弧种类、平均视网膜厚度和视网膜总体积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于-9.00DS的中青年高度近视患者三年主要改变指标是近视弧和脉络膜萎缩弧面积的增加,可作为临床随诊监测的形态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弧 脉络膜萎缩 高度近视
下载PDF
脉络膜空腔1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姚敏 刘彩辉 《临床眼科杂志》 2019年第4期369-369,共1页
视盘周围脉络膜空腔( peripapillary intrachoroidalcavitation,PICC)是围绕于视盘,略微隆起的橙黄色病灶,一般多见于高度近视眼患者,常发生于近视弧的下方,这种病灶以前被认为是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与下方脉络膜脱离,因而被称为高度... 视盘周围脉络膜空腔( peripapillary intrachoroidalcavitation,PICC)是围绕于视盘,略微隆起的橙黄色病灶,一般多见于高度近视眼患者,常发生于近视弧的下方,这种病灶以前被认为是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与下方脉络膜脱离,因而被称为高度近视视盘旁脱离[1,2]。其形成可能与后极部巩膜扩张、视盘周围后巩膜葡萄肿形成等因素有关[3]。本院在临床工作中遇到1例脉络膜空腔患者,空腔范围较大,且与视杯相通,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脱离 空腔 后巩膜葡萄肿 视网膜色素上皮 高度近视 临床工作 视盘 近视弧
下载PDF
近视防治从矫正向控制转变的思考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亮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6期321-322,共2页
近视不仅是屈光矫正的问题,近视控制不利所致的高度近视眼底病变已成为华人首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为了引起患者及其家属对近视控制的关注,应该拍摄眼底照片监测近视弧的改变,用眼底早期退变警示患者。现代社会看近环境多,由此引发... 近视不仅是屈光矫正的问题,近视控制不利所致的高度近视眼底病变已成为华人首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为了引起患者及其家属对近视控制的关注,应该拍摄眼底照片监测近视弧的改变,用眼底早期退变警示患者。现代社会看近环境多,由此引发的调节滞后,造成代偿性眼轴延长,是近视眼形成的主因。因此控制近视也应围绕减小视近调节,不仅要减小视近睫状肌调节,还要减小视近辐辏调节。棱镜+球镜控制近视的3年临床试验有了较好的结果,但是还缺乏多中心的临床试验证实。控制近视还需改变防治模式,以近视弧改变为评估指标,用智能产品监测不良用眼方式,并给予个性化防治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近视弧 精准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