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代希腊进步史观的产生 被引量:7
1
作者 祝宏俊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7-34,共8页
公元前5世纪,伴随着人本主义思想的兴起,古代希腊产生了西方史学史上最早的进步史观。它具有明显的人本主义色彩。古希腊的进步史观主要是哲学思辩的结果,与具体的史学研究之间没有建立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 进步史观 人本主义 正义
下载PDF
基佐文明进步史观述论 被引量:3
2
作者 傅琼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7-91,共5页
文明进步史观是基佐史学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从文明一词的多层面分析入手,强调了文明进步的持续性,并进而提出多种势力的矛盾斗争、多种要素的协调发展共同推动了欧洲文明的逐渐进步。这种从长时段出发,关注文明进程中的各种事件的... 文明进步史观是基佐史学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从文明一词的多层面分析入手,强调了文明进步的持续性,并进而提出多种势力的矛盾斗争、多种要素的协调发展共同推动了欧洲文明的逐渐进步。这种从长时段出发,关注文明进程中的各种事件的因果性、规律性等特点,体现出基佐文明史观与伏尔泰文明史观的相异性及对伏尔泰文明史观的发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佐 文明 进步史观 伏尔泰
下载PDF
浅释伏尔泰的进步史观 被引量:2
3
作者 黄冬敏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2-37,共6页
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领袖,在理性主义启蒙的时代背景与进步观念的影响下,形成其进步史观。他深信社会是进步发展的,历史进步本身的动力来自理性与科学的指导,人类一定会在理性的指引下战胜愚昧,开创美好的未来。其进步史观对当时后世产... 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领袖,在理性主义启蒙的时代背景与进步观念的影响下,形成其进步史观。他深信社会是进步发展的,历史进步本身的动力来自理性与科学的指导,人类一定会在理性的指引下战胜愚昧,开创美好的未来。其进步史观对当时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尔泰 理性主义 进步史观
下载PDF
循环中的升与降——探析古希腊的循环史观及其与进步史观的差异 被引量:1
4
作者 万晓飞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79-85,共7页
循环史观是古希腊主要的历史观,它以灵魂不朽、轮回转世的观念为理论前提,往往还兼带有历史退步论和宿命论的色彩,体现在古希腊的神话、诗歌、哲学、历史学等诸多领域中。自然现象的周而复始和希腊城邦的周期性兴衰、古希腊宗教和神话... 循环史观是古希腊主要的历史观,它以灵魂不朽、轮回转世的观念为理论前提,往往还兼带有历史退步论和宿命论的色彩,体现在古希腊的神话、诗歌、哲学、历史学等诸多领域中。自然现象的周而复始和希腊城邦的周期性兴衰、古希腊宗教和神话的深刻影响、古希腊哲学思维方式、古希腊人的社会理想和情感寄托以及他们对圆形的偏爱等等,都是循环史观能在古希腊产生并占据主导地位的原因。古希腊循环史观对近现代西方的哲学、历史学、社会学、宗教等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循环史观与同其相对立的进步史观各有优势和局限性。20世纪以来人们对历史进步的怀疑,其实是对现代性的质疑。如何能保持复古与维新、尚静与崇变、循环与进步之间的张力和平衡,对于社会历史和个人的发展来说都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希腊 循环 进步史观 影响 差异
下载PDF
循环中的升与降——析古希腊的循环史观及其与进步史观的差异 被引量:1
5
作者 万晓飞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53-57,共5页
循环史观是古希腊主要的历史观,它以灵魂不朽、轮回转世的观念为理论前提,往往还带有历史退步论和宿命论的色彩,体现在古希腊的神话、诗歌、哲学、历史学等诸多领域中。古希腊循环史观对近现代西方的哲学、历史学、社会学、宗教等都具... 循环史观是古希腊主要的历史观,它以灵魂不朽、轮回转世的观念为理论前提,往往还带有历史退步论和宿命论的色彩,体现在古希腊的神话、诗歌、哲学、历史学等诸多领域中。古希腊循环史观对近现代西方的哲学、历史学、社会学、宗教等都具有深远影响。循环史观与进步史观各有优势和局限性。20世纪以来人们对历史进步的怀疑,其实是对现代性的质疑。如何能保持复古与维新、尚静与崇变、循环与进步之间的张力和平衡,对于社会历史和个人的发展来说都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希腊 循环 进步史观 差异
下载PDF
浅论西方身份认同中的进步史观
6
作者 黄素华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6-18,共3页
西方如何在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身份认同,也就是说西方是怎么样叙述并定义自身的,这个问题是西方社会的一大基本问题。本文在西方的原始语境中,对自希腊、罗马以来的西方各种社会、文化、文学思潮及各式概念、思想以及相关的... 西方如何在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身份认同,也就是说西方是怎么样叙述并定义自身的,这个问题是西方社会的一大基本问题。本文在西方的原始语境中,对自希腊、罗马以来的西方各种社会、文化、文学思潮及各式概念、思想以及相关的主要代表作品和作家进行串读,从中梳理出西方在确定自身身份认同过程中如何形成了进步史观,并成为了现代西方的主流叙事,以希望对现代中国寻求寻求自身身份认同的构建之旅,起到借鉴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 身份认同 进步史观
下载PDF
内藤湖南进步史观的形成--对章学诚《文史通义》的共鸣 被引量:4
7
作者 陶德民 杨际开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58-64,共7页
内藤湖南曾9次到中国大陆访问,其中1899年、1902年的访问对内藤史学立场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1902年秋的访问中,内藤湖南接触到了章学诚的著作。从社会进化论的角度,内藤湖南对章学诚的《文史通义》作出了自己的解读。
关键词 内藤湖南 章学诚 进步史观
下载PDF
陈旭麓的进步史观及其书写实践——以《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为中心
8
作者 林嘉悦 《惠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22-128,共7页
陈旭麓是20世纪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史学家,他以新陈代谢为线索书写了历史在螺旋中前进的史学叙事。陈旭麓对进步的理解经历了三次变化:从最初的与守旧对立到思考递变,再到对历史哲学的探索。在陈旭麓的新陈代谢叙事中,民众是历史进步的动... 陈旭麓是20世纪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史学家,他以新陈代谢为线索书写了历史在螺旋中前进的史学叙事。陈旭麓对进步的理解经历了三次变化:从最初的与守旧对立到思考递变,再到对历史哲学的探索。在陈旭麓的新陈代谢叙事中,民众是历史进步的动力,更替是历史进步的形态,辩证是支撑历史进步的信念。从进步史观的角度考察新陈代谢叙事,可见陈旭麓历史哲学的两大特性:注重反思的学术态度,坚持历史与理论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步史观 陈旭麓 新陈代谢
下载PDF
民族精神和进步史观在《满族文学史》中的体现
9
作者 韩丽霞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第1期136-137,154,共3页
《满族文学史》四卷本的编辑出版,体现出了鲜明的民族精神和进步史观。这部著作民族特色突出,体现出民族意识和心理,突出了满族作家在满族文学史、清代文学史甚至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该书秉承进步的民族观和历史观,对初步的民主... 《满族文学史》四卷本的编辑出版,体现出了鲜明的民族精神和进步史观。这部著作民族特色突出,体现出民族意识和心理,突出了满族作家在满族文学史、清代文学史甚至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该书秉承进步的民族观和历史观,对初步的民主思想和反封建思想的大力颂扬,体现民族融合和交流的进步历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族文学 民族精神 进步史观
下载PDF
“欧洲”与“文明”:基佐欧洲文明进步史观初探 被引量:2
10
作者 傅琼 《欧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2-148,共17页
欧洲文明进步史观是基佐史学思想中最为绚丽的部分。这一思想的形成既有其自身的天才因素在内,但更主要取决于他所处的社会现实和自身学术成长历程。“欧洲”观念、“文明”观念的广泛认同,民族主义思潮兴起的社会现实是基佐欧洲文明史... 欧洲文明进步史观是基佐史学思想中最为绚丽的部分。这一思想的形成既有其自身的天才因素在内,但更主要取决于他所处的社会现实和自身学术成长历程。“欧洲”观念、“文明”观念的广泛认同,民族主义思潮兴起的社会现实是基佐欧洲文明史观生成的基础和动力;吉本、孟德斯鸠、伏尔泰、康德、赫尔德、圣西门等人的史学思想则为基佐文明史观的形成提供了理论滋养。基佐将欧洲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动态性、持续性、和谐性等进步特色,以文明事实的方式陈列了出来,充分展示了欧洲社会文明史的进步过程、趋势和方向。他对欧洲文明的分析充满了哲学的蕴意,既显示了他的史家功力和现实关怀,又使得他的文明史魅力长盛不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佐 欧洲 文明 进步史观 持续发展
原文传递
进步史观与下层视野:霍布斯鲍姆的社会历史观探论 被引量:3
11
作者 梁民愫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05年第5期14-19,共6页
从进步史观和“自下而上”历史观两个视角出发,可以清晰地理解霍布斯鲍姆史学思想体系中以社会历史观为核心的历史本体论思想。一方面,霍布斯鲍姆进步历史观念的内涵变化轨迹明显;另一方面,基于“自下而上”的历史观,霍布斯鲍姆与其他... 从进步史观和“自下而上”历史观两个视角出发,可以清晰地理解霍布斯鲍姆史学思想体系中以社会历史观为核心的历史本体论思想。一方面,霍布斯鲍姆进步历史观念的内涵变化轨迹明显;另一方面,基于“自下而上”的历史观,霍布斯鲍姆与其他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共同开创了一种关于社会历史研究的新模式和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布斯鲍姆 进步史观 “自下而上”的历 “自下而上”的历
原文传递
吸收与重构:近代中国精英的“进步史观”
12
作者 魏光奇 《全球史评论》 2012年第1期268-285,436,共20页
在西方文化对于历史整体变化规律的观念中,"进步史观"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而中国传统文化在这一问题上占主导地位的观念则是"循环史观"。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精英人士吸收了从西方传入的"... 在西方文化对于历史整体变化规律的观念中,"进步史观"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而中国传统文化在这一问题上占主导地位的观念则是"循环史观"。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精英人士吸收了从西方传入的"进步史观",并加以重构。这种经过重构的历史观念,或者强调各民族的历史都具有某种普世的意义、目标和发展规律,以此来为自己的社会政治变革主张提供理论依据;或者将对中国文化前途的充分自信与历史进步观念相结合,论证中国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演进方式,主张通过融合西方文化来充实光大中国的传统文化。近代中国精英对于"进步史观"的吸收与重构,体现了世界历史上不同文明之间的一种互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精英 进步史观 循环 变易 钱穆
原文传递
论西欧中世纪基督教史学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解读“上帝”的历史观 被引量:3
13
作者 朱伟奇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55-57,共3页
在西欧中世纪,基督教史学——“上帝”历史观在史学中占据了统治地位,但这并不完全意味着历史学的全面倒退,相反,它带来了全新的历史观念的变革;它不仅培育了日后历史学的世界主义史观和世界整体史观,埋下了历史学对世界历史规律的信仰... 在西欧中世纪,基督教史学——“上帝”历史观在史学中占据了统治地位,但这并不完全意味着历史学的全面倒退,相反,它带来了全新的历史观念的变革;它不仅培育了日后历史学的世界主义史观和世界整体史观,埋下了历史学对世界历史规律的信仰和探索的种子,而且向人们灌输了历史是进步的历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帝 世界整体 进步史观 规律 基督纪年
下载PDF
民族伦理文化变迁史观的检视
14
作者 周忠华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57-63,共7页
民族伦理文化是不断变迁的,但变迁并非全是革新、优化,也包括某种脱化与退化。代嬗史观、进化史观、进步史观等理论范式对民族伦理文化变迁的解释存在解释力不足的问题。一种更为科学合理的解释便是立足于社会民众、统治阶级以及思想家... 民族伦理文化是不断变迁的,但变迁并非全是革新、优化,也包括某种脱化与退化。代嬗史观、进化史观、进步史观等理论范式对民族伦理文化变迁的解释存在解释力不足的问题。一种更为科学合理的解释便是立足于社会民众、统治阶级以及思想家本人的"现实生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伦理文化变迁 代嬗 进化 进步史观 现实生活过程
下载PDF
美国课程史研究的史观问题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倩雯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3-103,共11页
在美国课程史研究过程中,课程史学界大抵有三种课程史观。坦纳夫妇持单线进步史观,将美国课程史描述成进步教育战胜传统教育而不断走向胜利的单一战斗历程。"钟摆现象"表现的是课程发展的二元循环史观,其把美国课程看作老式... 在美国课程史研究过程中,课程史学界大抵有三种课程史观。坦纳夫妇持单线进步史观,将美国课程史描述成进步教育战胜传统教育而不断走向胜利的单一战斗历程。"钟摆现象"表现的是课程发展的二元循环史观,其把美国课程看作老式闹钟的钟摆,课程改革主张不断地在传统派与进步派之间来回摆动,时而偏向传统派,时而偏向进步派。克里巴德持多元混重史观,认为四大利益集团由冲突逐渐走向妥协,使得美国课程最终呈现出"混重"的发展态势。课程史观是课程史家主体性的重要表现,其对课程史研究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课程 单线进步史观 二元循环 多元混重
下载PDF
论历史进步 被引量:1
16
作者 姚军毅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69-73,共5页
论历史进步姚军毅社会发展与历史演进的未来走向,蕴含在人们现实的历史创造活动之中,亦即取决于人们现在怎样行动。人们现在怎样行动,则又与人们对社会发展和历史演进之应然方向的认识息息相关,也就是说,以人们的历史观为依托或蕴... 论历史进步姚军毅社会发展与历史演进的未来走向,蕴含在人们现实的历史创造活动之中,亦即取决于人们现在怎样行动。人们现在怎样行动,则又与人们对社会发展和历史演进之应然方向的认识息息相关,也就是说,以人们的历史观为依托或蕴含在人们的历史观中的.人们关于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步 进步 马克思历 价值取向 理想社会 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演进 进步史观 价值目标 全球性危机
下载PDF
近代中国精英的历史文化观之特点
17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50-250,共1页
魏光奇撰文《在文明互动中重构:近代中国精英的历史文化观》指出,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对于外国的人、外国的事和外国的历史文化有了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切的认识;通过比较,对于自己民族、历史、文化的反思也愈加... 魏光奇撰文《在文明互动中重构:近代中国精英的历史文化观》指出,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对于外国的人、外国的事和外国的历史文化有了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切的认识;通过比较,对于自己民族、历史、文化的反思也愈加自觉与深刻。在这种文明互动之中,包括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孙中山、章太炎、蒋介石、毛泽东等人在内的政治、文化精英人士纷纷构建自己新的历史文化观。他们的这类观念虽然互有不同,但总体而言具有以下共同特点:第一,接受西方“进步史观”,以之作为变革中国社会的理论武器。第二,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前途抱有充分的自信。其三,努力寻找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良性结合点,试图将两者进行优化结合。其思路大致有三:一是有无互补。二是寻求两者的共同基础而使之互相通同。三是将中国文化的传统价值融入各种现代的路线、制度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文化精英 近代中国 19世纪中叶 中国传统文化 西方文化 进步史观 中国社会
下载PDF
中西历史观的差异
18
作者 蔺朝国 宋付钟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6年第3期18-19,44,共3页
历史观就是人们对历史的总体看法.这种看法无疑将影响史学工作者对具体历史事件的研究,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因此,树立科学的历史观对每一个史学工作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就中西历史观的差异问题浅述一二,就教于史学前辈和同仁.
关键词 基督教 人类历 进步史观 循环 德国古典哲学 的总体 中国古代 规律 学工作者
下载PDF
从殖民地史到进步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高等教育史学的历史演进
19
作者 郭航 《教育史研究》 2022年第3期154-166,共13页
美国高等教育史学的发展与美国历史学的发展紧密相关。殖民地时期,清教徒史家的著作中出现了对北美高等教育的零星记录。系统的美国高等教育史研究开始于19世纪30年代。该时期的高等教育史著作并非由专业史家写成,而是由学院的教师、领... 美国高等教育史学的发展与美国历史学的发展紧密相关。殖民地时期,清教徒史家的著作中出现了对北美高等教育的零星记录。系统的美国高等教育史研究开始于19世纪30年代。该时期的高等教育史著作并非由专业史家写成,而是由学院的教师、领导者或毕业生整理和编写,目的在于颂扬学校的历史和传统,具有很强的功利性。19世纪70年代,一批历史学家着手运用科学的方法从事有关美国学院与大学历史的研究,美国高等教育史学开始了专业化进程。从20世纪初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进步史学的影响下,高等教育史家认为,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一个在冲突、对立中逐渐进步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美国高等教育 进步史观
下载PDF
论“中国近代史”学科的形成 被引量:14
20
作者 欧阳军喜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8-67,共10页
中国的中国近代史学科形成于 2 0世纪 3 0年代。从学术史的角度看 ,中国近代史学科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一 )新材料的发现 ,包括清内阁大库明清档案的发现及海外中国近代史资料的搜求 ,特别是清内阁大库明清档案的发现 ,直接改变了学者... 中国的中国近代史学科形成于 2 0世纪 3 0年代。从学术史的角度看 ,中国近代史学科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一 )新材料的发现 ,包括清内阁大库明清档案的发现及海外中国近代史资料的搜求 ,特别是清内阁大库明清档案的发现 ,直接改变了学者关于近代史的观念 ,导致了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兴起 ;(二 )史学新思想、新方法的输入 ,可以说 ,中国近代史学科的形成 ,就是新史料运用新史学的实践的结果 ,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进步史观的输入导致了中国近代史“近代化叙事模式”的确立 ;二是重视史法的倾向导致了中国近代史编撰模式的转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学科 发展历 内阁档案 进步史观 编撰模式 普遍 学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