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72篇文章
< 1 2 2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坡刻符——远古的微笑
1
作者 王颖 刘晓玉 《纺织报告》 2024年第5期I0009-I0009,共1页
设计说明:半坡文化在中国考古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其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设计旨在通过视觉艺术的方式,呈现半坡遗址刻符的神秘魅力,展现远古时期人类智慧与文明的微光。因此,本设计提取了... 设计说明:半坡文化在中国考古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其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设计旨在通过视觉艺术的方式,呈现半坡遗址刻符的神秘魅力,展现远古时期人类智慧与文明的微光。因此,本设计提取了半坡遗址中最具代表性的刻符作为符号元素,通过独特的色彩搭配、图形设计和文字处理,将远古文化与现代审美巧妙结合,使观众在欣赏美的同时,能感受到历史文化的厚重与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明 半坡文化 刻符 半坡遗址 远古文化 文字处理 色彩搭配 设计说明
下载PDF
西藏远古氏族“格茹”考——基于《格茹父系的起源》研究
2
作者 尕本加 德拉东知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0,155,156,共9页
生活在西藏西部的“■”或“■”人与川西嘉绒藏族同宗同源,两者皆是川西高原远古人群“格茹”的直系后裔。即早在吐蕃形成之前,“格茹”人西迁至青藏高原,定居于雅鲁藏布江流域并逐渐形成了后来的西藏“■”人。对藏文早期刻本文献《... 生活在西藏西部的“■”或“■”人与川西嘉绒藏族同宗同源,两者皆是川西高原远古人群“格茹”的直系后裔。即早在吐蕃形成之前,“格茹”人西迁至青藏高原,定居于雅鲁藏布江流域并逐渐形成了后来的西藏“■”人。对藏文早期刻本文献《格茹父系的起源》进行研究,同时结合藏、汉文相关史料语境,详细考证西藏“格茹”人的起源及其早期变迁历程,深入探讨其与嘉绒藏族之间的历史渊源,可进一步探知从先秦时期到吐蕃分据割据时期,我国西南边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而可论证西藏各民族为推动建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所做出的重要历史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古氏族 格茹 嘉绒 族源关系
下载PDF
新中国的考古学发展与远古史撰述
3
作者 王兴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105-117,共13页
考古发掘材料和研究成果,为建构中国远古史提供了一条崭新路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在国家各方面建设方兴未艾之际,中国考古学得以全面发展。考古学者在不断反思中国考古学的理论内涵时,历史学者也表达出他们对考古材料价值、考古学作... 考古发掘材料和研究成果,为建构中国远古史提供了一条崭新路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在国家各方面建设方兴未艾之际,中国考古学得以全面发展。考古学者在不断反思中国考古学的理论内涵时,历史学者也表达出他们对考古材料价值、考古学作用、考古学与古史建构之关系等方面的认知。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版的中国历史撰述,开始使用考古学上的文化遗存及遗物来丰富中国原始社会史的叙述内容。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考古学界对中国远古史的重建进行整体性的思考。苏秉琦主编《中国通史》第2卷《远古时代》可视为中国远古史撰述与考古学成果相结合的成功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考古学 中国远古 原始社会 考古学文化
下载PDF
广西宜州怀远古镇中秋祭月供品——“画饼”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
4
作者 韦联华 《炫动漫》 2024年第10期67-69,共3页
现如今,教育部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广西宜州怀远古镇有着悠久的历史,且民俗文化繁多,其中尤以中秋祭月习俗隆重而独特,祭月供品工艺精美,琳琅满目,“画饼”在怀远古镇中秋祭月中是必不可少的供品,可赏可食,精美可口。随着怀远古镇不... 现如今,教育部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广西宜州怀远古镇有着悠久的历史,且民俗文化繁多,其中尤以中秋祭月习俗隆重而独特,祭月供品工艺精美,琳琅满目,“画饼”在怀远古镇中秋祭月中是必不可少的供品,可赏可食,精美可口。随着怀远古镇不断的繁荣,“画饼”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传承人才的紧缺、环境得不到改善、绘画者工艺水平得不到改善等,针对以上问题,笔者从学校、企业、政府等方面入手,使“画饼”文化得到传承和创新,充分发掘“画饼”的传统魅力,让其在精品化的基础上大规模地走出怀远,以增加地方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远古 祭月供品 画饼文化 传承创新
下载PDF
远古文明的回响——记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下团堡乡峙峪村峙峪遗址
5
作者 申树 《村委主任》 2024年第12期17-20,共4页
坐落于雁门关外、黑坨山脚下的峙峪村,是一座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古老村落。村庄东侧依偎巍峨的天涯山脉,西侧则紧临潺潺流淌的滹沱河,村东有壮观的峙峪大峡谷,村西北则是见证了远古文明的峙峪遗址。踏入峙峪村的那一刻,一股历史的厚... 坐落于雁门关外、黑坨山脚下的峙峪村,是一座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古老村落。村庄东侧依偎巍峨的天涯山脉,西侧则紧临潺潺流淌的滹沱河,村东有壮观的峙峪大峡谷,村西北则是见证了远古文明的峙峪遗址。踏入峙峪村的那一刻,一股历史的厚重气息扑面而来。古老的房屋历经风霜,见证了岁月的流转。那些由数代人辛勤劳作堆砌起来的石墙,承载着世代传承的智慧。峙峪遗址剖面展露的灰烬层,更是无声地诉说着远古时代的文明与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古文明 山西省朔州市 雁门关外 世代传承 峙峪遗址 朔城区 滹沱河 历史底蕴
下载PDF
远古巨型生物有多大
6
作者 小聪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 2024年第8期52-53,共2页
在人类眼中,大象和长颈鹿算是庞然大物了,但是和地球几亿年前出现的巨型生物相比,它们可能跟大一点的老鼠差不多。远古巨型生物到底有多大?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些考古发现的生物。身长至少5米的恐龙。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福建省英... 在人类眼中,大象和长颈鹿算是庞然大物了,但是和地球几亿年前出现的巨型生物相比,它们可能跟大一点的老鼠差不多。远古巨型生物到底有多大?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些考古发现的生物。身长至少5米的恐龙。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领衔的科学家团队在福建发现的大型恐爪龙类恐龙足迹,是目前已发现的世界最大恐爪龙类足迹,其中5个足迹平均长36.4厘米,宽16.9厘米。据研究人员推断,留下足迹的恐龙体长至少5米,臀高可达近2米,体型堪比南方盗龙和犹他盗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历史博物馆 恐爪龙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盗龙 长颈鹿 远古 恐龙 巨型
下载PDF
一个远古人的冬日探险
7
作者 张夏(文) 王会慧(图) 《奇妙博物馆》 2024年第1期14-17,共4页
嗨,现代人!很高兴认识你。说起来你可能会惊讶,我是一个货真价实的远古人哟!当然,我并不是生活在中国的远古人,我生活的地方在阿尔卑斯山脚下,现在那里属于意大利。不过,我生活的时代还没有罗马城,也没有比萨斜塔。你若来我家做客,既吃... 嗨,现代人!很高兴认识你。说起来你可能会惊讶,我是一个货真价实的远古人哟!当然,我并不是生活在中国的远古人,我生活的地方在阿尔卑斯山脚下,现在那里属于意大利。不过,我生活的时代还没有罗马城,也没有比萨斜塔。你若来我家做客,既吃不到意大利面和比萨,也看不了动画片,用不了手机和电脑……千万别失望,我的生活也是很有意思的。但是,我为什么会在这里和你见面呢?别提了,那年冬天发生了一个小小的意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萨斜塔 罗马城 阿尔卑斯山 动画片 远古 意大利 有意思
下载PDF
远古·沧海桑田的来去——漫步地震五千年(1)
8
作者 冯锐 《地震科学进展》 2023年第10期490-503,共14页
我从哪里来,要到那里去?孩提时代就被迷住。后来才知道:大家都这样,都是不知道。现在好点了,能大致说出一二三。再多的,还是不知道。不管怎么说,人们从共工触山的传说中看到了一些地震的影子,全球首次。逼着我们想了解宇宙诞生、地球起... 我从哪里来,要到那里去?孩提时代就被迷住。后来才知道:大家都这样,都是不知道。现在好点了,能大致说出一二三。再多的,还是不知道。不管怎么说,人们从共工触山的传说中看到了一些地震的影子,全球首次。逼着我们想了解宇宙诞生、地球起源、大地演化、末次冰盛期和科里奥利作用等基本概念,继而探讨远古黄河的改道。有证据表明,古黄河曾经弃江淮、改北流,发生在新石器时期的晚期。谁干的?在多种自然因素中,地震的可能性最大,这也许是诞生共工触山传说的物质基础。梦幻般的古老传说反映了沧海桑田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古 共工触山 末次冰盛期 黄河
下载PDF
远古神话 文化密码——电影《封神第一部》中的殷商服饰意象 被引量:1
9
作者 葛思思 任怀晟 《服装设计师》 2023年第10期10-15,共6页
电影《封神第一部》取材自明代神魔志怪话本小说《封神演义》,是一部虚幻奇异的神魔古装大片,该片以中国殷商晚期为背景,讲述了武王伐纣的故事。史载商朝存在500余年,然而可参考的资料并不多,又因成书是在明朝。因此在人物造型上既要有... 电影《封神第一部》取材自明代神魔志怪话本小说《封神演义》,是一部虚幻奇异的神魔古装大片,该片以中国殷商晚期为背景,讲述了武王伐纣的故事。史载商朝存在500余年,然而可参考的资料并不多,又因成书是在明朝。因此在人物造型上既要有商周特色,也要有宋明时期的美术风格。为了贴近史实,导演乌尔善携其美术团队深入调研中国40多家博物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本小说 神魔 《封神演义》 远古神话 文化密码 武王伐纣 服饰意象 宋明时期
下载PDF
《中华远古之文化》重要价值再认识——纪念中国考古学初创标志性发掘研究报告发表100年
10
作者 魏兴涛(文/图) 宋倩(文/图) 《大众考古》 2023年第12期39-47,共9页
仰韶村遗址的发现发掘与《中华远古之文化》的发表1914—1924年,瑞典籍学者安特生(Johan Gunnar Andersson,1874.7.3—1960.10.29)受聘为中国北洋政府农商部矿政顾问,主要负责寻找铁矿和煤矿,并着重于新生代地质学的研究,后来兴趣逐渐... 仰韶村遗址的发现发掘与《中华远古之文化》的发表1914—1924年,瑞典籍学者安特生(Johan Gunnar Andersson,1874.7.3—1960.10.29)受聘为中国北洋政府农商部矿政顾问,主要负责寻找铁矿和煤矿,并着重于新生代地质学的研究,后来兴趣逐渐转移到古生物学和考古学方面。1918年安特生在河南省的一些地点考察,曾到渑池县一带调查古生物化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考古学 安特生 发掘研究 仰韶村遗址 中华远古之文化 古生物化石 北洋政府 渑池县
下载PDF
贺兰山岩画:刻在石头上的远古呼唤
11
作者 钱国宏(文/图) 《华人时刊》 2023年第4期31-31,共1页
巍峨的贺兰山上,随处耸立着坚硬无比的、如刀削般的巨大岩石峭壁,历经千万年风雨而未有丝毫改变。在贺兰山东麓绵延200多千米的范围内,有27个山口,分布着数以万计的古代岩画。这些出于远古人的画作由于岩石的坚硬特性而保存了千万年,人... 巍峨的贺兰山上,随处耸立着坚硬无比的、如刀削般的巨大岩石峭壁,历经千万年风雨而未有丝毫改变。在贺兰山东麓绵延200多千米的范围内,有27个山口,分布着数以万计的古代岩画。这些出于远古人的画作由于岩石的坚硬特性而保存了千万年,人们把它们称为贺兰山岩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岩画 贺兰山东麓 远古
下载PDF
论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纪录片创作——以纪录片《远古的呼唤》为例
12
作者 韩昀桀 《极目》 2023年第5期34-43,共10页
纪录片《远古的呼唤》以彝族非物质文化为主题,以彝族毕摩为拍摄主体,采用影视化的记录方式对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和保护。本文从创作主客观视角、科学发展理念等方面总结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纪录片创作方法,并提出相... 纪录片《远古的呼唤》以彝族非物质文化为主题,以彝族毕摩为拍摄主体,采用影视化的记录方式对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和保护。本文从创作主客观视角、科学发展理念等方面总结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纪录片创作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 纪录片创作 远古的呼唤》
下载PDF
有没有凭空产生的故事?——读《一个地球人的科学手记》
13
作者 钱磊 《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40-41,共2页
以前看过一本讲绘画的书。关于绘画历史和流派的内容已经记不清了,只有一点还印象深刻——无论画家多么富有想象力,其所画的画大多数情况下都不是凭空产生的。画家可能会把地面上的痕迹想象为小动物再画出来,也可能会把梦境画出来,但梦... 以前看过一本讲绘画的书。关于绘画历史和流派的内容已经记不清了,只有一点还印象深刻——无论画家多么富有想象力,其所画的画大多数情况下都不是凭空产生的。画家可能会把地面上的痕迹想象为小动物再画出来,也可能会把梦境画出来,但梦境也不是凭空产生的。这启发我们提出一个相关的问题,故事是凭空产生的吗?参考画家创作的情况,故事大概率也不是凭空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科学 天文知识 远古传奇 人与自然 行星探索
下载PDF
镇远古城意象空间与旅游规划探讨 被引量:21
14
作者 王红 胡世荣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1-64,共4页
从2002年联合国世界乡土文化组织确定的全球“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旅游圣地中提取贵州的黔东南——镇远进行分析,从意象空间理论与方法的角度,分析镇远古城的旅游周边环境,赏识用意象空间的概念,获取基本数据进行旅游规划基础与应用研... 从2002年联合国世界乡土文化组织确定的全球“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旅游圣地中提取贵州的黔东南——镇远进行分析,从意象空间理论与方法的角度,分析镇远古城的旅游周边环境,赏识用意象空间的概念,获取基本数据进行旅游规划基础与应用研究方向的开拓,用照片辨认与公众意象草图分析的结果,完善旅游规划,重视旅游无形因素的规划,做到以人为本,公众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名城 意象空间 旅游规划 远古
下载PDF
扶桑神话与日本民族起源——《山海经》中远古神话的新发现 被引量:7
15
作者 何新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Z1期21-29,35,共10页
本文作者近年来通过对中国远古神话的研究,特别是对《山海经》的研究,发现《山海经》中有关扶桑的记载远比《梁书》扶桑记为早。并认为早在远古时代,中日便在地理上有密切的交通,帝尧时代就有大陆移民奔赴日本探寻日所出处;《山海经》... 本文作者近年来通过对中国远古神话的研究,特别是对《山海经》的研究,发现《山海经》中有关扶桑的记载远比《梁书》扶桑记为早。并认为早在远古时代,中日便在地理上有密切的交通,帝尧时代就有大陆移民奔赴日本探寻日所出处;《山海经》远非荒诞之作,乃是一部关于远古山川海陆和地理、人文、氏族、物产情况的有价值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海经 扶桑国 日本列岛 日本人 远古神话 中国古代 远古传说 太阳 黑齿 火山
下载PDF
“遗产自觉”与“地方依恋”:历史城镇居民文化延续力研究——贵州镇远古城的实证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渌 徐珊珊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8-70,共13页
以贵州镇远古城为实证个案,通过“遗产”这一具体物质指向,从遗产认知、遗产情感、遗产实践三个维度建构历史城镇居民的“文化延续力模型”。研究表明:文化延续力是动态的,实现了代际知识传递和社区成员间的横向知识传递;遗产情感是构... 以贵州镇远古城为实证个案,通过“遗产”这一具体物质指向,从遗产认知、遗产情感、遗产实践三个维度建构历史城镇居民的“文化延续力模型”。研究表明:文化延续力是动态的,实现了代际知识传递和社区成员间的横向知识传递;遗产情感是构建居民文化延续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住时间越长、年龄越大的人群对古城遗产的认知越全面,延续力也越强,而年轻一代还没有完成从古城遗产使用者向守护者的角色转换。地方政府需通过遗产教育和参与管理等方式引导社区居民参与遗产实践;激发地方精英的文化影响力,调动居民参与遗产管理的热情和智慧;依靠民众对遗产的记忆与情感,创新古城镇遗产旅游的呈现方式,探索出适合当下和未来的历史城镇可持续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自觉 地方依恋 文化延续力 远古
下载PDF
泾渭流域的远古文明——崆峒武术远古探源 被引量:2
17
作者 梁燕飞 刘崇辉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115-121,共7页
崆峒武术以其独特的地域风格、民族特征和文化内涵成为中国西部特色的民族活动项目,文章运用文献资料调研、田野调查、网络检索等方法,通过区域地理、人类文化学、考古学及大区域形态的分析论证,提出崆峒武术的大区域性.远古人类在泾渭... 崆峒武术以其独特的地域风格、民族特征和文化内涵成为中国西部特色的民族活动项目,文章运用文献资料调研、田野调查、网络检索等方法,通过区域地理、人类文化学、考古学及大区域形态的分析论证,提出崆峒武术的大区域性.远古人类在泾渭流域陇山地区的生产劳动、部落战争、宗教祭祀、娱乐活动、防身自卫、哲学养生及民族融合等促进了崆峒武术快速发展,形成丰富的文化内涵,分布于泾渭流域的广大区域内.通过先秦远古时期崆峒武术研究,树立西部区域民族特色文化,开发崆峒文化资源,形成陇山以东,泾渭流域华夏文明特色的文化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崆峒武术 渊源 远古时期 大区域 地理环境 考古
下载PDF
汉字形体中所蕴涵的远古种植文化信息 被引量:7
18
作者 韩伟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6-208,共3页
透过"农"、"田"、"耕"以及农业耕作的对象、生产的农业器具和收藏农产品的场所这些相关的古汉字形 体,可以探测到远古农业种植方面的文化信息。这些文化信息对于丰富和佐证我国远古时代的农业耕作史,具有... 透过"农"、"田"、"耕"以及农业耕作的对象、生产的农业器具和收藏农产品的场所这些相关的古汉字形 体,可以探测到远古农业种植方面的文化信息。这些文化信息对于丰富和佐证我国远古时代的农业耕作史,具有 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形体 远古农业 农耕文化信息
下载PDF
老子与中国远古女性崇拜意识及其流变——古典文论阅读札记 被引量:5
19
作者 殷国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6-106,共11页
在中国文化中,老子占据着一个重要地位.是中国女性文化及其话语的滥觞,由此涉及到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问题,一是从中西文化比较观念出发,对于中国文化传统的特性的认定,即对于中国文化基本形态与性质的判断;二是对于老子思想中所包含的中... 在中国文化中,老子占据着一个重要地位.是中国女性文化及其话语的滥觞,由此涉及到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问题,一是从中西文化比较观念出发,对于中国文化传统的特性的认定,即对于中国文化基本形态与性质的判断;二是对于老子思想中所包含的中国远古女性崇拜意识的认定,由此从渊源上探求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形态与特性;第三.则是中国文学的南北文化源流的特征及其相互融合问题,由此指出中国文学的"阴阳合流"现象的形成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远古 女性崇拜意识 谷神 南北文化
下载PDF
鱓·鼍·夔:鼓在中国远古仪式之初的演进和地位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法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0,共10页
鼓在远古因对仪式之舞的规范进入仪式中心,鱓、鼍、夔,既象征各地区族群之鼓的空间多样性,又代表鼓的观念演进的三个阶段,鱓是鳄皮鼓与中杆仪式的结合,鼍是鳄皮鼓显示了鱼与蛙与龙的关联,夔意味着鼓进入远古文化诗乐舞合一的乐之最高级... 鼓在远古因对仪式之舞的规范进入仪式中心,鱓、鼍、夔,既象征各地区族群之鼓的空间多样性,又代表鼓的观念演进的三个阶段,鱓是鳄皮鼓与中杆仪式的结合,鼍是鳄皮鼓显示了鱼与蛙与龙的关联,夔意味着鼓进入远古文化诗乐舞合一的乐之最高级和礼乐合一的礼的最高级。鼓进入仪式的最高级在于巫王-鳄鼓-天道的统一。鼓进入最高级与鼓的威猛形象在仪式中的主导地位相关,当鼓的音律一面占主导时,就从其最高级开始位移出来。鼓在整个仪式中的各方面也起了变化,但鼓因曾为最高级,其产生过的巨大影响仍留存在后来的文化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远古仪式 鱓·鼍·夔 人神以和 威猛 和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