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帝汶海MD98-2172岩芯磁记录与还原成岩作用过程 被引量:7
1
作者 李海燕 张世红 方念乔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23-1030,共8页
MD98—2172岩芯位于印度尼西亚穿越流的帝汶通道上。多参数的岩石磁学测量结果表明,该岩芯的磁性矿物组合很好地记录了海洋沉积物中的还原成岩作用过程:0~3.85m段岩芯以亚铁磁性准单畴(PSD)磁铁矿为主,其含量和粒度基本不随深度... MD98—2172岩芯位于印度尼西亚穿越流的帝汶通道上。多参数的岩石磁学测量结果表明,该岩芯的磁性矿物组合很好地记录了海洋沉积物中的还原成岩作用过程:0~3.85m段岩芯以亚铁磁性准单畴(PSD)磁铁矿为主,其含量和粒度基本不随深度而变,受还原成岩作用的影响不明显;3.85~5.35m段岩芯也以PSD磁铁矿为主,但其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快速减少,粒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变粗,或粗粒磁铁矿的相对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多,处于铁氧化物还原阶段;5.35~15.00m层段以顺磁性颗粒为主,并出现黄铁矿,处于硫酸盐还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帝汶海 岩石磁学 还原成岩作用
下载PDF
碳源对微生物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韦宗敏 黄少斌 蒋然 《工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7,14,共5页
微生物通过异化性硝酸盐还原成铵(DNRA)途径,硝态氮转化为仍可生物再利用的铵盐。以琥珀酸钠、柠檬酸钠、酒石酸钾钠为碳源,研究碳源的差异对有氧条件下微生物通过DNRA途径产铵的影响。结果显示,以琥珀酸钠和柠檬酸钠为碳源,初始浓度为2... 微生物通过异化性硝酸盐还原成铵(DNRA)途径,硝态氮转化为仍可生物再利用的铵盐。以琥珀酸钠、柠檬酸钠、酒石酸钾钠为碳源,研究碳源的差异对有氧条件下微生物通过DNRA途径产铵的影响。结果显示,以琥珀酸钠和柠檬酸钠为碳源,初始浓度为20 mmol/L是较佳的实验条件,此时C/N约为1.5~2.0,NH4+-N质量浓度30.0~45.0 mg/L,最高产铵率分别为29.9%和27.0%;以酒石酸钾钠为碳源则在初始浓度为30 mmol/L,C/N约为2.0,NH4+-N质量浓度为40.0~45.0 mg/L时,最高产铵率为30.7%。反硝化和DNRA过程是同时存在的,培养液中NO3--N浓度的下降伴随着中间产物NO2--N的积累和NH4+-N浓度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DNRA) 碳源 氨氮
下载PDF
活性污泥中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DNRA)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新艳 彭党聪 +3 位作者 万琼 鞠凯 王娜 张岩 《环境保护前沿》 2018年第2期95-105,共11页
现有理论认为氨化–硝化–反硝化是活性污泥生物脱氮的主要途径,忽略了硝态氮异化还原成铵(DNRA)作用。本文从DNRA作用对脱氮的影响、DNRA的主要影响因素、菌属及种群鉴定等方面进行综述,阐述了C/N、碳源种类和浓度、硫化物、Fe2+、阴... 现有理论认为氨化–硝化–反硝化是活性污泥生物脱氮的主要途径,忽略了硝态氮异化还原成铵(DNRA)作用。本文从DNRA作用对脱氮的影响、DNRA的主要影响因素、菌属及种群鉴定等方面进行综述,阐述了C/N、碳源种类和浓度、硫化物、Fe2+、阴极电压等对DNRA的影响根本原因是电子供体和电子受体的比例问题,影响DNRA与反硝化及Anammox过程竞争的主要因素是电子供体/电子受体、氮源种类、污泥龄、温度和pH,提出了今后应在活性污泥生物脱氮系统对DNRA与反硝化的竞争机理、二者在各工艺系统中的种群丰度、基质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微生物种群间信号传递以及其他氮素转化过程耦联等方面亟需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DNRA) 生物脱氮 活性污泥 氮的转化途径
下载PDF
低价钛引起的硝基酮还原成环反应
4
作者 江建平 高炬 +1 位作者 沈文斌 陈伟兴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1期1134-1139,共6页
在低价钛(TiCl_4-Zn)试剂作用下,4-硝基酮发生分子内还原成环反应,生成△'-吡咯啉.在同样条件下,4-硝基-1,7-二酮则可反应得到产率较高的8-氮杂双环[3.2.1]辛烷.该化合物具有颠茄生物碱母核结构.从而本文提供了合成这类化合物的新方法.
关键词 低价 还原成 硝基酮
下载PDF
典型河口区硝态氮短程还原成铵的活性氮累积途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蒋然 李召旭 《水资源保护》 CAS 2014年第4期10-13,共4页
为了揭示水体特有的,具生物活性的氮素积累而造成水生态恶化的内因,对河口区氮循环的非传统生物转化途径,即硝态氮异化还原成铵(DNRA)的活性氮累积途径进行综合分析。河口环境特征与相应的微生物生态学研究表明:相对高温高盐的滨岸带系... 为了揭示水体特有的,具生物活性的氮素积累而造成水生态恶化的内因,对河口区氮循环的非传统生物转化途径,即硝态氮异化还原成铵(DNRA)的活性氮累积途径进行综合分析。河口环境特征与相应的微生物生态学研究表明:相对高温高盐的滨岸带系统里夏季富营养化严重,生物活性氮素通量高;在浅水河口的DNRA是氮转化客观存在的"链节"(相应地成为反硝化的汇)。高盐环境下的沉积物有充足的碳源,具备DNRA菌糖代谢发酵的条件,从而可能具备与反硝化过程竞争的环境条件。认为应结合河口特征如气候、盐度、微生物种类等对DNRA的关联机制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为我国河口地区的氮素总量控制管理及富营养化水平评价提供生物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氮 硝态氮异化还原成 河口地区 咸潮 氮素总量控制
下载PDF
一氧化碳使氧化铜还原成铜的新设计
6
作者 王英锋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0-11,共2页
关键词 氧化铜 氧化碳 还原成 澄清石灰水 玻璃管 实验现象 演示实验 危险因素 新设 一氧化碳气体
下载PDF
资本不是主义之五把人还原成人
7
作者 苏娅 《中外企业文化》 2000年第14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还原成 传统资本主义 网上直销模式 首席执行官 员工 网络公司 太阳微系统公司 《侏罗纪公园》 电脑系统 纳斯达克指数
下载PDF
揭示明确定义的金属-N_(4)位点在电催化硝酸盐还原中的活性趋势
8
作者 蒋远 杨级 +5 位作者 李沐霖 王雪佳 杨娜 陈伟平 董金超 李剑锋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95-203,共9页
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材料,广泛用于肥料、药物、塑料以及其它化工产品的生产.特别是,氨作为一种绿色、新型的替代燃料,正逐渐被视为未来可持续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近期,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种新的等离子体电催化合成氨的方法,为... 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材料,广泛用于肥料、药物、塑料以及其它化工产品的生产.特别是,氨作为一种绿色、新型的替代燃料,正逐渐被视为未来可持续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近期,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种新的等离子体电催化合成氨的方法,为氨的生产开辟了新的途径.该方法首先在等离子处理条件下将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氧化成为氮氧化物;然后,通过电催化还原NOx-(主要为NO_(2)-/NO3-等)合成氨.在该过程中,金属-氮-碳单原子(M-N-C SACs)催化剂因其金属原子利用率高、活性和选择性好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由于当前催化剂合成路线的可控性不足,导致金属中心的配位环境复杂,MNx配位数(x=2-5)不明确,阻碍了对催化剂本征活性趋势的深入揭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研究者们开始关注具有均匀且明确MN_(4)结构的金属酞菁(MPc),并将其作为模型催化剂,用于深入研究电催化硝酸盐还原反应的活性位点和反应机理.本文将六种具有明确MN_(4)结构的金属酞菁催化剂(M=Mn,Fe,Co,Ni,Cu和Zn)负载在卡博特碳黑XC-72R载体上,并探究了不同金属中心的MN_(4)位点对硝酸盐还原合成氨的活性影响.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以及氮气吸脱附等温曲线结果表明,六种不同金属中心的MPc/XC-72R催化剂间的差异仅在于金属中心,从而排除了载体等其他因素的干扰.实验结果显示,金属中心对硝酸盐还原合成氨的活性顺序为:FeN_(4)>CuN_(4)>NiN_(4)>MnN_(4)>CoN_(4)>ZnN_(4).其中,FeN_(4)位点表现出最好的催化活性,在-1.0 V vs.RHE时,氨的法拉第效率达到83.3%,产率为2.94 mgNH3 h^(-1)cm^(-2),转化频率(TOF)为4395.2 h^(-1).相比之下,在相同条件下,ZnN_(4)位点上亚硝酸盐的选择性和产率最高,亚硝酸盐的法拉第效率为49.1%,产率达到16.8 mgNO_(2)h^(-1)cm^(-2).此外,FeN_(4)位点的单原子催化剂表现出较好的循环稳定性,在-0.8 V vs.RHE的电位下,经过20次循环测试,氨的法拉第效率仍能维持在80%左右.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结果表明,FeN_(4)位点对NO_(2)中间体和氢原子具有适宜的吸附能,有利于硝酸盐加氢进一步生成氨.相比之下,NO_(2)在ZnN_(4)位点上吸附很弱,导致NO_(2)容易从催化剂表面脱附至溶液中,形成亚硝酸盐副产物.此外,计算结果还显示,FeN_(4)位点上硝酸还原反应的决速步骤NO*→HNO*的自由能差仅为0.07 eV,进一步证实了FeN_(4)位点在硝酸盐还原合成氨反应中的优异活性.综上,本文系统研究了六种具有明确MN_(4)结构的金属酞菁催化剂在硝酸盐还原合成氨反应中的活性趋势,并探究了不同MN_(4)位点对硝酸盐还原的活性影响.结合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揭示了不同MN_(4)位点对硝酸盐还原反应的机理.为深刻理解硝酸盐还原反应机制,指导设计高效活性位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 金属酞菁 金属-N_(4) 硝酸根还原成 活性趋势
下载PDF
崇明东滩湿地土壤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9
9
作者 李小飞 侯立军 刘敏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84-1294,共11页
以崇明东滩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同位素示踪结合泥浆实验,研究了从低潮滩向高潮滩变化的土壤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过程(DNRA)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壤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的潜在速率为0.17~0.71 nmol·g^(-1)·h^(-1),表现为低... 以崇明东滩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同位素示踪结合泥浆实验,研究了从低潮滩向高潮滩变化的土壤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过程(DNRA)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壤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的潜在速率为0.17~0.71 nmol·g^(-1)·h^(-1),表现为低潮滩位较高、高潮滩位较低的空间变化特征.相关性分析表明,酸盐异化还原成铵潜在速率与氧化还原电位、可溶性有机碳、硝酸盐和硫化物呈显著相关性.此外,nrfA基因丰度与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潜在速率呈显著相关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可溶有机碳和总有机碳是影响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潜在速率和nrfA基因丰度的关键性环境因子,分别贡献了总变异的78.8%和50.3%.通过估算得出,东滩湿地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过程将硝酸盐转化成铵盐的潜力为2.5~10.4 t·km^(-2)·a^(-1),贡献了长江口每年无机氮输入量的0.68%~2.85%,因此,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过程在控制河口湿地氮赋存方面具有着重要的作用.河口潮汐作用导致的湿地环境特征与有机质和硝酸盐含量的变化影响着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过程,进而对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中氮动态产生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盐异化还原成 氮同位素 影响因素 环境意义 东滩湿地
原文传递
旱地作物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细菌群落组成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周利 王晓侠 +3 位作者 周立光 皮艳霞 周杰民 祝贵兵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27-536,共10页
为研究典型旱地农田土壤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过程(Dissimilatory nitrate reduction to ammonium,DNRA)的群落组成,针对DNRA过程的功能基因nrfA进行高通量测序.根际和非根际、4种典型农作物共16个样品,质控后每个样品得到87000条序列,在... 为研究典型旱地农田土壤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过程(Dissimilatory nitrate reduction to ammonium,DNRA)的群落组成,针对DNRA过程的功能基因nrfA进行高通量测序.根际和非根际、4种典型农作物共16个样品,质控后每个样品得到87000条序列,在相似度≥90%下划分到27952个OTUs,选取其中丰度较高的258个代表OTUs进行生态学分析.多样性分析(OTUs水平)结果表明:3/4的作物根际土壤样品中的DNRA群落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和物种均匀度高于相应非根际样品,对比4种作物,粟作物根部土壤DNRA群落多样性最高,玉米作物非根际土壤最低.对代表OTUs进行分类,共定义到6个门(Phylum),19个属(Genus).其中相对丰度最高的3个属为Hyalangium(29.31%)、Chthoniobacter(20.33%)和Nitrospira(13.41%),表明三者在群落组成中占主导地位.结合土壤理化因子分析,DNRA群落相对丰度与NO^-_2-N、TN、含水率、TOM、pH及温度呈显著相关关系.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旱地农田土壤DNRA细菌的群落组成、多样性及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为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和减小环境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过程 高通量测序 功能基因nrfA 旱地农田土壤 根际和非根际
原文传递
鹤庆盆地早更新世以来湖相沉积物中早期还原成岩过程的岩石磁学证据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新文 强小科 +3 位作者 符超峰 赵辉 陈艇 孙玉芳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12-819,共8页
鹤庆盆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受印度季风影响。在盆地内获取的665.83m的湖相岩芯具有沉积连续,时间跨度长的特点,是研究印度季风在第四纪以来发展演化特征的理想材料。在岩芯的下部(1.8Ma以前),磁化率大幅度降低,而烧失量则较高。通过对... 鹤庆盆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受印度季风影响。在盆地内获取的665.83m的湖相岩芯具有沉积连续,时间跨度长的特点,是研究印度季风在第四纪以来发展演化特征的理想材料。在岩芯的下部(1.8Ma以前),磁化率大幅度降低,而烧失量则较高。通过对这部分沉积物详细的岩石磁学测试和扫描电镜分析可知,岩芯下部(2.5~1.8Ma)磁性矿物含量较低,低磁化率值与沉积后的还原溶解作用密切相关。在岩芯下部有自形程度较高的单畴(SD)胶黄铁矿存在,可能为早期还原成岩过程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磁学 胶黄铁矿 还原成岩过程
原文传递
稻田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细菌群落结构的垂向分布特性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利 宋以萍 +4 位作者 周杰民 王晓敏 刘时光 皮艳霞 祝贵兵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29-1039,共11页
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Dissimilatory nitrate reduction to ammonium,DNRA)过程,可将土壤中的NO-3/NO-2还原成NH+4-N以被作物吸收利用,有助于土壤中氮素的保存.选择位于广东韶关市和吉林安图县的两块稻田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 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Dissimilatory nitrate reduction to ammonium,DNRA)过程,可将土壤中的NO-3/NO-2还原成NH+4-N以被作物吸收利用,有助于土壤中氮素的保存.选择位于广东韶关市和吉林安图县的两块稻田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深入探究了两种稻田土壤(0~1 m)中DNRA细菌丰度和群落结构的垂向分布特性.结果显示:两种稻田土壤中DNRA细菌更多的存在于表层土壤(0~20 cm)中,丰度最低值均出现在深层土壤(90~100 cm)中,且表层样品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大于深层样品;两个稻田样品间的群落结构体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安图稻田样品DNRA细菌的丰度和群落结构多样性均大于韶关稻田样品;其中,相对丰度较高的Anaeromyxobacter(28.67%)、Caldimicrobium(19.49%)、Nitrospira(10.90%)和Chthoniobacter(9.15%)是两个稻田中DNRA细菌群落组成中的关键菌属.相关性分析表明,总硫(TS)、有机质(TOM)、含水率(MC)、碳氮比(C/N)与DNRA细菌丰度之间均有显著正相关性(p<0.01,n=20),偏碱性、有机质丰富、氮源缺乏、碳源丰富且C/N较高的环境及适宜的含水率是稻田垂向生态系统中DNRA细菌适宜的生存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盐异化还原成 稻田垂向土壤 群落结构 功能基因nrfA
原文传递
碳源对生物滞留系统中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韬 邹子介 李剑沣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66-70,共5页
通过构建模拟实验,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在生物滞留系统中碳源对生物滞留系统中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DNRA)的影响。结果表明:5个处理组(葡萄糖50,100,150,200,250 mg/L)中NO_3^-发生转化的量分别为41.1%、47.9%、50.7%、56.2%和5... 通过构建模拟实验,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在生物滞留系统中碳源对生物滞留系统中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DNRA)的影响。结果表明:5个处理组(葡萄糖50,100,150,200,250 mg/L)中NO_3^-发生转化的量分别为41.1%、47.9%、50.7%、56.2%和57.6%。以葡萄糖为碳源,初始浓度为100 mg/L时,DNRA作用效果最显著,^(15)N-NH_4^+含量占初始添加^(15)N的24.7%;初始浓度为250 mg/L时,DNRA作用最弱,^(15)N-NH_4^+含量占初始添加^(15)N的13.7%。反硝化和DNRA作用同时进行,系统中^(15)N-NO_3^-含量的减少均伴随着DNRA过程中间产物^(15)N-NO_2^-含量的积累和最终产物^(15)N-NH+4含量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N同位素示踪 碳源 反硝化 硝酸盐异化还原成
原文传递
人工湿地沟壕系统中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细菌群落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元涛 王晓玲 +4 位作者 刘时光 王为东 蒋莹莹 王晓敏 祝贵兵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175-2185,共11页
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Dissimilatory nitrate reduction to ammonium,DNRA)过程,是将易损失的NO-3-N转化为NH+4-N,而被植物或微生物重新吸收利用,从而有助于湿地沉积物的氮保留.本研究选取石臼漾人工湿地冬、夏两季沟壕中心、边缘表层沉... 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Dissimilatory nitrate reduction to ammonium,DNRA)过程,是将易损失的NO-3-N转化为NH+4-N,而被植物或微生物重新吸收利用,从而有助于湿地沉积物的氮保留.本研究选取石臼漾人工湿地冬、夏两季沟壕中心、边缘表层沉积物,采用高通量测序等分析方法,研究了DNRA细菌群落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空间尺度上,沟壕中心DNRA细菌丰度高于沟壕边缘,分别为(2.26±1.19)×109和(1.22±1.46)×109 copies·g^-1.在时间尺度上,冬夏两季样品中DNRA细菌丰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样性分析表明,沟壕中心沉积物的DNRA群落丰富度高于沟壕边缘.所有样品中占比最高的DNRA属为Caldilinea(69.75%±3.64%)、Anaeromyxobacter(66.41%±1.19%).Caldilinea属在夏季样品的占比(39.78%±5.15%)高于冬季样品(29.98%±0.57%),而Anaeromyxobacter属在沟壕中心的占比(35.14%±0.83%)高于沟壕边缘(31.28%±0.76%),且小沟(34.33%±1.40%)高于大沟(32.08%±1.33%).主坐标分析(PcoA)结果表明,DNRA细菌群落结构具有明显的时间异质性.DNRA细菌丰度与有机质(TOM)、碳氮比(C/N)和含水率(MC)显著相关.本研究揭示了人工湿地沉积物中DNRA细菌的丰度、群落组成、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沟壕系统 季节 硝酸盐异化还原成 细菌丰度
原文传递
典型湿地沉积物中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的细菌群落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皮艳霞 左金龙 +3 位作者 李俊生 冯晓娟 王晓侠 祝贵兵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16-1824,共9页
为研究中国典型湿地沉积物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过程(Dissimilatory nitrate reduction to ammonium,DNRA)的群落组成,针对DNRA过程的功能基因nrfA进行高通量测序.选取中国典型湿地岸边带的表层沉积物8个样点,质控后每个样品得到60000条序... 为研究中国典型湿地沉积物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过程(Dissimilatory nitrate reduction to ammonium,DNRA)的群落组成,针对DNRA过程的功能基因nrfA进行高通量测序.选取中国典型湿地岸边带的表层沉积物8个样点,质控后每个样品得到60000条序列,在相似度≥90%得到279个OTUs进行生态学分析.由基因丰度值显示:8个湿地沉积物的丰度为(6.69±0.28)×10^7^(8.44±0.48)×10^8 copies g^-1.多样性分析(OTUs水平)结果表明:本研究的湿地沉积物样点中,南方湿地沉积物样点的多样性要高于北方样点.对代表OTUs进行分类,共定义到8个门(Phylum),23个属(Genus).其中相对丰度最高的3个属为Anaeromyxobacter(24.71%)、Anaerolinea(9.70%)和Dokdonella(7.94%),表明三者在群落组成中占主导地位.PCoA分析(OTUs水平)表明南北方地区差异是导致中国湿地沉积物中DNRA菌群结构不同的最主要影响因素.结合沉积物理化因子分析,DNRA细菌的丰度与碳氮比、年平均降水量及年平均温度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中国典型湿地沉积物DNRA细菌的群落组成、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过程 高通量测序 功能基因nrfA 湿地沉积物
原文传递
细菌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过程及其在河口生态系统中的潜在地位与影响 被引量:29
16
作者 陶怡乐 温东辉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2-181,共10页
细菌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DNRA)过程能够将河口沉积物中的硝氮转化为氨氮,是河口生态系统中潜在的重要氮循环过程之一。本文介绍DNRA机理与分类,综述河口生态系统中DNRA的地位与影响,并总结河口生态系统中几种重要生态因子对DNRA过程的... 细菌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DNRA)过程能够将河口沉积物中的硝氮转化为氨氮,是河口生态系统中潜在的重要氮循环过程之一。本文介绍DNRA机理与分类,综述河口生态系统中DNRA的地位与影响,并总结河口生态系统中几种重要生态因子对DNRA过程的调控与影响。目前DNRA的机理还有待完善。深入研究各类河口生态系统中环境因子对DNRA的调控与影响机制,并研发新的研究方法,将为我国河口地区的水资源保护和生态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DNRA) 河口生态系统 硝氮 氨氮 沉积物
原文传递
S/N对自养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芦昭霖 李晓玲 +1 位作者 苟文均 张莉平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7-21,共5页
采用SBBR反应器,以硝酸盐和硫化钠为基质,探索了4种进水S/N对自养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S)/n(N)≤1.3时,系统主要进行硫自养反硝化过程;n(S)/n(N)≥1.5时,系统内同时存在硫自养反硝化过程和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过... 采用SBBR反应器,以硝酸盐和硫化钠为基质,探索了4种进水S/N对自养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S)/n(N)≤1.3时,系统主要进行硫自养反硝化过程;n(S)/n(N)≥1.5时,系统内同时存在硫自养反硝化过程和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过程,在n(S)/n(N)=1.5∶1时产铵最高;ORP对系统内的反应进程和反应类型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当发生完整的硫自养反硝化过程时,ORP会出现硝酸盐膝点和亚硝酸盐膝点。同时存在硫自养反硝化过程和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过程时,硝酸盐膝点和亚硝酸盐膝点重合。出现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过程的原因可能是硫化物浓度的增加,抑制反硝化作用,从而驱动部分电子从S 2-到NH+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自养反硝化 S/N 硝酸盐异化还原成 氧化还原电位
原文传递
环境因子对水稻土硝酸根异化还原过程速率和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金科 魏志军 +3 位作者 马小芳 李承霖 单军 颜晓元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35-1046,共12页
以五常、常熟和雅安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泥浆培养,利用基于膜进样质谱仪(Membrane Inlet Mass Spectrometer,MIMS)的15N示踪技术,探究了温度、pH、NO_(3)^(–)浓度、C/N、Fe^(2+)和S2–浓度对三种水稻土反硝化和硝酸根异化还原成... 以五常、常熟和雅安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泥浆培养,利用基于膜进样质谱仪(Membrane Inlet Mass Spectrometer,MIMS)的15N示踪技术,探究了温度、pH、NO_(3)^(–)浓度、C/N、Fe^(2+)和S2–浓度对三种水稻土反硝化和硝酸根异化还原成铵(Dissimilatory nitrate reduction to ammonium,DNRA)速率及二者占硝酸根还原过程相对贡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稻田土壤中,反硝化是NO_(3)^(–)异化还原过程的主导途径,占比87.97%~91.73%,而DNRA仅占8.27%~12.03%。反硝化和DNRA速率随温度升高均呈指数增长,且DNRA占NO_(3)^(–)异化还原的比例(RDNRA)也随温度升高呈增长趋势。反硝化和DNRA速率分别在pH为7或者8.5时最高,相对于碱性环境(4.92%~14.67%),酸性环境中RDNRA(6.24%~15.56%)更高。反硝化和DNRA速率与NO_(3)^(–)浓度之间关系符合米氏方程,且反硝化的最大速率(Vmax)和米氏常数(Km)均大于DNRA。与未加碳源对照组相比,C/N为2.5时,反硝化速率显著提高了22%~35%;C/N大于2.5时,DNRA速率显著提高了74%~199%。三种土壤中,Fe^(2+)添加和S2–添加处理中呈现出类似的趋势,均在低浓度电子供体(即Fe^(2+)和S2–浓度分别为300~500μmol·L^(-1)和50~62.5μmol·L^(-1))时呈现出最高的反硝化速率,而DNRA速率达到峰值则需要更高浓度的电子供体(即Fe^(2+)和S2–浓度分别为800~1000μmol·L^(-1)和100~125μmol·L^(-1))。综上可知,环境因子可显著影响NO_(3)^(–)异化还原过程的速率及分配,其中高温、高C/N、高浓度Fe^(2+)和S2–有利于更多的NO_(3)^(–)分配给DNRA过程,而高浓度NO_(3)^(–)会提高NO_(3)^(–)向反硝化过程的分配。上述研究结果深化了对水稻土NO3–异化还原过程分配的认识,对于探寻潜在农学措施提高DNRA过程的分配比例,进而提高土壤中氮素的固持和提高稻田氮肥利用率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反硝化 硝酸根异化还原成 15N同位素示踪 膜进样质谱仪
下载PDF
硝态氮异化还原机制及其主导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19
作者 杨杉 吴胜军 +4 位作者 蔡延江 周文佐 朱同彬 王雨 黄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24-1232,共9页
硝态氮(NO_3^-)异化还原过程通常包含反硝化和异化还原为铵(DNRA)两个方面,是土壤氮素转化的重要途径,其强度大小直接影响着硝态氮的利用和环境效应(如淋溶和氮氧化物气体排放)。反硝化和DNRA过程在反应条件、产物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常会... 硝态氮(NO_3^-)异化还原过程通常包含反硝化和异化还原为铵(DNRA)两个方面,是土壤氮素转化的重要途径,其强度大小直接影响着硝态氮的利用和环境效应(如淋溶和氮氧化物气体排放)。反硝化和DNRA过程在反应条件、产物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常会呈现出协同与竞争的交互作用机制。综述了反硝化和DNRA过程的研究进展及其二者协同竞争的作用机理,并阐述了在NO_3^-、pH、有效C、氧化还原电位(Eh)等环境条件和土壤微生物对其发生强度和产物的影响,提出了今后应在产生机理、土壤环境因素、微生物学过程以及与其他氮素转化过程耦联作用等方面亟需深入研究,以期增进对氮素循环过程的认识以及为加强氮素管理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态氮异化还原 反硝化 硝态氮异化还原成铵(DNRA) N_2O 协同竞争机制
下载PDF
太湖潜流带有机质含量对硝酸盐还原途径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勇 单雅洁 +3 位作者 李娜 钱佳宁 冯家成 徐鸿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4-51,共8页
通过太湖原状沉积物柱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有机质(腐殖酸)和硝态氮随下行水流进入潜流带对氮素转化和硝态氮还原途径的影响。结果表明,仅输入硝态氮时,潜流带中硝态氮出现持续累积现象,硝态氮还原速率为0.087-0.186μg/(cm^(3)·d)... 通过太湖原状沉积物柱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有机质(腐殖酸)和硝态氮随下行水流进入潜流带对氮素转化和硝态氮还原途径的影响。结果表明,仅输入硝态氮时,潜流带中硝态氮出现持续累积现象,硝态氮还原速率为0.087-0.186μg/(cm^(3)·d)(平均0.162μg/(cm^(3)·d));而同时输入腐殖酸和硝态氮时,潜流带还原性环境逐渐增强,在21 d内Eh值降至-200 mV以下,硝态氮还原速率为0.092-0.251μg/(cm^(3)·d)(平均0.220μg/(cm^(3)·d)),腐殖酸有效促进了硝酸盐的还原。反硝化作用是潜流带中硝酸盐还原的主要途径,特别是潜流带上部(0-22.5 cm),其贡献达到90%以上;而潜流带的深部(22.5-45.0 cm)硝酸盐还原量总体较小,反硝化作用贡献也仅占39.5%。随着腐殖酸的消耗(6.92 mg/L降为3.32 mg/L),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过程对硝酸盐还原的贡献由14.0%降为2.7%。综合来看,补充有机质有利于潜流带特别是浅层潜流带的硝酸盐还原,且以反硝化过程为主,对湖泊水体碳氮循环和去除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酸 反硝化 硝酸盐异化还原成 下行流 潜流带 太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