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社会学视域下网络返乡书写的兴起及现状
1
作者 钟静 《东西南北》 2024年第9期104-106,共3页
伴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发展,返乡日记在网络空间引起广泛传播与讨论。网络返乡书写的出现是一定时期特定社会文化、经济和技术的综合性产物,既是写作者的个体情感表达,也是中国乡村现状的网络化投影,同样是中国乡村传播的新途径。
关键词 乡村传播 返乡书写 乡村形象
下载PDF
逃离·重返·回归——论小说《宝水》的返乡书写
2
作者 刘城奕 《广州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90-95,106,112,共8页
在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的现代转型中,作家乔叶沿袭着乡土文学传统,以深切的底层关怀意识和“贴合乡村的骨骼”的“返乡”书写,深刻关怀“由乡入城”再返乡的“异乡人”内心欲求与文化选择。通过选取“放下先见、抚平隔阂、面... 在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的现代转型中,作家乔叶沿袭着乡土文学传统,以深切的底层关怀意识和“贴合乡村的骨骼”的“返乡”书写,深刻关怀“由乡入城”再返乡的“异乡人”内心欲求与文化选择。通过选取“放下先见、抚平隔阂、面向土地”的知识分子写作立场,乔叶深入地构建了“人在人里,水在水里”温情脉脉的乡土情感共同体,使乡土文明在现代化大潮中被赋予新的生命力与超越的可能,并巧设“新人”形象、引自然时间入文本等叙事策略,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情感和乡村史的共振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 返乡书写 宝水
下载PDF
凝视故土与倾听时代——论光盘小说的返乡书写
3
作者 王一妃 鹿义霞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25-30,共6页
光盘的小说中常常出现返乡书写,乡土成为光盘的文学之根与乌托邦。他的小说以寻根思源、振兴乡村、发现城乡之间的矛盾为书写内容,以返乡展现底层视野,在复现乡村面貌的过程中投射出对人与土地关系的思考。凝视故土与倾听时代的融合,使... 光盘的小说中常常出现返乡书写,乡土成为光盘的文学之根与乌托邦。他的小说以寻根思源、振兴乡村、发现城乡之间的矛盾为书写内容,以返乡展现底层视野,在复现乡村面貌的过程中投射出对人与土地关系的思考。凝视故土与倾听时代的融合,使光盘的小说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盘 返乡书写 寻根 乌托邦
下载PDF
由岛至岛——论黄锦树的返乡书写 被引量:2
4
作者 邱苑妮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1年第4期35-40,共6页
本文旨在透过黄锦树三篇自叙色彩非常浓厚的返乡模林之作《乌暗暝》、《旧家的火》及《火与土》,深入探勘及梳理作家因身份的转换即从旅台留学生到长居在台的学者,在身份转变、身份建构的漫长过程中,如何透过其返乡书写模式,呈现华裔族... 本文旨在透过黄锦树三篇自叙色彩非常浓厚的返乡模林之作《乌暗暝》、《旧家的火》及《火与土》,深入探勘及梳理作家因身份的转换即从旅台留学生到长居在台的学者,在身份转变、身份建构的漫长过程中,如何透过其返乡书写模式,呈现华裔族群在大马及跨国流动中所彰显的"他性"(otherness)和"边缘性"(marginality),从而寄寓其国族寓言、形构其离散话语及作家如何自我定位的认同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锦树 返乡书写 离散 文化身份 国族寓言
下载PDF
《一点就到家》的返乡书写与个体身份建构 被引量:3
5
作者 蔡绍硕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6-108,共3页
《一点就到家》是由《喜欢你》的导演许宏宇执导的又一部青春励志影片,延续了其独特的风格,以流畅的剪辑与多元素的杂糅呈现轻松愉悦的叙事特征。影片以"返乡"作为叙事背景,透过回乡创业的彭秀兵和"城市边缘人"魏... 《一点就到家》是由《喜欢你》的导演许宏宇执导的又一部青春励志影片,延续了其独特的风格,以流畅的剪辑与多元素的杂糅呈现轻松愉悦的叙事特征。影片以"返乡"作为叙事背景,透过回乡创业的彭秀兵和"城市边缘人"魏晋北这一内一外两种视角,去反观"乡衰"与"城困"这两种社会现象,以不同的人物视角完成影片的返乡书写。同时,影片表达了传统与现代两种思维方式之间的碰撞,并在对个体身份的建构中尝试寻求和解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点就到家》 返乡书写 乡土社会 乡愁 身份建构
下载PDF
新城镇文学的困境及其可能--以“返乡书写”为例
6
作者 庞秀慧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18-24,共7页
“返乡书写”虽然早已落幕,但是如果将其置于新城镇化的视野之中,就会发现“返乡书写”中呈现出一种新的审美特质。一方面,“返乡文学”承接了传统乡土小说的批判传统,但是因为“返乡书写”多刊发于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所以,它对于乡土... “返乡书写”虽然早已落幕,但是如果将其置于新城镇化的视野之中,就会发现“返乡书写”中呈现出一种新的审美特质。一方面,“返乡文学”承接了传统乡土小说的批判传统,但是因为“返乡书写”多刊发于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所以,它对于乡土文化的展示呈现出图文并茂的特点,图像的运用极大地拓展了文字的内涵;另一方面,“返乡书写”展示出新城镇化过程中城乡的互动和交融,对乡村的情感记忆变成了人们生活中的审美元素,田园变成了城市建设中的一个要素。这种互动和交融,既表现出乡土中国转型的困难,又呈现出建构新文化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乡书写 新城镇 困境 审美特征
下载PDF
浅谈知识分子的“返乡书写”
7
作者 张庆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56-59,共4页
新世纪以来,随着乡土中国的现代化转型,乡村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知识分子也纷纷书写起对于故土乡村的感受。梁鸿的《中国在梁庄》、王磊光的《一位博士生的返乡笔记:近年情更怯,春节回家看什么》和黄灯的《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 新世纪以来,随着乡土中国的现代化转型,乡村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知识分子也纷纷书写起对于故土乡村的感受。梁鸿的《中国在梁庄》、王磊光的《一位博士生的返乡笔记:近年情更怯,春节回家看什么》和黄灯的《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即是其中的代表。这些"返乡书写"在展现乡土中国现状的同时,也反映出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对于当下的乡村建设,具有发人深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 返乡书写 意义
下载PDF
抒情与返乡——陶丽群创作论
8
作者 潘颂汉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5-30,共6页
陶丽群小说里的返乡书写呈现了底层人物的坦诚相待与面对苦难时的坚韧不拔的精神,隐隐间抒发了作家对底层人物的悲悯之情。通过真挚而细腻的返乡书写,陶丽群的小说在想象与抒情中建构乡土、质询乡土,直至缝补了异乡经验和乡土记忆之间... 陶丽群小说里的返乡书写呈现了底层人物的坦诚相待与面对苦难时的坚韧不拔的精神,隐隐间抒发了作家对底层人物的悲悯之情。通过真挚而细腻的返乡书写,陶丽群的小说在想象与抒情中建构乡土、质询乡土,直至缝补了异乡经验和乡土记忆之间时而紧张、时而舒缓的关系。陶丽群小说温婉而锐利的情感内核,沉郁而不没落的叙事格调,为广西当代小说创作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丽群 抒情 返乡书写 底层性 归宿感
下载PDF
城乡中国的情感结构——返乡书写的兴起、衍变与张力 被引量:12
9
作者 潘家恩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70-185,共16页
面对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这一重大历史转型,近年来方兴未艾的返乡书写成为充满生产性与传播力的文化热点,其既因为主流文学影响力下降及非虚构写作的流行,还联系着"乡衰"和"城困"这种新... 面对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这一重大历史转型,近年来方兴未艾的返乡书写成为充满生产性与传播力的文化热点,其既因为主流文学影响力下降及非虚构写作的流行,还联系着"乡衰"和"城困"这种新的社会基础。在兴起的同时,充满内在张力的返乡书写在发展中还产生了"返乡体""乡怨论述""书写返乡"三种衍变。融合了"城乡视角"与"亲人视角"的返乡书写不仅是对书写对象的描述和书写者自身经验的呈现,还是城乡中国剧烈转型过程中复杂情感结构的折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乡书写 城乡中国 情感结构
原文传递
梁鸿论--知识分子返乡书写症候分析
10
作者 邓小燕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8-118,共21页
最近十年(2011-2021),梁鸿围绕梁庄创作了三部“非虚构”作品和三部虚构作品(小说),记录了现代化冲击下乡村的全面崩溃,这些作品在激发公众关注乡村热情的同时,也固化了农村衰落的刻板印象。究其因,在于梁鸿想象乡村的方式:梁鸿尝试通... 最近十年(2011-2021),梁鸿围绕梁庄创作了三部“非虚构”作品和三部虚构作品(小说),记录了现代化冲击下乡村的全面崩溃,这些作品在激发公众关注乡村热情的同时,也固化了农村衰落的刻板印象。究其因,在于梁鸿想象乡村的方式:梁鸿尝试通过对梁庄人命运与情感的书写,展现村庄结构与伦理关系的瓦解,进而揭示乡土中国的命运。这种想象方式是乡土文学启蒙传统与农村社会学结合的产物。但回到梁庄之后,梁鸿的整体意识不断受挫,这促使她逐渐回退到记录村庄变迁的旁观立场上,也就将其无法融入乡村的困境合法化了。不满于现代都市生活的返乡知识分子,未必是熟悉乡村的人,凭借学院化的农村理论与文学经验也无法恢复“乡人”身份,因为这种具有问题化倾向、力图抽绎村庄结构的整体性眼光,无力归拢细碎庞杂且富于情味的乡土生活细节,也不能反映乡村类型与变化趋向的多样性。梁鸿困境显示了知识分子返乡书写的一般症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鸿 知识分子 返乡书写 整体意识 大地知识
原文传递
传统村落式乡村转变的文化反思——以格非《望春风》为例
11
作者 朱巧云 梁世佳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715-720,共6页
21世纪以来,乡村生活图景的变化反映了深刻的社会变革和村民个体心态的转变。返乡小说《望春风》延续了格非“江南三部曲”的叙事路线,标志着作者向现实性乡土题材的不断靠拢。作者对传统乡村叙事方式进行现代性转换,聚焦于传统村落式... 21世纪以来,乡村生活图景的变化反映了深刻的社会变革和村民个体心态的转变。返乡小说《望春风》延续了格非“江南三部曲”的叙事路线,标志着作者向现实性乡土题材的不断靠拢。作者对传统乡村叙事方式进行现代性转换,聚焦于传统村落式乡村艰难变革的社会现实,展现村民个体在变革中的成长经历,呈现城镇化发展之于乡村的多重影响,探寻乡土精神重塑的可能性,继而在文化层面传达了知识分子格非对于当下乡土文明的冷静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非 《望春风》 返乡书写 乡村转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