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92篇文章
< 1 2 2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七活骨丸联合体外冲击波对气滞血瘀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影响
1
作者 李志刚 刘旭卓 +4 位作者 刘竹 申意伟 包瑞 王鸿旭 张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3期113-117,共5页
目的 观察三七活骨丸联合体外冲击波(ESW)对气滞血瘀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10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诊的72例气滞血瘀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目的 观察三七活骨丸联合体外冲击波(ESW)对气滞血瘀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10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诊的72例气滞血瘀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ESW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三七活骨丸,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并进行疗效评价。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骨保护素(OPG)水平。结果 对照组有4例患者在治疗期间服用其他药物,故剔除。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4周后VAS、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治疗前,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治疗前,两组治疗4周后VAS、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治疗2周后,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治疗2周后(P<0.05)。治疗2、4周后,观察组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同期对照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血清IL-1、IL-6、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血清OPG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血清IL-1、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OP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三七活骨丸联合ESW对于改善气滞血瘀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症状疗效良好,适合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坏死 气滞血瘀证 三七活骨丸 体外冲击波
下载PDF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MRI表现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2
作者 潘小文 董晚亭 但倩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 分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NFH)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临床确诊的153例ONFH患者的病例资料。入院后在髋关节MRI检查前对患者均进行X线检查,记录ONFH患者X线及MRI表现。在术后对... 目的 分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NFH)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临床确诊的153例ONFH患者的病例资料。入院后在髋关节MRI检查前对患者均进行X线检查,记录ONFH患者X线及MRI表现。在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时间为12个月,记录患者预后情况。比较不同预后患者MRI影像征象,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中对153例ONFH患者使用X线检查,共检出股骨头坏死70例,共计110个股骨头坏死,其中64个(58.18%)股骨头囊性改变,39个(35.45%)骨小梁增粗模糊,19个(17.27%)骨密度增加。MRI检查共诊断217个股骨头坏死,国际骨循环研究(ARCO)Ⅰ期69个(97.18%)股骨头坏死,Ⅱ期85个(96.59%)股骨头坏死,Ⅲ期44个(100%)股骨头坏死,Ⅳ期19个(100%)股骨头坏死,检出率为97.95%(217/222),MRI检查检出率高于X线检查(P<0.05)。预后良好组MRI图像显示股骨头光滑,T1及T2加权图像呈高信号,股骨头呈低信号;预后不良组MRI检查显示斑片状硬化,“线性”股骨头合并囊变,关节面塌陷合并退行性变。预后不良组股骨头形态改变、脊髓水肿、关节腔积液、T1W1低信号、T2W1高信号、双线征占比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结论 ONFH患者特异性MRI征象为股骨头塌陷与关节腔积液,这可有效指导ONFH疾病分期,有助于指导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坏死 磁共振成像 预后
下载PDF
骨化核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鲁婵 唐兹诞 +1 位作者 康晓鹏 周游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6-222,共7页
目的探讨股骨头骨化核对6~24月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儿治疗后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VN)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在昆明市儿童医... 目的探讨股骨头骨化核对6~24月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儿治疗后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VN)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在昆明市儿童医院接受石膏固定术治疗的6~24月龄DDH患儿的髋关节临床资料。依据末次随访时患髋股骨头是否坏死分为:AVN(+)组(Kalamchi-MacEwen分型Ⅰ~Ⅳ型)、AVN(-)组(Kalamchi-MacEwen分型未见坏死);根据股骨头是否出现临床坏死分为临床AVN(+)组(Kalamchi-MacEwen分型Ⅱ~Ⅳ型)、临床AVN(-)组(Kalamchi-MacEwen分型Ⅰ型或未见坏死);根据手术年龄分为6~12月龄组、12~18月龄组和18~24月龄组。比较AVN(+)组与AVN(-)组患儿性别、患髋骨化核状态、侧别、手术年龄、手术方式、术前国际髋关节发育不良协会(International Hip Dysplasia Institute,IHDI)分型、术前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AI)值、外展角度,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DDH术后发生AVN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独立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其对DDH术后发生AVN的诊断效能。对比临床AVN(+)组与临床AVN(-)组患髋的骨化核状态,分析骨化核状态对临床AVN的影响。对比6~12月龄组、12~18月龄组、18~24月龄组患髋AVN发生率、临床AVN发生率、再脱位发生率、残余髋臼发育不良(residual acetabular dysplasia,RAD)发生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21髋。AVN(+)组54髋,AVN(-)组167髋。患髋中有骨化核者AVN发生率为18.1%(27/149),无骨化核者ANV发生率为37.5%(27/72),有骨化核者AVN发生率显著低于无骨化核者(P=0.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骨化核状态(OR=3.064,95%CI:1.486~6.319)、外展角度(OR=1.184,95%CI:1.110~1.264)、术前IHDI分型(OR=3.821,95%CI:1.465~9.968)是DDH术后发生AVN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外展角度预测DDH术后发生AVN的最佳截断值为63.5°,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52,灵敏度为0.500,特异度为0.934。有骨化核者临床AVN发生率为14.1%,无骨化核者临床ANV发生率为26.4%,有骨化核者临床AVN发生率显著低于无骨化核者(P=0.026)。6~12月龄组、12~18月龄组、18~24月龄组AVN发生率分别为20.0%、31.7%、46.1%,临床AVN发生率分别为11.3%、25.0%、26.1%,再脱位发生率分别为1.7%、8.3%、13.0%,RAD发生率分别为27.0%、45.0%、54.3%;3个手术年龄组间比较,AVN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24),但临床AVN发生率、再脱位发生率和RAD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化核状态、外展角度、术前IHDI分型是DDH患髋术后发生AVN的独立影响因素。骨化核出现对股骨头具有保护作用,可显著降低AVN及临床AVN的发生率,但随着年龄增大,临床AVN发生率、再脱位发生率和RAD发生率增高,会导致相对不良的预后,因此建议在有复位指征时尽早进行DDH治疗,无需等待骨化核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股骨头缺血坏死 外科手术 儿童
下载PDF
活血化瘀合滋补肝肾法对肾虚血瘀证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4
作者 杨阳 吴健 +2 位作者 娄塞鹤 丁艺婷 王世轩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30-833,共4页
目的 探讨活血化瘀合滋补肝肾法对肾虚血瘀证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合滋补肝肾法,疗程3个月。检测临床疗效、Har... 目的 探讨活血化瘀合滋补肝肾法对肾虚血瘀证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合滋补肝肾法,疗程3个月。检测临床疗效、Harris评分、VAS评分、骨密度、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骨代谢指标(OPN、OPG、OST、CTX-Ⅰ)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Harris评分、VA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OPN、OST、CTX-Ⅰ降低(P<0.05),骨密度增加(P<0.05),OPG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结论 活血化瘀合滋补肝肾法可提高肾虚血瘀证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髋关节功能,增加骨密度,减轻疼痛,改善血液流变学、骨代谢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瘀合滋补肝肾法 常规治疗 早中期股骨头缺血坏死 肾虚血瘀
下载PDF
步行运动下缺血性坏死股骨头力学性能及塌陷风险预测
5
作者 高永昌 付彦涛 +3 位作者 赵昕 崔庆峰 张志峰 陈世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3期5265-5269,共5页
背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这一难治性骨科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受限于假体寿命与翻修的问题,临床建议年轻患者采取保髋治疗,在早期精准预测坏死区力学性能而后施加干预治疗是保髋的关键。目的:建立基于人体髋关节CT数据的包含髋骨... 背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这一难治性骨科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受限于假体寿命与翻修的问题,临床建议年轻患者采取保髋治疗,在早期精准预测坏死区力学性能而后施加干预治疗是保髋的关键。目的:建立基于人体髋关节CT数据的包含髋骨和髋臼软骨的坏死股骨头有限元接触动力学模型,预测步行运动过程中不同坏死体积和坏死位置对坏死区域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采集志愿者髋关节CT影像学数据,重建了髋关节三维几何模型。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股骨头坏死模型,构建了小、中、大体积坏死耦合坏死区域与力线重合、中度偏离和远离力线共9种不同坏死模型。预测在静态3000N载荷和一个ISO标准步行完整周期内不同坏死模型坏死区域的应力,对比评估坏死区域塌陷风险。结果与结论:①坏死体积增大和坏死区域靠近力线时坏死区内的最大等效应力显著增加,坏死区塌陷风险也随之增加;②对不同载荷类型,运动时相同坏死体积和坏死位置条件下的股骨头坏死区最大应力较静载作用下的最大应力显著提高;③表明运动过程中,步行运动使股骨头坏死区的最大等效应力较静载时显著增大,故局部塌陷风险会因为更大的局部应力而增大,但整体塌陷风险因承载区域动态变化较静载有所降低,在临床评估时骨科医生需考虑运动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坏死 步行运动 有限元分析 塌陷风险 应力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及患者凝血功能、血清学指标变化研究
6
作者 刘泽霖 任天琦 +1 位作者 高鲁 胡海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286-290,共5页
目的研究血府逐瘀汤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及患者凝血功能、血清学指标变化。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9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26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手术组和中药组,各63例。... 目的研究血府逐瘀汤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及患者凝血功能、血清学指标变化。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9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26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手术组和中药组,各63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进行常规干预,在此基础上,中药组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统计2组治疗3个月后的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中医症状积分、血清学指标、凝血功能及康复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中药组治疗总有效例数为61例,总有效率为96.83%,手术组治疗总有效例数为55例,总有效率为87.30%,中药组总有效率高于手术组(P<0.05)。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疼痛、肿胀、便秘、口渴、视觉模拟评分(VAS)、外周血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降低,手术组高于中药组(P<0.05)。2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髋关节功能评分、骨密度升高,手术组低于中药组(P<0.05)。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延长,中药组长于手术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可改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中医症状、凝血功能及血清学指标,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及增加骨密度,降低疼痛,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坏死 血府逐瘀汤 凝血功能 血清学指标
下载PDF
CT与MRI对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效果 被引量:1
7
作者 方鸿婷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7期49-51,共3页
目的 探讨CT、MRI对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效果。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于我院进行检查的77例疑似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CT、MRI的检查,以患者临床症状、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的综合评估结果作为... 目的 探讨CT、MRI对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效果。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于我院进行检查的77例疑似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CT、MRI的检查,以患者临床症状、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的综合评估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CT、MRI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中的诊断价值,并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于分期的诊断差异。结果 77例疑似患者最终有58例患者诊断为股骨头缺血坏死,另有19例其他骨关节疾病患者。CT在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的灵敏度为81.03%,特异度为84.21%,符合率为81.82%。MRI在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的灵敏度为94.83%,特异度为100%,符合率为96.10%。MRI检查对Ⅰ期患者的检出率为91.43%,高于CT检查的71.43%(P <0.05)。结论 MRI、CT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中均有较高的价值,其中MRI相较CT在Ⅰ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中具有一定优势,能增加早期确诊疾病的机会,有助于更早对疾病实施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 股骨头缺血坏死 影像学诊断
下载PDF
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探讨细胞自噬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8
作者 田晓兵 陈前琼 +3 位作者 杨静舒 霍琦山 陈军龙 张宏伟 《中医康复》 2024年第5期38-42,46,共6页
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长期或过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引起的一种非创伤性疾病。现代研究发现,自噬作为一种细胞内调节机制,其与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PI3K/Akt/mTOR信号通路是干预细胞自噬的关键环节,对细胞代... 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长期或过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引起的一种非创伤性疾病。现代研究发现,自噬作为一种细胞内调节机制,其与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PI3K/Akt/mTOR信号通路是干预细胞自噬的关键环节,对细胞代谢平衡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作用。明确自噬在该通路的调控下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致病过程的影响,将有助于从分子水平认识该病,并期望通过靶向调节自噬水平,达到延缓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进程的目的。因此,本文就PI3K/Akt/mTOR信号通路、细胞自噬及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三者之间的联系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靶向治疗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提供新的视角及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细胞自噬 机制
下载PDF
活血化瘀中药联合针刺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
9
作者 罗序国 熊明洁 江睿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0期99-102,共4页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中药联合针刺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NF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九江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ONF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加用...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中药联合针刺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NF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九江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ONF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加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的影像学评价、髋关节功能、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影像学评价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中药联合针刺治疗ONFH效果较佳,在改善髋关节功能、减轻疼痛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坏死 中药 针刺 影像学 髋关节功能 疼痛程度 生活质量
下载PDF
fMRI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诊断及中西医疗效评估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张海熠 王欧成 +2 位作者 徐祖健 尧麒 刘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7期179-181,共3页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是发生在髋关节的较为常见的骨科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早诊断、早治疗对疾病的预后至关重要。临床上X线、CT和MRI是检查和诊断股骨头坏死不可缺少...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是发生在髋关节的较为常见的骨科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早诊断、早治疗对疾病的预后至关重要。临床上X线、CT和MRI是检查和诊断股骨头坏死不可缺少的影像方法,其中MRI及其功能成像(fMRI)具有无创、无辐射、软组织分辨力高等优势,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评估方面有着较好的应用价值和前景。本文选取磁共振功能成像(fMRI),包括扩散成像(DWI)、波谱成像(MRS)、灌注成像(PWI)和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评估的应用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坏死 早期诊断 磁共振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下载PDF
可视髓芯减压结合PRP混合髂骨植骨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11
作者 史册 陈明 朱爱祥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可视髓芯减压结合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混合髂骨植骨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FicatⅠ、Ⅱ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收治的32例(36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Fi... 目的探讨可视髓芯减压结合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混合髂骨植骨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FicatⅠ、Ⅱ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收治的32例(36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FicatⅠ、Ⅱ期)患者资料,其中男25例(29髋),女7例(7髋);年龄26~62岁,平均(38.14±6.38)岁。均接受可视髓芯减压结合PRP混合髂骨植骨手术治疗,记录术前及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以及Ficat分期。结果患者术后均随访≥12个月。术后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cat分期显著改善。结论可视髓芯减压结合PRP混合髂骨植骨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髋关节功能及Ficat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髓芯减压 富血小板血浆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 微创
下载PDF
多小孔立体髓芯减压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12
作者 喻培根 谭美云 +5 位作者 谢宗辉 钟凯 胡浩 刘瀚文 韩鹏坤 邹龙飞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4期509-513,共5页
目的探讨多小孔立体髓芯减压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将42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57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多小孔立体髓芯减压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注射治疗,22例31髋)与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多小孔立体髓芯减压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将42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57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多小孔立体髓芯减压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注射治疗,22例31髋)与对照组(采用单纯多小孔立体髓芯减压治疗,20例26髋)。比较两组Harris评分、股骨头塌陷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术后观察组4髋(4/31)、对照组10髋(10/26)发生股骨头塌陷,股骨头塌陷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术后对照组3例、观察组2例发生股四头肌明显萎缩,观察组1例(双侧同时手术治疗)术后1个月下床活动时不慎摔倒致左侧股骨转子间骨折。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两组均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小孔立体髓芯减压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改善髋关节功能、缓解患者疼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坏死 髓芯减压 多小孔立体 富血小板血浆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针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干预方法及取穴规律研究
13
作者 车成洲 王勇军 《中国疗养医学》 2024年第5期12-17,共6页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研究针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的干预方法及取穴规律。方法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1990-04-01—2...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研究针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的干预方法及取穴规律。方法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1990-04-01—2022-05-01有关针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文献作为数据来源,将其干预方法和针灸处方等建立数据库。在统计软件中运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探求其取穴规律及干预方法的特点。结果共筛选出文献117条,纳入处方77个。(1)干预方法统计发现:以普通针刺(36.89%)为主,其次为电针(20.39%)和温针灸(19.42%)。另外电针多选用疏密波和连续波。(2)高频穴位前10位依次为: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肾俞、阿是穴、三阴交、悬钟、居髎、血海、承扶(占总频次的54.52%)。穴位归经前3位依次是:胆经(26.97%)、膀胱经(23.45%)、胃经(14.57%)。(3)在支持度个数为10,置信度为90%前提下,穴位组合频率前3位是:“环跳,阳陵泉”“阳陵泉,足三里”“环跳,足三里”;穴位组合关联规则分布前3位是:“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环跳”“环跳,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阳陵泉,肾俞,三阴交→环跳”。(4)运用Kmeans算法+回归模拟获得4个核心新处方,对高频穴位进行系统聚类获得5个聚类方。(5)对辨证取穴情况进行统计,获得不同证型常用穴位。结论针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在中医针灸理论的指导下借助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其干预方法和取穴规律,可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提供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坏死 数据挖掘 穴位干预 取穴规律 文献计量
下载PDF
股骨颈骨折患者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14
作者 刘兰 《医疗装备》 2024年第7期123-125,共3页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FNF)患者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2年2月医院接诊的92例FNF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出现ANFH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92例FNF患者中发生ANFH 18例(19.57%);单...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FNF)患者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2年2月医院接诊的92例FNF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出现ANFH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92例FNF患者中发生ANFH 18例(19.57%);单因素分析显示,FNF患者发生ANFH与骨折移位、手术方式、复位质量、术前牵引、负重时间、体质量指数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内固定取出、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合并基础疾病与FNF患者发生ANFH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骨折移位(β=2.634,OR=13.926,95%CI:2.973~65.238)、闭合复位(β=1.125,OR=3.080,95%CI:1.064~8.917)、复位质量Ⅲ级(β=1.186,OR=3.274,95%CI:1.128~9.500)、术前牵引(β=1.987,OR=7.292,95%CI:2.168~24.529)、负重时间术后3个月内(β=1.752,OR=5.765,95%CI:1.839~18.078)、体质量指数≥24 kg/m2(β=1.065,OR=2.901,95%CI:1.004~8.382)是FNF患者发生ANFH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FNF患者发生ANFH与骨折移位、手术方式、复位质量、术前牵引、负重时间、体质量指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股骨头缺血坏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刃针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观察
15
作者 刘玉欢 李莹 +2 位作者 段长伟 曾珍 李海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5期82-85,共4页
目的 探讨刃针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64例早期ANF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选用刃针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对照组选用刃针治疗。经统计分... 目的 探讨刃针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64例早期ANF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选用刃针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对照组选用刃针治疗。经统计分析,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资料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4 d后、1个疗程后、治疗结束4周后,采集数据。应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评价患者髋部疼痛、功能障碍情况。结果 2组患者无脱落。治疗后,2组髋部疼痛、功能障碍等症状较前明显好转,且VAS评分、Harri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治疗结束4周后对2组患者随访,治疗组VAS评分为(2.29±1.02)分、Harris评分为(91.05±2.32)分,优于对照组的(2.85±1.34)分、(90.30±2.25)分(P<0.05)。结论 刃针结合关节松动术对早期ANFH的治疗效果确切,可减轻患者髋部疼痛、改善功能障碍等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安全性较高,远期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痹 股骨头缺血坏死 刃针疗法 关节松动术
下载PDF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CT与磁共振成像诊断效果
16
作者 赵尚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100-0103,共4页
分析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实施CT与MRI诊断的相关效果。方法 从我院中纳入40例疑似存在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具备诊断实施的相应需求。将样本等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n=20),两组患者均来自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对照组实施CT诊断,而观察组执行... 分析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实施CT与MRI诊断的相关效果。方法 从我院中纳入40例疑似存在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具备诊断实施的相应需求。将样本等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n=20),两组患者均来自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对照组实施CT诊断,而观察组执行MRI。 结果 两组均能产生较突出的诊断符合率,但在诊断效能对比上观察组符合率、敏感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患者来说影像学检查相应方式效果突出,MRI诊断比之CT能进一步提升诊断效果,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 CT 磁共振成像 诊断效果
下载PDF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运用X线与CT诊断作用分析
17
作者 徐蕴潮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4期98-100,共3页
研究、分析采用X线、CT两种影像学技术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接受骨科手术治疗,并在我院接受X线、CT检查。以手术结果作为金... 研究、分析采用X线、CT两种影像学技术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接受骨科手术治疗,并在我院接受X线、CT检查。以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分析两种影像学技术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结果:在病变关节检出准确率上,CT检查明显高于X线检查(P<0.05)。CT诊断Ⅰ期、Ⅱ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P<0.05)。对Ⅲ期、Ⅳ期、Ⅴ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两种检查方式的检出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X线、CT两种影像学技术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均有一定的临床有效性。对Ⅰ期、Ⅱ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宜采用CT诊断;对Ⅲ期以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采用X线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坏死 影像学检查 X线 CT诊断 作用 分析
下载PDF
CT、MRI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效果比较
18
作者 邢威 邢舒曼 孙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05-0008,共4页
根据技术优势与适用情景协助临床选择最符合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医学影像诊断技术方案。方法 依据电子病例系统或健康记录系统中记录的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的病例报告录入受试者,先后经CT诊断与MRI诊断检查,评价以手术结果为对照相的两种诊... 根据技术优势与适用情景协助临床选择最符合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医学影像诊断技术方案。方法 依据电子病例系统或健康记录系统中记录的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的病例报告录入受试者,先后经CT诊断与MRI诊断检查,评价以手术结果为对照相的两种诊断路径的诊断效果是否能够达到理想预期。结果 全部受试者的股骨头缺血坏死关节构成比为76.25%(61/80),同时得出MRI对于该疾病的诊断检出能力、正确检出阳性与阴性的能力更强(P<0.05)。结论 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中MRI检查表现出较出色的成像效果,利于明确骨髓水肿与低信号区域,优越性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坏死 早期诊断 医学影像技术
下载PDF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CT与MRI诊断效果观察
19
作者 吕建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139-0142,共4页
探究CT与MRI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收治的50例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均接受CT与MRI诊断,选取2020-05至2023-05月时间段,对照组、研究组分别应用常规CT、MRI诊断方法。结果 病理结果诊断为:在所选取的50例患... 探究CT与MRI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收治的50例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均接受CT与MRI诊断,选取2020-05至2023-05月时间段,对照组、研究组分别应用常规CT、MRI诊断方法。结果 病理结果诊断为:在所选取的50例患者中的阳性患者、阴性患者分别为36例、14例。研究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以及不同疾病病期的检出率、诊断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 在临床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疾病期间,使用MRI诊断方法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CT检查,以此为判断病情变化提供参考依据,临床诊断满意度得到大幅度提升,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 CT MRI 不同疾病病期 临床诊断满意度
下载PDF
分析用核磁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价值
20
作者 杨栋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0期0054-0056,共3页
分析用核磁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价值。方法 通过回顾性研究,选择我院2021-2020年8月8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人,行 CT和 MRI扫描,以手术诊断为“金标准”,对比 CT和 MRI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采用 Kappa法对 CT、 MRI与金标准进... 分析用核磁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价值。方法 通过回顾性研究,选择我院2021-2020年8月8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人,行 CT和 MRI扫描,以手术诊断为“金标准”,对比 CT和 MRI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采用 Kappa法对 CT、 MRI与金标准进行比较,并与 CT和 MRI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MRI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正确率为97.56%,比 CT诊断的正确率为86.59%,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的敏感性为100.00%,特异度为97.53%,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 MRI则与外科治疗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0.788)。MRI诊断 ONFH I期(96.88%),II期97.22%,III期(100.00%)均显著优于CT(93.75%,86.11%,75.00%,50.00%),与 CT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磁共振成像具有很高的准确性,有助于肿瘤的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诊断 股骨头缺血坏死 临床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