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1篇文章
< 1 2 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服务效能提升视角下近郊陂塘保护性利用策略研究--以重庆黛湖沿线陂塘水系为例
1
作者 应文 郭帅辰 焦白路 《城市建筑空间》 2024年第1期106-110,共5页
陂塘水系分布广泛、数量众多,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由于对其服务价值认识不足,近郊大量陂塘水体遭到破坏,严重危及水文生态系统安全。为破解难题,寻求积极主动的生态修复模式,以重庆黛湖沿线陂塘水系为研究对象,分... 陂塘水系分布广泛、数量众多,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由于对其服务价值认识不足,近郊大量陂塘水体遭到破坏,严重危及水文生态系统安全。为破解难题,寻求积极主动的生态修复模式,以重庆黛湖沿线陂塘水系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削减原因,从生态、游赏、经济等角度进行价值再判断,据此提出基于服务效能提升的分工合作、生态修复及功能修补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景观规划 近郊陂塘水系 服务能效
下载PDF
近郊乡村旅游恢复性体验对城市上班族游客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龚苏宁 张琳 陈荣华 《园林》 2024年第1期110-118,共9页
旅游作为衡量国民福祉及生活品质的重要指标,目前从旅游本体认知及宏观层面探索与游客满意度、幸福感关系的研究较多,但针对某类旅游体验对特定旅游群体心理感受影响的专项研究较少。以探究近郊乡村旅游恢复性体验对城市上班族游客主观... 旅游作为衡量国民福祉及生活品质的重要指标,目前从旅游本体认知及宏观层面探索与游客满意度、幸福感关系的研究较多,但针对某类旅游体验对特定旅游群体心理感受影响的专项研究较少。以探究近郊乡村旅游恢复性体验对城市上班族游客主观幸福感的内在影响为目的,以便指导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和合理开发管理。针对旅游恢复性体验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提出4种假设,结合长三角地区的相关调研进行样本统计分析,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最后验证假设。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近郊乡村旅游恢复性体验的4个维度与城市上班游客主观幸福感的两个维度均呈显著正向关系。研究虽需细化影响主观幸福感的旅游因素,深化不同城市上班族间存在的差异性,但可预期该研究将丰富不同类型旅游体验与游客幸福感关系的理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郊乡村旅游 恢复性体验 主观幸福感 上班族游客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近郊都市现代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分区研究——以贵阳市花溪区为例
3
作者 杨鹏 舒英格 赵杨茜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4年第1期8-11,共4页
本研究以城市近郊的贵阳市花溪区为例,在分析农业资源现状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经济-社会耦合理论为基础,通过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分析花溪区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区域差异,根据不同的区域特点将花溪区划分为三个功能分... 本研究以城市近郊的贵阳市花溪区为例,在分析农业资源现状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经济-社会耦合理论为基础,通过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分析花溪区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区域差异,根据不同的区域特点将花溪区划分为三个功能分区:高端农产品基地、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生态农业基地,以期能均衡城市发展和农业生产,为今后喀斯特地区近郊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近郊都市 农业资源 可持续利用
下载PDF
重庆近郊小城镇剩余空间潜力评价及激活策略
4
作者 孔明亮 沈博嵩 彭琳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2期88-95,共8页
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和宜居小城镇建设的背景下,小城镇剩余空间品质低下、利用低效、未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等问题渐受重视,如何有效激活剩余空间成为小城镇“存量更新”的关键议题。文章运用个案研究法、实地调查与访谈、量表评... 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和宜居小城镇建设的背景下,小城镇剩余空间品质低下、利用低效、未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等问题渐受重视,如何有效激活剩余空间成为小城镇“存量更新”的关键议题。文章运用个案研究法、实地调查与访谈、量表评分法等方法,以重庆近郊峡口镇为例,对其剩余空间进行系统识别;通过梳理国内外剩余空间相关评价的研究进展,构建包含可达性、安全、环境与尺度4方面因素的小城镇剩余空间潜力评价体系,对峡口镇剩余空间进行潜力分级评价并提出针对性的激活策略。结果表明:峡口镇剩余空间潜力普遍较低,其中高潜力剩余空间数量最少,中潜力剩余空间最多;评价指标中的空间环境因素对峡口镇剩余空间潜力造成了较大的消极影响。因此,对服务设施、植物景观、地面铺装、视线感受与卫生条件开展优化提升将会作为峡口镇剩余空间激活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空间 近郊小城镇 潜力评价 存量更新 重庆市峡口镇
下载PDF
场景营造与城市近郊特色小镇建设
5
作者 余佳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40,共11页
场景营造对创造人地共生所需的文化空间具有形塑作用,是统合文化生产与消费、激活多方主体参与、实现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机制。特色小镇是当代中国城镇化的一种发展模式,既是打通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的空间支撑节点,也是城乡... 场景营造对创造人地共生所需的文化空间具有形塑作用,是统合文化生产与消费、激活多方主体参与、实现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机制。特色小镇是当代中国城镇化的一种发展模式,既是打通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的空间支撑节点,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同时还是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战略的承接地。场景理论的应用,推动着特色小镇的建设从以空间扩张为特征的第一阶段向以文化内涵建设为特征的第二阶段演进。城市近郊特色小镇作为一种特色鲜明、要素集聚、宜居宜业、富有活力的文化空间,与城市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存在诸多协同。在推动“城市群——都市圈——中心城市——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特色小镇——乡村振兴”统筹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总体战略高质量落地的过程中,以场景营造推动城市近郊特色小镇建设中主体价值的重点突出,避免特色小镇的价值分散与符号游离,重视与城市主体文化生态的协同,强化空间规划和错位发展,围绕特色符号构建产业价值链,是调整城乡产业空间布局、探索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乡村振兴的新的理论解释和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近郊 特色小镇 空间生产 场景理论 乡村振兴
下载PDF
城市近郊型科创城创新空间组织模式与实践
6
作者 廖春玲 张玉莹 高翔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21,共7页
在解析城市近郊型科创城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总结城市近郊型科创城的创新空间组织模式,以湖北省荆门市荆楚科创城为例,结合基地生态价值,让科技创新与自然嵌合生长,延续山水基因,链接产业生长路径,制定与生态环境、创新产业发展脉络相匹... 在解析城市近郊型科创城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总结城市近郊型科创城的创新空间组织模式,以湖北省荆门市荆楚科创城为例,结合基地生态价值,让科技创新与自然嵌合生长,延续山水基因,链接产业生长路径,制定与生态环境、创新产业发展脉络相匹配的空间策略,构建“创新源—公共创新资源骨架—创新单元”的创新空间布局模型,归纳创新单元的空间组织模式,探索城市近郊型科创城有机生长的空间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近郊 科创城 创新空间 有机生长
下载PDF
大都市近郊地区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框架--以成都市郫都区为例
7
作者 刘欣 刘文豪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7-143,共7页
在国家推动城乡融合、促进乡村振兴与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大都市近郊地区成为探索城乡融合发展路径的前沿阵地。以成都市郫都区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针对其面临的现状生活服务设施难以匹配人群多元化的需求、生产空间难以... 在国家推动城乡融合、促进乡村振兴与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大都市近郊地区成为探索城乡融合发展路径的前沿阵地。以成都市郫都区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针对其面临的现状生活服务设施难以匹配人群多元化的需求、生产空间难以支撑新业态转型发展、土地破碎难以满足高品质环境需求等问题,提出规划应对策略:完善城乡居住网络、服务体系,促进生活融合;健全产业生态、优化空间布局,推动产业建圈强链,促进生产融合;构建城乡公园体系、整合空间管控,促进生态融合;完善规划传导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保障规划落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城市近郊地区 城乡融合 国土空间规划 成都市郫都区
下载PDF
面向青年友好的都市近郊村落公共空间活力驱动路径——以北京琉璃渠村为例
8
作者 张颖异 吕蒙 荣玥芳 《小城镇建设》 2024年第4期73-82,共10页
青年群体返乡入乡成为部分都市近郊村落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文章从空间与社会辩证联动视角,将青年群体回流嵌入村落活力驱动体系之中,通过对北京近郊琉璃渠村的追踪解析,探索以青年友好化为导向的都市近郊村落公共空间重塑方式和活力驱... 青年群体返乡入乡成为部分都市近郊村落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文章从空间与社会辩证联动视角,将青年群体回流嵌入村落活力驱动体系之中,通过对北京近郊琉璃渠村的追踪解析,探索以青年友好化为导向的都市近郊村落公共空间重塑方式和活力驱动路径。借助实地调研数据、地理信息数据和形态模拟数据,分析都市近郊村落现有资源禀赋与青年友好化公共空间的具体关联,推进都市近郊村落物质空间有序更新,为乡村空间品质提升与乡土文化传承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友好 都市近郊村落 公共空间 活力驱动 多源数据 北京琉璃渠村
下载PDF
基于村民满意度评价的近郊型乡村公共空间优化探析——以郑州市官渡镇十里铺村为例
9
作者 宋胜彬 李明 +1 位作者 李浩颖 隽永旭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1期95-97,共3页
近郊型乡村作为城市与乡村融合与冲突的先头区域,其内部公共空间的问题日渐突出。文章在实地调研和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构建了近郊型乡村公共空间使用后评价体系,并以十里铺村作为实证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获取... 近郊型乡村作为城市与乡村融合与冲突的先头区域,其内部公共空间的问题日渐突出。文章在实地调研和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构建了近郊型乡村公共空间使用后评价体系,并以十里铺村作为实证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加权运算后得出各个维度的村民满意度指数。研究发现:十里铺村公共空间在物质环境方面提升巨大,但在文化精神和后期管理维护方面有所欠缺。最后基于评价结果和调研现状提出优化建议,以期为近郊型乡村公共空间的后续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满意度 近郊型乡村 乡村公共空间 优化
下载PDF
城市近郊道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与对策
10
作者 祝凯 杨伟 《中国科技信息》 2024年第6期48-50,共3页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将越来越多的乡村纳入到城市发展范围,产生了大量的城乡结合部,城乡之间的交通联系也日趋紧密。城市近郊道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在功能上作为城市道路使用,但在性质上又具有农村道路的...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将越来越多的乡村纳入到城市发展范围,产生了大量的城乡结合部,城乡之间的交通联系也日趋紧密。城市近郊道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在功能上作为城市道路使用,但在性质上又具有农村道路的属性。截至目前,国家已经连续16年发布了与农业农村有关的中央一号文件,其中除2011年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一号文件 摊大饼 城市近郊 农村道路 道路交通安全 城乡结合部 城市道路 影响因素与对策
下载PDF
北方城市近郊村庄空间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以包头市黄草洼村为例
11
作者 王友凤 姚喜军 +2 位作者 徐艳红 许洋 刘鹏飞 《农村实用技术》 2024年第3期22-24,共3页
随着城乡融合新型城镇化发展,北方城市近郊村庄在功能上和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包头市九原区万水泉镇黄草洼村为例,通过空间分析方法,对城市近郊村庄发展及空间格局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了城市近郊村庄发展特征及... 随着城乡融合新型城镇化发展,北方城市近郊村庄在功能上和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包头市九原区万水泉镇黄草洼村为例,通过空间分析方法,对城市近郊村庄发展及空间格局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了城市近郊村庄发展特征及格局形成的驱动力。研究发现:黄草洼村村庄用地整体呈扩张趋势,经历了点轴、蔓延、回归三个发展阶段,空间格局由单一的生活空间逐渐向生活—生产—生态复合空间转换,空间异质性逐渐凸显,人口、经济、土地政策是村庄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城市 近郊 村庄 空间格局 驱动力
下载PDF
城市近郊河流景观带规划设计方法探析——以福州市大樟溪特色景观带为例
12
作者 王盛威 《福建建筑》 2024年第1期6-11,共6页
近郊河流作为串联城乡的廊道,既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城市景观格局中的重要节点,同时是城市文脉传承拓展的重要延伸。如何树立正确的设计理念与开发定位,重塑滨水空间的自然格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以福州市大樟溪特... 近郊河流作为串联城乡的廊道,既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城市景观格局中的重要节点,同时是城市文脉传承拓展的重要延伸。如何树立正确的设计理念与开发定位,重塑滨水空间的自然格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以福州市大樟溪特色景观带规划设计为案例,探寻城市近郊河流景观带的规划设计模式,提出“城市-自然”的空间结构分析;“旅游、经济、景观”三位一体的规划定位和“多、少、广、久”的规划策略。通过对地域特色多方面的挖掘利用,对资源环境尽可能少的人工雕凿,带动一溪两岸的发展,使对产业运营长久持续繁荣,为相关城市近郊河流景观带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郊河流 景观带 规划设计
下载PDF
城市近郊农村中学生源流失对策研究
13
作者 李文亮 《留学》 2024年第9期40-41,共2页
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只有实现乡村教育振兴,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培养、留住服务乡村产业发展的人才,才能推动乡村振兴。但是,在当前情况下,城市近郊农村中学的生源流失现象日益突出,已成为阻碍... 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只有实现乡村教育振兴,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培养、留住服务乡村产业发展的人才,才能推动乡村振兴。但是,在当前情况下,城市近郊农村中学的生源流失现象日益突出,已成为阻碍农村中学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本文力求找出这一问题存在的原因,探索减缓生源流失趋势的措施,提高农村中学教育质量,助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源流失 近郊农村 乡村振兴 先导性作用 农村中学教育 存在的原因 教育振兴 对策研究
下载PDF
超大城市近郊组团职住空间结构低碳优化策略——以天津市为例
14
作者 王睿 黄雅哲 +1 位作者 张赫 刘静娴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7-54,共8页
承载居住、就业两大功能的职住空间结构作为城市布局的基本骨架,其碳约束作用已成为学界共识,但该作用在职住分离显著、长距离机动车通勤的中观组团层级得到的关注较少,且现有的低碳路径对职住空间结构的差异性考虑不充分。聚焦职住空... 承载居住、就业两大功能的职住空间结构作为城市布局的基本骨架,其碳约束作用已成为学界共识,但该作用在职住分离显著、长距离机动车通勤的中观组团层级得到的关注较少,且现有的低碳路径对职住空间结构的差异性考虑不充分。聚焦职住空间结构,以超大城市近郊组团为研究对象,结合定性逻辑框架与定量机理分析,刻画三重维度下3类组团的职住空间特征,识别差异化的关键控碳因素,分类提出职住空间结构低碳优化策略:①居住主导型组团应优先调控职住用地构成,引导功能复合、土地集约的空间布局;②职住平衡型组团应重点关注职住中心位置,形成职住极核多且辐射范围广的空间结构;③就业主导型组团应关注职住空间连通效率,构建“公共交通+”的绿色出行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导向 职住空间结构 技术路径 近郊组团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北方地区现代化近郊村建设思考
15
作者 张育林 李雪嫣 +1 位作者 高天 张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8期258-262,共5页
[目的]以乡村振兴中生态宜居和乡风文明两个方面为主要突破口,探讨在我国北方地区如何高效建设现代化近郊村。[方法]对比日本、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主要城市郊区乡村特征,深度分析国外乡村和国内乡村外在和内在要素差异,提出我国北方... [目的]以乡村振兴中生态宜居和乡风文明两个方面为主要突破口,探讨在我国北方地区如何高效建设现代化近郊村。[方法]对比日本、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主要城市郊区乡村特征,深度分析国外乡村和国内乡村外在和内在要素差异,提出我国北方地区现代化近郊村规划初期和规划后期发展的系统思路。[结果]近郊村的宜居性同时受一系列因素共同制约,我国北方近郊村建设思路共包括雨污/粪污及有机废弃物处理、解决冬季供暖问题、提升乡村乡貌、基本公共设施建设、房屋建设及改造升级、社会文明建设、乡村经济发展改革、加强安全治理、闲置房屋管理、子女教育条件优惠、系列活动策划11个方面。在对近郊村进行建设改造时,应统筹考虑制约宜居性的因素主次关系,而不是“看得见”的改造内容优先。[结论]明确的思路及建设内容的次序在近郊村建设中至关重要,对我国乡村振兴工作效率有决定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郊 乡村振兴 特色经营权 生态宜居 乡风文明
下载PDF
城乡融合引领下近郊型乡村“三生”空间优化重构研究
16
作者 罗艺晴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3年第16期44-48,共5页
为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在城乡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以江西省奉新县赤岸镇为例,剖析了其在产业空间布局、乡村聚落分布、服务设施配置、生态系统格局方面的现状特征和问题,以城郊服务型乡镇为发展定位,以田园生态农文旅为发展导向,从生产... 为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在城乡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以江西省奉新县赤岸镇为例,剖析了其在产业空间布局、乡村聚落分布、服务设施配置、生态系统格局方面的现状特征和问题,以城郊服务型乡镇为发展定位,以田园生态农文旅为发展导向,从生产空间转型、生活空间优化、生态空间重塑三个方面研究赤岸镇空间优化重构的路径。分析认为,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整合分散低效工业、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是其生产空间重构的方向;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服务设施共建共享、风貌整治修复空间是其生活空间重构的基础;构建多层级的结构、划定生态廊道建设、生态保护修复治理是其生态空间重构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近郊乡村 三生空间 优化重构
下载PDF
基于满意度评价的近郊型科研设计用地配套设施规划研究 以南京市为例
17
作者 方遥 徐梓杰 李梦莹 《室内设计与装修》 2023年第12期116-118,共3页
随着我国产城融合及产业转型的不断深化,创新型产业在用地结构中占比越来越高,而新时期使用者多样化的需求,也对其用地的配套设施提出了更精细化的要求。本文选取了南京市近郊型科研设计用地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配套设施规模、种类和形式... 随着我国产城融合及产业转型的不断深化,创新型产业在用地结构中占比越来越高,而新时期使用者多样化的需求,也对其用地的配套设施提出了更精细化的要求。本文选取了南京市近郊型科研设计用地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配套设施规模、种类和形式进行系统分析,确定相对值指标;在满意度评价基础上,应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法、线性回归方程,分析指标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针对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议及设计策略,为科研设计用地的规划设计提供借鉴,为相关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提供参考数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郊型科研设计用地 配套设施 满意度评价 南京
下载PDF
南昌市近郊耕层土壤有机质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黎钰鑫 赵小敏 +1 位作者 郭熙 赵丽红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49-758,共10页
[目的]土壤有机质(SOM)含量是土壤肥力表征的重要指标之一,影响土壤结构、植物营养和土壤微生物活性,以及粮食的持续生产。随着城市发展,近郊耕地是最直接灭失的地方。因此分析近郊耕地土壤有机质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认识近郊... [目的]土壤有机质(SOM)含量是土壤肥力表征的重要指标之一,影响土壤结构、植物营养和土壤微生物活性,以及粮食的持续生产。随着城市发展,近郊耕地是最直接灭失的地方。因此分析近郊耕地土壤有机质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认识近郊耕地土壤有机质分布规律并合理布局农业生产,保护耕地。[方法]基于SPSS对南昌市近郊430个耕地样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土壤有机质含量基本情况,运用GS+9.0软件对耕地土壤有机质进行半方差分析选择最优拟合函数,运用ArcGIS进行克里金插值研究南昌市近郊耕地土壤有机质空间布局,并利用地理探测器中因子探测和交互作用分析空间变异主导因素和各因子间交互作用对耕地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的影响。[结果](1)南昌市近郊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值为26.658 g/kg,变异系数(CV)为46.64%,空间变异中等。指数(Exponential)模型为半变异函数最佳拟合,块金系数为0.549,为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在82.92 km范围内,土壤有机质具有相关性,整体呈现东西高,东北向西南向偏低的空间格局。(2)南昌市近郊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格局影响较强的单因子降序排列:年均降水量、排水能力、灌溉保证率、年均温、土壤类型、交通通达度、高程、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3)影响土壤有机质空间格局较强的前5组交互因子为:年均温∩中心城市影响度,排水能力∩年降水,年均温∩交通通达度,年降水∩灌溉保证率,年降水∩中心城市影响度。耕层土壤有机质空间格局是由多种因子共同作用推进的,因子间的交互作用为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协同提高。[结论]南昌市近郊耕地土壤有机质总体较好,空间分异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郊耕地 土壤有机质 空间变异性 地理探测器 交互作用 南昌市
下载PDF
苏南近郊型小城镇四位一体更新规划探索——以昆山市张浦老镇区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海滔 高思卿 鲁文崭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9-116,共8页
高质量发展近郊型小城镇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立足苏南近郊型小城镇发展的特殊性,针对其面临的定位不清、特色不显、空间不足、品质不佳等现实困境,以城市更新为研究视角,探索性构建“定位重塑—综合... 高质量发展近郊型小城镇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立足苏南近郊型小城镇发展的特殊性,针对其面临的定位不清、特色不显、空间不足、品质不佳等现实困境,以城市更新为研究视角,探索性构建“定位重塑—综合评估—方案谋划—实施计划”四位一体的更新规划框架,并根据昆山市张浦老镇区的实际需求,以实施为导向,以打造昆南复合活力社区为更新目标,谋划“人文、乐活、宜居”三位一体的老镇复兴之路,为近郊型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新规划 城市更新 近郊型小城镇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近郊遗址区村落城乡融合发展路径探索——以相家巷村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聪聪 陈稳亮 《城市建筑》 2023年第7期98-101,共4页
城乡融合是乡村振兴的路径之一,作为中国大遗址区的突出代表,汉长安城遗址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文化资源。目前汉长安城人居环境整治初步完成,如何激发下一阶段文化近郊村的发展原动力是亟须解决的问题。文章以汉长安城遗址区村落相... 城乡融合是乡村振兴的路径之一,作为中国大遗址区的突出代表,汉长安城遗址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文化资源。目前汉长安城人居环境整治初步完成,如何激发下一阶段文化近郊村的发展原动力是亟须解决的问题。文章以汉长安城遗址区村落相家巷村为例,探索城市近郊遗址区村落发展路径,从文化、土地、产业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其在发展中面临文化资源开发不足、闲置土地低效未利用等问题。基于此提出:在文化上,盘活特色文化,塑造文化展示型遗址村落;在土地上,结合文化资源打造文化体验空间;在产业上,以科技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带动乡村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以期为遗址区乡村如何结合城乡融合的视角进行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近郊遗址区村落 汉长安城 相家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