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硝基苯在钢渣-Fe(Ⅱ)系统中的还原转化 被引量:5
1
作者 谢丽 盛杰 +1 位作者 周琪 翟桂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665-1669,共5页
研究了钢渣含铁废物,以及添加Fe(Ⅱ)后钢渣-Fe(Ⅱ)体系对硝基苯还原转化的可行性及化学机理.实验在20±2℃及转速为30r·min^-1条件下进行,结果表明,单独钢渣体系对硝基苯的吸附和还原转化能力有限,其还原能力与钢渣... 研究了钢渣含铁废物,以及添加Fe(Ⅱ)后钢渣-Fe(Ⅱ)体系对硝基苯还原转化的可行性及化学机理.实验在20±2℃及转速为30r·min^-1条件下进行,结果表明,单独钢渣体系对硝基苯的吸附和还原转化能力有限,其还原能力与钢渣本身残存的还原活性组分Fe(0),FeO有关.钢渣与Fe(Ⅱ)的表面结合系统能够提高硝基苯的还原转化速率.溶液中钢渣量大于12g·L^-1时,混合液pH值范围为11~12,硝基苯可在1h内完全转化.降低钢渣用量使混合液酸碱度稳定在中性,硝基苯转化速率减慢,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证实硝基苯还原转化遵循硝基苯→亚硝基苯→羟基苯胺→苯胺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 Fe(Ⅱ) 还原转化 硝基苯
下载PDF
ZVI还原转化硝基芳烃特性及QSAR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郑昱 徐向阳 +1 位作者 蔡文祥 朱亮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1-35,共5页
研究了零价铁(ZVI)还原转化硝基芳烃(NAC)的特性以及还原速率与分子连接性指数(MCI)的关系.结果表明:厌氧乙酸/碳酸氢钠缓冲体系(pH 5.0)中,ZVI还原转化硝基芳烃形成氨基芳烃,转化过程遵循准一级反应动力学;ZVI还原转化目标污染物活性... 研究了零价铁(ZVI)还原转化硝基芳烃(NAC)的特性以及还原速率与分子连接性指数(MCI)的关系.结果表明:厌氧乙酸/碳酸氢钠缓冲体系(pH 5.0)中,ZVI还原转化硝基芳烃形成氨基芳烃,转化过程遵循准一级反应动力学;ZVI还原转化目标污染物活性受苯环上取代基种类、数目和位置影响,活性大小顺序为3,4-二氯硝基苯(3,4-DCN)>邻氯硝基苯(2-CNB)>对硝基苯胺(4-NA)>对硝基苯酚(4-NP)>对氯硝基苯(4-CNB)>硝基苯(NB);目标污染物一阶分子连接性指数1XV、四阶分子连接性指数4XpVc和非色散力因子Δx与其还原转化速率具有良好的定量的结构-活性关系(QS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价铁 硝基芳烃化合物 还原转化 分子连接性指数 QSAR
下载PDF
五氯酚在土壤胶体界面的还原转化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旭刚 孙丽蓉 +1 位作者 曾芳 李芳柏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38-443,共6页
提取玄武岩发育的红壤胶体,用恒温厌氧平衡动力学方法,研究土壤胶体界面五氯酚的降解效果,以及外加Fe2+和草酸对五氯酚还原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厌氧条件下玄武岩发育赤红壤和砖红壤胶体对五氯酚均具有一定的降解能力,其表观降解速率常... 提取玄武岩发育的红壤胶体,用恒温厌氧平衡动力学方法,研究土壤胶体界面五氯酚的降解效果,以及外加Fe2+和草酸对五氯酚还原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厌氧条件下玄武岩发育赤红壤和砖红壤胶体对五氯酚均具有一定的降解能力,其表观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0.032±0.002)和(0.057±0.003)d-1.草酸或Fe2+对土壤表面五氯酚的降解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探讨土壤胶体对五氯酚的降解能力与其理化性质关系的基础上,说明利用铁氧化物可进行复杂土壤体系中有机氯类污染物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红壤 砖红壤 土壤胶体 五氯酚 还原转化
下载PDF
硫酸铅膏碱性体系复合还原转化的动力学研究
4
作者 李有刚 甘红祥 《企业技术开发》 2017年第11期15-17,共3页
文章采用尿素水溶液中将铅酸电池中废铅膏浸出Pb SO4,在碳酸钠容液中转化成碳酸铅Pb CO3,来合理地绿色回收铅酸电池铅。考察溶液的酸碱度、溶液温度、处理时间和尿素的用量对碱性体系脱硫率的影响。当溶液温度为106℃、处理时间为6 h及... 文章采用尿素水溶液中将铅酸电池中废铅膏浸出Pb SO4,在碳酸钠容液中转化成碳酸铅Pb CO3,来合理地绿色回收铅酸电池铅。考察溶液的酸碱度、溶液温度、处理时间和尿素的用量对碱性体系脱硫率的影响。当溶液温度为106℃、处理时间为6 h及尿素的量为6时,脱硫率高达60%;同时,研究Pb SO4向Pb CO3反应的还原动力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膏 碱性体系 复合还原转化 动力学
下载PDF
高岭土界面Fe(Ⅱ)吸附与邻硝基苯酚还原转化的交互反应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孙克文 陶亮 +1 位作者 钟继洪 李芳柏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177-2182,共6页
研究了高岭土界面亚铁吸附与邻硝基苯酚(2-nitrophenol,2-NP)还原转化的交互作用。考察了反应pH值、界面吸附铁密度、反应温度(T)对2-NP的还原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态Fe(II)为2-NP还原转化的关键物种,高龄土界面Fe(II)吸附能明... 研究了高岭土界面亚铁吸附与邻硝基苯酚(2-nitrophenol,2-NP)还原转化的交互作用。考察了反应pH值、界面吸附铁密度、反应温度(T)对2-NP的还原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态Fe(II)为2-NP还原转化的关键物种,高龄土界面Fe(II)吸附能明显提高还原反应的反应速率。2-NP的还原转化速率常数(k)随着反应pH值的升高、吸附铁密度的增加、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lnk与pH、吸附铁密度、1/T都具有明显的线性关系。2-NP还原转化的活化能为87.15 kJ·mol-1,吸附反应的活化能为18.5 kJ·mol-1。该研究可为土壤矿物界面物理化学与氧化还原的交互反应过程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互反应 高岭土 2-NP FE^2+ 还原转化
下载PDF
外加营养源作用下砖红壤中五氯酚还原转化的生物化学作用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曼佳 刘承帅 +2 位作者 吴伟坚 童辉 李芳柏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25-329,共5页
采用室内培养实验研究外加乳酸和蒽醌-2,6-磺酸钠等营养源条件下,玄武岩砖红壤中五氯酚的还原转化动力学与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玄武岩砖红壤中五氯酚的还原转化一级动力学常数为4.5×10 3d 1;添加乳酸或同时添加乳酸和AQ... 采用室内培养实验研究外加乳酸和蒽醌-2,6-磺酸钠等营养源条件下,玄武岩砖红壤中五氯酚的还原转化动力学与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玄武岩砖红壤中五氯酚的还原转化一级动力学常数为4.5×10 3d 1;添加乳酸或同时添加乳酸和AQDS,五氯酚的还原转化速率显著提高,其一级动力学常数分别为7.3×10 3d 1和14.3×10 3d 1。循环伏安试测结果表明,添加乳酸和AQDS促进了砖红壤中活性亚铁的生成,并显著降低体系的氧化半反应峰电位。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添加五氯酚、乳酸和AQDS显著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显著下降;添加乳酸时,体系中微生物优势种群为梭菌,存在少量的具有铁还原能力的希瓦氏菌,未发现脱氯菌。因此,玄武岩砖红壤中五氯酚的还原转化主要是通过铁还原菌介导生成吸附态Fe(II)引起的活性亚铁还原脱氯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砖红壤 五氯酚 还原转化 微生物群落结构 T-RFLP
下载PDF
煅烧铝柱撑蒙脱石材料结合态Fe(Ⅱ)对邻硝基苯酚的还原转化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观燕 何广平 +3 位作者 吴宏海 赵丹 杜可清 管玉峰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93-900,共8页
通过铝盐与蒙脱石(Na-Mt)反应制备了铝柱撑蒙脱石(Al-Mt),同时采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对在不同温度(200~600℃)下煅烧获得的铝柱撑蒙脱石产物(At-Mt-X)进行表征。探讨Fe(Ⅱ)与Al-Mt-X所形成的复合系统对邻硝... 通过铝盐与蒙脱石(Na-Mt)反应制备了铝柱撑蒙脱石(Al-Mt),同时采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对在不同温度(200~600℃)下煅烧获得的铝柱撑蒙脱石产物(At-Mt-X)进行表征。探讨Fe(Ⅱ)与Al-Mt-X所形成的复合系统对邻硝基苯酚(2-NP)的吸附-还原降解行为,包括铝柱撑蒙脱石的煅烧温度、煅烧铝柱撑蒙脱石的表面酸位变化以及溶液pH值等条件对邻硝基苯酚还原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煅烧铝柱撑蒙脱石表面酸性位点会逐渐减少,使得其对Fe(Ⅱ)的还原性能增强;煅烧温度高于500℃时,煅烧改性产物与Fe(Ⅱ)形成的Fe(Ⅱ)/煅烧铝柱撑蒙脱石复合系统显著提高了Fe(Ⅱ)物种的还原活性,因而有效增强对2-NP的还原降解。此外,Fe(Ⅱ)/煅烧铝柱撑蒙脱石复合系统对2-NP的还原降解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表观速率常数(k)随pH值和铝柱撑蒙脱石煅烧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作为一种功能性矿物材料,煅烧铝柱撑蒙脱石在缺氧环境下能有效促进吸附态Fe(Ⅱ)物种对污染物的还原降解,煅烧温度与pH值是其中两个重要的制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煅烧铝柱撑蒙脱石 邻硝基苯酚(2-NP) 还原转化 亚铁离子 复合系统
下载PDF
Fe(Ⅱ)/阳离子掺杂针铁矿矿物系统对2-NP的还原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杜可清 吴宏海 +3 位作者 朱慧琳 魏西鹏 管玉峰 蓝冰燕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75-1084,共10页
制备了不同阳离子掺杂改性的针铁矿,并采用XRD、红外、热重差热分析以及TEM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掺入Mn^(2+)、Cr^(3+)、Al^(3+)后并未明显改变α-FeOOH的晶体结构类型,说明部分阳离子掺杂进入α-FeOOH晶格,从而分别形成因Fe^... 制备了不同阳离子掺杂改性的针铁矿,并采用XRD、红外、热重差热分析以及TEM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掺入Mn^(2+)、Cr^(3+)、Al^(3+)后并未明显改变α-FeOOH的晶体结构类型,说明部分阳离子掺杂进入α-FeOOH晶格,从而分别形成因Fe^(3+)被Mn^(2+)、Cr^(3+)、Al^(3+)部分取代的固溶体;红外分析也得到类似结果;热重和差热分析以及TEM观察结果均表明几种金属阳离子没有形成氧化物相,可以确定这些离子已经进入针铁矿的晶格;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分析发现Mn^(2+)、Cr^(3+)掺杂者的能带隙较之纯相针铁矿的稍小,依次为2.18 e V和2.24 e V;而Al^(3+)掺杂者的能带隙与纯相针铁矿相比有所提高,增加至2.34 e V。此外还考查了不同阳离子掺杂及纯相针铁矿与Fe(Ⅱ)构成的复合系统对邻硝基苯酚(2-NP)的还原效果,研究表明,在溶液pH=6和25℃等的条件下,上述还原转化反应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其中,Fe(Ⅱ)/Al^(3+)掺杂针铁矿复合系统对2-NP的降解效果最好,在120 min时就达到了100%去除率,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2-NP浓度的升高,2-NP的还原速率降低。而且,Fe(Ⅱ)/Al^(3+)-针铁矿复合系统速率常数(k)随着溶液的pH值增大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掺杂针铁矿 亚铁离子 邻硝基苯酚(2-NP) 还原转化
下载PDF
黏土矿物界面吸附Fe(Ⅱ)耦合对邻硝基苯酚还原转化的增强机理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梁剑滔 卢鹏澄 +2 位作者 寇卓瑶 赵丹 吴宏海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75-781,共7页
系统考查了Fe(Ⅱ)分别与高岭石、蒙脱石结合的界面结合系统对邻硝基苯酚(简称2-NP)的还原转化作用。研究表明,矿物表面结合态Fe(Ⅱ)能够有效提高2-NP的还原转化速率,2-NP的还原反应符合伪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而且速率常数(k)随溶液pH值... 系统考查了Fe(Ⅱ)分别与高岭石、蒙脱石结合的界面结合系统对邻硝基苯酚(简称2-NP)的还原转化作用。研究表明,矿物表面结合态Fe(Ⅱ)能够有效提高2-NP的还原转化速率,2-NP的还原反应符合伪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而且速率常数(k)随溶液pH值、亚铁离子初始浓度以及反应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当温度25℃,pH值6.7,Fe(Ⅱ)和2-NP初始浓度分别为3.0 mmol/L、0.022 mmol/L,以及黏土的投加量为4.0 g/L时,Fe(Ⅱ)/高岭石系统对2-NP的还原转化率在4.0 h内可达到100%。同样,pH值从6.0升高至7.3时,Fe(Ⅱ)/蒙脱石系统对2-NP的还原转化也显著增强;但在较低pH值和较低初始Fe(Ⅱ)浓度时,蒙脱石对Fe(Ⅱ)的还原催化性能不如高岭石,可归因于蒙脱石具有较高的离子交换性能。因此,Fe(Ⅱ)在上述两种矿物上吸附形态的差异是导致该系统对2-NP还原转化出现不同效应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 高岭石 蒙脱石 表面结合态Fe(Ⅱ) 领硝基苯酚 还原转化
下载PDF
添加剂改善天青石碳还原焙烧行为——提高还原转化率
10
作者 郑仕远 曹优明 《重庆师专学报》 1991年第2期39-42,共4页
本文报导了添加剂在天青石还原焙烧中的反应行为;并从试验中寻找出了使用该添加剂的最佳工艺条件。
关键词 碳酸锶 天青石 氯化焙烧 添加剂 还原转化
下载PDF
尿素选择性催化还原转化器分析技术(第2部分)——催化剂反应过程模拟
11
作者 山内崇史 利岡俊祐 +2 位作者 福田光一朗 丸山昌利 张勇 《国外内燃机》 2013年第6期49-54,共6页
作为一项极有前途的能降低柴油机氮氧化物(NO_x)排放的技术,尿素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受到了广泛关注。开发了尿素SCR催化反应模型,用于分析催化剂表面尿素的分解反应及其详细的化学反应。通过对催化转化器内部的直接测试分析,证实... 作为一项极有前途的能降低柴油机氮氧化物(NO_x)排放的技术,尿素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受到了广泛关注。开发了尿素SCR催化反应模型,用于分析催化剂表面尿素的分解反应及其详细的化学反应。通过对催化转化器内部的直接测试分析,证实了尿素分解反应模型的有效性。采用新开发的模型,可以成功地预测安装尿素SCR系统的车辆在各种实际行驶条件下的废气(如NO_x和氨)排放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选择性催化还原转化 模型 催化剂 分解反应
下载PDF
尿素选择性催化还原转化器分析技术(第1部分)——还原剂转化过程测试
12
作者 高烏芳樹 福井健二 +3 位作者 鈴木繁雄 広田信也 丸山昌利 张勇 《国外内燃机》 2013年第6期44-48,共5页
为了分析尿素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转化器中还原剂的转化过程,开发了2种诊断技术:一种用于测量氨(NH_3),另一种用于测量包括未参与反应的尿素和异氰酸在内的还原剂总量。这些技术适用于测量SCR转化器入口及内部的还原剂形态。揭示了尿素... 为了分析尿素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转化器中还原剂的转化过程,开发了2种诊断技术:一种用于测量氨(NH_3),另一种用于测量包括未参与反应的尿素和异氰酸在内的还原剂总量。这些技术适用于测量SCR转化器入口及内部的还原剂形态。揭示了尿素→NH_3的转化率,以及催化转化器入口的还原剂分布,同时也分析了催化转化器内部的尿素→NH_3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选择性催化还原转化 催化剂 还原 转化
下载PDF
离子液体及其在催化CO_(2)转化领域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靳志唯 刘利 《安徽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19-21,25,共4页
离子液体因其可调节的结构具有独特的性质,同时具有低挥发性、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吸收CO_(2)和催化CO_(2)转化领域。综述了离子液体与CO_(2)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在光催化转化、电催化转化、光电催化转化及光热... 离子液体因其可调节的结构具有独特的性质,同时具有低挥发性、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吸收CO_(2)和催化CO_(2)转化领域。综述了离子液体与CO_(2)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在光催化转化、电催化转化、光电催化转化及光热催化转化CO_(2)领域的研究进展,最后对离子液体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催化 CO_(2)还原转化
下载PDF
2种水稻土胶体界面五氯酚的还原脱氯转化 被引量:6
14
作者 曾芳 王旭刚 +3 位作者 李芳柏 黎晓峰 刘亮 顾明华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49-56,共8页
研究了紫泥田和浅脚紫泥田2种水稻土胶体界面五氯酚(PCP)的还原转化效果,以及添加Fe2+或草酸对五氯酚还原转化效果的影响.采用表观一级反应动力学描述土壤胶体界面五氯酚的转化过程.结果表明,紫泥田和浅脚紫泥田土壤胶体界面五氯酚的还... 研究了紫泥田和浅脚紫泥田2种水稻土胶体界面五氯酚(PCP)的还原转化效果,以及添加Fe2+或草酸对五氯酚还原转化效果的影响.采用表观一级反应动力学描述土壤胶体界面五氯酚的转化过程.结果表明,紫泥田和浅脚紫泥田土壤胶体界面五氯酚的还原转化动力学常数分别为0.0375d-1和0.0430d-1,半衰期分别为18.5d和16.1d;厌氧条件下水稻土胶体中铁氧化物还原溶解产生的吸附态Fe2+对五氯酚具有一定的还原转化能力.添加1.0mmol·L-1Fe2+或1.0mmol·L-1草酸均能显著促进土壤胶体界面五氯酚的还原转化和氯离子的产生,紫泥田土壤胶体界面五氯酚的还原转化半衰期分别减少到9.6d和6.0d,浅脚紫泥田土壤胶体界面五氯酚的转化半衰期分别减少到7.9d和3.0d.草酸促进作用更加显著的原因是铁-草酸配合物的生成.土壤胶体界面五氯酚的还原转化、脱氯效率与土壤胶体的比表面积、吸附态亚铁离子浓度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促进土壤中吸附态亚铁离子和草酸等低分子量有机酸的产生能显著促进有机氯的还原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胶体 五氯酚 界面 还原转化 脱氯
下载PDF
水中Cr(Ⅵ)在改性生物质吸附剂表面还原转化的电子供体 被引量:4
15
作者 曹威 王镇乾 +3 位作者 敖涵婷 苑宝玲 周真明 陈星欣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1-310,共10页
为揭示生物吸附过程中Cr(Ⅵ)的还原转化机理,以改性玉米秸秆(corn stalk based anion exchanger, CS-AE)为模型吸附剂,通过XPS、13C-NMR和FT-IR等手段表征吸附Cr(Ⅵ)前后的材料表面组成和结构,并结合对吸附溶液中总有机碳(TOC)、总氮(TN... 为揭示生物吸附过程中Cr(Ⅵ)的还原转化机理,以改性玉米秸秆(corn stalk based anion exchanger, CS-AE)为模型吸附剂,通过XPS、13C-NMR和FT-IR等手段表征吸附Cr(Ⅵ)前后的材料表面组成和结构,并结合对吸附溶液中总有机碳(TOC)、总氮(TN)、硝态氮(NO3--N)等产物分析,探讨Cr(Ⅵ)还原的电子供体及可能反应路径.通过批吸附实验证实了CS-AE吸附去除Cr(Ⅵ)过程中存在Cr(Ⅵ)还原转化现象,在实验条件下10%~35%被吸附Cr(Ⅵ)还原转化为Cr(Ⅲ),且大部分(> 65%)Cr(Ⅲ)产物被固定在CS-AE表面.XPS表征中Cr 2p3/2谱图分析证明了Cr(Ⅲ)的大量存在,且N 1s、C 1s和O 1s谱图分析发现CS-AE与Cr(Ⅵ)反应后表面含氮物质特别是季铵基相对含量降低.13C-NMR和FT-IR表征也进一步地说明了吸附Cr(Ⅵ)后CS-AE表面季铵基减少,羧基结构有所增加,表明了季铵基是Cr(Ⅵ)还原转化的主要电子供体基团.吸附反应后溶液中TOC、TN和NO3--N含量随Cr(Ⅵ)初始浓度增加而增加,与Cr(Ⅲ)生成量呈正相关关系,可以确认CS-AE表面季铵基被Cr(Ⅵ)氧化,主要反应路径为季铵基经过碳-氮键氧化断裂,形成有机胺进入溶液,且部分有机胺被Cr(Ⅵ)进一步氧化为硝酸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玉米秸秆 六价铬 吸附 还原转化 电子供体
原文传递
凝固型蜂蜜酸奶发酵工艺条件对还原糖转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先汉 刘娴 +1 位作者 蒋凯亚 刘陈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15-217,共3页
本实验探索了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和初始pH值对蜂蜜酸奶还原糖转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的发酵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蜂蜜8%、脱脂奶粉10%、按1:1接入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总接种量为2%的基本条件下,当发... 本实验探索了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和初始pH值对蜂蜜酸奶还原糖转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的发酵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蜂蜜8%、脱脂奶粉10%、按1:1接入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总接种量为2%的基本条件下,当发酵时间为4h、发酵温度为42℃、初始pH值为6.8时,原料中还原糖转化率达到36.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蜜 酸奶 还原转化 发酵工艺
下载PDF
金属硫化物在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许翠萍 阮铖涛 +3 位作者 邢舟 施源德 李忠水 林深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15-27,共13页
金属硫化物作为催化剂材料具有高稳定性、金属边缘活性和硫空位的协同效应等特点,特别是对二氧化碳(CO_(2))电还原反应表现出良好的活性和选择性,有望成为高效的CO_(2)电还原催化剂.鉴于此,综述了金属硫化物在电催化CO_(2)还原反应中的... 金属硫化物作为催化剂材料具有高稳定性、金属边缘活性和硫空位的协同效应等特点,特别是对二氧化碳(CO_(2))电还原反应表现出良好的活性和选择性,有望成为高效的CO_(2)电还原催化剂.鉴于此,综述了金属硫化物在电催化CO_(2)还原反应中的研究进展,分别归纳了第四周期、第五周期及第六周期中主要的金属硫化物电催化CO_(2)还原反应的性能、还原产物特点及影响因素等;特别分析了金属硫化物中S组分调控对催化性能的影响规律,以期实现更高效的电催化CO_(2)还原转化过程.此外,总结分析了目前金属硫化物催化剂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瓶颈,并展望未来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硫化物 二氧化碳 电催化 碳中和 还原转化
下载PDF
稀、浓燃状态运行时间对装有吸附还原催化转化器的稀燃汽油机NO_x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志军 李志军 +1 位作者 洪伟 刘书亮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3-376,共4页
对装有吸附还原催化器的稀燃汽油机的稀、浓燃状态运行时间t稀、t浓及t稀/t浓的值对其排放和燃油经济性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稀、浓燃状态运行时间比值t稀/t浓减小,CO、HC排放增大,NOx排放减小,燃油消耗率增加。而随着稀、... 对装有吸附还原催化器的稀燃汽油机的稀、浓燃状态运行时间t稀、t浓及t稀/t浓的值对其排放和燃油经济性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稀、浓燃状态运行时间比值t稀/t浓减小,CO、HC排放增大,NOx排放减小,燃油消耗率增加。而随着稀、浓燃状态运行时间的增大(t稀/t浓一定),稀燃发动机NOx的排放增大,燃油消耗率降低。减小稀、浓燃状态运行时间可改善稀燃汽油机负荷增大时的NO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机械工程 稀燃汽油机 吸附还原催化转化 NOX排放
下载PDF
控制稀燃汽油机NO_x吸附-还原催化转化器再生过程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天友 刘德新 +2 位作者 王莉 刘书亮 李建文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9-52,92,共5页
针对汽油机稀薄燃烧排放控制的特殊要求 ,研制了一套适用于稀燃汽油机的电控节气门 (ECT)系统。该系统可控制稀燃发动机周期性的短暂工作于浓混合气状态 ,满足NOx吸附 还原催化转化器的工作要求 ,降低稀燃发动机的NOx排放。并在混合气... 针对汽油机稀薄燃烧排放控制的特殊要求 ,研制了一套适用于稀燃汽油机的电控节气门 (ECT)系统。该系统可控制稀燃发动机周期性的短暂工作于浓混合气状态 ,满足NOx吸附 还原催化转化器的工作要求 ,降低稀燃发动机的NOx排放。并在混合气浓度改变的同时实现对点火时刻和节气门开度的连动控制 ,维持发动机输出功率稳定。实验结果表明 ,稀混合气燃烧配以NOx吸附 还原催化转化器进行排气后处理可使NOx排放最低达 5 0× 10 -6,最高转化率达 9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 再生过程 试验研究 稀薄燃烧 电控节气门 NOx吸附-还原催化转化 NOX排放 氮氧化物排放 排放控制
下载PDF
还原条件下煤中硫的转化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卫良 吕俊复 +4 位作者 张建胜 刘青 岳光溪 沈解忠 苏小平 《动力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27-431,共5页
在小型流化床实验台上对还原条件下硫化物的生成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还原态条件下燃料中的硫首先生成H2S,以及少量的SO2。作者认为SO2主要是由硫酸盐的分解形成的。H2S产生速率受还原性气氛、有机硫比例以及含氧量的影响很大,还... 在小型流化床实验台上对还原条件下硫化物的生成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还原态条件下燃料中的硫首先生成H2S,以及少量的SO2。作者认为SO2主要是由硫酸盐的分解形成的。H2S产生速率受还原性气氛、有机硫比例以及含氧量的影响很大,还原性越强,有机硫比例越大,含氧量越低产生的H2S越多;H2S产生的速率还与煤中挥发份含量和有机硫含量有关,挥发份含量越高,有机硫含量越低,H2S产生越早;低按发份和低有机硫含量的煤在强还原性气氛下容易生成单质硫。因此,循环流化床的脱硫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去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H2S,特别对于燃烧高硫煤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循环流化床 还原气氛 转化 H2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