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返乡体”底层视角下的农村叙述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胜刚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12,共4页
农村作为当下社会问题呈现的终端场域,伴随时代的剧烈转型,已成为各方力量、阶层关注的显性问题和诸多学者、作家关注和叙述的重要对象。近两年来,伴随新媒体的巨大传播力,"返乡体"的出现成为叙述乡村的重要力量。它所引发的... 农村作为当下社会问题呈现的终端场域,伴随时代的剧烈转型,已成为各方力量、阶层关注的显性问题和诸多学者、作家关注和叙述的重要对象。近两年来,伴随新媒体的巨大传播力,"返乡体"的出现成为叙述乡村的重要力量。它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不单纯是传播事件,也不单纯是学术问题,而是隐含了一种新的知识生产方式的产生。它带着问题的尖锐性和话题性,多了一份直面问题的粗粝特征,从多个层面揭开了被遮蔽的农村真相,从精神气质和底层文学上获得了深层沟通,并在一定程度上以创作实践廓清了底层写作和知识分子之间的复杂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叙述 返乡体 底层文学 新媒
下载PDF
“返乡体”镜像中的乡村叙事策略——以《新京报》(2011—2017)61篇记者还乡笔记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胡元姣 袁夏岚 《新媒体研究》 2017年第14期9-11,共3页
近两年来,"返乡体"在新媒体传播语境下,成为乡土叙事的典型文本。以新闻叙事为理论视角,通过对《新京报》61篇记者返乡笔记的话语分析,探析社会转型中乡村的媒介建构。研究发现:乡村变迁是主导性的叙事话语,新闻采用小人物大... 近两年来,"返乡体"在新媒体传播语境下,成为乡土叙事的典型文本。以新闻叙事为理论视角,通过对《新京报》61篇记者返乡笔记的话语分析,探析社会转型中乡村的媒介建构。研究发现:乡村变迁是主导性的叙事话语,新闻采用小人物大命运的视角,把个体的乡土记忆和乡土经验,放置到城镇化浪潮中的乡村社会现实语境中,创造出一个特有的乡土叙事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乡体 乡土叙事 返乡笔记 媒介话语
下载PDF
“返乡体”如何写?——20世纪30年代“农村通讯”写作的历史借镜 被引量:1
3
作者 卢永和 《肇庆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33-38,78,共7页
"农村通讯"特指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会刊《中国农村》"农村通讯"栏目刊载的农村社会调查报告。作为一种"非虚构"的特殊文类,"农村通讯"一方面为读者多方位呈现当时中国农村社会的... "农村通讯"特指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会刊《中国农村》"农村通讯"栏目刊载的农村社会调查报告。作为一种"非虚构"的特殊文类,"农村通讯"一方面为读者多方位呈现当时中国农村社会的真实图景;另一方面亦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理论相呼应,由此形成理论与事实的互释,有效扩大了"中国农村派"的社会影响力。"农村通讯"文体注重思想与情感表达的两相合宜,与当今的"返乡体"书写亦具有某种内在的精神关联,藉此鉴照出后者存在的若干缺陷:缺乏正确的思想与价值观作引领;匮缺科学的社会调查和相关专业知识与学术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乡体 农村通讯 农研会 《中国农村》
下载PDF
“返乡体”非虚构写作的乡愁书写 被引量:1
4
作者 龚道臻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44-49,共6页
"返乡体"非虚构写作以作者的个人亲身经历为中心,但又因夹杂着现代人的怀旧和乡愁而使其更具介入社会现实的广度和深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呼应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要求。本文试图以《中国在梁庄》《呼喊在风雨中》《大地上的... "返乡体"非虚构写作以作者的个人亲身经历为中心,但又因夹杂着现代人的怀旧和乡愁而使其更具介入社会现实的广度和深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呼应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要求。本文试图以《中国在梁庄》《呼喊在风雨中》《大地上的亲人》三部典型文本为中心,来对"返乡体"非虚构写作予以学理化的审视与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乡体 非虚构写作 乡愁书写
下载PDF
“返乡体”中有关农村形象的叙事研究
5
作者 郭重阳 张小雪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第21期76-78,共3页
春节是否返乡、家乡有何变化、返乡有何感想一直是近年来大家热衷谈论的话题,以城乡差距、婚恋观、礼俗等现实问题为切入点的“返乡体”亦在春节期间被社会热议。本文在“他者”和互动论的理论框架下,对“返乡体”进行案例分析,试图探... 春节是否返乡、家乡有何变化、返乡有何感想一直是近年来大家热衷谈论的话题,以城乡差距、婚恋观、礼俗等现实问题为切入点的“返乡体”亦在春节期间被社会热议。本文在“他者”和互动论的理论框架下,对“返乡体”进行案例分析,试图探讨此类文章在春节爆红的原因以及身具双重身份的叙事者是否能对农村形象有正确合理的认识。研究发现,返乡的叙述者与故乡在文化心理上呈现出异质化、距离化的倾向,使其在对农村的叙述中表现出明显的“他者”意识。另外,在消费主义背景下,为塑造奇观和贩卖焦虑,带有叙述者偏见和片见的“返乡体”在“把关人”缺失的网络环境中得到迅速传播,以矮化和消费农村为主要基调的文章将城乡置于无法共通、不可兼容的二元对立状态中。因此,基于事实基础,对农村形象的他者叙事和自我陈述进行研究,有利于打破大众对农村的固有印象,建立城乡“共通感”,寻求相互理解、平等对话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乡体 农村形象 他者叙事
下载PDF
“知识精英”的处境与“返乡体”的爆红 被引量:3
6
作者 孔德继 《教育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4-34,共11页
在过往的三个春节假期期间,知识分子的返乡题材文章风靡移动互联网络。这些返乡主题的文章先后经历了"爆转"、"饱受争议"和"遇冷"的"过山车式"传播过程。一度爆红并被戏称为"返乡体"... 在过往的三个春节假期期间,知识分子的返乡题材文章风靡移动互联网络。这些返乡主题的文章先后经历了"爆转"、"饱受争议"和"遇冷"的"过山车式"传播过程。一度爆红并被戏称为"返乡体"的部分返乡话题文章存在闭门创作、立场先行、将乡村问题化和缺乏历史感等问题。将"返乡体"置于社会变迁的背景下进行分析,从知识分子处境转变的角度探讨"返乡体"文章的生成逻辑是一条重要的研究路径。"返乡体"的作者们非议乡邻的致富手段、道德问题和对文化教育的漠视,恐是地位日益边缘化的返乡知识分子们的自尊维持手段。近年来的社会阶层固化加速,通过知识和学历改变命运越来越难,恰是返乡知识分子们的共同遭遇和重要的社会背景,它既型塑着乡村,也催生了被边缘化的返乡知识精英们的写作实践。"返乡体"的最大缺失是没有反观自己,没有在社会变迁的结构背景下理解乡村。"返乡体"的爆红并非因其对现实问题的客观反映,而是与社会矛盾加剧、移动互联网时代传播模式的转变,以及社会情绪缺乏宣泄出口的多重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乡体 农村教育 阶层固化 农村 问题化
原文传递
阎海军非虚构写作中的乡愁书写
7
作者 谢瑞 《喜剧世界(中旬刊)》 2023年第4期92-94,共3页
自国内非虚构写作在新世纪开创新局面以来,“返乡体”非虚构写作一直独占鳌头。在诸多优秀作品中,阎海军的非虚构作品聚焦于西北陇中农村,将主观感受与客观事实相结合,揭示西北农村现实的同时传达着现代人的乡愁。阎海军作为“农裔”知... 自国内非虚构写作在新世纪开创新局面以来,“返乡体”非虚构写作一直独占鳌头。在诸多优秀作品中,阎海军的非虚构作品聚焦于西北陇中农村,将主观感受与客观事实相结合,揭示西北农村现实的同时传达着现代人的乡愁。阎海军作为“农裔”知识分子的身份使得他对底层民众怀有更为悲悯的情怀,他的乡愁书写突破了情绪化表达的窠臼,具有介入现实的深度和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乡体 阎海军 非虚构写作 乡愁书写
下载PDF
返乡笔记的过去与未来
8
作者 曲未 少君(图) 《中学生百科》 2024年第8期8-11,共4页
“返乡体”的源头在哪里,并无明确说法。近年来,人们已很少提及这种互联网催生的新文体,但与之相对应的返乡笔记,以及对乡村文明的探讨,总会在每年春节前后掀起一波热潮。“返乡体”以春节返乡为创作契机,既记叙风物、表达乡愁,也关注... “返乡体”的源头在哪里,并无明确说法。近年来,人们已很少提及这种互联网催生的新文体,但与之相对应的返乡笔记,以及对乡村文明的探讨,总会在每年春节前后掀起一波热潮。“返乡体”以春节返乡为创作契机,既记叙风物、表达乡愁,也关注问题、揭示疤痕,作者多为出身农村的知识青年。按理,这类文章不应遭人诉病,但因写作者过分强调失落,并有意无意地把自身情感上的失落归因于乡村的失落,甚至唱衰乡村,从而引起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文明 返乡体 互联网 新文 自身情感 春节返乡 失落 笔记
原文传递
经验、理论与立场——我怎样写作《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 被引量:1
9
作者 黄灯 《写作》 2018年第3期27-34,共8页
结合《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一文,从写作主体切入,从知识生产角度,凸显现实、理论和经验的对接对写作者的唤醒,以及知识者对自身局限的警惕。
关键词 返乡体 写作主 日常经验 知识分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