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眼底出血采用护理干预的远期康复效果分析
1
作者 张亨闰 周春兰 +1 位作者 张静 陈红梅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2年第1期178-180,共3页
研究分析眼底出血采用护理干预的远期康复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共计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眼底出血200例患者,对全部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后分别接受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 研究分析眼底出血采用护理干预的远期康复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共计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眼底出血200例患者,对全部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后分别接受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0%,治疗后视力(0.62±0.14)、黄斑厚度(216.32±38.45)um、生活质量评分指标躯体功能(89.48±6.14)分,情感职能(93.38±5.56),社会功能(91.52±5.13)分,精神健康(92.38±5.11)。护理后焦虑得分(15.82±4.14),抑郁得分(16.38±4.54),护理满意度为93.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3.0%,治疗后视力(0.45±0.13)、黄斑厚度(276.62±37.52)um、生活质量评分指标躯体功能(72.45±6.16)分,情感职能(84.86±0.62),社会功能(82.57±5.11)分,精神健康(81.06±4.12)。护理后焦虑得分(18.55±4.45),抑郁得分(19.86±5.12),护理满意度为80.0%。研究组各项指标均明显更好。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眼底出血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以保证治疗取得显著的疗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视力状态,保证患者心情平和,临床可以考虑加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底出血 护理干预 远期康复效果
下载PDF
家庭参与式康复干预在小儿脑瘫中的应用及远期康复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曹宁宁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第8期232-234,共3页
目的探究家庭参与式康复干预在小儿脑瘫中的应用及远期康复效果。方法100例小儿脑瘫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在康复机构中接受康复干预,实验组给予家庭参与式康复干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干预前后康复... 目的探究家庭参与式康复干预在小儿脑瘫中的应用及远期康复效果。方法100例小儿脑瘫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在康复机构中接受康复干预,实验组给予家庭参与式康复干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干预前后康复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个人社交行为、语言行为、精细运动行为、大运动行为、适应行为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生理功能、社交功能、情感功能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实验组生理功能、社交功能、情感功能评分分别为(40.47±9.78)、(43.58±9.62)、(69.12±9.51)分,高于对照组的(30.23±8.25)、(30.25±7.56)、(60.57±7.56)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脑瘫患者接受家庭参与式康复干预,能够促进其肢体功能水平的提高,促进其预后的改善,意义重大,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参与式康复干预 小儿脑瘫 远期康复效果
下载PDF
不同强度康复训练对急性缺血性卒中超早期溶栓治疗和非溶栓治疗者远期康复效果的影响
3
作者 黄金凤 《中国民康医学》 2018年第20期96-98,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康复训练对急性缺血性卒中超早期溶栓治疗和非溶栓治疗患者远期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卒中超早期溶栓治疗的患者18例和非溶栓治疗的患者16例,将溶栓治疗的患者设为溶栓组,非溶栓治疗的患者分为非溶栓组...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康复训练对急性缺血性卒中超早期溶栓治疗和非溶栓治疗患者远期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卒中超早期溶栓治疗的患者18例和非溶栓治疗的患者16例,将溶栓治疗的患者设为溶栓组,非溶栓治疗的患者分为非溶栓组,并将溶栓组随机分成三组,即溶栓低强度组(a组,8例)、溶栓中强度组(b组,5例)、溶栓高强度组(c组,5例),非溶栓组患者分为三组,即非溶栓低强度组(d组,6例)、非溶栓中强度组(e组,5例)、非溶栓高强度组(f组,5例)。溶栓组患者服用替普酶进行治疗,给予非溶栓组的患者常规治疗,措施包括脑保护、抗血小板以及补充神经营养等。在所有患者症状稳定的状态下实施康复训练,康复训练项目:床椅转移训练、四肢运动摆放锻炼、坐立平衡训练以及爬行楼梯训练,训练周期6周。训练前、后采用运动功能评分量表、功能独立性量表、卒中专门生存质量量表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运动指标以及生存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训练前,溶栓组与非溶栓组的各项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康复训练强度不同,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生活自理能力、生存质量评分,溶栓和康复训练强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强度的康复训练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溶栓组低强度训练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低于非溶栓组的高强度训练的患者,溶栓中强度者运动功能评分高于非溶栓低强度患者;溶栓组高强度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非溶栓低、中强度患者(P<0.05)。溶栓组高强度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与非溶栓高强度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溶栓组患者与非溶栓组患者进行强度不同的康复训练,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功能。在患者适应的范围内,合理的将训练强度提高,可使患者更快的恢复运动速度,提高自身的生存质量。且非溶栓组的患者在发病初期时,进行比溶栓组更强的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非溶栓组患者的远期预后情况,缩小非溶栓患者和溶栓患者之间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训练 急性缺血性卒中 溶栓治疗 非溶栓治疗 远期康复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