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汶川M_S8.0地震震前近震源区地壳形变机制探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媛 牛安福 +2 位作者 刘希康 赵静 曹景鹏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59-972,2,共14页
多种形变资料表明,汶川地震震前越靠近震源区,其形变特征越不明显,且在近震源区震前呈现短期平静状态.为研究这种小变形现象的深部动力学因素及形变机制,本文基于成都地区1996—2007年13期重复重力观测数据,经平差处理后进行密度的三维... 多种形变资料表明,汶川地震震前越靠近震源区,其形变特征越不明显,且在近震源区震前呈现短期平静状态.为研究这种小变形现象的深部动力学因素及形变机制,本文基于成都地区1996—2007年13期重复重力观测数据,经平差处理后进行密度的三维反演,得到了汶川地震近震源区震前10年的地壳深部密度变化水平向和垂直向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密度变化在空间上呈有序分布,主要集中在龙门山断裂带及其附近区域,且深部变化幅度显著大于浅部,表明近震源区断裂带深部活动较为显著;从时间上来看,密度变化速率并不均衡,在震前3—8年介质密度变化剧烈,而在震前短期变化却不明显.根据震前形变特征和不同深度密度变化的动态演化过程,本文认为龙门山断裂带的地壳分层运动,导致了浅层地壳的小形变和深部显著的密度变化.此外,根据该断裂带及其附近地区的密度变化特征,本文选取和改进了适合汶川地震的孕震模型,即改进的组合-硬化模型,将动力学过程与孕育机制结合起来,以期对汶川地震震前近震源区的形变机制作出合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形变机制 汶川MS8.0地震 近震源区 密度动态变化 三维反演
下载PDF
芦山M_S7.0地震前远、近场形变时空演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牛安福 顾国华 +4 位作者 曹景鹏 张凌空 闫伟 赵静 吉平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70-680,1,共11页
应用芦山MS7.0地震震中附近跨断层及连续形变观测资料,分析了芦山地震前不同阶段地形变变化的特点,讨论了震中附近区域异常时空演化过程.结果表明:①自2013年1月起,沿鲜水河断裂带一些跨断层基线观测到显著的加速转折变化,沿安宁河、则... 应用芦山MS7.0地震震中附近跨断层及连续形变观测资料,分析了芦山地震前不同阶段地形变变化的特点,讨论了震中附近区域异常时空演化过程.结果表明:①自2013年1月起,沿鲜水河断裂带一些跨断层基线观测到显著的加速转折变化,沿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个别场地的跨断层水准基线,2010年以来出现的巨幅异常等是突出的场兆变化;沿龙门山断裂带一些水准观测在汶川MS8.0地震后持续的调整变化具有近震源区变形特征.②鲜水河、龙门山和安宁河3条主要断裂围成的三叉口地区,地倾斜、应变、重力及断层水准和蠕变观测临震前均未有显著的异常变化,GPS水平、垂直位移年速率最小,该地区是形变变化或形变异常分布的"空区".③在对近场与远场多种连续形变数据通过傅里叶变换提取年周期成分后发现,临震前2—3年近震源区域的地倾斜、重力年变化幅度不是增大,而是减小.芦山MS7.0地震前观测到的形变前兆现象特征与汶川MS8.0地震等震前的前兆现象较为接近.因此,芦山地震前近震源区及外围形变异常分布特征不是个别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地形变 近震源区 形变空
下载PDF
芦山M_S7.0级地震前的形变空区特征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牛安福 张凌空 +3 位作者 李媛 闫伟 赵静 吉平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2013年第4期341-350,共10页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基本形成了以监测震中附近断层预滑动进行地震预测的研究思路,但近些年来,一些大地震前近震源区域的形变变化却引起了巨大的争议。本文应用芦山地震震中附近跨断层及连续形变观测资料,分析了震前不同阶段地形变...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基本形成了以监测震中附近断层预滑动进行地震预测的研究思路,但近些年来,一些大地震前近震源区域的形变变化却引起了巨大的争议。本文应用芦山地震震中附近跨断层及连续形变观测资料,分析了震前不同阶段地形变变化的特点,讨论了震中附近区域异常时空演化过程。分析结果表明,沿鲜水河断裂带一些跨断层基线、安宁河及则木河断裂带个别场地的跨断层水准基线出现的显著异常变化,这些异常出现在远离芦山地震震中的区域上;在近震源区域,在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一些断层水准变化量极小,在鲜水河、龙门山和安宁河3条主要断裂围成的三叉口地区,倾斜、应变、重力及断层水准和蠕变观测临震前未有显著的异常变化,该区是形变变化或形变异常分布的"空区"。本文也与汶川地震前形变异常分布进行了对比,认为震前形变"空区"现象可能是强震前的一种共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近震源区 连续形变 跨断层 形变活动空 地震预报
下载PDF
1992年4月23日缅甸6.7、6.9级地震的近场异常变化特征
4
作者 付虹 王世芹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50-354,共5页
本文通过对1992年4月23日缅甸6.7、6.9级地震前近场区异常研究,发现该地震前在澜沧、耿马地震后,中小地震区域活动水平一直较高,表现为地震频度和应变释放一直较高,并形成了地震空区。震前3个月开始,震源区的频度增... 本文通过对1992年4月23日缅甸6.7、6.9级地震前近场区异常研究,发现该地震前在澜沧、耿马地震后,中小地震区域活动水平一直较高,表现为地震频度和应变释放一直较高,并形成了地震空区。震前3个月开始,震源区的频度增加,应变释放加速显著,近场区的短期前兆异常也较突出。笔者对这些特征进行了一定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报 近震源区 震级 孕震
下载PDF
2012年9月7日彝良5.7、5.6级地震的近场异常 被引量:5
5
作者 何德强 李亚芳 +3 位作者 佘如昌 梁冰 曾子明 申玻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171,共8页
通过对2012年9月7日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洛泽河一带5.7、5.6级地震前近场区的地震活动和前兆异常研究,总结得出地震活动异常主要为"震前4级地震活动水平增强、出现小震活动空区,孕震早期有‘信号震’,短期出现‘逼近地震’";... 通过对2012年9月7日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洛泽河一带5.7、5.6级地震前近场区的地震活动和前兆异常研究,总结得出地震活动异常主要为"震前4级地震活动水平增强、出现小震活动空区,孕震早期有‘信号震’,短期出现‘逼近地震’";前兆异常开始于震前1年左右,流体异常早于形变异常,短临阶段前兆异常有由外围向震中迁移的现象,临震异常出现的时间较为集中,主要在9月1日和5日2个时间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良5 7、5 6级地震 近震源区 地震活动异常 前兆异常
下载PDF
Focal Mechanism Analysis for Determination of Potential Source Zones in South China and Its Adjacent Regions
6
作者 Zheng Yuejun Zhang Shimin Cui Xiaofeng Huang Zhongxian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06年第4期385-395,共11页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in southeastern areas of China (south of 34°N and east of 105° E),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orrelation of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with seismogenic stru...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in southeastern areas of China (south of 34°N and east of 105° E),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orrelation of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with seismogenic structures of moderate strong earthquakes and the direction of potential source zones. The data show that the nodal planes of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and the principle stresses in southern China are of predominantly similar directions, most of the solutions for M ≥4.0 earthquakes correspond to the main structure directions as well as the directions of potential source zones.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of multiple small earthquakes concerning nodal planes and main stress axes are also reliable for determining the direction of potential source zones.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long-axis direction of isoseismals distribution of aftershocks, geologic structures, and seismic activity in two areas of the Ms6.1 earthquake in the south Yellow Sea in 1996 and the MsS.2 earthquake in Fujian in 1997, the potential source zone division i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cal mechanism Southern areas of China Direction of potential source zon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