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品自组织进化创新中的本体知识体系 被引量:2
1
作者 唐文献 李莉敏 谢心意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63-165,共3页
知识的组织和表达是产品创新开发领域中研究的热点问题。论述产品创新的自组织进化设计原理和方法。分析设计本体的概念,建立产品创新开发的本体知识体系。通过设计本体的实例化,实现本体知识共享和重用,支持产品的自组织进化创新。在... 知识的组织和表达是产品创新开发领域中研究的热点问题。论述产品创新的自组织进化设计原理和方法。分析设计本体的概念,建立产品创新开发的本体知识体系。通过设计本体的实例化,实现本体知识共享和重用,支持产品的自组织进化创新。在基于知识的工程环境下,构建产品自组织进化创新知识库系统,实现断路器机构系统的创新开发。应用实例表明了产品创新开发知识本体表达与组织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论 本体知识 知识体系 本体共享 自组织进化创新
下载PDF
创新进化机制剖析——以西门子为例 被引量:9
2
作者 梁欣如 许庆瑞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92-97,120,共7页
文章对创新在组织中的选择、进化历程进行分析,创新地提出了创新进化机制这一概念,并对其具体机理进行了详细剖析,并通过西门子创新管理案例进行了深入探讨。对创新进化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拓展企业提高创新能力的途径,将重点放在通过... 文章对创新在组织中的选择、进化历程进行分析,创新地提出了创新进化机制这一概念,并对其具体机理进行了详细剖析,并通过西门子创新管理案例进行了深入探讨。对创新进化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拓展企业提高创新能力的途径,将重点放在通过管理实践来增强组织整体的创新能力,而不是简单地提高个体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进化机制 创新 知识共同体
下载PDF
以发育模块重复征用和整合为基础的进化创新机制
3
作者 张彦 朱珠 杨继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2-230,共9页
进化新征的起源和分化是进化发育生物学研究的核心问题。通过对多细胞生物早期发育调控机制的比较分析,发现亲缘关系较远的生物所共有的一些形态特征受保守的发育调控程序调节(深同源性)。许多创新性状的发生是基于对预先存在的基因或... 进化新征的起源和分化是进化发育生物学研究的核心问题。通过对多细胞生物早期发育调控机制的比较分析,发现亲缘关系较远的生物所共有的一些形态特征受保守的发育调控程序调节(深同源性)。许多创新性状的发生是基于对预先存在的基因或发育调控模块的重复利用和整合。发育基因调控网络在结构和功能上高度模块化,因此不仅可以通过模块拆分和重复征用改变发育程式,而且也增强了调控网络自身的进化力。研究基因调控网络和发育系统的进化动态将有助于更深入地认识生物演化过程中创新性状发生和表型进化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模块 重复征用 进化创新
原文传递
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创新进化系统实现方法 被引量:5
4
作者 刘进 刘希玉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70-72,共3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交互式创新进化系统实现方法。为了说明遗传算法在开发面向用户的进化系统中的有效性,给出了一个基于遗传算法的创新进化系统,它可以辅助工业设计师完成手机外形的概念设计。实验表明,遗传算法在创新进化系统... 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交互式创新进化系统实现方法。为了说明遗传算法在开发面向用户的进化系统中的有效性,给出了一个基于遗传算法的创新进化系统,它可以辅助工业设计师完成手机外形的概念设计。实验表明,遗传算法在创新进化系统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进化系统 遗传算法 概念设计
下载PDF
基于产品平台的技术创新进化模式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建中 庄永耀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06年第5期46-50,共5页
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公司运用集成创新的思路和方法,集成了德、美、日、瑞典等国的一流技术,开展了全球化、信息化的系统集成和创新,在引进了世界一流厂商如Siemens、Rockwell、IBM、HP、ABB等的关键零部件和关键软件的基础上,开发了... 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公司运用集成创新的思路和方法,集成了德、美、日、瑞典等国的一流技术,开展了全球化、信息化的系统集成和创新,在引进了世界一流厂商如Siemens、Rockwell、IBM、HP、ABB等的关键零部件和关键软件的基础上,开发了企业的产品平台,以产品平台为基础,成功地开发了烟草例丝成套设备、打叶复烤成套设备、高速卷接机组、自动化物流系统、实现了企业从模仿创新、集成创新到自主创新的进化以及企业跨越式发展。应用产品平台,分析昆明船舶设备集团公司创新进化模式及管理,为企业创新实践,提供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进化 产品平台 自动化物流系统
下载PDF
技术创新进化原动力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孙祥斌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2-13,共2页
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而这个系统总是从低级向高级进化的。对企业技术创新系统而言,其进化的原动力是什么?从个体、竞争与协同、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以及系统自组织4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技术创新进化 原动力 个体 竞争 协同 自组织
下载PDF
早期人类创新进化中的几个关键节点
7
作者 徐桂荣 《自然杂志》 2017年第5期371-377,共7页
讨论了生物的创新进化,介绍了创新进化的概念及其遵循的规律,着重分析人类进化中创新进化的表现。早期人类创新进化的主要体现:直立行走解放了手;人工生火、用火是主动取得能源和主动使用能源的开始;熟食取得充分的营养,使脑功能完善;... 讨论了生物的创新进化,介绍了创新进化的概念及其遵循的规律,着重分析人类进化中创新进化的表现。早期人类创新进化的主要体现:直立行走解放了手;人工生火、用火是主动取得能源和主动使用能源的开始;熟食取得充分的营养,使脑功能完善;抽象思维的发展是物质的演绎,同时又回过头来改造物质,这是其他动物做不到的,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主动取得能源,主动生产食物,这种劳动是任何动物不可能做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进化 早期人类 人工生火 熟食 抽象思维
下载PDF
齐曼的《技术创新进化论》和《真科学》中译本问世
8
作者 曾国屏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6-116,共1页
关键词 齐曼 《技术创新进化论》 《真科学》 中译本 书评 科学学
下载PDF
技术创新进化与市场选择
9
作者 毛荐其 杨海山 《管理观察》 2006年第9期10-11,共2页
1.技术创新的发生过程 (1)技术创新的底层因子技术创新是如何发生的?其发生过程怎样?到目前为止,人们对此研究较少.英国科学技术学家约翰·齐曼研究了知识对发明创新的独特作用,指出技术中的知识要素赋予技术发明一些奇特的动态属性... 1.技术创新的发生过程 (1)技术创新的底层因子技术创新是如何发生的?其发生过程怎样?到目前为止,人们对此研究较少.英国科学技术学家约翰·齐曼研究了知识对发明创新的独特作用,指出技术中的知识要素赋予技术发明一些奇特的动态属性.发明家总是通过对无形的思想模型、概念模型的操作,设计、"孕育"、抑或"人工选择"出远比偶然出现的更有前途的变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创新进化 发生过程 技术发明 知识要素 思想模型 人工选择 概念模型 对此研究 独特作用 动态属性 技术学 英国 因子 设计 科学 操作 变种
下载PDF
物理教育期刊论文的创新性分析——以两镜成像研究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顾江鸿 李春密 《物理通报》 2019年第1期117-119,129,共4页
物理教育期刊论文质量是衡量物理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程度的指标.本文以两平面镜成像为例,利用文献计量学理论,通过对论文的创新性进行赋值,画出34篇论文的创新进化图谱.对图谱分析发现,"独立型研究"多、论文创新性低、论文出... 物理教育期刊论文质量是衡量物理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程度的指标.本文以两平面镜成像为例,利用文献计量学理论,通过对论文的创新性进行赋值,画出34篇论文的创新进化图谱.对图谱分析发现,"独立型研究"多、论文创新性低、论文出错率高、"纠错型"论文多,主要原因是有的著者研究过程不规范,忽视了已有的研究成果.建议是,对我国物理教育传统研究成果再研究;编写高质量的物理教学论教材;物理教育期刊分层分类管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教育研究 期刊论文 文献计量学 两平面镜成像 创新进化图谱
下载PDF
企业绿色创新的演化机理及案例研究
11
作者 王海峰 罗发友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3年第16期115-118,共4页
本文采用类比法,比照进化生物学的有关概念和理论,从新的视角探究了企业绿色创新演化问题。建立了基于进化生物学的企业绿色创新概念体系,阐述和分析了企业绿色创新的生物学特征和绿色创新演化的过程,较为深入地研究了企业绿色创新演化... 本文采用类比法,比照进化生物学的有关概念和理论,从新的视角探究了企业绿色创新演化问题。建立了基于进化生物学的企业绿色创新概念体系,阐述和分析了企业绿色创新的生物学特征和绿色创新演化的过程,较为深入地研究了企业绿色创新演化的路径依赖、市场选择和协同进化的三大演化机制。对格力空调绿色创新演化进程和内容进行了案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创新进化 市场选择 协同进化
下载PDF
融媒体时代编辑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创新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臧昳寅 《传媒论坛》 2019年第4期42-42,44,共2页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快速地进入各行各业。互联网对媒体行业带来最大的改变就是使媒体行业进入了融媒体时代,在融媒体时代,电视行业面临诸多挑战,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融媒体时代编辑在电视...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快速地进入各行各业。互联网对媒体行业带来最大的改变就是使媒体行业进入了融媒体时代,在融媒体时代,电视行业面临诸多挑战,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融媒体时代编辑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进化与创新,希望给电视新闻制作节目提供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媒体时代 编辑 电视新闻节目 进化创新
下载PDF
基于区域创新体系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进化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琦 《经济纵横》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6-68,共3页
本文从区域创新体系的角度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进化进行分析,讨论了其创新进化的函数关系。
关键词 区域创新体系 科技型中小企业 创新进化 创新周期 区域科技发展战略
原文传递
The Phylogeny and Expression Pattern of APETALA2-like Genes in Rice 被引量:3
14
作者 唐美芳 李贵生 陈明生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30-938,共9页
The multigene families undergo birth-and-death evolution and thus contribute to biological innovations. The APETALA2-1ike genes belong to the euAP2 group of the AP2 gene family. These genes are characterized by severa... The multigene families undergo birth-and-death evolution and thus contribute to biological innovations. The APETALA2-1ike genes belong to the euAP2 group of the AP2 gene family. These genes are characterized by several distinct motifs and exist in ferns, gymnosperms, and angiosperms. The phylogenetic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se genes have undergone the birth-and-death evolution. The five APETALA2-1ike genes in rice (Oryza sativa L.) display redundant but distinct expression patterns as demonstrated by RT-PCR and in situ hybridization. The potential functions of these genes were discussed on the basis of phylogenetic and expression patter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olutionary innovations DUPLICATION microRNA172
下载PDF
Unfolding Evolution Strategically in Integrated Studios of Building and Design to Innovative Grasp of Design Creativity
15
作者 Didem Bas Yanarate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A)》 2015年第12期665-674,共10页
In emergence of design, it is undoubted to be informed from nature for how things get done. But in architecture, the students are not used to start up with biological investigation. Instead of analogues, it is permitt... In emergence of design, it is undoubted to be informed from nature for how things get done. But in architecture, the students are not used to start up with biological investigation. Instead of analogues, it is permitted to pursue an evolvability systematics for built emerge. The systematics relies upon the key assumptions of Kirschner who sough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iological evolution. For an integrated design thinking of an architectural mind, this is a methodological study, which strategically adapts living forms' evolvability capacity to built-forms' structural emergence. The study outlines the evolution strategy with experimental studios of building and design. The preceding systematic is taught in distinguished courses. It is purposed to build an easy-to-apply framework for how to generate novel structures and how the spatial structure units are organized to emerge with an imagined nature as novel tectonic model. Besides, building up structural thinking into the consilience of evolution strategy, the study is also distinguished for understanding the value system of architectural mind to diagnose the genuine character of inventive built form. Strategy constructs processes. Thinking strategy concludes by the evolvability directives of studio assignments and they are given as flow-charts and project mod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EATIVITY innovative design EVOLVABILITY building and design teaching.
下载PDF
Preface
16
作者 Lü JinHu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期1-1,共1页
Complex networks are ubiquitous in our lives. Representative examples are the Internet, social networks, biological networks, E-commerce networks, electrical power grids, and larger-scale engineering systems. It is we... Complex networks are ubiquitous in our lives. Representative examples are the Internet, social networks, biological networks, E-commerce networks, electrical power grids, and larger-scale engineering systems. It is well known that the Internet has been a powerful engine for our societal evolution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Nowadays, network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aces fundamental challenges, such as understanding the complexity of various large-scale networks, developing new architectures and exploiting new substrates, and enabling new applications and new economics. To a better future, the complex networks in our lives will need to be better: more accessible, more reliable, more predictable, and more sec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merce lives ubiquitous technological powerful Preface editorial contributions enabling economics
原文传递
SPECIAL ISSUE: GLOBALIZATIO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CULTURAL CONSTRUCTION:Contemporary Chinese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advanced culture
17
作者 Ye Xianming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08年第4期176-184,共9页
Advanced Chinese culture today has three interconnected requirements: a) it is an organic component of today's advanced world culture; b) it critically absorbs all the best elements of foreign cultures in an organ... Advanced Chinese culture today has three interconnected requirements: a) it is an organic component of today's advanced world culture; b) it critically absorbs all the best elements of foreign cultures in an organic combination with the best elem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c) it transcends the argument over "modernism" and "post-modernism." From a world- historical perspective, all other necessary features of advanced culture in contemporary China represent the logical unfolding of these three requirements. A full and correct grasp of the three elements constituting the world-historicality of this advanced culture is of important methodological significance in clarifying the world-historical mod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path to cultural inno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vanced contemporary Chinese culture world-historicality innovation in Chinese culture contemporary Chinese cultural construc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