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视漂移与最小调节幅度之间的失衡:药物诱发的双侧急性睫状体脉络膜渗漏继发高眼压发病机制的假说
1
作者 司山成 林加藤 +4 位作者 张敏 陈安明 王蕾 崔梦琪 胡运韬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935-1942,共8页
目的:报告5例药物诱发的双侧急性睫状体脉络膜渗漏(DBACE)和近视漂移,伴或不伴高眼压(OHT)的病例,总结患者的临床特点和DBACE的恢复过程,探讨其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2017-06/2021-02期间进行的回顾性观察性病例研究。纳入患者接受... 目的:报告5例药物诱发的双侧急性睫状体脉络膜渗漏(DBACE)和近视漂移,伴或不伴高眼压(OHT)的病例,总结患者的临床特点和DBACE的恢复过程,探讨其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2017-06/2021-02期间进行的回顾性观察性病例研究。纳入患者接受以下眼部检查:1)最佳矫正视力;2)眼压(IOP);3)裂隙灯显微镜;4)眼底照相;5)超声生物显微镜(UBM);6)显然验光;7)眼轴长度和前房深度。所有患者每2d随访一次,直到屈光度完全恢复至病发前状态。结果:本研究共招募了5名年龄在10-45岁之间的患者,其中包括3名女性和2名男性患者。所有患者均为双侧受累(5/5),并有近视漂移(5/5),其中3例患有OHT(3/5)。随着年龄的增长,近视漂移减少,OHT增加。根据OHT,DBACE的动态加重过程分为1期(无OHT的近视漂移)和2期(有OHT的近视漂移)。随着DBACE的恶化,当近视漂移接近或超过最小调节幅度(MAA)时,眼压逐渐升高,DBACE从1期进展到2期。随着停用可疑药物后DBACE的恢复,第2期的DBACE先恢复到1期,然后恢复正常。结论:DBACE的病理生理机制分为2个阶段,包括1期(无OHT的近视漂移)和2期(有OHT的近视漂移)。这两个阶段之间的转换取决于近视漂移和MAA之间的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诱发的睫状体脉络膜渗漏 最小调节幅度 眼睑肿胀 近视漂移 低浓度阿托品 过敏性结膜炎 高眼压
下载PDF
儿童屈光状态的“近视漂移”及人工晶状体屈光度数的选择 被引量:6
2
作者 冯波 林振德 邹玉平 《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 2001年第2期119-122,共4页
婴幼儿眼轴发育很快 ,从而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屈光状态在短时期内发生较大变化 ,给人工晶状体屈光度的选择造成很大困难。许多学者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总结对眼轴的生长规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并进一步探讨如何为婴幼儿选择一个恰当... 婴幼儿眼轴发育很快 ,从而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屈光状态在短时期内发生较大变化 ,给人工晶状体屈光度的选择造成很大困难。许多学者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总结对眼轴的生长规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并进一步探讨如何为婴幼儿选择一个恰当的人工晶状体屈光度 ,取得了一些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屈光状态 近视漂移 屈光度数 人工晶状体
下载PDF
儿童白内障术后的眼轴变化和近视漂移 被引量:4
3
作者 吕勇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85-587,共3页
目的 观察和分析儿童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眼轴变化及近视漂移。方法  2 3例 2~ 15岁单眼白内障患儿进行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检查手术前后两眼的屈光状态、眼轴长度及近视漂移情况。随访时间 3~ 5年。结果 术... 目的 观察和分析儿童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眼轴变化及近视漂移。方法  2 3例 2~ 15岁单眼白内障患儿进行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检查手术前后两眼的屈光状态、眼轴长度及近视漂移情况。随访时间 3~ 5年。结果 术后矫正视力≥ 0 5者 12例 ,占 5 2 17%。比较术后两眼眼轴长度变化 ,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术眼近视漂移平均 ( 2 85± 1 11)D ,对照眼近视漂移平均 ( 1 2 5± 1 0 5 )D ,两者比较 ,P <0 0 5。结论 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儿童眼轴发育未造成影响。白内障患儿术后近视漂移大于正常眼 ,且年龄越小近视漂移度越大。儿童白内障人工晶状体屈光度的选择应使术后保留一定程度的远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白内障 眼轴 近视漂移
下载PDF
特发性黄斑裂孔合并白内障患者联合手术后近视漂移情况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林小莉 颜少彪 刘伟仙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62-66,共5页
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IMH)合并白内障(CAT)患者采用联合手术(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CAT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后近视漂移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75例IMH合并CAT患者纳入观察组(采用联合手术治疗),并选取7... 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IMH)合并白内障(CAT)患者采用联合手术(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CAT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后近视漂移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75例IMH合并CAT患者纳入观察组(采用联合手术治疗),并选取75例单纯CAT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组屈光指标改善情况和术后近视漂移发生情况,分析观察组近视漂移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2组最佳矫正视力的最小分辨角对数值(LogMAR BCVA)均高于术前,前房深度(ACD)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平均屈光预测误差(ME)存在(-0.28±0.16)D漂移,对照组则为(0.08±0.65)D漂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近视漂移发生率为66.7%(50/75),高于对照组的28.0%(2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491,P<0.05)。对近视漂移发生的已知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MH合并CAT患者联合手术后发生近视漂移并无相关因素。结论IMH合并CAT患者接受联合手术治疗后发生近视漂移的概率较高,但其近视漂移的发生并无显著相关因素,推测可能与术中玻璃体屈光指数改变有关,建议术前预估晶状体度数时预留适当远视度数0.3~0.5 D,以减少术后近视漂移情况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裂孔 白内障 近视漂移 屈光改变 联合手术
下载PDF
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患者术后近视漂移的相关因素
5
作者 杜秋萱 元静 +1 位作者 苏文洁 黄钰森 《国际眼科纵览》 2023年第5期452-455,共4页
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患者术后发生近视漂移是常见的临床问题,相关因素尚处于探索阶段。其中,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时,患者年龄越小,术后眼轴增长量和近视漂移程度越大;另外,白内障摘除后,采取IOL植入或光学矫... 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患者术后发生近视漂移是常见的临床问题,相关因素尚处于探索阶段。其中,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时,患者年龄越小,术后眼轴增长量和近视漂移程度越大;另外,白内障摘除后,采取IOL植入或光学矫正无晶状体眼,长期随访后眼轴增长量相似;并发症方面,视轴混浊和青光眼均可能增加近视漂移程度。明确植入IOL的最佳时间点、精准测算IOL屈光度、及时发现和处理相关并发症,对提高患者长期视觉质量,减少过度近视漂移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近视漂移 眼轴 人工晶状体
原文传递
间歇性外斜视患者调节功能与隐斜性近视漂移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姜方义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59-461,共3页
目的研究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调节功能与隐斜性近视漂移的关系。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07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江山市中医院眼科就诊的年龄在21~38岁的成人间歇性外斜视组患者56例;正常对照组40例,用MEM(Monocular Estimate Metho... 目的研究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调节功能与隐斜性近视漂移的关系。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07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江山市中医院眼科就诊的年龄在21~38岁的成人间歇性外斜视组患者56例;正常对照组40例,用MEM(Monocular Estimate Method)动态检影的方法测量注视40cm处调节视标时主导眼的调节反应、正/负相对调节(Positive Relative Accommodation,PRA/Negativerelative Accommodation,NRA)及与之相对应的隐斜性近视。用SPSSl2.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间关系。结果间歇性外斜视组患者64.29%(36/56)主导眼表现为调节超前,平均调节反应为(一0.22±0.77)D,与之相对应的隐斜性近视漂移为(一1.22±0.27)D;正常对照组调节反应为(+O.38±0.38)D,近视漂移为(一0.42±0.27)D,间歇性外斜视组主导眼的调节反应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9,P=0.00,P〈0.05);调节反应量与斜视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一0.71,P=0.00,P〈0.05)。间歇性外斜视组PRA平均为(一3.93±0.79)D,对照组为(一3.11±0.69)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5,P=0.00,P〈0.05);间歇性外斜视组NRA平均为(+1.91~0.58)D,对照组为(+2.28±0.31)D,间歇性外斜视组隐斜性近视漂移为(一1.22±0.27)D,对照组近视漂移为(一0.42±0.27)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一2.81,P=0.01,P〈0.05)。结论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在注视近距离视标时表现为调节超前,调节功能与隐斜性近视漂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外斜视 调节 负相对调节 隐斜性近视漂移
原文传递
黄斑前膜合并白内障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玻璃体切割术前后屈光状态改变 被引量:14
7
作者 余盈盈 黎晓新 鲍永珍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25-1029,共5页
背景 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是老年人常见的眼部疾病,其主要治疗方法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IOL)植入联合玻璃体切割术,而确定术前计算IOL屈光度时所用的IOL Master光学生物测量仪测量的眼轴长度是... 背景 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是老年人常见的眼部疾病,其主要治疗方法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IOL)植入联合玻璃体切割术,而确定术前计算IOL屈光度时所用的IOL Master光学生物测量仪测量的眼轴长度是否受黄斑前膜的影响对术眼术后获得准确的屈光度至关重要.目的 了解IMEM患者行白内障联合玻璃体手术后屈光变化的特征.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确诊为IMEM合并ARC的患者42例42眼为IMEM合并ARC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IOL植入术联合玻璃体切割术,同期纳入单纯ARC患者47例47眼为单纯ARC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IOL植入术.术前应用IOL Master光学生物测量仪测量术眼眼轴长度及角膜曲率,应用SRK-T公式计算出IOL植入后的预期屈光度.术后1个月、3个月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和医学验光,计算其等效球镜度数作为术后实际屈光度,并对术后实际屈光度与预期屈光度进行对比分析.对两个组间术眼手术前后屈光度的误差进行比较,对IMEM合并ARC患者术后屈光度误差与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化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术前两个组间患者年龄、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63、0.704、0.770).IMEM合并ARC组和单纯ARC组患者术后3个月视力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0).IMEM合并ARC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实际屈光度绝对值均明显高于术前预期屈光度绝对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纯ARC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3个月实际屈光度绝对值明显高于术前预期屈光度绝对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O01);但IMEM合并ARC组与单纯ARC组间手术前后的屈光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0.417,P=0.520).IMEM合并ARC组术眼术后1个月、3个月的屈光度误差分别为(-0.727±0.666)D和(-0.628±0.627)D,单纯ARC组分别为(-0.664±0.644)D和(-0.642±0.550)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0.036,P=0.849;F时间=1.523,P=0.221);IMEM合并ARC组术前黄斑中心凹厚度为(474.89±135.76) μm,术后1个月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化值为(-83.84±91.12)μm,术后3个月为(-158.53±113.03)μm.IMEM合并ARC组术眼术后1个月和3个月屈光度误差与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化间均无明显相关性(r=0.200,P=0.229;r=0.065,P=O.698).结论 IMEM合并ARC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IOL植入联合玻璃体手术后呈现的近视漂移现象和程度与单纯ARC患者术后相似,证实IOLMaster光学生物测量仪测量的眼轴长度不受黄斑前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前膜/手术 白内障/手术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玻璃体切割术 屈光度 眼轴 近视漂移 生物测量
下载PDF
视觉训练系统联合传统综合疗法对屈光不正性弱视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12
8
作者 迟英杰 王华君 +2 位作者 李霄 骆瑶 郑广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41-547,共7页
目的评估视觉训练系统4(VTS4)联合传统综合疗法对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于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纳入4~10岁屈光不正性弱视受试者168例。根据患儿监护人意愿将受试者分为传统... 目的评估视觉训练系统4(VTS4)联合传统综合疗法对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于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纳入4~10岁屈光不正性弱视受试者168例。根据患儿监护人意愿将受试者分为传统+VTS4疗法组84例和传统治疗组84例,其中传统+VTS4疗法组行传统综合疗法联合VTS4治疗,传统治疗组仅接受传统综合疗法,2个组受试者均连续训练1年以上。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采用扩瞳后电脑验光仪和视网膜检影法测定等效球镜度(SE);采用同视机检查同时视觉和融合视觉;采用Titmus立体图检查立体视;采用IOLMaster 500检查眼轴长度(AL)和角膜曲率(Km)。比较2个组受试者治疗1年后的基本治愈率、BCVA、三级视功能恢复率、△SE、△AL和△Km,评估2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及近视漂移情况。将传统+VTS4疗法组受试者按年龄分成4~5岁组42例和6~10岁组42例,比较不同年龄亚组受试者基本治愈率、BCVA、三级视功能恢复率的差异。基本治愈为视力提高至0.9及以上、屈光度明显改善、治疗6个月后无复发,基本治愈率为基本治愈例数/总例数×100%。结果传统+VTS4疗法组受试者基本治愈率为58.33%(49/84),优于传统治疗组的40.48%(34/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8,P=0.021)。传统+VTS4疗法组BCVA优于传统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37,P=0.011)。传统+VTS4疗法组受试者同时视、融合视和立体视恢复率分别为87.93%(51/58)、78.33%(47/60)和70.77%(46/65),高于传统治疗组的65.57%(40/61)、57.81%(37/64)和52.86%(37/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259、5.968、4.566,均P<0.05)。2个组受试者0x0E䥺SymbolDA@0x0FSE、0x0E䥺SymbolDA@0x0FAL、0x0E䥺SymbolDA@0x0FK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传统+VTS4疗法治疗1年,4~5岁组基本治愈率为69.05%(29/42),高于6~10岁组的47.62%(2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7,P=0.046);4~5岁受试者BCVA和立体视恢复率均优于6~10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046,P=0.041;χ^(2)=4.624,P=0.032)。结论传统+VTS4疗法能够提高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的视力,有助于弱视患儿三级视功能的建立,不额外增加患儿的近视漂移,对低龄患儿效果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视/治疗 儿童 屈光不正 视知觉游戏 视力 双眼视觉/生理 立体视/生理 近视漂移
下载PDF
儿童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屈光状态的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春梅 张秀芝 +2 位作者 高平 曹华 宋长径 《当代医学》 2010年第25期77-78,共2页
目的观察儿童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近视漂移程度,指导儿童人工晶体屈光度的选择。方法对2~8岁先天性白内障患儿行Ⅰ期或Ⅱ期人工晶体植入术,由SRK—Ⅱ公式计算人工晶体屈光度后,植入低于计算度10%的人工晶体,术后配镜,弱视训练。随诊1~4年... 目的观察儿童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近视漂移程度,指导儿童人工晶体屈光度的选择。方法对2~8岁先天性白内障患儿行Ⅰ期或Ⅱ期人工晶体植入术,由SRK—Ⅱ公式计算人工晶体屈光度后,植入低于计算度10%的人工晶体,术后配镜,弱视训练。随诊1~4年,观察视力、眼轴、屈光度变化及术眼并发症。结果矫正视力:中、轻度弱视者93眼,占91.18%;重度弱视者9眼,占8.82%。术后眼轴平均增长(0.52±0.84)mm,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屈光度变化:平均为(-1.53±1.00)D,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以葡萄膜反应为主,占11.76%,无严重的角膜及视网膜并发症。结论 2岁以上儿童行人工晶体植入术,安全可靠,但由于儿童人工晶体眼仍存在视觉发育近视化趋势,为弥补这种发育带来的屈光问题,术中植入低度欠矫的人工晶体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人工晶体 儿童 近视漂移
下载PDF
远视性离焦对豚鼠屈光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吕梦 马东丽 《眼科》 CAS 2013年第3期189-194,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形成的远视性离焦引起发育期豚鼠眼球屈光状态和眼轴长度的变化,探讨不同方法远视离焦视觉诱导的有效性以及高度离焦对眼轴异常发育的风险。设计实验研究。研究对象18只6周龄雄性花色豚鼠。方法将18只豚鼠随机分为3组:...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形成的远视性离焦引起发育期豚鼠眼球屈光状态和眼轴长度的变化,探讨不同方法远视离焦视觉诱导的有效性以及高度离焦对眼轴异常发育的风险。设计实验研究。研究对象18只6周龄雄性花色豚鼠。方法将18只豚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组)3只,凹透镜诱导组(B组)10只,无晶状体眼诱导组(C组)5只。A组不做干预,B组右眼缝合镶有凹透镜(实验动物眼本身的屈光度基础上加-13.00 D)的眼罩3周,C组右眼于6周龄行晶状体针吸术。两组左眼均为对照眼。于实验前和诱导后3周(9周龄)分别检测双眼的屈光度、眼轴长度。对比实验前后和实验眼与对照眼屈光发育的差异,综合评估不同诱导方法的有效性。主要指标等效球镜度数、眼轴长度。结果诱导前,各组屈光度、眼轴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诱导前屈光度(2.83±0.29)D,眼轴(8.01±0.18)mm,3周后屈光度(2.17±0.29)D,眼轴(8.41±0.15)mm。B组诱导前屈光度(2.55±0.98)D,眼轴(8.15±0.24)mm;3周后屈光度(-0.50±0.67)D,眼轴(9.30±0.14)mm;诱导出(-2.83±0.80)D的相对近视,眼轴较诱导前增长(1.18±0.22)mm。C组针吸术后屈光度(35.25±2.06)D,眼轴(7.96±0.11)mm;3周后屈光度(29.75±1.70)D,眼轴(9.95±0.07)mm;诱导出(-5.50±0.58)D的相对近视,眼轴较诱导前增长(1.98±0.14)mm。B组、C组诱导眼眼轴长度增加和近视漂移比各自的对照眼和A组右眼均增加显著(P均<0.05)。结论发育期豚鼠对晶状体缺如和镶有高度负镜的眼罩诱导引起的远视离焦是敏感的,均有导致异常近视漂移和眼轴增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视离焦 无晶状体眼 眼轴 近视漂移 动物 实验
原文传递
先天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屈光状态的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孝义 李镜海 +2 位作者 霍伟 李凤 曲毅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32-734,共3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4岁先天性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108例(175眼),随访3~5年,观察视力、角膜曲率、眼轴长度和屈光度的变化.结果术后5年,单眼患者术眼和健眼平均眼轴长度之间无显著性差... 目的探讨先天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4岁先天性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108例(175眼),随访3~5年,观察视力、角膜曲率、眼轴长度和屈光度的变化.结果术后5年,单眼患者术眼和健眼平均眼轴长度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双眼患者平均眼轴长度与单眼患者健眼之间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眼患者术眼和健眼术后5年屈光状态均向近视漂移,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不影响患儿眼球的正常发育,人工晶体的选择原则应结合患儿年龄术后形成屈光欠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摘除 人工晶体植入术后 屈光状态 显著性差异 眼轴长度 儿童先天性 临床疗效 角膜曲率 近视漂移 正常发育 屈光欠矫 患者 屈光度 健眼 单眼 平均 术眼 患儿
原文传递
先天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屈光状态及程度改变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爽 宋旭东 《眼科》 CAS 2014年第2期80-85,共6页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先天性白内障患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近视漂移及眼轴增长情况。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31例(53眼)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平均(3.21±1.56)岁时接受一期或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方法对以上患儿按手术年...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先天性白内障患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近视漂移及眼轴增长情况。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31例(53眼)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平均(3.21±1.56)岁时接受一期或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方法对以上患儿按手术年龄分为两组:Ⅰ组〈3岁(16例,27眼),Ⅱ组≥3岁(15例,26眼);按每次随访年龄分为三组:A组〈4岁(11例,18眼),B组4。6岁(17例,30眼),C组〉6岁(9例,15眼)。术后随访(28.74±11.67)个月,检查患儿屈光状态及眼轴增长情况。主要指标屈光变化及眼轴长度变化。结果术后近视漂移程度:A组平均(1.18±0.98)D,年,B组平均(0.80±0.81)D/年,C组平均(0.71±0.82)D/年(F=3.532,P=0.032);但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5)。眼轴长度增加:Ⅰ组平均(1.22±0.76)mm,Ⅱ组平均(0.82±0.46)mm(P=0.030)。目标屈光度误差:Ⅰ组平均(1.64±1.32)D,Ⅱ组平均(0.55±1.16)D(P=0.009)。同一随访时间内屈光变化量与眼轴变化量呈中度相关(r=0.596,P〈0.001)。结论先天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近视漂移程度随年龄增加而减小,年龄越小则眼轴增长及近视漂移幅度越大,在一定程度上,眼轴长度增加的幅度会影响到近视漂移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近视漂移 眼轴长度
原文传递
晚期囊袋阻滞综合征表现为远视状态原因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彭正武 谭湘莲 陈书扬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3年第6期459-461,共3页
【摘要】目的探讨伴晚期囊袋阻滞综合征的后发性白内障表现为远视状态的原因。方法对伴有晚期囊袋阻滞综合征的后发性白内障8例(9眼)进行YAG激光后囊切开术。术前术后均进行电脑及综合验光、A型B型超声检查、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裂... 【摘要】目的探讨伴晚期囊袋阻滞综合征的后发性白内障表现为远视状态的原因。方法对伴有晚期囊袋阻滞综合征的后发性白内障8例(9眼)进行YAG激光后囊切开术。术前术后均进行电脑及综合验光、A型B型超声检查、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裂隙灯显微镜眼前段照相。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测定激光前后中央前房深度。结果8例(9眼)激光术前均表现为中高度远视状态,平均为(4.86±1.77)D,平均中央前房深度为(3.48±0.44)mm,眼压在正常范围内,裂隙灯显微镜眼前段照相及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均见晶状体后囊与人工晶状体光学部间有宽窄不等的间隙,此间隙内为乳白色胶状液体,后囊不同程度的浑浊。激光术中可见乳白色液体流人玻璃体腔内,与液化玻璃体混为一体,术后远视度明显降低,平均为(0.11±0.67)D,周边晶状体后囊与人工晶状体光学部相贴,前房加深,平均中央前房深度为(4.21±0.27)mm。结论晚期囊袋阻滞综合征患者囊袋内增生的乳白色液体产生较大的屈光能力,能够抵消人工晶状体前移产生的近视状态而总体表现为远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征 囊袋阻滞 白内障 后发性 近视漂移 远视漂移
原文传递
先天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球发育和屈光的变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爽 宋旭东 《国际眼科纵览》 2012年第5期327-330,共4页
严重影响儿童视觉发觉的先天性白内障需要接受手术治疗,通过恢复视轴的清晰,为视觉发育创造条件。手术方式以白内障摘除联合一期或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为主,患儿年龄是决定手术时机和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由于植入人工晶状体的度数... 严重影响儿童视觉发觉的先天性白内障需要接受手术治疗,通过恢复视轴的清晰,为视觉发育创造条件。手术方式以白内障摘除联合一期或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为主,患儿年龄是决定手术时机和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由于植入人工晶状体的度数固定,破坏了儿童眼球发育过程中各屈光因素演化的平衡状态,使得术后患儿的眼球发育和屈光状态可能受到诸多手术相关因素及人工晶状体本身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眼轴长度变化及近视漂移两方面。(国际眼科纵览,2012,36:327—3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眼球发育 人工晶状体 近视漂移
原文传递
儿童人工晶状体屈光力的计算
15
作者 冯张青 李俊红 《国际眼科纵览》 2017年第2期110-115,共6页
选择准确合适的人工晶状体是儿童白内障手术的关键,儿童人工晶状体屈光力的计算存在较大的预测误差,这是由测量误差和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误差造成的,所以恰当地选择各类测量仪器和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很重要。Holladay2公式对短眼轴... 选择准确合适的人工晶状体是儿童白内障手术的关键,儿童人工晶状体屈光力的计算存在较大的预测误差,这是由测量误差和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误差造成的,所以恰当地选择各类测量仪器和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很重要。Holladay2公式对短眼轴患儿计算人工晶状体数值更准确。应用该公式时,需要测量7个参数,即角膜白到白直径、晶状体厚度、眼轴长、角膜屈光力、术前前房深度、术前屈光状态及年龄。该公式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工晶状体屈光度数计算的个性化,但所需参数多,对患儿配合要求高。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眼球的发育成熟儿童眼睛屈光度仍会改变,所以我们还应选择正确的术后屈光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白内障 屈光目标 近视漂移 人工晶状体度数
原文传递
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术后眼轴和屈光变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6
作者 钱舒怡 赵云娥 《国际眼科纵览》 2021年第4期307-311,共5页
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术后的眼轴长度、角膜屈光力和屈光变化规律是手术时机和人工晶状体屈光度选择的重要依据。先天性白内障患儿的眼轴长度增长速率与许多因素,如手术年龄、单双眼发病,术后并发症等有关。术后的近视漂移难以预测,主要由... 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术后的眼轴长度、角膜屈光力和屈光变化规律是手术时机和人工晶状体屈光度选择的重要依据。先天性白内障患儿的眼轴长度增长速率与许多因素,如手术年龄、单双眼发病,术后并发症等有关。术后的近视漂移难以预测,主要由眼轴长度增长决定,同时也受到手术年龄、人工晶状体植入时机以及植入人工晶状体时目标屈光度的计算等多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眼轴长度 近视漂移 角膜屈光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