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空间深度位置上情绪面孔对返回抑制的影响
1
作者 钱程 赵越 +2 位作者 牛溪溪 顾佳灿 王爱君 《心理与行为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4,共7页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构建虚拟三维场景,将Posner线索化范式应用到三维空间,通过两个实验操纵了目标深度、线索有效性以及情绪面孔的效价,考察了三维空间深度位置上情绪面孔如何影响视觉空间返回抑制。结果发现,(1)情绪面孔作为目标时,目标...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构建虚拟三维场景,将Posner线索化范式应用到三维空间,通过两个实验操纵了目标深度、线索有效性以及情绪面孔的效价,考察了三维空间深度位置上情绪面孔如何影响视觉空间返回抑制。结果发现,(1)情绪面孔作为目标时,目标出现在近处空间,情绪面孔效价与返回抑制存在交互作用,负性面孔下的返回抑制减小;(2)情绪面孔作为线索时,目标出现在远处空间,情绪面孔效价与返回抑制存在交互作用,负性面孔下的返回抑制增大。研究表明,三维空间中情绪面孔能够影响返回抑制的大小,且这种影响在远近空间下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空间 返回抑制 情绪面孔 注意定向
下载PDF
返回抑制对视听跨通道对应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祖光耀 李舒淇 +2 位作者 张天阳 王爱君 张明 《心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20-1233,共14页
视听跨通道对应(audiovisual crossmodal correspondence)在不同类型的视、听刺激之间被广泛发现,但其发生阶段尚不明确。研究采用线索−靶子范式,探究返回抑制(inhibition of return,IOR)对于视听跨通道对应的影响。实验1操纵线索和目... 视听跨通道对应(audiovisual crossmodal correspondence)在不同类型的视、听刺激之间被广泛发现,但其发生阶段尚不明确。研究采用线索−靶子范式,探究返回抑制(inhibition of return,IOR)对于视听跨通道对应的影响。实验1操纵线索和目标之间的空间位置一致性和听觉音调与视觉目标位置之间的跨通道对应一致性,结果发现IOR效应和视听跨通道对应存在交互作用,线索化位置存在稳定的视听跨通道对应效应,而非线索化位置的视听跨通道对应效应消失。实验2操纵无关听觉刺激是否出现,发现IOR效应与单独的声音出现与否不存在交互作用,排除了警觉效应对于结果的混淆。实验3通过延长线索和目标的间隔时间(stimulus onset asynchronies,SOA),发现伴随着IOR效应减弱,线索化位置的视听跨通道对应效应也相应减弱,且IOR效应对于视听跨通道对应的调节作用减弱。研究表明,仅当听觉刺激与视觉空间位置之间发生跨通道对应时,才会与同样发生在知觉水平的IOR效应产生交互,支持了视听跨通道对应发生在知觉阶段。同时研究结果支持视听跨通道对应的发生符合反比效应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听跨通道对应 返回抑制 线索-靶子范式 警觉效应
下载PDF
任务类型——线索条件对跆拳道专家返回抑制的影响机制--一项来自ERP的证据
3
作者 惠悲荷 赵萌萌 +2 位作者 宋志娟 陆雯 冯琰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5-42,共8页
目的:探讨任务类型和线索条件对跆拳道专家和新手返回抑制能力的影响,以及在不同任务条件下跆拳道专家返回抑制的认知特征及其可能的神经机制。方法:采用线索-靶子与Go-NoGo相结合的实验范式,记录在不同任务类型和线索条件下被试的反应... 目的:探讨任务类型和线索条件对跆拳道专家和新手返回抑制能力的影响,以及在不同任务条件下跆拳道专家返回抑制的认知特征及其可能的神经机制。方法:采用线索-靶子与Go-NoGo相结合的实验范式,记录在不同任务类型和线索条件下被试的反应时和正确率等行为特征,并同步记录其脑神经活动的峰波幅和潜伏期等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特征,揭示跆拳道专家(专家组)和新手(新手组)返回抑制控制能力的差异,旨在探讨任务类型-线索条件对跆拳道专家返回抑制的影响机制。结果:1)专家组和新手组反应时(F=9.820,P=0.002<0.01)存在非常显著差异,专家组的反应速度明显快于新手组;专家组和新手组均出现了返回抑制效应,专家组的返回抑制量大于新手组。2)不同脑区诱发P2(F=10.595,P=0.000<0.01)、N2(F=6.407,P=0.007<0.01)和P3(F=2.923,P=0.038<0.05)的峰波幅存在非常显著或显著差异;专家组和新手组诱发P2(F=6.212,P=0.018<0.05)、P3(F=9.042,P=0.005<0.01)的峰波幅也存在非常显著或显著差异。3)不同任务类型(Go-NoGo)诱发产生P2(F=7.844,P=0.000<0.01)、N2(F=11.996,P=0.000<0.01)和P3(F=3.750,P=0.027<0.05)潜伏期存在非常显著或显著差异;不同脑区诱发产生P2(F=5.060,P=0.007<0.01)和P3(F=23.638,P=0.000<0.01)潜伏期存在非常显著差异;专家组和新手组诱发产生P3(F=14.944,P=0.000<0.01)潜伏期存在非常显著差异。结论:1)跆拳道专家和新手均表现出返回抑制效应;与新手相比,跆拳道专家表现出更强的注意集中-抑制的转换能力;2)任务类型和线索条件对跆拳道专家返回抑制效应具有调节作用,其可能的神经机制为部分脑区诱发P2较早,出现了明显的Nogo-N2和Nogo-P3效应,这可能源于跆拳道专家长期的专项训练和比赛经验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跆拳道 任务类型 线索条件 返回抑制 事件相关电位
下载PDF
返回抑制实验范式的衍变及其理论贡献
4
作者 秦月 李杰 +2 位作者 张禹 刘艳艳 李国刊 《心理学探新》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99-508,共10页
返回抑制是指对原先注意过的客体或位置进行反应时所表现出的滞后现象,其基础实验范式是由Posner和Cohen在研究视觉空间注意的实验中发现的,后续该范式及理论被广泛运用并在近年来被研究者们不断延伸探索和推进。范式及理论的推进具体... 返回抑制是指对原先注意过的客体或位置进行反应时所表现出的滞后现象,其基础实验范式是由Posner和Cohen在研究视觉空间注意的实验中发现的,后续该范式及理论被广泛运用并在近年来被研究者们不断延伸探索和推进。范式及理论的推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返回抑制基础实验范式新进展:在线索-靶子范式中形成感觉运动任务、在线索或靶子中引入图片材料、视听靶子同时出现的双通道注意研究;(2)返回抑制范式与其他范式的结合:包括与Stroop任务、Go/No-go任务、Simon任务、隧道任务等结合;(3)返回抑制范式与具体情景的结合:如社会情景、体育运动情景;(4)返回抑制范式与其他新技术的结合:与三维虚拟现实、眼动、事件相关电位、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和经颅磁技术等结合。综上所述,近年来关于返回抑制范式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诸多成果,相关理论成果也在不断地推进,未来可以从返回抑制范式生态学效度的提高、返回抑制范式与认知训练的结合以及返回抑制范式与多种新技术的结合等多个方面予以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回抑制 实验范式 注意
下载PDF
试次历史对跨通道非空间返回抑制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明 桑汉斌 +1 位作者 鲁柯 王爱君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81-693,共13页
个体对刺激的反应不仅受刺激本身的影响,还会受到先前刺激的影响,表现为对当前试次中刺激的反应会受到前一试次的影响,即试次历史。本研究采用“线索−中性线索−靶子”范式探讨前一试次有效性对跨通道的非空间返回抑制的影响。实验1通过... 个体对刺激的反应不仅受刺激本身的影响,还会受到先前刺激的影响,表现为对当前试次中刺激的反应会受到前一试次的影响,即试次历史。本研究采用“线索−中性线索−靶子”范式探讨前一试次有效性对跨通道的非空间返回抑制的影响。实验1通过连续两个试次间的线索有效性考察在跨通道非空间返回抑制中试次历史的影响。为了在跨通道非空间返回抑制中减小试次历史的影响,实验2通过延长试次间时间间隔考察跨通道非空间返回抑制中试次历史的作用是否减小。结果发现,前一试次线索无效时,当前试次中的返回抑制效应量显著小于前一试次有效时,这种影响会根据试次中线索和靶子通道的不同而不同。并且当延长试次间的时间间隔可以有效地减少前一试次对当前试次的影响。因此本研究表明,试次历史能够对跨通道非空间返回抑制产生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可以通过增大试次间时间间隔来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空间返回抑制 跨通道返回抑制 试次历史 试次间隔
下载PDF
阈上和阈下不同情绪线索对返回抑制的影响 被引量:21
6
作者 邓晓红 张德玄 +2 位作者 黄诗雪 袁雯 周晓林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5-333,共9页
为检验返回抑制是否受线索生物学意义的调节,分别在实验一和实验二中以阈上和阈下不同情绪效价(高兴、生气和中性)的面孔为外源性线索,变化同时提示位置的多寡,要求被试对靶子尽可能快而准地作探测反应。实验一发现,三种线索情况下均出... 为检验返回抑制是否受线索生物学意义的调节,分别在实验一和实验二中以阈上和阈下不同情绪效价(高兴、生气和中性)的面孔为外源性线索,变化同时提示位置的多寡,要求被试对靶子尽可能快而准地作探测反应。实验一发现,三种线索情况下均出现返回抑制且效应量无显著差异;实验二发现,线索为中性面孔时出现返回抑制,线索为高兴和生气面孔时未出现返回抑制。说明返回抑制受线索生物学意义的调节。阈下线索的生物学意义(情绪效价)能得到自动加工,从而影响空间注意的转移和返回抑制机制的功用;阈上线索的情绪效价被清晰感知时,自上而下的注意控制机制使线索的生物学意义被忽略,从而阻碍情绪效价功能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阈上情绪线索 阈下情绪线索 情绪效价 返回抑制
下载PDF
返回抑制过程中情绪面孔加工优先:ERPs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王敬欣 贾丽萍 +1 位作者 白学军 罗跃嘉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0,共10页
返回抑制(IOR)是指注意过程中个体对已搜索过的位置进行抑制,从而在随后该位置上出现目标时发生注意重新定向或反应变慢的过程。本研究使用ERPs技术,采用线索-靶子范式,考察了情绪目标辨别任务中IOR的发生过程及二者的神经机制。结果发... 返回抑制(IOR)是指注意过程中个体对已搜索过的位置进行抑制,从而在随后该位置上出现目标时发生注意重新定向或反应变慢的过程。本研究使用ERPs技术,采用线索-靶子范式,考察了情绪目标辨别任务中IOR的发生过程及二者的神经机制。结果发现,与无效线索相比,有效线索下的P1波幅更小,N1波幅更大,正性、负性面孔N170的波幅比中性面孔大。表明当要求被试做情绪辨别任务时,IOR与对情绪信息的反应之间发生了分离,表现出情绪加工的优先。这说明IOR和情绪偏向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神经通路上的适应机制,也为进一步探究注意与情绪的关系问题提供了来自神经电生理学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回抑制(IOR) 情绪面孔 注意偏向 事件相关电位(ERPs)
下载PDF
不同线索下特质焦虑个体的返回抑制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瑜 郑希付 +3 位作者 黄珊珊 李悦 杜晓芬 周薇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6-452,共7页
焦虑与注意偏向的研究是近年来情绪与认知领域的热点。为探讨特质焦虑个体的注意偏向特点及其返回抑制能力是否受不同线索的调节,采用特质焦虑量表筛选高特质焦虑大学生29名,低特质焦虑大学生28名完成线索-靶子任务。要求被试在提示线... 焦虑与注意偏向的研究是近年来情绪与认知领域的热点。为探讨特质焦虑个体的注意偏向特点及其返回抑制能力是否受不同线索的调节,采用特质焦虑量表筛选高特质焦虑大学生29名,低特质焦虑大学生28名完成线索-靶子任务。要求被试在提示线索消失后,对位置进行快而准地辨别反应,分别探索中性和情绪性提示线索下被试的返回抑制。结果发现:(1)在中性线索条件下,高焦虑个体平均反应时慢于低焦虑个体。(2)在情绪线索条件下,高焦虑个体在负性线索下的反应时小于在正性线索下的反应时;高、低焦虑个体在各种SOA条件下均出现了返回抑制,但各组返回抑制量受到情绪线索的调节:在正性情绪线索条件下,两组返回抑制量没有显著差异;在负性情绪线索下,高焦虑个体返回抑制量显著小于低焦虑个体。这表明,(1)焦虑个体的注意偏向受到刺激信息的影响:只对负性情绪线索出现注意警觉;(2)只有在涉及负性情绪信息时高、低焦虑个体返回抑制能力才有差异,高焦虑个体存在对负性情绪线索的抑制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质焦虑 返回抑制 情绪线索 线索-靶子任务
下载PDF
视觉返回抑制的认知机制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阳 彭春花 +1 位作者 孙洋 张明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913-1926,共14页
返回抑制是指相较于出现在非线索化位置上的靶刺激而言,个体对出现在先前线索化位置上的靶刺激有更慢反应的现象。本文在系统回顾已有研究基础上,综述了一系列关于视觉返回抑制认知机制的理论,这些理论按研究取向可划分为两类:第一类理... 返回抑制是指相较于出现在非线索化位置上的靶刺激而言,个体对出现在先前线索化位置上的靶刺激有更慢反应的现象。本文在系统回顾已有研究基础上,综述了一系列关于视觉返回抑制认知机制的理论,这些理论按研究取向可划分为两类:第一类理论侧重于考察返回抑制如何影响信息加工阶段,其代表有早期的知觉抑制理论、运动反应抑制理论、双成分理论和抑制标签理论;另一类理论则侧重于考察各种自上而下因素如何影响返回抑制,其代表有整合-分离理论和三因素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回抑制 知觉 反应抑制理论 双成分理论 抑制标签理论 整合-分离 三因素理论
下载PDF
面孔方位对返回抑制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丽丽 罗跃嘉 +1 位作者 郭亚桥 张庆林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0-103,共4页
采用辨别任务探讨了正立与倒立的中性面孔线索对返回抑制的影响。实验一采用同时线索化范式考察了正立与倒立面孔线索对靶刺激反应的影响,结果发现,两种面孔线索对随后靶刺激的反应没有影响。实验二采用单线索范式考察正立与倒立面孔对... 采用辨别任务探讨了正立与倒立的中性面孔线索对返回抑制的影响。实验一采用同时线索化范式考察了正立与倒立面孔线索对靶刺激反应的影响,结果发现,两种面孔线索对随后靶刺激的反应没有影响。实验二采用单线索范式考察正立与倒立面孔对返回抑制的影响,结果发现,两种线索条件下均产生了返回抑制,而且返回抑制量没有显著差异。实验三,正立与倒立面孔作为靶刺激呈现,得到与实验二相同的结果。这些结果表明当采用中性面孔为线索时,返回抑制的产生并不受线索与靶刺激显著性的影响,而且返回抑制这种"盲目"机制不受任务难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回抑制 正立面孔 倒立面孔
下载PDF
前、后注意网络的关系——返回抑制和Stroop干扰效应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明 陈骐 金志成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38-641,共4页
将IOR范式与Stroop任务相结合,试图从探讨IOR与Stroop干扰效应之间的关系来推测AAN和PAN之间的关系以及IOR与注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控制条件下出现了显著的IOR,在Stroop条件下没有出现明显的IOR;提示和非提示位置上均出现了显著的... 将IOR范式与Stroop任务相结合,试图从探讨IOR与Stroop干扰效应之间的关系来推测AAN和PAN之间的关系以及IOR与注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控制条件下出现了显著的IOR,在Stroop条件下没有出现明显的IOR;提示和非提示位置上均出现了显著的Stroop干扰效应,但提示位置上的干扰量要显著低于非提示位置。从IOR和Stroop干扰效应之间的关系可推知,PAN和AAN是两个有交互影响的注意网络,AAN对PAN有压制作用,而PAN对AAN也有一定的影响。最后,作者对返回抑制与注意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注意网络 后注意网络 注意子网络 认知功能 Stroop干扰效应 返回抑制 IOR范式
下载PDF
急性期精神分裂症返回抑制的时间进程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登堂 杨治良 +6 位作者 王彦 卓恺明 胡瑶 余一冥 宋振华 吴彦 徐一峰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49-1053,共5页
利用线索-靶子模式研究急性期精神分裂症返回抑制的时间进程。研究对象包括健康对照组、早期精神分裂症组和慢性精神分裂症组。结果表明:(1)健康志愿者和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均有完好的返回抑制现象,而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返回抑制缺... 利用线索-靶子模式研究急性期精神分裂症返回抑制的时间进程。研究对象包括健康对照组、早期精神分裂症组和慢性精神分裂症组。结果表明:(1)健康志愿者和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均有完好的返回抑制现象,而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返回抑制缺陷,返回抑制出现时间延迟,持续时间缩短。(2)精神分裂症的返回抑制缺陷与疾病慢性化指标(病程、既往发作次数和住院次数)之间存在相关性。结果支持早期精神分裂症和慢性精神分裂症在急性期存在不同的返回抑制特征,早期精神分裂症的返回抑制保存完好,而慢性精神分裂症的返回抑制存在缺陷;精神分裂症返回抑制缺陷可能发生发展于疾病的慢性过程中,而不是发生于疾病初期;精神分裂症的注意缺陷是独立的缺陷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选择性注意 返回抑制 时间进程
下载PDF
抑郁个体对情绪面孔的返回抑制能力不足 被引量:26
13
作者 戴琴 冯正直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75-1188,共14页
探讨抑郁对情绪面孔返回抑制能力的影响。以贝克抑郁量表、自评抑郁量表、CCMD-3和汉密顿抑郁量表为工具筛选出了正常对照组、抑郁康复组和抑郁患者组各17名被试进行了真人情绪面孔线索-靶子任务的行为学实验和事件相关电位(ERP)实验。... 探讨抑郁对情绪面孔返回抑制能力的影响。以贝克抑郁量表、自评抑郁量表、CCMD-3和汉密顿抑郁量表为工具筛选出了正常对照组、抑郁康复组和抑郁患者组各17名被试进行了真人情绪面孔线索-靶子任务的行为学实验和事件相关电位(ERP)实验。在线索靶子范式中,靶子在线索消失后出现,被试对靶子的位置作出反应。行为学实验显示线索靶子间隔时间(stimulus onset asynchronies,SOA)为14ms时,正常对照组对中性面孔有返回抑制效应,抑郁康复组对所有面孔均存在返回抑制效应,患者组对愤怒、悲伤面孔和中性面孔存在返回抑制效应;SOA为250ms时三组被试均对悲伤面孔存在返回抑制能力不足,以患者组最突出,康复组对高兴面孔存在返回抑制能力不足;SOA为750ms时正常组对悲伤面孔存在返回抑制效应,康复组对高兴和悲伤面孔存在返回抑制能力不足,患者组对悲伤面孔存在返回抑制能力不足,对愤怒面孔存在返回抑制效应。在SOA为750ms的条件下,ERP波形特点为正常组对高兴面孔线索P3波幅大于其他组,对高兴面孔无效提示P1波幅小于其他面孔,对悲伤面孔有效提示P1波幅小于高兴面孔,对高兴面孔有效提示P3波幅大于患者组,对悲伤面孔无效提示P3波幅大于其他组;康复组对悲伤面孔线索P3波幅大于其他面孔,对高兴面孔有效提示P3波幅大于患者组,对悲伤面孔无效提示P3波幅小于正常组;患者组对悲伤面孔线索P1波幅大于其他组、P3波幅大于其他面孔,对悲伤面孔无效提示P3波幅小于正常组,高兴面孔有效提示P3波幅小于其他组。提示抑郁患者对负性刺激有返回抑制能力不足,这种对负性刺激抑制能力的缺失导致抑郁个体难以抗拒负性事件的干扰而受到不良情绪状态的困扰,所以他们可能更多的体验到抑郁情绪,并致使抑郁持续和发展。而抑郁康复个体对高兴、悲伤面孔均有返回抑制能力不足,这让康复个体能同时感受到正、负性刺激,从而能保持一种认知和情绪上特定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注意偏向 返回抑制 线索-靶子任务
下载PDF
三维空间中不同视野深度位置上的返回抑制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爱君 刘晓乐 +1 位作者 唐晓雨 张明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23-732,共10页
通过虚拟现实构建虚拟三维场景,将二维平面视觉空间返回抑制范式应用到三维空间,通过两个实验操纵了目标深度、线索有效性以及视野位置三个变量,考察注意在三维空间不同视野深度位置上进行定向/重定向产生的返回抑制效应。结果发现,(1)... 通过虚拟现实构建虚拟三维场景,将二维平面视觉空间返回抑制范式应用到三维空间,通过两个实验操纵了目标深度、线索有效性以及视野位置三个变量,考察注意在三维空间不同视野深度位置上进行定向/重定向产生的返回抑制效应。结果发现,(1)二次线索化位于固定的中央视野时,不论目标出现在近处空间还是出现在远处空间,外周视野条件下的返回抑制大于中央视野条件下的返回抑制;(2)二次线索化位于非固定的中央视野时,近处空间和远处空间的返回抑制存在分离,表现为当目标出现在远处空间时,外周视野条件下的返回抑制效应减小。研究表明,三维空间中外周视野深度位置上的返回抑制与中央视野深度位置上的返回抑制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空间 视野位置 深度位置 返回抑制
下载PDF
安全标志线索对高低倦怠矿工注意返回抑制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尹忠恺 施凤冉 +1 位作者 李乃文 牛莉霞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3-38,共6页
为探究不同安全标志线索对高低度倦怠矿工个体注意返回抑制(IOR)的作用表现,将有无辅助文字安全标志作为2种不同的刺激线索,根据矿工倦怠量表筛选出高低度倦怠个体各20名作为被试,采用线索-靶范式的试验流程,以被试的反应时和正确率为基... 为探究不同安全标志线索对高低度倦怠矿工个体注意返回抑制(IOR)的作用表现,将有无辅助文字安全标志作为2种不同的刺激线索,根据矿工倦怠量表筛选出高低度倦怠个体各20名作为被试,采用线索-靶范式的试验流程,以被试的反应时和正确率为基础,分析低倦怠个体IOR的不同表现。结果表明:2种刺激线索下,2组被试在所有的时间间隔(SOA)均出现IOR现象,且无辅助文字刺激线索下,2组被试的IOR量无显著差异;有辅助文字刺激线索下,高倦怠个体的IOR量明显大于低倦怠个体,说明有辅助文字的刺激线索对IOR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标志 线索-靶范式 倦怠 矿工 返回抑制(IOR) 时间间隔(SOA)
下载PDF
线索有效性对儿童返回抑制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彦 苏彦捷 王甦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78-783,共6页
采用通常的线索 -靶子实验 ,来考察不同的线索有效性对儿童返回抑制的影响。所用的外源性线索分高有效性、低有效性和非信息性三类。儿童被试在实验中的任务为觉察圆形光点后即按键反应 ,记录反应时。结果表明 ,7岁、9岁和 11岁儿童在... 采用通常的线索 -靶子实验 ,来考察不同的线索有效性对儿童返回抑制的影响。所用的外源性线索分高有效性、低有效性和非信息性三类。儿童被试在实验中的任务为觉察圆形光点后即按键反应 ,记录反应时。结果表明 ,7岁、9岁和 11岁儿童在高有效性和非信息性线索条件下均出现返回抑制 ;但 7岁和 9岁儿童在低有效性线索条件未出现返回抑制 ,而 11岁儿童则出现。这些儿童的实验结果有别于成人。结果提示 ,7岁、9岁和 11岁儿童的返回抑制是在外源性线索的作用下自动出现的 ,具有反射性质 ;但 7岁和 9岁儿童的返回抑制仍受线索有效性的制约 ,而 11岁儿童返回抑制的发展已不受线索有效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心理学 返回抑制 选择性注意 线索有效性 外源性线索 发展
下载PDF
急性期精神分裂症返回抑制时间进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吴彦 徐一峰 +8 位作者 王彦 卓恺明 余一旻 胡瑶 范青 李妍 江开达 施慎逊 刘登堂 《上海精神医学》 2007年第4期197-202,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期精神分裂症返回抑制时间进程的基本属性。方法30例健康志愿者及41例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急性期患者分别接受线索-靶子实验。靶子位置的2个水平分别为线索化位置和非线索化位置。线索开始呈现到靶子开始呈现的... 目的探讨急性期精神分裂症返回抑制时间进程的基本属性。方法30例健康志愿者及41例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急性期患者分别接受线索-靶子实验。靶子位置的2个水平分别为线索化位置和非线索化位置。线索开始呈现到靶子开始呈现的时间间隔(stimulus onsetasynchrony,SOA)的9个水平分别为300ms,400ms,500ms,600ms,700ms,800ms,1200ms,1500ms和2500ms。记录被试的反应时和错误率。结果(1)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分组因素的主效应显著(P=0.000),健康对照组的平均反应时(365ms)短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平均反应时(521ms)。靶子位置的主效应显著(P=0.000),靶子在线索化位置的反应时(458ms)长于非线索化位置的反应时(428ms)。SOA主效应不显著(P=0.338)。分组和SOA之间、分组和靶子位置之间、SOA和靶子位置之间以及分组、SOA和靶子位置之间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P均>0.05)。(2)健康对照组在所有SOA水平上靶子在线索化位置的反应时均长于非线索化位置的反应时,差异均达非常显著性(P均<0.01)。(3)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所有SOA水平上靶子在线索化位置的反应时均长于非线索化位置的反应时,其中SOA为400ms,700ms和2500ms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SOA为600ms,800ms,1200ms和1500ms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SOA为300ms和500ms时,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正常人自SOA300ms以后就出现稳定的返回抑制,而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返回抑制延迟出现,SOA600ms以后出现稳定的返回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选择性注意 返回抑制 SOA 时间进程
下载PDF
三维倾斜平面的返回抑制 被引量:3
18
作者 沈模卫 高在峰 +3 位作者 张光强 水仁德 乔歆新 李伟健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51-958,共8页
以随机点立体图为实验材料,采用三维空间线索-目标范式,将刺激呈现于同一视野位置以排除眼跳因素干扰,通过观察有意注意倾斜平面和无意注意倾斜平面与测试平面间的方向一致性和角度一致性对测试平面加工的影响,探讨了注意在不同倾斜平... 以随机点立体图为实验材料,采用三维空间线索-目标范式,将刺激呈现于同一视野位置以排除眼跳因素干扰,通过观察有意注意倾斜平面和无意注意倾斜平面与测试平面间的方向一致性和角度一致性对测试平面加工的影响,探讨了注意在不同倾斜平面间的转移是否产生返回抑制。结果表明:(1)以视差线索构造的三维视觉空间中,存在与注意有关的返回抑制效应;(2)无意注意加工能导致返回抑制,注意引导平面比无意注意平面引起更大的抑制效应。本研究的结果支持Posner返回抑制是由注意转移所致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回抑制 倾斜平面 注意 眼跳
下载PDF
不同位置的情绪面孔加工对返回抑制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敬欣 贾丽萍 +1 位作者 张阔 张赛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35-339,共5页
分别将情绪面孔图片作为线索(实验一)或靶子(实验二)呈现,利用线索-靶子范式考察了定位任务中情绪面孔加工对返回抑制的影响。结果发现:以不同情绪面孔作为线索时,返回抑制稳定出现,表现出与情绪加工的分离;而当情绪面孔作为靶子时,与... 分别将情绪面孔图片作为线索(实验一)或靶子(实验二)呈现,利用线索-靶子范式考察了定位任务中情绪面孔加工对返回抑制的影响。结果发现:以不同情绪面孔作为线索时,返回抑制稳定出现,表现出与情绪加工的分离;而当情绪面孔作为靶子时,与中性面孔相比,情绪面孔引发的返回抑制量显著较小。该研究表明,在定位任务中,返回抑制不受线索生物性的影响,但是会受到靶子性质的影响,反映出机体在不同条件下对空间注意和情绪加工的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回抑制 情绪面孔 知觉搜索-盲目机制
下载PDF
靶子的潜在位置数对辨别任务中返回抑制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彩琦 金志成 +1 位作者 张明 王金立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0-93,共4页
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 ,以大学生为被试 ,采用线索—靶子模式的返回抑制范式 ,考察了靶子在注视点周边可能出现的位置数与辨别任务中返回抑制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 ,在辨别任务中靶子的潜在位置数对返回抑制量有影响 ,随着位置数的增加 ,... 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 ,以大学生为被试 ,采用线索—靶子模式的返回抑制范式 ,考察了靶子在注视点周边可能出现的位置数与辨别任务中返回抑制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 ,在辨别任务中靶子的潜在位置数对返回抑制量有影响 ,随着位置数的增加 ,返回抑制量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回抑制 线索 范式 辨别 观点 位置 条件 任务 大学生 严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