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哈萨克族“还子习俗”调查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明
古丽皮娅.木合塔尔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22-25,共4页
依据大量历史文献和实地访谈调查资料,阐述了哈萨克族实行的一项特殊亲属制度——"还子习俗",其具体规则为部分哈萨克人在结婚后将所生育的一个孩子送给自己的父母抚养,祖父母把他(她)作为自己的亲生儿女,其关系由祖孙(女)变...
依据大量历史文献和实地访谈调查资料,阐述了哈萨克族实行的一项特殊亲属制度——"还子习俗",其具体规则为部分哈萨克人在结婚后将所生育的一个孩子送给自己的父母抚养,祖父母把他(她)作为自己的亲生儿女,其关系由祖孙(女)变成了父子(女),称谓也相应发生变化。哈萨克族"还子习俗"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等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生存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族
亲属制度
还子习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哈萨克还子习俗及其成因
被引量:
5
2
作者
李景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3-75,97,共4页
哈萨克老人有收养长孙或长孙女,并将之视为己之"小儿子"或"小女儿"的习惯,这就是哈萨克的还子习俗。它的形成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原因,首先,它是作为保护婴幼儿健康成长的一种措施而形成的;其次,它是因哈萨克人义务...
哈萨克老人有收养长孙或长孙女,并将之视为己之"小儿子"或"小女儿"的习惯,这就是哈萨克的还子习俗。它的形成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原因,首先,它是作为保护婴幼儿健康成长的一种措施而形成的;其次,它是因哈萨克人义务抚养遗孤的传统而延续之习俗;最后,它是作为缓解游牧社会老人孤独,减轻年轻父母负担的一种特殊方式而产生的。随着社会变迁,还子习俗呈现衰微之势,直至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族
还子习俗
成因
现状
消失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农村维吾尔族的非制度化补充性抚养机制——以克日希两村为例
被引量:
3
3
作者
王海霞
《人口与发展》
CSSCI
2008年第1期77-82,共6页
南疆的维吾尔族,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这里世代沿袭着一种非制度化补充性抚养机制——养子习俗(包括还子习俗),孩子作为一种资源在社区内流动,在调节家庭气氛和拓宽社交网络的同时,也为人们养老做好了准备。该机制提供了一种崭...
南疆的维吾尔族,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这里世代沿袭着一种非制度化补充性抚养机制——养子习俗(包括还子习俗),孩子作为一种资源在社区内流动,在调节家庭气氛和拓宽社交网络的同时,也为人们养老做好了准备。该机制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抚养模式,在建设和谐社区、增强社区凝聚力等方面给我们以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养机制
社区
养
子
习俗
还子习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哈萨克族“还子习俗”调查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明
古丽皮娅.木合塔尔
机构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
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出处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22-25,共4页
基金
2009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新疆哈萨克族基层的社会组织--阿吾勒及其变迁研究>(09CMZ015)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摘
依据大量历史文献和实地访谈调查资料,阐述了哈萨克族实行的一项特殊亲属制度——"还子习俗",其具体规则为部分哈萨克人在结婚后将所生育的一个孩子送给自己的父母抚养,祖父母把他(她)作为自己的亲生儿女,其关系由祖孙(女)变成了父子(女),称谓也相应发生变化。哈萨克族"还子习俗"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等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生存表达。
关键词
哈萨克族
亲属制度
还子习俗
Keywords
Kazakh
kinship
customs of adopting child
分类号
K892.3 [历史地理—民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哈萨克还子习俗及其成因
被引量:
5
2
作者
李景
机构
西北民族学院社会学系
出处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3-75,97,共4页
文摘
哈萨克老人有收养长孙或长孙女,并将之视为己之"小儿子"或"小女儿"的习惯,这就是哈萨克的还子习俗。它的形成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原因,首先,它是作为保护婴幼儿健康成长的一种措施而形成的;其次,它是因哈萨克人义务抚养遗孤的传统而延续之习俗;最后,它是作为缓解游牧社会老人孤独,减轻年轻父母负担的一种特殊方式而产生的。随着社会变迁,还子习俗呈现衰微之势,直至消失。
关键词
哈萨克族
还子习俗
成因
现状
消失
Keywords
Kazak nationality
the custom of adopting grandchildren
the cause of formation
current situation
disappear
分类号
K892.336 [历史地理—民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农村维吾尔族的非制度化补充性抚养机制——以克日希两村为例
被引量:
3
3
作者
王海霞
机构
湖北经济学院社会科学系
出处
《人口与发展》
CSSCI
2008年第1期77-82,共6页
文摘
南疆的维吾尔族,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这里世代沿袭着一种非制度化补充性抚养机制——养子习俗(包括还子习俗),孩子作为一种资源在社区内流动,在调节家庭气氛和拓宽社交网络的同时,也为人们养老做好了准备。该机制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抚养模式,在建设和谐社区、增强社区凝聚力等方面给我们以启示。
关键词
抚养机制
社区
养
子
习俗
还子习俗
Keywords
family-supporting systems
community
custom of adoption
custom of adopting grandchildren
分类号
K890 [历史地理—民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哈萨克族“还子习俗”调查研究
刘明
古丽皮娅.木合塔尔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哈萨克还子习俗及其成因
李景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农村维吾尔族的非制度化补充性抚养机制——以克日希两村为例
王海霞
《人口与发展》
CSSCI
2008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