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外资银行进入效应与银行业开放的保护策略 被引量:1
1
作者 叶莉 陈立文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3-6,共4页
随着2007年WTO过渡期的结束,外资银行将以更快的速度进入我国。外资银行的进入,在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金融安全问题。为此,应对外资银行进入的宏微观效应进行评估,并运用理论模型,分析外资进入的替代效应与... 随着2007年WTO过渡期的结束,外资银行将以更快的速度进入我国。外资银行的进入,在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金融安全问题。为此,应对外资银行进入的宏微观效应进行评估,并运用理论模型,分析外资进入的替代效应与进入后的监管信息约束效应。面对银行业的全面开放,在我国银行业竞争力相对较弱的现实情况下,为避免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造成过度损害,有必要采取相应的保护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资银行 进入效应 银行业 信息约柬
下载PDF
外资银行进入效应研究述评 被引量:26
2
作者 谈儒勇 丁桂菊 《外国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0-46,共7页
外资银行进入是一个国家金融开放的重要标志。外资银行进入会如何影响东道国的经济和银行业,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这方面进行了较多的研究,本文旨在评介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未来研究的方向进行展望,以期引导人们全... 外资银行进入是一个国家金融开放的重要标志。外资银行进入会如何影响东道国的经济和银行业,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这方面进行了较多的研究,本文旨在评介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未来研究的方向进行展望,以期引导人们全面、正确地评价外资银行的进入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资银行 东道国 进入效应
原文传递
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的效应分析与政策选择 被引量:8
3
作者 刘璐 《区域金融研究》 2009年第5期50-54,共5页
加入WTO以来,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保险市场加速扩张,以保费收入年均超过50%的速度高速增长。在中国这样新兴加转轨市场中以及外资保险公司进入的溢出效应初步实现的背景下,本文分析了外资保险在中国的经营状况和竞争策略,重新审视了外资... 加入WTO以来,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保险市场加速扩张,以保费收入年均超过50%的速度高速增长。在中国这样新兴加转轨市场中以及外资保险公司进入的溢出效应初步实现的背景下,本文分析了外资保险在中国的经营状况和竞争策略,重新审视了外资保险公司进入对中国保险业发展带来的积极效应和新问题,并提出了在开放经济的视角下对外资保险机构的进入与发展应该实施怎样的制度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资保险公司 竞争策略 进入效应 政策选择
下载PDF
外国银行进入东道国市场的效应——兼论外国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政策取向 被引量:2
4
作者 姚战琪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2006年第4期93-101,共9页
针对外国银行进入东道国市场的效应提出了一个完整的理论分析框架,分析了外国银行进入后的直接效应和潜在效应,实证研究进一步支持了有序开放金融服务和推进外国银行进入本国市场的积极效应大于负面影响的结论,同时,深入分析了外国银行... 针对外国银行进入东道国市场的效应提出了一个完整的理论分析框架,分析了外国银行进入后的直接效应和潜在效应,实证研究进一步支持了有序开放金融服务和推进外国银行进入本国市场的积极效应大于负面影响的结论,同时,深入分析了外国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效应以及我国在开放金融服务市场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银行 东道国 进入效应 金融稳定
下载PDF
在位者产能投资及其进入阻止效应失灵的多维分析——基于中国乘用车产业的经验证据
5
作者 白让让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0-28,共9页
产业组织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在位者对过剩生产能力进行投资,会在产量竞争中取得先动优势,预期价格和利润下降会使进入者面临更高的进入壁垒,从而使产能投资具有进入阻止效应。本文从理论模型、计量检验和案例分析三个维度出发,分析中... 产业组织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在位者对过剩生产能力进行投资,会在产量竞争中取得先动优势,预期价格和利润下降会使进入者面临更高的进入壁垒,从而使产能投资具有进入阻止效应。本文从理论模型、计量检验和案例分析三个维度出发,分析中国乘用车制造企业的产能投资行为。两阶段博弈模型证明,需求不确定和在位者数量增加会导致进入阻止成为一种公共产品,不利于产能投资发挥进入阻止效应;基于Logit回归的检验发现,在位者的前一期投资没有体现出进入阻止效应;案例研究表明,由于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能力和动机存在明显差异的在位者,也未能利用产能策略维持已有市场地位和减少大规模进入所产生的负面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位者 产能投资 进入阻止效应 乘用车产业
下载PDF
市场进入时序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
6
作者 牛永革 《现代管理科学》 CSSCI 2008年第12期37-39,共3页
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整合了相互分割甚至冲突的研究成果,发现市场进入时序效应的直接影响因素有5个方面:即市场进入障碍,消费者学习,营销组合变量,资源和技能以及迟缓进入者优势。由此产生的11个重要结论和市场进入时序效应模型,对系统识... 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整合了相互分割甚至冲突的研究成果,发现市场进入时序效应的直接影响因素有5个方面:即市场进入障碍,消费者学习,营销组合变量,资源和技能以及迟缓进入者优势。由此产生的11个重要结论和市场进入时序效应模型,对系统识别市场进入时序效应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进入 市场进入时序效应 进入者类别
下载PDF
小行星进入与撞击效应评估模型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党雷宁 柳森 +1 位作者 白智勇 石义雷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78-292,共15页
近地小行星对地球的撞击是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的潜在威胁之一.当前小行星进入与撞击效应评估模型输入参数不确定度大,给模型的使用带来困扰,也较大地影响了危害评估结果.本文分析了输入参数的取值范围,以范围中概率最大或文献的推荐值... 近地小行星对地球的撞击是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的潜在威胁之一.当前小行星进入与撞击效应评估模型输入参数不确定度大,给模型的使用带来困扰,也较大地影响了危害评估结果.本文分析了输入参数的取值范围,以范围中概率最大或文献的推荐值作为敏感性研究的基准值,利用所发展的小行星进入与撞击效应分析评估软件AICA,通过改变一个或多个输入参数,研究能量沉积、空爆高度、4 psi(1 psi=6.89 kPa)超压损伤半径和3级烧伤半径等模型输出参数对输入参数的敏感性.对于直径60∼300 m、进入速度12∼40 km/s的石质小行星,本文的计算分析指出:随着尺寸的增大、进入速度的减小、烧蚀系数的减小、初次解体强度的增大或者碎片云质量分数的增大,小行星的空爆高度总体上减小;小行星及碎片阻力系数、强度指数对空爆高度和地面损伤范围影响较小;超压损伤半径和热辐射损伤半径总体上随着小行星尺寸和进入速度的增大而增大;碎片云质量分数小于50%时,能量沉积及地面损伤半径评估结果会出现波动,较大的碎片云质量分数基准值(如80%)能够代表大多数进入情况;流明效率仅影响热辐射损伤范围;3级烧伤半径小于4 psi超压损伤半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行星 进入与撞击效应评估模型 敏感性 超压 热辐射
下载PDF
互联网对中国企业出口的影响及效应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韩会朝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8-45,68,共9页
互联网发展作为重大的外部技术冲击影响着企业的出口行为。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静态上的市场进入效应以及动态上的市场渗透效应两个方面。基于中国与贸易国家双边网址链接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互联网的应用显著冲抵了地理空间对企业出口... 互联网发展作为重大的外部技术冲击影响着企业的出口行为。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静态上的市场进入效应以及动态上的市场渗透效应两个方面。基于中国与贸易国家双边网址链接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互联网的应用显著冲抵了地理空间对企业出口的阻滞作用,使企业进入出口市场的概率提升了22. 3%;而在动态意义上,出口企业借助互联网调整资源投入,实现了次年出口市场59. 4%的市场增长率,从而锚定了企业在出口市场的生存。研究还表明,中国企业进入不同收入水平国家存在互联网效应的差异性。在政策意义上,中国应深化"互联网+"战略的实施,培育新的出口贸易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互联网效应 国际贸易 中国企业 出口市场 “互联网+” 市场进入效应 市场
下载PDF
机遇还是挑战——论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带来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卉婷 《中国商界》 2008年第3期173-173,共1页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下,经济开放成为了很普遍的现象。外资银行抢滩中国市场,给中国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从外资机构在华发展状况开始到从正反两方面分析其进入效应。希望能寻求金融发展与经济安全的更好的平衡。
关键词 机遇 外资银行进入 中国 银行业 经济全球化 市场 经济开放 经济安全 进入效应 金融发展 发展状况 时代 机构
下载PDF
外资银行进入及影响的理论综述 被引量:1
10
作者 史振乐 《当代经济》 2014年第13期128-130,共3页
国内外关于外资银行进入及影响的文献众多,且基本饱和。本文从进入动因、进入行为以及进入效应的基本思路出发,对国内外的理论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比较,发现国外对于外资银行进入及影响的研究起步较早,且更倾向于理论研究,而国内的文献大... 国内外关于外资银行进入及影响的文献众多,且基本饱和。本文从进入动因、进入行为以及进入效应的基本思路出发,对国内外的理论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比较,发现国外对于外资银行进入及影响的研究起步较早,且更倾向于理论研究,而国内的文献大多从实证角度出发,在国外理论的基础上具体对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及影响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资银行 进入行为 进入效应
下载PDF
搜索成本对B2B交易的影响研究——基于上游企业主导搜索的分析
11
作者 李治文 马志强 +1 位作者 熊强 田刚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6-192,共7页
搜索交易伙伴是企业开展B2B交易流程中的首要一环。当下,信息通讯技术的扩散简化了企业搜索交易伙伴的程序,搜索成本得到极大降低,交易效率得以极大提升。本文考虑B2B交易由上游企业主导搜索实现的情况下,搜索成本降低对B2B交易规模及... 搜索交易伙伴是企业开展B2B交易流程中的首要一环。当下,信息通讯技术的扩散简化了企业搜索交易伙伴的程序,搜索成本得到极大降低,交易效率得以极大提升。本文考虑B2B交易由上游企业主导搜索实现的情况下,搜索成本降低对B2B交易规模及产业竞争的影响。企业搜索成本降低对企业的交易行为将产生两种效应:进入效应和匹配效应。进入效应促使更多企业进入市场参与交易;匹配效应促使企业持续搜寻最优的交易伙伴。理论分析结果与一般直观认识相悖,具体而言,若交易由上游企业主导完成,两种效应叠加导致B2B交易并非总是随着搜索成本的降低而持续增长,而是呈现出增中有降的态势;同时,搜索成本的降低对主导搜索企业所在产业发展有利亦有弊,并不必然导致一个竞争更加剧烈的产业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搜索成本 B2B交易 交易行为 进入效应 匹配效应
下载PDF
我国银行业动态绩效实证研究
12
作者 陈敬学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7期71-72,共2页
本文提出了银行业绩效分解的一个分析框架,即银行内效应、市场份额效应、交叉效应和进入效应决定了银行业的绩效。在此基础上,对中国银行业1997-2003年的绩效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尽管银行内效应决定了我国银行业绩效变化的方向... 本文提出了银行业绩效分解的一个分析框架,即银行内效应、市场份额效应、交叉效应和进入效应决定了银行业的绩效。在此基础上,对中国银行业1997-2003年的绩效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尽管银行内效应决定了我国银行业绩效变化的方向,但再配置效应也很重要。特别是在银行业绩效下降的时期,再配置效应能够改善我国银行业整体绩效,遏制了进一步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银行业绩效 银行内效应市场份额效应 交叉效应 进入效应
下载PDF
竞争优势的另一种来源——基于市场进入时机的“先行者优势” 被引量:12
13
作者 宋岚 《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13,共5页
本文对基于市场进入时机的先行者优势与劣势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需要就此深入研究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竞争优势 先行者优势 进入规则效应 规模经济 范围经济 转换成本 企业 资源基础理论
原文传递
数字贸易规则、缔约经验与出口企业加成率
14
作者 许明 刘忠俏 江飞涛 《财经问题研究》 2024年第8期102-115,共14页
在数字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探讨数字贸易规则对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愈发重要。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海关数据库和TAPED数据库,实证检验了签署包含数字贸易规则的区域贸易协定对出口企业加成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上,签署... 在数字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探讨数字贸易规则对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愈发重要。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海关数据库和TAPED数据库,实证检验了签署包含数字贸易规则的区域贸易协定对出口企业加成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上,签署包含数字贸易规则的区域贸易协定对出口企业加成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主要通过扩大进入出口市场的低生产率企业数量、提高企业出口成本及促进高生产率企业之间价格竞争等三条途径实现。异质性分析显示,与拥有丰富数字贸易规则签署经验的经济体缔约,对提高出口企业加成率有积极作用;与数字贸易规则签署经验较欠缺的经济体缔约,则更有利于中国发挥在国际数字贸易治理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进而实现互利共赢。签署包含数字贸易规则的区域贸易协定在降低出口企业加成率的同时显著提高了地区内的资源配置效率。本文为中国在数字贸易领域如何根据缔约对象的不同特征,精准选择谈判策略,进而推动中国出口贸易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贸易规则 出口企业加成率 缔约经验 市场进入效应 价格竞争
下载PDF
中国工业企业动态演化效率研究:所有制视角 被引量:14
15
作者 张少华 张天华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39,146,共19页
不同所有制企业陆续进入、退出市场以及在市场中展开竞争,是中国渐进式改革在企业层面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借助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1998~2007年),在VDF总量生产率增长分解框架下,测度了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动态演进效率。研究发现... 不同所有制企业陆续进入、退出市场以及在市场中展开竞争,是中国渐进式改革在企业层面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借助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1998~2007年),在VDF总量生产率增长分解框架下,测度了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动态演进效率。研究发现国有企业在总量上的效率贡献最大,民营企业在增量上的效率贡献则最大。经济总量上,内部效率提升环节对总量生产率贡献最大,而增量上,退出环节对总量生产率贡献最大,表明中国经济已经走上了一条内生增长、创新驱动与优胜劣汰的发展道路。进入环节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效率贡献均为负,说明中国依然是一个进入门槛较高的国家。不同所有制企业对总量生产率的贡献与企业生命周期有关。本文对澄清我国企业改革的所有制误区,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与寻找经济增长新动力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入效应退出效应 资源再配置效应 内部效率提升效应
原文传递
中国制造业总量生产率增长的来源——基于PL方法的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伟巍 秦双全 《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49,共9页
本文利用Petrin&Levinsohn(2011)(简称PL方法)提出的总量生产率增长的分析方法,通过对2000~2007年制造业总量生产率增长的分析表明,制造业总量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14.7%,其主要来源于存活企业的技术效率增长率和资源配置效应,而企... 本文利用Petrin&Levinsohn(2011)(简称PL方法)提出的总量生产率增长的分析方法,通过对2000~2007年制造业总量生产率增长的分析表明,制造业总量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14.7%,其主要来源于存活企业的技术效率增长率和资源配置效应,而企业的进入和退出对总量生产率增长的贡献不大。对各省制造业的分析发现,各省区的总量生产率增长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其他地区增长率快于东部地区,这为近年来区域经济差异的缩小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解释。而且,东部地区和其他地区制造业生产率的增长分别主要依赖于技术创新和资源有效配置。最后,生产率水平发生急剧变化的企业占制造业的比重不高,但对其总量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很大,两者影响基本抵消;而生产率水平维持在高位的企业对总量生产率增长的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量生产率增长 技术效率 资源配置效应 进入效应 退出效应
原文传递
自贸试验区促进了企业高质量出口吗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明益 刘晓宇 李冉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8-55,共18页
本文基于2009—2015年工业企业数据库、海关数据库及《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的合并数据,系统考察了自贸试验区设立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研究表明,设立自贸试验区没有促进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在实施一系列稳健性分析之后,该结论依... 本文基于2009—2015年工业企业数据库、海关数据库及《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的合并数据,系统考察了自贸试验区设立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研究表明,设立自贸试验区没有促进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在实施一系列稳健性分析之后,该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的机制考察表明:试验区通过吸引外资进入,在溢出效应和竞争效应的双重作用下促进了出口产品质量升级;而本土低生产率企业的大量进入,拉低了试验区所在城市出口产品质量的整体水平;试验区的制度红利使得企业从事核心技术研发创新的动力不足,从而也抑制了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总体上,试验区对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小于进入效应和创新抑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贸试验区 出口产品质量 外资进入效应 研发创新效应 倍差法
原文传递
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得到提升了么? 被引量:191
18
作者 张杰 郑文平 翟福昕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46-59,共14页
中国出口产品质量是否得到提升,已成为摆在中国学者及政策制定者面前迫切需要得到深入研究的命题。利用2000—2006年间2500多万条中国海关数据,采用需求结构模型(DSM)以及多重工具变量,本文的研究发现是:(1)中国出口产品质量总体上表现... 中国出口产品质量是否得到提升,已成为摆在中国学者及政策制定者面前迫切需要得到深入研究的命题。利用2000—2006年间2500多万条中国海关数据,采用需求结构模型(DSM)以及多重工具变量,本文的研究发现是:(1)中国出口产品质量总体上表现出轻微下降趋势,但呈U型变化态势;(2)私营性质样本的出口产品质量表现出显著的U型变化态势和轻微下降特征,而其它所有制性质样本的出口产品质量则表现出上升态势;(3)大量低产品质量私营性质样本的短暂进入和退出出口市场,是导致中国出口产品质量U型变化的核心因素;(4)私营和外资性质样本对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增长产生重要正向贡献。其中,私营性质样本的正向贡献最高,而国有性质样本的贡献显著为负。以上这些发现不仅为全面理解中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变化和动因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提供了有现实意义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出口产品质量 U型变化趋势 所有制 进入退出效应
原文传递
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对美国出口下跌分解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未无 冯淑敏 《国际经贸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1-92,共12页
文章对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下跌进行详细的结构分解研究。利用2007—2009年中国出口到美国22类HS-10分位产品的月度数据。将出口增长率的变化分解为数量效应、价格效应、老产品退出效应和新产品进入效应。再通过与墨西哥对... 文章对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下跌进行详细的结构分解研究。利用2007—2009年中国出口到美国22类HS-10分位产品的月度数据。将出口增长率的变化分解为数量效应、价格效应、老产品退出效应和新产品进入效应。再通过与墨西哥对美国出口的比较分析,深入探讨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出口下降的深层机理,这将有利于了解中国对外贸易的优劣势,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升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国际风险之能力。研究表明中国对美出口下降主要受数量效应的影响,下跌幅度不大.主要得益于价格效应的正向抵消作用,而老产品退出效应和新产品进入效应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出口下跌分解 数量和价格效应 进入和退出效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