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市政造粒污泥及返混堆叠低温干燥特性分析
1
作者 姜奇伦 吴志根 +1 位作者 陈凯盛 张冠华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9,共4页
为研究影响污泥颗粒干燥效果的关键因素,通过外力挤压造粒的方式,对返混污泥颗粒和非返混污泥颗粒在不同温度、不同造粒尺寸下进行干燥实验。结果表明:挤压形状对污泥颗粒干燥影响较小,而造粒尺寸和干燥温度对污泥颗粒脱水效率影响显著... 为研究影响污泥颗粒干燥效果的关键因素,通过外力挤压造粒的方式,对返混污泥颗粒和非返混污泥颗粒在不同温度、不同造粒尺寸下进行干燥实验。结果表明:挤压形状对污泥颗粒干燥影响较小,而造粒尺寸和干燥温度对污泥颗粒脱水效率影响显著,且温度为污泥颗粒干燥的关键因素。其次,从干燥时间、干燥速率和挤压能耗角度分析对比,在非返混污泥颗粒干燥实验中,干燥温度为80℃、造粒尺寸为6 mm的长方体状污泥颗粒干燥效果最佳;在返混污泥颗粒干燥实验中,干燥温度为80℃、造粒尺寸为6 mm的圆柱体状污泥颗粒干燥效果最佳。最后,在返混污泥颗粒堆叠干燥实验中,堆叠3层的污泥颗粒,其干燥速率比单层、两层的分别高45.6%和20%,与非返混单层污泥相比,干燥速率提高了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干化 污泥返混 挤压造粒 低温干燥 堆叠
下载PDF
有轴向返混时反应物浓度的计算
2
作者 徐继红 陶俊 《洛阳工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62-65,共4页
分析了返混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通过定义返混度概念建立了新的数学模型──轴向返混模型 ,绘制了返混度与Pe及k·Cn - 1A0 ·τ间的关系图 ,并得出了在管式反应器中有轴向返混存在时的新的计算方法 ,该方法通过先计算返混度 ,再... 分析了返混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通过定义返混度概念建立了新的数学模型──轴向返混模型 ,绘制了返混度与Pe及k·Cn - 1A0 ·τ间的关系图 ,并得出了在管式反应器中有轴向返混存在时的新的计算方法 ,该方法通过先计算返混度 ,再计算反应物浓度 ,使原来需通过数值解的计算过程大为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反应 返混 返混 管式反应器 轴向扩散 轴向返混模型 反应物浓度 计算
下载PDF
大型波纹规整填料塔二维返混特性实验测量与模拟 被引量:2
3
作者 刘伯潭 朱学军 余国琮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75-778,共4页
以热水为示踪剂,对填充有塑料制250Y板波纹规整填料的直径1m的填料塔进行了二维返混特性研究.实验填料塔装填高度2,000mm,装填10层填料,每层200mm,层与层之间交错90°摆放.实验中示踪剂为连续注入,采用铂电阻温度探头分别测量了填... 以热水为示踪剂,对填充有塑料制250Y板波纹规整填料的直径1m的填料塔进行了二维返混特性研究.实验填料塔装填高度2,000mm,装填10层填料,每层200mm,层与层之间交错90°摆放.实验中示踪剂为连续注入,采用铂电阻温度探头分别测量了填料塔距塔顶400mm和1000mm 2个平面的无因次温度分布.应用柱坐标二维返混模型得到了轴向和径向返混系数Dz和Dr,结果发现因为规整填料的各向异性,由模型计算得到的温度场在距离塔顶较远的1000mm平面与实验符合较好,而在较近的400mm平面与实验相差较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直角坐标系的各向异性返混模型,每层填料逐层计算,层之间按实际情况旋转90°,结果表明使用相同的Dz和Dr为参数,得到的温度场在400mm平面和1000mm平面均与实验符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混 规整填料 无因次温度 返混系数
下载PDF
充填式浮选柱二维返混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周鹍 曾爱武 +1 位作者 高长宝 余国琮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27-631,共5页
以二维扩散模型为基础,采用点源脉冲示踪法对开式浮选柱和装有不同类型规整填料的充填式浮选柱内液相的轴向与径向返混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各种填料内轴向和径向彼克列准数与气相、液相表观雷诺数的关联式。通过比较发现,在所用填料中... 以二维扩散模型为基础,采用点源脉冲示踪法对开式浮选柱和装有不同类型规整填料的充填式浮选柱内液相的轴向与径向返混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各种填料内轴向和径向彼克列准数与气相、液相表观雷诺数的关联式。通过比较发现,在所用填料中,装有250Y或350Y型填料的浮选柱不仅轴向返混最小,而且径向返混最大,最有利于提高回收率。另外,对起泡剂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起泡剂可以减小返混,但当起泡剂浓度大于一定值时反而会增大径向返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式浮选柱 浮选柱 轴向返混 径向返混
下载PDF
三旋单管防返混技术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高永卫 郭琦 李心义 《石油化工设备》 CAS 2001年第4期8-10,共3页
返混是影响第三级旋风分离器分离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三旋单管在排尘口存在返混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旋风分离单管内部存在的强旋涡从排尘口深入到灰斗 (集尘器 )内 ,并在排尘口中心位置形成低压区。该旋涡把排尘口和灰斗中的粉尘重新旋起 ... 返混是影响第三级旋风分离器分离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三旋单管在排尘口存在返混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旋风分离单管内部存在的强旋涡从排尘口深入到灰斗 (集尘器 )内 ,并在排尘口中心位置形成低压区。该旋涡把排尘口和灰斗中的粉尘重新旋起 ,使之随气流由排尘口中心的低压区再次进入单管内部 ,造成分离效率下降。在 VAS型的三旋分离单管排尘口处加装止旋器制止出口处的旋涡 ,消除低压区 ,从根本上解决返混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风分离器 返混 止旋器 分离效率 三旋单管 返混技术
下载PDF
加压下规整填料塔内气液两相流返混的实验研究:气相返混系数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鹏 刘春江 +1 位作者 唐忠利 余国琮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81-382,共2页
Axial mixing coefficients in gas phase under nitrogen-water two-phase flow conditions at high pressure were measured in a packed column (0.15?m diameter,8.4?m high, with a 2.1?m packed section) by the technique of pul... Axial mixing coefficients in gas phase under nitrogen-water two-phase flow conditions at high pressure were measured in a packed column (0.15?m diameter,8.4?m high, with a 2.1?m packed section) by the technique of pulse injection of hydrogen. The packing was 350?Y Mellapak, manufactured by the Tianjin UnivTech Co. Ltd.. Nitrogen and water flowed countercurrently through the column at gas rates from 0.03 to 0.15?m·s -1 ,and liquid rates from 17.0 to 75.0?m 3·m -2 ·h -1 . The operation pressure varied from 0.10 to 1.70?MPa.The hydrogen concentration in gas phase was detected continuously by means of thermal conductivity. The one dimensional diffusion model was used for smoothing the experimental response curves with 7 per cent average errors. The experimental data showed that the axial mixing coefficient in ga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interstitial velocity and the operation pressure. This trend may be due to the increase of the density and the viscosity of the nitrogen under high pressure. Practically no effect of the water loading on the axial mixing coefficient was obser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压 规整填料 气液两相流 气相返混 填料塔 脉冲示踪
下载PDF
无返混动态累积分批精馏过程 被引量:8
7
作者 白鹏 张卫江 +2 位作者 尹波 郭天仁 杨志才 《化学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7-9,14,共4页
动态累积操作是提高分批精馏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 ,但在塔顶累积罐内存在的液相返混限制了分离效率的进一步提高。本文提出了塔顶累积罐无返混动态累积操作过程。研究了塔板和塔顶存液量对分离效率的影响。模拟计算和实验结果均表明 。
关键词 分批精馏 动态累积 返混 塔顶累积罐 塔板
下载PDF
导叶式旋风管排尘口处颗粒返混夹带现象 被引量:7
8
作者 谭慧敏 王建军 +1 位作者 亓成刚 金有海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16-722,共7页
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导叶式旋风管内颗粒返混夹带现象。研究表明,排尘口下方存在明显的灰斗返混现象,颗粒返混质量流率占入口颗粒质量流率的38%,排尘锥内部颗粒返混夹带量占入口颗粒流率的47%;排尘口上方1.1D(D为旋风管直径)范围是... 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导叶式旋风管内颗粒返混夹带现象。研究表明,排尘口下方存在明显的灰斗返混现象,颗粒返混质量流率占入口颗粒质量流率的38%,排尘锥内部颗粒返混夹带量占入口颗粒流率的47%;排尘口上方1.1D(D为旋风管直径)范围是主要的二次分离空间,最终影响分离效率的返混颗粒仅占入口颗粒质量流率的2.5%;13μm以下的返混颗粒会对分离器总效率产生影响,粒径越小,影响作用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 返混夹带 排尘口 旋风管
下载PDF
旋风分离器的螺旋导流和防返混 被引量:9
9
作者 潘传九 靳兆文 冯秀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15-1219,共5页
由于普通旋风分离器不能满足工业中大直径、大流量的分离工艺要求,本文研究表明了气固两相流有效的螺旋运动是旋风分离的关键,加设螺旋导流装置,强制流体进行螺旋运动,可以大幅度提高旋风分离效率;同时顺应气流翻转流动之势,设立防返混... 由于普通旋风分离器不能满足工业中大直径、大流量的分离工艺要求,本文研究表明了气固两相流有效的螺旋运动是旋风分离的关键,加设螺旋导流装置,强制流体进行螺旋运动,可以大幅度提高旋风分离效率;同时顺应气流翻转流动之势,设立防返混结构,能够确保最终分离效果。采用双分离器并联,上接分气罐、下接集尘罐,并使用专利下灰阀,形成完整的分离系统,工业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风分离器 螺旋导流 防止返混 分离效率 工业应用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气体返混及停留时间的分布 被引量:6
10
作者 白丁荣 易江林 +2 位作者 施国强 金涌 俞芷青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1992年第3期258-263,共6页
本文采用脉冲示踪技术,研究了直径140 mm循环流化床内气体的返混特性及其停留时间分布规律,并通过一维轴向扩散模型,得到了气体轴向扩散系数。实验结果表明,在循环流态化条件下,气体轴向流动明显偏离于平推流,并且随操作气速增大或颗粒... 本文采用脉冲示踪技术,研究了直径140 mm循环流化床内气体的返混特性及其停留时间分布规律,并通过一维轴向扩散模型,得到了气体轴向扩散系数。实验结果表明,在循环流态化条件下,气体轴向流动明显偏离于平推流,并且随操作气速增大或颗粒循环速率的减小,气体轴向返混程度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返混 停留时间
下载PDF
床形结构对气固流化床流化质量和气体返混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永民 卢春喜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296-2304,共9页
用实验方法比较了一个二维床和一个大型三维床内FCC颗粒流化床在鼓泡域和湍动域内的流化质量和气体返混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床形对A类颗粒气固流化床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二维床和三维床的流动和气固混合行为既具有相似性,如床膨胀随气速... 用实验方法比较了一个二维床和一个大型三维床内FCC颗粒流化床在鼓泡域和湍动域内的流化质量和气体返混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床形对A类颗粒气固流化床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二维床和三维床的流动和气固混合行为既具有相似性,如床膨胀随气速的变化趋势;也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既包括三维床流化质量差、轴向气体扩散系数大等量上的不同,又包括压力脉动、轴向气体扩散系数的变化趋势以及湾流模式等质上的不同。总之,在本研究中,二维床体现的是一种具有强烈壁效应的小型流化床的特征,而三维床则体现的是静床高度具有很大影响的大型流化床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形 流化床 二维 三维 流化质量 返混
下载PDF
提升管-流化床耦合反应器颗粒约束返混区的流动特性及约束作用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德武 卢春喜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59-865,共7页
针对催化汽油辅助反应器改质降烯烃工艺,在一套提升管-流化床耦合反应器大型冷态实验装置上,系统研究了提升管出口段的颗粒流动特性,通过定义约束指数Ri(Ri为颗粒约束返混区实际截面平均固含率与理论截面平均固含率之比)定量反映提升管... 针对催化汽油辅助反应器改质降烯烃工艺,在一套提升管-流化床耦合反应器大型冷态实验装置上,系统研究了提升管出口段的颗粒流动特性,通过定义约束指数Ri(Ri为颗粒约束返混区实际截面平均固含率与理论截面平均固含率之比)定量反映提升管出口分布器及流化床层的约束作用。结果表明,与常规提升管相比,耦合反应器提升管出口存在一个颗粒约束返混区,其长度主要受表观气速、颗粒循环强度及上部流化床内颗粒静床高度影响;由于出口设置了倒锥形分布器,使得颗粒约束返混区靠近提升管出口区域在表观气速较低和颗粒循环强度较大时,局部固含率最大值出现在量纲1半径Φ=0·7处;颗粒约束返混区的约束指数在靠近出口的过程中逐渐增大,气固流动受到分布器及上部流化床层的约束作用亦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反应器 提升管 约束返混 流动特性 约束指数
下载PDF
防返混锥对旋风分离器旋进涡核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3
13
作者 吴小林 王红菊 时铭显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71-73,共3页
用热线风速仪采样测定了装有防返混锥的旋风分离器旋进涡核 (PVC)的作用范围和频率、幅值等参数 ,并用FFT变换的方法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 ,防返混锥极大地抑制了旋进涡核的作用 ,特别是使旋进涡核的作用范围控制在内旋流很小的区域内 ... 用热线风速仪采样测定了装有防返混锥的旋风分离器旋进涡核 (PVC)的作用范围和频率、幅值等参数 ,并用FFT变换的方法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 ,防返混锥极大地抑制了旋进涡核的作用 ,特别是使旋进涡核的作用范围控制在内旋流很小的区域内 ,有效地防止已分离粉尘的再次扬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风分离器 旋进涡核 返混 热线风速仪 内旋流 抑制作用
下载PDF
低返混喷射态塔盘在伴生气脱硫工艺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毅 赵德银 +1 位作者 崔伟 侯建平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13,共6页
西北油田高含硫伴生气在采用甲基二乙醇胺(MDEA)溶液脱硫净化过程中存在频繁的拦液冲塔及净化气中H 2S浓度超标等问题。分析结果表明,其主要原因是伴生气体系中重烃含量高导致胺液易发泡及塔板效率低。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基于喷射态原理... 西北油田高含硫伴生气在采用甲基二乙醇胺(MDEA)溶液脱硫净化过程中存在频繁的拦液冲塔及净化气中H 2S浓度超标等问题。分析结果表明,其主要原因是伴生气体系中重烃含量高导致胺液易发泡及塔板效率低。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基于喷射态原理的新型逆流低返混喷射态塔盘结构(SDST)。水力学试验结果表明,相比F1浮阀塔盘,SDST压降可降低10%,通量可提高30%,操作弹性基本不变。SDST塔盘在伴生气脱硫过程的工业应用结果表明,SDST塔盘具有良好的抑制发泡性能,可有效解决伴生气脱硫过程的拦液冲塔问题,同时,塔板效率提高10%以上,有效解决了伴生气脱硫过程中因塔板效率低导致的净化气中H 2S浓度超标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生气 脱硫 返混 喷射态塔盘 MDEA
下载PDF
填料塔中液体轴向返混行为对精馏分离效率影响的理论解 被引量:4
15
作者 孙树瑜 王树楹 余国琮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7-10,16,共5页
合理地作了一些近似假设,得到能反映液相轴向返混行为的等板高度理论计算公式。精度分析表明,等板高度近似理论解误差很小。在推导理论解的过程中,提出返混影响精馏分离效率的准数———返混特征准数,表明液相轴向返混行为对精馏分... 合理地作了一些近似假设,得到能反映液相轴向返混行为的等板高度理论计算公式。精度分析表明,等板高度近似理论解误差很小。在推导理论解的过程中,提出返混影响精馏分离效率的准数———返混特征准数,表明液相轴向返混行为对精馏分离效率的影响随液相轴向返混系数的增加而增加,而随汽相总传质单元高度和液相轴向有效流速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馏过程 填料塔 液体铀向返混 分离
下载PDF
全返混均质乳化法制备纳米氢氧化镁工艺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戴焰林 洪玲 施利毅 《化工矿物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8-10,共3页
氢氧化镁是一类重要的无机阻燃剂 ,它的微观结构是影响其性能发挥的主要因素。本文运用全返混均质乳化法制备纳米氢氧化镁 ,研究了反应温度、MgCl2 浓度、转速等工艺参数对氢氧化镁颗粒粒径的影响 ,并采用X射线。
关键词 纳米粉体 氢氧化镁 返混 均质乳化 无机阻燃剂
下载PDF
气液环流反应器中基于大、小两类气泡的气相返混模型和气液传质特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再新 费黎明 +1 位作者 范镇 吕德伟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8-64,共7页
在矩形卧式多级串联环流反应器中,改变气速和液相表面张力,将气泡分为大气泡和小气泡两大类,进行研究。着重考察了两者对气相返混和气液界面传质的贡献,利用气相大、小气泡的分区模型,传质模型等进行了模拟计算,并提出了“有效气... 在矩形卧式多级串联环流反应器中,改变气速和液相表面张力,将气泡分为大气泡和小气泡两大类,进行研究。着重考察了两者对气相返混和气液界面传质的贡献,利用气相大、小气泡的分区模型,传质模型等进行了模拟计算,并提出了“有效气含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混 传质 气液传质 环流反应器 气泡 模型
下载PDF
杂菌污染对固态发酵食醋返混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俊 卢红梅 崔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72-176,共5页
为了解成品固态发酵食醋中分离出的两株杂菌(芽孢杆菌属和葡糖杆菌属)对固态发酵食醋返混的影响,以无菌样品对照,将不同数量级单位的杂菌添加到已灭菌的成品固态发酵食醋中进行模拟强化实验。当混合杂菌数量在10~102CFU/mL时,成品固态... 为了解成品固态发酵食醋中分离出的两株杂菌(芽孢杆菌属和葡糖杆菌属)对固态发酵食醋返混的影响,以无菌样品对照,将不同数量级单位的杂菌添加到已灭菌的成品固态发酵食醋中进行模拟强化实验。当混合杂菌数量在10~102CFU/mL时,成品固态发酵食醋返混时间要比无菌条件下缩短10d,成品固态发酵食醋香气渐淡,并且沉淀物干质量浓度较无菌时增加了22.73%;添加量在5×103~104CFU/mL时,芽孢杆菌属杂菌和葡糖杆菌属杂菌分别会使成品固态发酵食醋在第9天和第24天出现返混,前者沉淀物干质量浓度可达0.617g/100mL,后者可达0.303g/100mL,分别是无菌环境下的2.5倍和1.3倍,成品固态发酵食醋开始有酸臭味。芽孢杆菌属杂菌对沉淀的贡献要比葡糖杆菌属杂菌大。两株菌引起的返混都会破坏成品固态发酵食醋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发酵 食醋返混 芽孢杆菌属 葡糖杆菌属
下载PDF
变孔径分布板减小液固流化床中液相返混 被引量:8
19
作者 胡新辉 朱家骅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41-244,共4页
The mechanism of liquid phase back-mixing in the liquid-solid fluidized bed has been studied.The radial parabolic distribution of liquid velocity is found to be the main motivation of particles’circulating movement w... The mechanism of liquid phase back-mixing in the liquid-solid fluidized bed has been studied.The radial parabolic distribution of liquid velocity is found to be the main motivation of particles’circulating movement which in trun causes the liquid back-mixing.The liquid back-mixing can be reduced by evening the radial distribution of liquid velocity.This is achieved by a hetero-pores distributor which has a resistant coefficient distribution analogous to that of liquid velocity.The experimental result shows that the hetero-pores distributor reduces the liquid back- mixing eff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固流化床 液相返混 流化床 蛋白质生产 分离
下载PDF
卧式三旋内多管间窜流返混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江云 毛羽 王娟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8-42,共5页
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采用Reynolds应力输运模型和随机轨道模型,对一种卧式第三级旋风分离器实验装置内的湍流气粒两相流动进行了全尺寸的数值模拟,主要考察了不同的泄气率、各旋风单管等压力降和不等压力降对装置集尘室内排尘口附近的... 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采用Reynolds应力输运模型和随机轨道模型,对一种卧式第三级旋风分离器实验装置内的湍流气粒两相流动进行了全尺寸的数值模拟,主要考察了不同的泄气率、各旋风单管等压力降和不等压力降对装置集尘室内排尘口附近的流动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旋风单管的工作状态并不相同,并导致窜流返混的发生,影响了三旋的分离效率;此外,计算结果还表明,适度提高泄气率有助于抑制三旋单管间的窜流返混,为三旋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级旋风分离器 窜流 返混 泄气率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