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67篇文章
< 1 2 1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稀土-锌-还原谷胱甘肽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质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树功 倪嘉缵 +1 位作者 牛春吉 孙万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2-36,共5页
本文报道LnZn(OH)_2(GSH)_3·3H_2O(Ln=La,Pr,Nd)型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及其IR,TG-DTA和XPS谱性质,讨论了配合物的结构。
关键词 稀土配合物 还原谷胱甘肽
下载PDF
还原谷胱甘肽对体外循环中性粒细胞激活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8
2
作者 倪海峰 肖颖彬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60-263,共4页
目的 研究还原谷胱甘肽对体外循环 (CPB)患者中性粒细胞激活的干预作用。 方法 采用数字法随机抽取年龄 6~ 12岁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2 0例 ,配对分为两组 ,对照组 :10例 ;干预组 :10例 ,CPB预充液中加入还原谷胱甘肽 30 mg/kg。两组... 目的 研究还原谷胱甘肽对体外循环 (CPB)患者中性粒细胞激活的干预作用。 方法 采用数字法随机抽取年龄 6~ 12岁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2 0例 ,配对分为两组 ,对照组 :10例 ;干预组 :10例 ,CPB预充液中加入还原谷胱甘肽 30 mg/kg。两组分别于术前 2 4小时、CPB开始 2 0分钟、复温前、CPB结束前、术后 4和 2 4小时抽取静脉血 ,分离中性粒细胞 ,提取核蛋白 ,以电泳迁移率实验测定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变化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的表达。 结果 对照组 CPB开始 2 0分钟后 ,中性粒细胞 NF- κB已被激活 ,在复温前达到峰值 ;复温前 ICAM- 1表达增加 ,术后 4小时达到峰值 ,均于术后 2 4小时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干预组二者表达均较对照组低 ,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 结论  CPB过程中可激活中性粒细胞 NF-κB,表达 ICAM- 1,在中性粒细胞介导的 CPB创伤、炎性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还原谷胱甘肽可抑制中性粒细胞激活 ,减轻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谷胱甘肽 体外循环 中性粒细胞 干预作用 免疫组织化学法 细胞间粘附分子1 炎性反应
下载PDF
还原谷胱甘肽联合甘草酸二胺治疗药物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龚卫忠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36期8063-8064,共2页
目的:观察还原谷胱甘肽联合甘草酸二胺治疗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临床确诊的药物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患者采用还原谷胱甘肽联合甘草酸二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后将两... 目的:观察还原谷胱甘肽联合甘草酸二胺治疗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临床确诊的药物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患者采用还原谷胱甘肽联合甘草酸二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后将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和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ALT、AST和TBIL均明显降低,其中治疗组更显著;治疗组患者的治愈、显效、有效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还原谷胱甘肽联合甘草酸二胺治疗药物性肝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二胺 还原谷胱甘肽 药物性肝炎 疗效观察
下载PDF
还原谷胱甘肽与甘草酸二胺联合治疗药物性肝炎的效果分析
4
作者 苏嘉文 《北方药学》 2016年第7期107-107,共1页
目的:针对药物性肝炎应用甘草酸二胺与还原谷胱甘肽联合治疗,探究分析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均为2014年4月~2015年4月由本院收治的药物性肝炎患者,将其以掷硬币法随机分成两组,将仅应用甘草酸二胺的5... 目的:针对药物性肝炎应用甘草酸二胺与还原谷胱甘肽联合治疗,探究分析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均为2014年4月~2015年4月由本院收治的药物性肝炎患者,将其以掷硬币法随机分成两组,将仅应用甘草酸二胺的50例作为对照组,联合应用还原谷胱甘肽的50例作为观察组,连续用药一个疗程后比较两组肝功能情况及药物疗效。结果:用药后观察组TBIL、AST与ALT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用药疗效(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6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性肝炎应用还原谷胱甘肽与甘草酸二胺药物联合治疗效果突出,建议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药物性 还原谷胱甘肽 草酸二胺 效果
下载PDF
还原谷胱甘肽联合巴曲酶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婷英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3年第4期82-82,84,共2页
目的:探讨还原谷胱甘肽联合巴曲酶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还原谷胱甘肽联合巴曲酶治疗,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 目的:探讨还原谷胱甘肽联合巴曲酶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还原谷胱甘肽联合巴曲酶治疗,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约为1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约为77.14%,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还原谷胱甘肽联合巴曲酶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谷胱甘肽 巴曲酶 慢性肾小球肾炎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茵栀黄、还原谷胱甘肽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对照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树良 杨本寿 +1 位作者 姜国银 周俊萍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2年第9S期33-34,36,共3页
[目的]探讨茵栀黄、还原谷胱甘肽在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36例急性黄疸性肝炎患者单纯随机抽样分为治疗组79例,对照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肝、抗病毒、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茵栀... [目的]探讨茵栀黄、还原谷胱甘肽在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36例急性黄疸性肝炎患者单纯随机抽样分为治疗组79例,对照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肝、抗病毒、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茵栀黄、还原谷胱甘肽联合治疗。治疗14d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63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77%;对照组显效28例,有效19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71.1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茵栀黄、还原谷胱甘肽联合应用能较快且有效缓解急性黄疸性肝炎的一系列临床病症,各项酶学指标下降明显,临床使用安全、副作用少、治疗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黄疸性肝炎 茵栀黄 还原谷胱甘肽 临床观察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还原谷胱甘肽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7
作者 周小花 黄宝贤 《浙江医学》 CAS 2007年第4期389-390,共2页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主要原因是肾脏产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减少。尿毒症患者由于体内抗氧化剂活性降低而导致的红细胞寿命缩短及单独EPO疗效降低等一系列问题已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还原谷胱甘肽...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主要原因是肾脏产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减少。尿毒症患者由于体内抗氧化剂活性降低而导致的红细胞寿命缩短及单独EPO疗效降低等一系列问题已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还原谷胱甘肽(GSH)是有效的氧自由基清除剂,因此我们在应用EPO治疗的同时加用GSH,以观察其对肾性贫血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还原谷胱甘肽 疗效观察 肾性贫血 治疗 慢性肾功能衰竭 氧自由基清除剂 尿毒症患者
下载PDF
UW溶液中增加还原谷胱甘肽在临床肝移植中的意义
8
作者 Boudj.,K 韩天权 《国外学者来访报告》 1992年第2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肝移植 UW溶液 还原谷胱甘肽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对乙酰氨基酚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9
作者 陈莉 吴思霖 +3 位作者 张成大 何君 王继生 庞军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3-20,共8页
目的:采用蛋白质组学初步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随机将120只小鼠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对乙酰氨基酚模型组(APAP组)、还原型谷胱甘肽组(GSH组),每组... 目的:采用蛋白质组学初步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随机将120只小鼠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对乙酰氨基酚模型组(APAP组)、还原型谷胱甘肽组(GSH组),每组各40只。造模后,GSH组小鼠腹腔注射GSH 0.40 g/kg,持续3 d。收集各组肝组织,SWATH联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分析小鼠肝组织蛋白质表达谱,对APAP组与Control组、GSH组与APAP组的差异蛋白进行GO功能注释、KEGG通路富集分析及蛋白互作关系网络(PPI)构建,免疫组化验证关键蛋白。结果:APAP组与Control组之间筛选出310个差异蛋白,GSH组与APAP组之间筛选出172个差异蛋白;这些差异蛋白主要富集在氮代谢、脂肪酸代谢、有机酸代谢途径;APAP组vs.Control组和GSH组vs.APAP组共同差异表达蛋白有17个,其中Anxa5、Rgn、Tagln、Vim、Usp5可能与细胞凋亡相关;与Control组相比,APAP组Anxa5、Rg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APAP组相比,GSH组Anxa5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Rg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Tagln、Vim、Usp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SH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对APAP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发挥保护作用,Anxa5、Rgn、Tagln、Vim、Usp5是潜在作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 对乙酰氨基酚 蛋白质组学 急性肝损伤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伴心肌损伤的效果及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10
作者 何青松 唐婕 +1 位作者 赵海涛 李双任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55-258,共4页
目的 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伴心肌损伤的效果及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一氧化碳中毒伴心肌损伤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全部患者实施高压... 目的 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伴心肌损伤的效果及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一氧化碳中毒伴心肌损伤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全部患者实施高压氧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加用还原性谷胱甘肽注射液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清学指标及心肌指标,以及2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74%,49/54)较对照组(79.53%,41/54)高(P<0.05)。治疗后,2组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上升,而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肌酸激酶、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心肌肌钙蛋白T水平下降,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改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电图异常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伴心肌损伤的效果显著,对于心肌细胞损伤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中毒 心肌损伤 还原 高压氧 肌细胞 心脏 超氧化物歧化酶 脂质过氧化物
下载PDF
黄芪煎剂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肾损伤的疗效
11
作者 张丽 羊仙 张笑茹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7期983-985,共3页
目的探讨黄芪煎剂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治疗急性肾损伤(AKI)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100例AKI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GSH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黄芪煎剂口服。检测治... 目的探讨黄芪煎剂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治疗急性肾损伤(AKI)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100例AKI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GSH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黄芪煎剂口服。检测治疗前及治疗7 d、14 d时血清尿酸、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及尿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水平,比较两组病情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多尿期时间、少尿期时间、血肌酐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及临床预后。结果治疗7d、14d,两组血清SUA、Scr、BUN、eGFR及尿TIMP-2、IGFBP7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病情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多尿期时间、少尿期时间与Scr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及28 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煎剂联合GSH治疗AKI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清SUA、Scr、BUN水平及尿中TIMP-2、IGFBP7水平,保护肾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黄芪 还原 肾功能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核苷类似物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分析
12
作者 张沛枫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0期18-21,共4页
目的探究乙型肝炎(简称乙肝)肝硬化患者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核苷类似物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盲摸双色球法分为研究组、参照组,各30例。参照组行... 目的探究乙型肝炎(简称乙肝)肝硬化患者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核苷类似物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盲摸双色球法分为研究组、参照组,各30例。参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核苷类似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肝纤维化程度、肝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肝纤维化程度、肝功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参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P<0.05)。干预后,研究组肝纤维程度中层粘连蛋白(Laminin,LN)、透明质酸(Hyaluronic,HA)及Ⅳ型胶原(Ⅳ-collagen,Ⅳ-C)水平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研究组肝功能水平中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白蛋白(Albumin,ALB)、谷丙转氨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GPT)及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oacetic Transaminase,GOT)水平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核苷类似物治疗能够提高其治疗效果,改善肝纤维化程度及肝功能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 核苷类似物 乙肝肝硬化 临床疗效 肝纤维化程度 肝功能
下载PDF
茵陈蒿汤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13
作者 王伟 王沣睿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1期150-152,159,共4页
目的探究茵陈蒿汤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宜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CHB患者60例,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茵陈蒿汤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对照组采用还原型谷胱... 目的探究茵陈蒿汤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宜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CHB患者60例,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茵陈蒿汤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对照组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比较两组肝功能、生活质量评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肝纤维化指标水平等。结果治疗后,两组总胆红素(T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社会、环境、躯体、心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Ⅳ型胶原(Ⅳ-C)、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66.67%(20/3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陈蒿汤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CHB患者,对提升临床疗效、改善肝纤维化指标水平、提升生活质量的意义重大,同时能够改善肝功能指标,降低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茵陈蒿汤 还原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共包埋姜黄素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的纳米脂质体的制备、修饰与表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少轩 逄格雨 +5 位作者 张子豪 李世阳 徐硕 肖海芳 朱兰兰 宋元达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2-40,共9页
以大豆卵磷脂为壁材,制备共包埋姜黄素(curcumin,CUR)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的纳米脂质体,通过静电自组装将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修饰到纳米脂质体表面,采用激光粒度仪、透射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设备对脂质体的包埋率... 以大豆卵磷脂为壁材,制备共包埋姜黄素(curcumin,CUR)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的纳米脂质体,通过静电自组装将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修饰到纳米脂质体表面,采用激光粒度仪、透射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设备对脂质体的包埋率、体外释放、微观形貌、稳定性等进行表征,测定纳米脂质体同时递送CUR和GSH的能力。结果表明,CUR的包埋率为100%,与GSH共包埋及多糖修饰均没有影响CUR的包埋率;而与CUR共包埋时,GSH的包埋率从7.90%增加到27.03%,经多糖修饰后,进一步增加到41.22%。共包埋纳米脂质体对CUR的释放没有显著影响,但使GSH的释放率由51.2%减小至23.6%;经多糖修饰后,单包埋和共包埋纳米脂质体对CUR和/或GSH的缓释作用都增强。另外,共包埋使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从(95.02±1.93)nm增加到(132.47±18.14)nm,Zeta电位从(-22.47±1.96)mV增加到(-14.70±0.46)mV;经壳聚糖和海藻酸钠双层修饰后,共包埋脂质体的平均粒径进一步增加到(161.97±5.58)nm,而Zeta电位减小到(-40.87±1.79)mV,并且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本研究可为生物活性物质共包埋的新型功能食品或药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还原 共包埋 纳米脂质体 壳聚糖 海藻酸钠
下载PDF
猪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提取纯化及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其活性抑制作用研究
15
作者 徐永芳 周倩 +1 位作者 王雷 廖丹葵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6-102,共7页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在血压调控系统中起到关键作用。该文通过优化盐析、离子交换层析和超滤等步骤从猪肺中分离纯化ACE并研究其酶学性质。以食源ACE抑制肽Ala-Gly-Pro(AGP)为对照抑制剂,研究了还原型...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在血压调控系统中起到关键作用。该文通过优化盐析、离子交换层析和超滤等步骤从猪肺中分离纯化ACE并研究其酶学性质。以食源ACE抑制肽Ala-Gly-Pro(AGP)为对照抑制剂,研究了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对猪肺ACE活性的影响。当猪肺匀浆液蛋白质量浓度在30 mg/mL时,在35℃的条件下进行离子交换层析纯化ACE,酶活回收率分别达75.6%和61.9%,超滤液流速为5.0 mL/min进行超滤,最终ACE的比活为1.9 U/mg,纯化倍数为475倍,酶活回收率为43.4%。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减少了ACE分离纯化过程中的酶损失,提高ACE分离纯化效率,凝胶电泳结果显示猪肺ACE分子质量为160 kDa,酶学性质分析表明纯化后ACE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7℃,最适反应pH值为7.5,米氏常数K_(m)为2.05 mmol/L,最大反应速率V_(max)为4.64 nmol/L。体外活性实验表明AGP和GSH均能够抑制猪肺ACE的活性,且AGP和GSH对ACE的IC_(50)值分别为564.0、26.2μmol/L,对其抑制类型分别为竞争型抑制和非竞争性抑制,抵制常数K_(i)分别为127.0、15.5μmol/L。该研究为从抗氧化物质中筛选可能对预防高血压有效的降血压肽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提取 纯化 还原 抑制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西门塔尔牛精液低温保存效果的影响
16
作者 何晓霞 史瑞莉 +4 位作者 蒋守箐 牛鹏 王杰 龙瑞艳 高庆华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1-165,共5页
本实验旨在探究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西门塔尔牛精液低温保存(0℃)的影响。在精液稀释液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1、2、4、6 mmol/L的GSH,在0℃条件下保存24、72、120、168、216 h时检测精子活力、顶体完整率和质膜完整性等指标;保存72 h... 本实验旨在探究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西门塔尔牛精液低温保存(0℃)的影响。在精液稀释液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1、2、4、6 mmol/L的GSH,在0℃条件下保存24、72、120、168、216 h时检测精子活力、顶体完整率和质膜完整性等指标;保存72 h和168 h时检测精子的丙二醛(MDA)水平、三磷酸腺苷(ATP)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表明:在精液低温保存72 h时,4 mmol/L GSH添加组的精子活力、顶体完整率、质膜完整性、CAT活性、ATP含量和GSH-Px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在精液低温保存168 h时,4 mmol/L GSH添加组的精子活力、顶体完整率、质膜完整性、CAT活性、ATP含量和GSH-Px活性高于对照组与其他GSH添加组(P<0.05),MDA水平低于其他组(P<0.05)。因此,在本实验条件下,在精液稀释液中添加4 mmol/L GSH可以有效提高精液品质和精子的抗氧化能力,延长精子的保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门塔尔牛 精液 还原 低温保存 抗氧化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益生菌辅助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炎症以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宋琪 夏木西卡玛尔·阿不都呼甫尔 杨丽斌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39-543,548,共6页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益生菌辅助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指标、炎症指标以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于该院就诊的96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益生菌辅助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指标、炎症指标以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于该院就诊的96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那格列奈降糖治疗,研究组在给予二甲双胍+那格列奈降糖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益生菌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脂代谢相关指标、炎症指标以及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结果两组糖脂代谢相关指标比较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并且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炎症指标比较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及C反应蛋白(CRP)较治疗前下降(P<0.05),并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IL-10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并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氧化应激指标比较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丙二醛(MDA)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并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超氧歧化物酶(SOD)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并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益生菌辅助治疗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炎症以及氧化应激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还原 益生菌 糖脂代谢 炎症因子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大豆谷胱甘肽还原酶基因的扩增及连作胁迫应答
18
作者 韩蓓 李晨 +2 位作者 庞园园 方淑梅 梁喜龙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67,97,共9页
利用数据库Phytozome获得大豆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基因4个成员的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序列,以大豆叶片和根中RNA为模板,经RT-PCR扩增获得Glyma10g03740和Glyma02g16010基因,二者大小均为1638 bp,基因结构相... 利用数据库Phytozome获得大豆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基因4个成员的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序列,以大豆叶片和根中RNA为模板,经RT-PCR扩增获得Glyma10g03740和Glyma02g16010基因,二者大小均为1638 bp,基因结构相似;获得Glyma16g27210和Glyma02g08180基因,二者结构相似,基因大小均为1506 bp。系统进化分析显示,Glyma10g03740/Glyma02g16010和Glyma16g27210/Glyma02g08180蛋白聚类于不同分支,但分别都与豇豆、尖叶菜豆和芸豆亲缘关系最近。4个成员的结构域相同,均含有FAD/NAD-binding_dom结构域和Pyr_nucl-dis_OxRdtase_dimer结构域。三级结构显示Glyma16g27210和Glyma02g08180构象相似,Glyma10g03740和Glyma02g16010构象相似,4个蛋白均以二聚体结构存在,互作蛋白完全相同,包括2个硫氧还蛋白还原酶和8个硫氧还蛋白。RT-qPCR方法分析GRs基因对连作逆境的响应,结果显示,在连作胁迫下,敏感品种HF55的GRs基因表达在根中启动较早(出苗后15 d内),而叶片中启动较晚,出苗后45 d时表达仍呈上升趋势;对于抗性品种KX8,根和叶片中GRs基因各成员均在出苗后15~45 d表达量达到最高,30 d时根中GRs基因总表达量增加达19.03倍,叶片中GRs基因总表达量增加2.5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还原 连作逆境 基因扩增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布地格福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老年AECOPD的临床效果分析
19
作者 马子越 王刚 白晓瑞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0期1668-1672,共5页
目的分析布地格福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3年12月在榆林市第一医院就诊的85例老年AECOPD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成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2例... 目的分析布地格福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3年12月在榆林市第一医院就诊的85例老年AECOPD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成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21例,年龄(72.13±4.51)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程(6.78±1.94)年,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5 g)治疗,每天静脉滴注1次;观察组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73.56±4.97)岁,COPD病程(6.22±1.35)年,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布地格福治疗,吸入布地格福气雾剂,每次1~2吸,每天2次。两组均治疗14 d。对比两组肺功能、临床疗效、氧化应激指标、血气分析指标、血清学指标及不良反应。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48%%(38/42)比72.09%(3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9,P=0.030)。治疗14 d后,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流量峰值、FEV1/用力肺活量(FV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水平均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丙二醛(MDA)、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水平均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45,P=0.505)。结论老年AECOPD患者采用布地格福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动脉血气,提高生活质量与肺功能,调节血清sTREM-1表达,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及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老年 布地格福 还原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大鼠肺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20
作者 秦晶莹 王车礼 +3 位作者 孙文平 乔海燕 刘恒宇 周晓鹰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71-79,共9页
研究过量的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对肺成纤维细胞(Lung fibroblasts,LFS)的影响,以此来探究氧化还原平衡被打破后LFS的状态和变化。提取新鲜的大鼠LFS,通过细胞活力实验、明胶酶谱法、细胞形态实验、划痕实验、细胞免疫荧光... 研究过量的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对肺成纤维细胞(Lung fibroblasts,LFS)的影响,以此来探究氧化还原平衡被打破后LFS的状态和变化。提取新鲜的大鼠LFS,通过细胞活力实验、明胶酶谱法、细胞形态实验、划痕实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和蛋白质免疫印记实验,观察不同浓度的GSH对LFS的增殖、生长、迁移以及信号通路的影响。实验表明,细胞外GSH干预可以引起LFS内稳态的改变,使局部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磷酸化组蛋白(Phospho-histone gamma H2A.X,γ-H2A.X)表达增高,但抑制细胞分泌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9)的活力,使用过高浓度GSH干预时,其细胞的迁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的表达、抑癌基因(p53)蛋白的表达被抑制。综上所述,过高的细胞外GSH可能导致LFS出现DNA损伤以及细胞衰竭并失能,从而引起肺组织病变。另外,过多抗氧化剂的使用会打破细胞内稳态平衡,并可能会对机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 肺纤维化 肺成纤维细胞 氧化还原平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