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进入细胞的分子机制及相关药物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余勇 肖庚富 +2 位作者 李敏 詹睿 张文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18,共6页
艾滋病 (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侵染表达CD4表面抗原 (CD4+ )的T淋巴细胞而引起的 .艾滋病病毒进入CD4+ T淋巴细胞首先是通过病毒与细胞膜的融合来完成的 .该融合过程涉及到病毒表面膜蛋白(gp12 0和gp41)与细胞表面受体蛋白 (... 艾滋病 (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侵染表达CD4表面抗原 (CD4+ )的T淋巴细胞而引起的 .艾滋病病毒进入CD4+ T淋巴细胞首先是通过病毒与细胞膜的融合来完成的 .该融合过程涉及到病毒表面膜蛋白(gp12 0和gp41)与细胞表面受体蛋白 (CD4和CCR5等 )之间的相互作用 .根据对这些蛋白质分子结构及作用机制的认识 ,从破坏病毒与细胞的融合入手 ,设计新型的抗艾滋药物及疫苗 ,已成为目前药物开发的新热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1 病毒感染 进入细胞 分子机制 抗艾滋病药物 药物开发
下载PDF
脊髓灰质炎病毒进入细胞过程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琦涵 姜莉 《中国病毒学》 CSCD 1996年第3期257-263,共7页
利用经典技术,着重分析了脊髓灰质炎病毒穿越细胞膜时的结构变化,探讨了脊灰病毒的结构变化与其进入细胞的关系,并研究了脊灰病毒壳蛋白VP4在病毒穿膜过程中的作用功能。提出了关于脊灰病毒穿越细胞膜的理论模型。
关键词 脊髓灰质炎病毒 进入细胞 结构 受体
下载PDF
E2F2过表达使内耳感觉细胞重新进入细胞周期 被引量:1
3
作者 郭维维 王琳 +1 位作者 余力生 杨仕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3期244-248,共5页
目的将调控细胞周期和增殖的E2F2基因导入成年哺乳动物耳蜗中,使其过表达,从而使耳蜗内的终末静止细胞重新进入细胞周期,向可分裂细胞转变,达到实现增加毛细胞数量的目的。方法将人来源的E2F2基因构建到腺病毒载体上,通过圆窗导入耳蜗;... 目的将调控细胞周期和增殖的E2F2基因导入成年哺乳动物耳蜗中,使其过表达,从而使耳蜗内的终末静止细胞重新进入细胞周期,向可分裂细胞转变,达到实现增加毛细胞数量的目的。方法将人来源的E2F2基因构建到腺病毒载体上,通过圆窗导入耳蜗;全耳蜗铺片、耳蜗切片观察E2F2过表达后耳蜗细胞的形态特点,用BrdU标记及ki67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增殖情况。结果腺病毒携带的E2F2基因通过圆窗导入耳蜗后,能够在耳蜗毛细胞和支持细胞上表达。特别是在螺旋神经节细胞表达更强。转染E2F2基因后,耳蜗内的细胞BrdU标记呈阳性结果,且有ki67表达。结论过表达E2F2有可能使处于终末期的耳蜗细胞重新进入细胞周期,此方法为毛细胞再生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2F2 细胞周期再进入 耳蜗 细胞
下载PDF
科学家首次成功观测碳纳米管进入细胞全过程
4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8年第1期49-49,共1页
据2007年11月21日《自然-纳米技术》报道,英国科学家首次对碳纳米管进入人类细胞全过程进行了直接观测。碳纳米管是否会造成细胞死亡取决于剂量和接触时间。这一成果为最终确定碳纳米管的毒性开辟了道路。
关键词 英国科学家 碳纳米管 进入细胞 观测 纳米技术 人类细胞 接触时间 细胞死亡
下载PDF
纳米探针BIT-FET轻轻进入细胞,测量细胞内电信号而无损于细胞
5
作者 余国膺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2年第2期174-174,共1页
记录电信号飞速地通过神经元和心肌细胞不容易,用哈佛大学Charles Lieber等设计的一种新的纳米仪器,能够记录这些动作电位而不损伤细胞,还能探知树突等亚细胞结构。BIT-FET是一种分支的细胞内纳米管,将一条纳米线和一条纳米管接入一个纤... 记录电信号飞速地通过神经元和心肌细胞不容易,用哈佛大学Charles Lieber等设计的一种新的纳米仪器,能够记录这些动作电位而不损伤细胞,还能探知树突等亚细胞结构。BIT-FET是一种分支的细胞内纳米管,将一条纳米线和一条纳米管接入一个纤细T型结构,后者能够插入细胞的同一处达5次之多,而不阻碍动作电位,亦不损伤细胞。穿入细胞的细小纳米管,宽50~100 nm,进入时吸取些许细胞质,后者与细胞外的纳米线接触,纳米线接受电压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入细胞 纳米管 电信号 细胞 细胞结构 探针 测量 损伤细胞
下载PDF
病毒进入靶细胞的机理
6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1-301,共1页
美国科学研究人员在1月5日《自然》(Nature,2006;439:38-44)杂志上报告,破解了一些病毒具有的一种叉状蛋白-F融合蛋白的结构,这些病毒正是通过这种结构进入细胞,继而诱发感染的。
关键词 病毒 细胞 机理 融合蛋白 《自然》 研究人员 进入细胞 结构
下载PDF
RNA干扰Glut1表达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秀梅 张霞 肖建英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46-547,共2页
葡萄糖转运蛋白(glucose transporter proteinl,Glutl)是哺乳动物转运葡萄糖跨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最重要的载体[1]。许多研究证实不同来源的恶性肿瘤Glutl表达水平升高。目前研究表明:Glutl可能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本研究探讨... 葡萄糖转运蛋白(glucose transporter proteinl,Glutl)是哺乳动物转运葡萄糖跨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最重要的载体[1]。许多研究证实不同来源的恶性肿瘤Glutl表达水平升高。目前研究表明:Glutl可能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本研究探讨RNA干扰Glutl表达对MCF-7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探索肿瘤基因治疗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F-7细胞增殖 RNA干扰 葡萄糖转运蛋白 恶性肿瘤 进入细胞 哺乳动物 抑制作用 生长增殖
下载PDF
细胞穿“铠甲”可防艾滋病病毒感染
8
《中国社区医师》 2010年第32期14-14,共1页
由西班牙学者进行的一项研究开发出一种抗击HIV的新方法,让可能受感染的细胞披上"铠甲"来阻止病毒进入细胞。该研究刊登于近日出版的《化学与生物学》杂志,为研发感染初期即可狙击HIV的药物奠定了基础。细胞膜是细胞质的"外衣",保... 由西班牙学者进行的一项研究开发出一种抗击HIV的新方法,让可能受感染的细胞披上"铠甲"来阻止病毒进入细胞。该研究刊登于近日出版的《化学与生物学》杂志,为研发感染初期即可狙击HIV的药物奠定了基础。细胞膜是细胞质的"外衣",保护细胞质使之与外界隔离。当细胞膜与HIV病毒膜接触时,因细胞膜非常"娇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感染 进入细胞 HIV病毒 细胞 感染初期 细胞 西班牙 生物学
下载PDF
法专家首次揭示艾滋病毒侵入细胞核全过程
9
《怀化医专学报》 2008年第2期111-111,共1页
法国巴斯德研究所3日证实,该所专家首次拍摄到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并感染细胞核的全过程,从而将人类对艾滋病病毒的了解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为治疗和战胜艾滋病带来了曙光。这项成果是法国巴斯德研究所沙尔诺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完成的... 法国巴斯德研究所3日证实,该所专家首次拍摄到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并感染细胞核的全过程,从而将人类对艾滋病病毒的了解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为治疗和战胜艾滋病带来了曙光。这项成果是法国巴斯德研究所沙尔诺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完成的。据介绍,研究人员将艾滋病病毒整合酶染上荧光,然后借助显微摄像机跟踪并拍摄下其进入细胞的全过程。整合酶是一种蛋白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毒 细胞 侵入 专家 法国巴斯德研究所 艾滋病病毒 研究人员 进入细胞
下载PDF
病毒阻断型细胞肽可能提供新型治疗方法
10
作者 张薇(编译) 《传染病网络动态》 2005年第11期4-5,共2页
据Medscape.com 9月12日报道(原载Nat Immunol 2005),一种称之为防御素的细胞肽,可通过交叉连接细胞膜糖蛋白从而达到阻止病毒进入细胞的作用。初级免疫系统中许多外源性凝集素可能也是采用这种机制抵御异物的侵入。该机制可能有... 据Medscape.com 9月12日报道(原载Nat Immunol 2005),一种称之为防御素的细胞肽,可通过交叉连接细胞膜糖蛋白从而达到阻止病毒进入细胞的作用。初级免疫系统中许多外源性凝集素可能也是采用这种机制抵御异物的侵入。该机制可能有助于提供一种预防和治疗病毒感染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感染 治疗方法 细胞 阻断 细胞膜糖蛋白 进入细胞 交叉连接 免疫系统 COM NAT
下载PDF
常见细菌与病毒利用自然机制侵入细胞
11
《传染病网络动态》 2006年第3期6-6,共1页
据医学空间网2月10日报道,科学家最新的研究成果显示,细菌和病毒是利用一种自然机制侵入人体细胞内部并生长。 美国乔治亚医学院肿瘤病理学专家耶哈一达卡表示,这些病原体在得到活性以后,它们进入细胞内部的方式与细胞表面数百万... 据医学空间网2月10日报道,科学家最新的研究成果显示,细菌和病毒是利用一种自然机制侵入人体细胞内部并生长。 美国乔治亚医学院肿瘤病理学专家耶哈一达卡表示,这些病原体在得到活性以后,它们进入细胞内部的方式与细胞表面数百万接受器例行进入细胞的方式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见细菌 细胞 侵入 病毒 肿瘤病理学 进入细胞 细胞表面 医学院 科学家 病原体
下载PDF
哌嗪类钙拮抗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汝红 郭毅 刘铁钢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2-144,共3页
关键词 哌嗪类钙拮抗药 二氢吡啶类 血管作用 进入细胞 尼群地平 化学结构 尼莫地平 地尔硫革 氟桂利嗪 钙通道
下载PDF
沙眼衣原体感染与不孕不育的关系 被引量:16
13
作者 陈慧 连石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5-57,共3页
沙眼衣原体(CT)是泌尿生殖道的常见病原体,其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严格细胞内寄生。CT有独特的发育周期,在进入细胞前为具有感染性的原体,在细胞内是无感染性的始体。CT共15种血清型,其中D~K型可引起生殖道性传播疾病,也是引起不... 沙眼衣原体(CT)是泌尿生殖道的常见病原体,其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严格细胞内寄生。CT有独特的发育周期,在进入细胞前为具有感染性的原体,在细胞内是无感染性的始体。CT共15种血清型,其中D~K型可引起生殖道性传播疾病,也是引起不孕不育的常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感染 不孕不育 生殖道性传播疾病 常见病原体 泌尿生殖道 胞内寄生 发育周期 进入细胞
下载PDF
MRP1介导的多药耐药及其逆转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谭伟欣 黄永明 刘金文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418-1420,共3页
关键词 多药耐药蛋白 MRP1 逆转剂 介导 多药耐药(MDR) 中药资源 多药耐药机制 肿瘤多药耐药 抗肿瘤药 进入细胞
下载PDF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罗邦尧 赵咏桔 +5 位作者 陈宇红 冯凭 高志红 张本恕 王家弛 郑少雄 《继续医学教育》 2005年第1期58-60,共3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是由于微血管病变和多元醉代谢旁路增强致山梨醇增多所致。。醛糖还原酶是多元醇代谢通路中的一个重要的关键酶,它催化葡萄糖氧化为山梨醇和果糖。在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大量葡萄糖进入细胞,激活多元醇通路...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是由于微血管病变和多元醉代谢旁路增强致山梨醇增多所致。。醛糖还原酶是多元醇代谢通路中的一个重要的关键酶,它催化葡萄糖氧化为山梨醇和果糖。在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大量葡萄糖进入细胞,激活多元醇通路,使醛糖还原酶活性升高,导致山梨醇和果糖堆积,使神经细胞受损。依帕司他抑制醛糖还原酶的活性,阻断多元醇代谢旁路,减少山梨醇的生成。临床研究显示依帕司他(商品名:唐林,扬子江药业集团南京海陵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依帕司他 临床研究 治疗 安全性 多元醇代谢通路 醛糖还原酶活性 微血管病变 葡萄糖氧化 糖尿病患者 多元醇通路 山梨醇 血糖升高 进入细胞 神经细胞 有效药物 关键酶 商品名 旁路 果糖 药业
下载PDF
肉毒素治疗慢性疼痛的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明伟 倪家骧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01-303,共3页
关键词 肉毒素治疗 慢性疼痛 神经肌肉接头 蛋白质结合 肉毒杆菌 临床应用 神经末梢 进入细胞
下载PDF
乙肝病毒cccDNA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艳丽 任万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221-222,共2页
关键词 CCCDNA 乙肝病毒 HBV感染状态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 HBV复制 HBVDNA 病毒持续感染 进入细胞 复制过程 药物疗效
下载PDF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法的新进展 被引量:12
18
作者 曹韵贞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5年第6期464-467,共4页
关键词 抗逆转录病毒 治疗方法 抗HIV-1 细胞膜受体 GP120 宿主细胞受体 侵入抑制剂 CD4受体 艾滋病病毒Ⅰ型 进入细胞
下载PDF
葡萄糖转运蛋白的新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于洪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7年第8期155-157,共3页
关键词 葡萄糖转运蛋白 二型糖尿病 糖代谢障碍 胰岛素缺乏 代谢紊乱 磷酸戊糖途径 发病机理 进入细胞
下载PDF
抑制剂ADS-J1和ADS-J2与艾滋病病毒蛋白gp41的结合机理(英文)
20
作者 宋坤忠 孙岳明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11年第3期280-283,共4页
为分析和解释2个小分子抑制剂ADS-J1和ADS-J2与艾滋病病毒蛋白gp41的抑制机理,通过采用理论计算的方式把抑制剂和gp41蛋白疏水性空穴对接,得到了可能的结合方式,并通过采用分子动力学和MM/PBSA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蛋白质和抑制剂的具体结... 为分析和解释2个小分子抑制剂ADS-J1和ADS-J2与艾滋病病毒蛋白gp41的抑制机理,通过采用理论计算的方式把抑制剂和gp41蛋白疏水性空穴对接,得到了可能的结合方式,并通过采用分子动力学和MM/PBSA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蛋白质和抑制剂的具体结合方式和结合自由能,并且获得了抑制剂和蛋白的精确结合构型和相互作用力,明确了抑制剂和蛋白质之间的抑制机理.理论研究证实了相关实验的推测,并且为以后设计新型的gp41小分子抑制剂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进入细胞抑制剂 结合模式 gp41蛋白 结合自由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